憶冼星海閱讀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憶冼星海》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憶冼星海》閱讀原文

  和冼星海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在聽過他作品的演奏,讀過了他那玩語言的自傳以後。

  那一次我所聽到的《黃河大合唱》,據說是小規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揮是一位青年音樂家,朋友告訴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揮,演奏當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實說,儘管是“小規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還是十分美滿的。我應當承認,這開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動,老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心裡抓,癢癢的又舒服又難受。那偉大的氣魄自然而然使人發生崇高的情感,光是這一點,也就叫你聽過一次,就像靈魂洗過澡似的。

  從那時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呢?我曾經想象他該是木刻家馬達那樣一位魁梧奇偉、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訴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歡說笑,話匣子一開就會滔滔不絕。

  我見過馬達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執筆沉思,大的斗篷顯得他頭部特小,兩眼眯緊如一線。這人就是冼星海,這幅木刻就名為《冼星海作曲圖》。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寫真”,而在表現冼星海作曲時的神韻。它還遠不能滿足我的“好奇”。而這,直到我讀了冼星海的自傳,才得到部分的滿足。

  從冼星海的生活經歷,我瞭解了他的作品為什麼有這樣大的氣魄。他做過飯店堂倌,咖啡館雜役,做過輪船上鍋爐間的火夫,浴堂的打雜,也做過乞丐。什麼都做過的一個人,有兩種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壓倒,雖有抱負,只成為一場夢;一是戰勝了生活,那他的抱負不但能實現,而且必將放出萬丈光芒。“星海就是後一種人!”——我當時這樣想,彷彿我和他已經是很熟悉的了。

  大約三個月以後,在西安,冼星海突然來訪我。

  那時我正在候車南下,而他即將經過新疆赴蘇聯。當他走進我的房間,自己通了姓名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呀,這就是冼星海麼!”我覺得很熟識,而也感到生疏。我將這坐在我對面的人和馬達木刻中的人作比較,也和我讀了他的自傳以後在想象中描繪出來的人作比較,我差不多連應有的寒暄也忘記了。然而冼星海卻滔滔不絕地說起來。他說起了他到蘇聯去的計劃,講他的《民族交響樂》的創作。他的話我已記不全了,可是,他那種氣魄,卻使我興奮鼓舞。他說,他以後的十年中將以全力完成他的創作計劃。我深信他一定能達到,因為他不但有堅強的意志和偉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樣好學深思,勤於收集各地民謠的材料。他說他將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載,儘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謠,然後再去蘇聯。

  現在我還記得他的《民族交響樂》的一部分計劃。他將從海陸空三方面來描寫我們祖國山河的美麗、雄偉與博大。他將以“獅子舞”、“劃龍船”、“放風箏”這三種民間的娛樂,作為這偉大創作的“象徵”或“韻調”,來描寫祖國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預備在旅居蘇聯的時候寫你這作品麼?”“不!”他回答,“我去蘇聯是學習,吸收他們的好東西。要寫,還得回中國來!”

  那天我們的長談,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見面,誰又料得到這就是最後一次啊!“要寫,還得會中國來!”這句話,今天還響在我耳邊,誰又料得到他不能回來了!

  這樣一個人,怎麼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這樣想,當他在國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萬里,且經受生活的極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時候,他大概還覺得,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經歷又將使他的創作增加綺麗的色彩和聲調。要是他不死,他一定會津津樂道這一番的遭遇。現在我還是這樣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開頭他就會講述這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且要說:“我經過中亞細亞,步行過萬里,我看見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許多題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時間永遠不能磨滅我們在西安的一席長談給我的印象。

  一個 、具有偉大氣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遠坐在我對面,直到我眼不能見,耳不能聽,只要我神智還沒昏迷,他永遠活著。

  1946年1月5日

  有刪改

  【注】①蘇聯,指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91年解體。

  《憶冼星海》閱讀題目

  14.閱讀畫線句子,結合文章內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內容。4分

  “好奇”的原因:_ ①

  “好奇”的內容:_ ②

  15.簡要分析作者是怎樣把只見過一面的冼星海描寫得生動而感人的。不超過150個字6分

  答: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3.答案示例:①魁梧奇偉,沉默寡言②戰勝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偉大的抱負③在西安與冼星海相見

  《憶冼星海》閱讀答案

  14.答案示例:①聽《黃河大合唱》之後,“發生崇高的情感”。②能寫出具有“偉大的氣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樣一個人。

  15.答案示例一:作者先寫聽《黃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圖》,從側面表現出冼星海的氣魄和神韻;然後再正面寫與冼星海的見面,通過對他滔滔不絕談吐的描述以及“要寫,還得會中國來”的語言描寫,表現了他熱情開朗的性格和熾熱的愛國情懷。文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冼星海這一形象生動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作者雖與冼星海只見過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詳細記述了這次見面的情形,描寫了冼星海滔滔不絕的談吐,計劃寫《名族交響樂》的創作激情,以及“要寫,還得回中國來”的鏗鏘話語,在對人物的描寫中,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熱情開朗、才華橫溢、充滿愛國情懷的音樂家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憶啟功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憶蕭乾先生閱讀理解答案
相關知識
憶冼星海閱讀題及答案
海洋石油的汙染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
海洋中的精靈海天使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憶讀書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青海高考傳記專項閱讀題及答案
失憶的母親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青海高考語文精選閱讀題及答案
青城山下憶大千閱讀題及答案
陰謀星新一閱讀題及答案
人類的火星夢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