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當前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政策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摘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和歷史的創造者。人口問題不僅是家庭延續的個人問題,也是社會發展的公共問題。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人們對人口問題的認識在不斷深化,計劃生育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闡述了影響人口發展的典型理論,論述了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並提出推行計劃生育的政策措施,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人口;計劃生育;生育政策;社會和諧

  一、人口發展的兩個典型理論

  人類社會是人的社會,人類對於自身發展不斷進行深入思考,由於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其思維也明顯帶有歷史的侷限。關於人口發展的典型理論有以下兩種:

  一人口數量是社會發展的直接推動力量。

  在早期的社會,人類普遍認為人口就是社會發展的直接推動力量,以19世紀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數學家孔德的“人口就是命運”論為代表。該理論認為,國家的興盛衰亡與人口的數量密切相關。美國在200多年的時間裡人口增長了50多倍,這也是其從一個荒蕪之地崛起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而在同一時段,法國人口卻只增加了2倍,遠遠落後於德國。19世紀初,法德兩國的人口比率是11∶10。到19世紀末,則變成了10∶15。這也是法德爭霸,法國屢屢敗北的原因。該理論在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具有一定的意義。

  二人口質量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引擎。

  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認為人口增長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但人口增長對社會發展有促進和延緩的作用。在社會生產關係中,人具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兩重屬性。“人類數量增多到必須為其增長規定一個限度的這種抽象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這也使得人口的生產和再生產必然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最終實現由盲目生育到計劃生育的轉變。後來的學者試圖從不同的視角去解讀人口問題。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學得主西奧多•W•舒爾茨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的進一步深化。該理論闡述了許多無法用傳統經濟理論解釋的經濟增長問題,明確提出人力資本是當今時代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認為“人口質量和知識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類未來的前景”。

  二、實行計劃生育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認識人口問題,實施計劃生育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實行計劃生育有利於緩解資源有限性和人口增長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人口發展一定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資源和生態環境容量的有限性決定大地人口容量有限性,這一觀點已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的土地中2/3是山地,上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是沙漠、半沙漠,可開墾的肥沃土地已經不多,而且這種開墾還要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對人口進行控制,實行計劃生育。

  三實行計劃生育有利於加速資本積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人的生存質量。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經過了一番謹慎的論證過程的。早在20世紀中葉,馬寅初就對我國人口發展的狀況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人口論”。1978年8月5日,田雪原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為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翻案》。這也為後來實行計劃生育提供了理論借鑑。事實證明,在崇尚“多子多福”的中國,推行以控制人口為主旨的計劃生育政策阻力非常大。然而正是這項被嚴格執行的國策幫助中國成功地避免了人口的失控。首先,實行計劃生育,能夠減少消費,增加資金積累;其次,實行計劃生育,有利於緩解生產力發展與就業之間的矛盾;再次,實行計劃生育,國家可以把積累下來的資金用於教育和培訓,發展科技和文化,從而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增強民族的綜合素質,最終實現民族富強和繁榮昌盛。

  三、實行計劃生育的政策措施

  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是從我國的國情和最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出發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具體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完善計劃生育立法工作。

  完善計劃生育的法律和法規,是當前計劃生育有效實施的前提和保證。除了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之外,還要建立健全《執法人員上崗責任制》、《立案審批制度》、《錯案追究制度》、《計劃外生育費徵管制度》和《生育證發放審批程式》、《成人殘鑑定程式》等工作制度和工作管理程式,做到執法過程中有規可循、有矩可蹈、有章可依、執法公平。

  二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福利政策。

  人有近憂也有遠慮,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傳統的生育觀的體現。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福利政策改革是有效實行計劃生育的保證。改革主要基於以下層面:

  1.規避因執行計劃生育國策而產生的確定性風險或不足,在養老保障個人賬戶下建立計劃生育獎勵/救助子賬戶,並且要做到獎勵扶助標準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遞增,獎勵扶助標準還要和物價水平的變化保持協調,確保資金獎勵的有效性。在計劃生育的實施過程中,必然要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國家計生委、財政部和民政部、社會保障部要加大對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服務條件等方面的財政資金投入,做好資金的運營、管理工作。同時,還要加大國家財政對計劃生育夫婦在就業、交通、食物、教育等領域的資助。例如,資助兒童照料、育兒假、兒童/家庭津貼、家庭稅收和住房津貼等。

  2.規避對因特有概率事件而形成的不確定性風險,建立政策性生育保險,並覆蓋全體育齡群體,包括城鎮女職工、廣大農村婦女和城鎮非正規就業婦女。除了保障育齡婦女在生育期間的相應待遇和就業保護外,生育保險還應拓展到計劃生育手術併發症、子女傷殘死亡等領域。根據2005年全國1%人口生命抽樣調資料顯示,每l000個出生嬰兒中大約有3.05%的人在25歲之前死亡,其中獨生子女家庭佔很比例;另外,根據全國殘疾人生命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歲以前發生二級以上殘疾的機率達到8.2%。可見當前子女意外傷殘死亡的風險直接影響到家庭的穩定和和諧,計劃生育家庭風險規避制度至關重要。

  三提供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基本公共服務。

  為了有效實行計劃生育,必須推進計劃生育技術、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首先,科學界定全國性基本公共服務的種類和標準,例如,制定人口計生技術服務的基礎設施、基本裝置和配套人員等實物標準,制定宣傳教育的經費投入比例、結構劃分。其次,充分整合基層資源做好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定期邀請專家為育齡婦女開展生育、節育、不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識普及知識培訓。站在戰略的高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規劃及行動計劃,實施科學婚檢,有效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做好新生兒疾病篩查和康復等工作,開展出生影響出生嬰兒缺陷的因素展開重大專項研究。此外,人口性別比例失調問題是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問題,也是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嚴禁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總之,在計劃生育公共服務中要避免態度冷漠和強硬,而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注入人文關懷和情感關照,使計劃生育工程真正的成為一項民生工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於人民。

  四完善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和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我國流動人口的比重在不斷增加,目前已達兩億之眾,而且流動物件多樣化、流動頻率快速化、流動時間延長和流動人口超計劃生育嚴重,這也陡然增加了計劃生育的管理難度。因此,加強區域與部門間的協作,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統一管理和優質服務制度,加強社群流動人口登記制度,對流動人口開展“屬地化管理”。

  五加強計劃生育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高素質、業務精湛、工作作風好、富有愛心的計劃生育工作隊伍是有效實施計劃生育的關鍵。首先,做好計生人員聘用考核工作,推行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其次,抓好計生人員專業培訓工作,使其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程式,做好專業發展,減少盲目執法造成的不良後果和惡劣影響。通過引導群眾自覺學習和自我教育來提高他們的生育文明素質,從而使宣傳教育更持久、更深入,更有影響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長時期以來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在傳播生殖健康科學知識、推動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落實、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基於我國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佈等問題互相制約和影響的事實,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對於促進人口、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潛在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玲琪,田遇春.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與計劃生育,2005,2.

  [2]陳志國,肖彩波.中國農村計劃生育保險保障制度現狀評價與政策建議[J].生態經濟,2005,5.

科學人口觀為中國收穫第二次人口紅利
試論人口老齡化問題表現形式及對策
相關知識
試論當前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政策研究
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範本
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
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管理條例
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分析論文
在全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7政策解讀
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競賽題
河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實施新細則
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