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犯罪淺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計算機網路犯罪層出不窮,花樣翻新,日漸猖狂,已給“第五空間”的正常執行提出了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罪與罰?生與死?成為網路世界和法制社會的一個新的難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計算機網路犯罪淺析》

  內容提要:計算機網路空間是相對於領陸、領水、領空、浮動領土的“第五空間”,“第五空間”中資源全球共享,資料傳輸資訊化,任何人只要“輕輕一點滑鼠,世界便盡在掌握”,計算機以其高效、智慧、規範等優勢迅速溶入我們的社會與生活。另一方面,沒有圍牆、沒有鐵鎖、沒有防盜門、沒有國家衛兵,沒有堅固防護的“第五空間”儼然一個世界大同的廣場,一切都是公用的,沒有了家與國的概念,極端的互動開放與貧弱的安全防護,就為時刻肆機作案,謀取非法利益的犯罪分子提供了一個顯示才華的新的廣闊舞臺。計算機網路犯罪層出不窮,花樣翻新,日漸猖狂,已給“第五空間”的正常執行提出了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罪與罰?生與死?成為網路世界和法制社會的一個新的難點。本文以計算機網路犯罪的現狀、概念為切入點,對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構成及預防措施進行了詳細分析,對網路犯罪遏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有效的制止和減少計算機網路犯罪發生,還“第五空間”以寧靜與安全。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犯罪;犯罪構成;預防

  導論

  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到今天,計算機以其市郊、智慧、規範等優勢已逐漸進入我們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並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計算機網路的廣泛深入和擴大,它在為國家機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為企事業單位帶來無限商機和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形形色色的計算機網路犯罪提供了較多的可能之機。人們在享受著計算機網路傳輸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為日益缺乏控制、肆意滋生蔓延的計算機網路犯罪所困擾。網路猶如一把雙刃劍,在極大的造福人類的同時,又無情地損害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一、計算機網路犯罪概述

  國內外對計算機網路犯罪的概念尚無定論,眾說紛紜,本人比較贊同我國計算機犯罪研究專家張越今對計算機網路犯罪概念的闡述“所謂計算機網路犯罪,就是犯罪分子利用計算機或網路的技術上或管理上的部分安全漏洞,通過計算機網路對受害者的計算機或網路系統進行非授權操作,從而造成受害者在經濟、名譽以及心理等方面損失的犯罪行為”,也就是說犯罪分子以計算機或網路為犯罪工具或攻擊物件,故意實施的危害計算機網路安全的、觸犯有關法律規範的行為。

  由於網際網路上的犯罪現象越來越多,網路犯罪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關注的社會公共安全問題。據統計,1998年美國FBI調查的侵入計算機事件共547件,結案399件;1999年則調查了1154件,結案912件。一年之間,翻了一番。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網路色情氾濫成災,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軟體、影視、唱片的著作權受到盜版行為的嚴重侵犯,商家損失之大無可估計;網路商務備受欺詐的困擾,有的信用卡被盜刷,有的購買的商品石沉大海,有的發出的商品卻收不回來貨款,更有甚者,已經挑戰計算機和網路犯罪幾十年之久的黑客仍然是網路的潛在危險。計算機犯罪專家唐•帕克說,將來,計算機犯罪作為一種特定的犯罪型別可能會不復存在,所有的經濟犯罪都將是計算機犯罪,因為各種工商活動都離不開計算機。英國蘇格蘭的一位官員走得更遠,他聲稱:“15年之後,幾乎全部的犯罪都將有計算機參與其中。”

  我國自1986年發現首例犯罪以來,利用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數量迅猛增加。1986年我國網路犯罪發案僅9起,到2000年即劇增到2700餘起,2001年達到4500起,2005年上半年已達15673起。詐騙、敲詐、竊取等形式的網路犯罪涉案金額從數萬元發展到數百萬元,其造成的鉅額經濟損失難以估量。當前我國計算機犯罪的最新動態表現為:一是計算機網路犯罪在金融行業尤為突出。由於目前金融界對伴隨金融電子化發展而出現的計算機犯罪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相當一部分銀行、證券等單位沒有從管理制度、人員和技術上建立起相應的電子化業務安全防範機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他們有的對程式資料進行物理破壞如消磁、短路、改帳,有的利用金融系統的管理漏洞進行作案如竊取、呼叫、篡改計算機內部帳目或者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斃薷募撲慊?嬡∈?莘欠?怖?⒌寥∷?誦龐彌ず怕肟諏釔?【蘅畹鵲?。金融行業計算機網路犯罪案件發案比例佔整個計算機犯罪比例的61%。二是“黑客”非法侵入或攻擊計算機網路。黑客本意是指計算機程式設計領域中,非常熟悉計算機程式技術而熱衷於編制新程式的電腦迷,而現在逐漸演變為一個未經許可侵入計算機程式系統的人,或者懷有惡意破壞計算機程式系統、編制計算機病毒的代稱。計算機黑客正是計算機犯罪的主要來源。在目前,在我國負責提供國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單位,絕大部分都受到過“黑客”們的攻擊和侵入。“黑客”們有的侵入網路為自己設立免費個人帳戶,進行網路犯罪活動;有的在網上散佈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有的在網上傳播黃色資訊、淫穢圖片;有的惡意攻擊網路,致使網路癱瘓。三是製作、傳播非法有害資訊。犯罪分子利用網際網路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教授犯罪方法,利用網際網路散播政治謠言,進行非法宗教宣傳,引起民眾恐慌,危害國家安定、社會穩定和正常社會秩序。

  計算機網路犯罪與傳統意義上的犯罪相比,具有一些獨有的特點:

  1、犯罪主體具有多樣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的普及,各種職業、年齡、身份的人都可能實施網路犯罪,成為計算機網路犯罪的主體。

  2、犯罪主體呈現低齡化趨勢。據統計網路犯罪年齡多數在18至46歲之間,平均年齡25歲,甚至有好多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

  3、計算機網路犯罪是高智慧犯罪。大多數利用計算機網際網路作案的犯罪分子都具有相當高的計算機專業技術知識與熟練的操作技能,作案前往往精心策劃,周密預謀後再進行犯罪活動。

  4、具有極高隱蔽性。一般犯罪案件都有現場、凶刀、血跡、槍彈、血衣等實體的跡證。但是,網路犯罪留下的最多也僅有電磁記錄。這些無形操作來實現的,作案的直接目的也往往是為了獲取這些無形的電子資料和資訊。犯罪分子作案後往往不留任何痕跡。因此這種犯罪行為不易被發現、識別和偵破。據一項統計顯示網路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且只有大約4%的案件會被正式進行偵查。

  5、社會危害性嚴重。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性涉及了整個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道德等各個方面,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與國民經濟生活的日益緊密結合,金融系統、交通控制系統、民航指揮系統、電力電信系統、軍事指揮系統等各個部門的關鍵設施都基本上有計算機網路系統控制。這種緊密結合性決定了計算機網路犯罪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性。任何一個部門領域的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不安全的漏洞或問題都會導致該部門以及相關領域出現秩序混亂、系統癱瘓,損失將是不可想象。

  6、計算機網路犯罪具有國際性特點。由於網路具有“時空壓縮化”的特點,網路犯罪衝破了地域限制,國際化趨勢日益嚴重。犯罪分子利用網路,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從網路上任何一個節點進入網路,都可以對計算機系統侵入或犯罪。這種跨國際、跨地區作案不易破案,危害性更大。

  二、計算機網路犯罪構成

  1、計算機網路犯罪主體

  刑法學理論認為:犯罪主體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承擔刑事責任能力的人。筆者認為網路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從網路犯罪的具體表現來看,犯罪主體具有多樣性,各種年齡、各種職業的人都可以進行網路犯罪,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都相差不大。一般來講,進行網路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具有一定計算機專業知識水平的行為人,但是並不能認為具有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人就是特殊的主體。特殊主體是指具有特定職務、從事特定業務、具有特定法律地位以及具有特定人身關係的人視為特殊主體。另外,網路的發展給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帶來了新的生機,企業法人為了爭奪新的市場空間,法人作為主體的網路犯罪也應當不足為奇。

  2、計算機網路犯罪客體

  刑法學理論認為:犯罪客體是指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又為我國刑法所保護的一切社會關係。就網路犯罪所侵犯的客體而言,自然是為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網路犯罪所侵犯的一切社會關係。電腦網路的實體形態有點類似於公路網,所以有稱之為資訊高速公路的。筆者認為,網路犯罪所侵犯的客體正是資訊交流與共享得以正常進行的公共秩序。計算機犯罪客體是多種多樣的,是複雜客體,如:侵害計算機系統、管理秩序和計算機系統安全保護制度,危害國家和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等等。

  3、計算機網路犯罪客觀方面

  刑法理論認為:犯罪客觀方面是指行為人實施了什麼樣的行為,侵害的結果怎樣,以及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表現為違反有關計算機網路管理法律、法規,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系統,對計算機資訊系統功能、資料和應用程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破壞計算機系統軟體、硬體裝置等侵害計算機系統安全的行為,以及利用計算機實施偷窺、複製、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資訊的行為。網路犯罪的行為只能是作為。這是由於網路犯罪的物質基礎在於由硬體和相應軟體構成的計算機系統,而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程式功能,需要通過人直接或者間接操作輸入裝置輸入指令才能執行。

  4、計算機網路犯罪主觀方面

  刑法理論認為:犯罪主觀方面是指行為人實施犯罪時,對其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及其造成的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度。網路犯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因為在這類犯罪中,犯罪行為人進入系統以前,需要通過輸入輸出裝置打入指令或者利用技術手段突破系統的安全保護屏障,利用計算機資訊網路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破壞網路管理秩序。這表明犯罪主體具有明顯的犯罪故意,而且這種故意常常是直接的。即使是為了顯示自己能力的侵入系統的犯罪,行為人也具備明顯的“非要侵入不可”等等的念頭,顯示了極強的主觀故意。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計算機網路故障分析論文
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相關知識
計算機網路犯罪淺析論文
計算機網路犯罪思考論文
計算機網路故障分析論文
計算機網路管理分析論文
基於複雜網路理論的計算機網路拓撲分析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技術畢業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重要性的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論文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論文
有關計算機網路安全發展論文開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