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實用性對比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世紀之交的二十年,是管理會計理論進步、方法創新、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二十年,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呈現日益繁榮的局面。管理會計研究內容發生了哪些變化?目前的研究熱點是什麼?這些研究內容是否與實務關注的焦點相一致?基於此,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實用性對比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實用性對比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方向,其中一個是會計理論方面知識的學習,另一個是在會計實務方面學習,二者相互契合,其中會計實務方面,包括會計工作、審計工作、財務管理,稅務等工作內容,在從事這方面工作的時候要求從業人員對於會計理論十分的熟悉,本文對高職會計專業的會計教育形式進行了探討,從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實務角度出發,加快會計人才的教學及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會計理論;會計實務;實用性對比;人才培養

  一、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實務的定義及其作用

  會計作為一門有效的管理工具,在現代社會的執行管理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滿足公司的資本要求的方面,會計的工作以及學習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中一個是會計實務,另一個就是會計理論。

  其中會計理論是由各類的理論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而形成的學科體系,在知識體系內形成一套有機執行的整體,會計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的過程中對客觀會計規律的認知,當前的會計理論中包含了會計環境、會計目標、公認會計原則、會計假設、會計準則、職業道德、經濟業務、賬項調整、資產、負債、收入以及成本等等,會計基礎理論是以經濟學基本原理為依據,闡述會計理論領域內會計執行的基本理論。

  會計基礎理論的作用是:首先,會計理論可以指導會計規範的制定以及形成,協調各個具體的會計規範之間的關係,其次,在會計行業內靈活的引導會計人員應用會計規範,高效率的開展會計實務,最後,會計理論能夠加深對會計實務的理解,有效的督促會計理論的進一步研究。

  而會計實務指的是會計應用理論,將會計基礎理論當做進行會計業務的基礎,將會計理論基礎當做會計實踐中的具體運用理論,其中包含的業務有會計核算程式、會計核算、會計管理以及會計方法等等,會計實務在進行的時候具有非常鮮明的特殊性的特點,在可變性以及時間性方面都能夠處處的體現具體的規律,其中會計基礎理論在會計實務的實施進行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包括了歸納、預測以及指導的作用,幫助會計實務有效的傳遞資訊和總結經驗,還可以有效的解釋和評價會計實務實施進行的效果,最終可以發揮出預見以及實踐的功能。

  二、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社會功用的分析

  當下,將會計系統分成兩類,一類是會計理論界,主要代表有高校、財政研究機構等。另一類是會計實務界,主要代表有企業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 兩個型別在社會運轉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交叉。例如:在理論研究機構內研究人員根據具體業務制定相應的會計準則、法規和制度,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實際的會計業務進行全面的瞭解,特別是在出現新業務時,但在這一過程中沒有實際的賬務處理操作;而在企業內的會計人員必須在熟悉基本會計原理的基礎上進行會計業務的處理,這一過程中並不需要掌握深刻的理論。

  在高職院校的培養過程中,促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掌握高深理論的同時強化學生會計實務的處理能力,致力於培養在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實務兩個領域內的優秀的“跨界”人才,使得當下的會計教育更加的完善,會計人才更加的符合社會需求。

  三、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表現出的實用性的分析

  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傳承肯定靠教育,目前我國會計教育有職高、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碩士、博士多種學歷層次;另外還有社會培訓,包括實賬培訓、會計各類證書培訓;此外還有新準則培訓、新制度培訓、後續教育等,由此可以看出會計教育形式呈現多元化,但是在學生就業單位調查中發現:職高、中職、高職就業的絕對主體是在各類實體企業含金融、公司含商貿、投資,但不一定都是具體的會計工作;本科就業的主體還是企業、公司;研究生的就業呈現多元化,一是研究生是本科生就業的延後,眼光、擇業面發生變化,其次女性居多,去學校任教居多;再次是研究機構和金融企業居多,總體看會計專業畢業生不一定完全從事會計及相關工作,一些投資公司、金融企業、辦公室文員佔相當比例。 而社會培訓、新準則培訓、後續教育依然是在在職會計人員為主體的培訓。

  在各型別的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更加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高職生在接受的教育程度方面比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較差,但是在從事會計工作之後,能夠在會計實務的操作中表現優秀,甚至是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只是在會計理論的掌握方面缺乏一定的實力。但是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在從事會計工作的時候無處應用自己所學的高深的會計理論,使得這些人才認為自己的工作屈才,相比之下,高職畢業的會計人才能夠踏實的從事會計基礎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夯實會計理論;

  其次,會計工作實踐性強,理論和實務結合緊密,基礎工作強調的是動手能力,不需要太多的高深理論知識,即使是大企業的高階職位,也要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現狀偏重實際應用,本科的理論水平基本足夠,研究生的理論學習有點“資源浪費”,即所謂高不成低不就;而在高職院校內學習到的會計理論以及掌握的熟練的會計實務的操作能力已經能夠滿足企業對於會計職務的需求。

  最後,從開設課程與實際工作的實用性角度出發,高職課程兼顧了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有針對性的培養企業和公司需求的會計人才,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重點不同,前者更加的重視實踐以及工作能力,後者更注重理論的深化以及創新。

  根據以上分析,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接受會計專業教育的時候有如下幾個優勢:首先,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校內接受訓練的時候能夠在之後的工作中熟練的應用,滿足會計工作對於實際操作要求高的需求,在高職院校接受會計專業教育的時候,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掌握有實際利用價值的會計基礎理論,不需要過於高深的會計理論,只要切合會計專業的理論需求即可。其次,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學生能夠在動手能力、理論水平、學歷水平以及滿足會計專業期望值的時候都有非常高的水平,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到企業工作的時候對於崗位的忠誠度也比較高,獲得企業的贊同度較高。最後,在高職院校的培養過程中,會計高職教育的教學從“基礎理論+實踐動手能力”兩個角度落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著重解決高職院校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問題,即工學結合的實訓方法、模式研究,同時還要注意在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探究出針對高職學生實際情況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總結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會計的規則、制度有所變化,會計在不斷髮展完善中,準則、制度、法規的變化有時候可能頻繁和劇烈,但基礎理論知識作為其中的規律性的東西變化很少,前沿理論推陳出新需要時間的沉澱。但是企業內的會計崗位對於人才的需求依舊是將會計實務的處理能力放在首位,這就需要會計專業的學生在高職院校內學習的時候掌握最先進的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實務的處理方法,在會計崗位工作的時候緊密的結合理論知識以及會計實務的操作,強化會計實務的處理能力,使得在學校內學習到的會計理論能夠在實操的時候廣泛的應用,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會計實務處理能力,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實務操作就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再高深強大的理論也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體現其作用,會計實務操作才是會計具體工作的重點內容。 只有加強實務處理能力,才能使理論知識得到有效的利用。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林志軍.2011.現代西方會計理論第三版[M].廈門大學出版社.

  [2]袁中文.高職教育改革十年思考――以會計類專業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4.

  [3]袁中文.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商業會計,200823.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原則與職能探析論文
會計電算化系統在中小企業中的實施應用論文
相關知識
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實用性對比研究論文
新時期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
基於人才培養方案的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高職教育對比研究論文
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高校財務分析的誤區及對策研究論文
淺談基於智慧計算的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分析研究論文
計算機硬軟體的維護與維修研究論文
城鎮人口統計的規範化問題研究論文
獨立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論文
芻議電力市場營銷新觀念和優質服務的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