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計算機培訓模式探討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20世紀90年代以後,特別是近幾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以計算機網路為核心媒體的現代資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並將大大提高勞動效率,改變學校的教育環境、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實現教育資訊化的關鍵之一是提高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科技素養已成為資訊化社會教師必備的一種基本能力和素質。農民計算機水平直接影響農村資訊化的程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農村計算機培訓模式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農村計算機培訓模式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農村計算機培訓是農業資訊化人力資本培養的重要途徑。探討出適合我國農村發展情況的農村計算機培訓組織模式、教學模式和創新模式,可為我國農村計算機培訓提供正確的方法指導。

  關鍵詞:計算機培訓;組織模式;教學模式;反饋創新模式

  1 計算機培訓組織模式

  1.1 政府主導式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較完整的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農村計算機培訓體系。主要包括農業科技部門和教育系統組織的計算機培訓。其中包括鄉級以上的科技推廣機構建立的和國家各種培訓專案推動的培訓體系,還有農業類職業中學和專科學校、農業類廣播電視學校、農民技術培訓學校等提供的計算機培訓等。儘管我國在政府主導的計算機培訓組織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但陳舊的行政管理模式,很難直接的行政干預,發揮計算機培訓的靈活性。上級部門下達培訓指標,下級部門被動完成,激勵和監管制度不健全,更多時候只是為了完成培訓任務而進行計算機技術培訓,注重培訓次數和參加培訓的人員規模而忽視農村計算機培訓質量和特色[1]。

  1.2 政企聯合式

  以政府統籌,農業行業牽頭,農業企業配合,農民參與的計算機培訓組織模式。相對來說,這種模式有更強的靈活性和較佳的可操作性。從中央到省、地、縣、鄉、村鎮建立一個相互連線、上下貫通的農民計算機教育培訓體系。各級政府還可以制訂優惠政策鼓勵民間資金進入農民計算機培訓領域,科學規劃、組織和協調教育培訓機構與地方農民計算機培訓機構,開展委託培訓、定向培訓和定單培訓,以利用它們的實訓場所、技術、人員和裝置協助教學,整合計算機教育資源,提高計算機培訓效果。

  1.3 市場主導式

  在市場主導式的計算機培訓組織模式中,政府不是直接組織實施農民培訓的具體活動的主體,也不直接管理農村計算機培訓機構,而是用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取代行政手段,作為政府巨集觀調控的主要工具。政府職能應從農民計算機培訓機構的管理向農民計算機培訓市場的方向轉變,著眼培育、引導農民計算機培訓市場發展,建立有利的巨集觀政策環境,抓好農民培訓規劃和培訓扶持政策的制定執行,建立對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協調機制,建立對農民計算機培訓機構培訓效果的評價機制和獎懲規則,加強計算機培訓市場秩序的監管和對財政支援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監督,引導農民計算機培訓機構進行農民計算機培訓場地建設[2]。

  2 計算機培訓教學模式

  2.1 發現式教學模式

  面對層出不窮的計算機新技術、新知識,將農民計算機技能學習全部寄託在對其進行計算機培訓上是遠遠不夠的。對一些流行應用軟體的教學可以採用發現式教學模式進行,通過給學員提供學習的環境、學習的目標,而不需要逐步講解操作的步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需要提供便於解決問題的資訊即可,而由學員去完成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可增加學生的智慧潛力、激勵計算機學習的內在動機,在獲得了學習計算機新知識的同時,獲取了計算機學習的信心和能力,做到真正的授之以漁。

  2.2 多媒體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課堂相對來說更直觀生動快捷。在軟體使用培訓、系統操作培訓等方面有突出的優勢。但是在對計算機基本知識的講解,如演算法的概念、程式的概念、資料結構設計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卻起不到與傳統課堂式面對面教學相媲美的教學效果。所以在計算機培訓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培訓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模式[3]。

  2.3 其他媒體傳播模式

  大眾媒體如廣播電視、衛星電視、報紙、雜誌等和個人媒體如光碟等現代化資訊傳播工具都可以對農民朋友進行不同領域的知識傳播。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計算機培訓方面的資料數量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狀態,通過訂閱、分發學習資料,也可使農民朋友掌握大量計算機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能。

  3 培訓創新模式

  3.1 定點培訓和流動培訓相結合

  培訓內容和方式應根據各地農村的農業生產週期和農民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統籌安排。一般來講,實用和高效率的培訓模式更受農民朋友的喜愛。定點培訓更容易引導農民學員進入學習狀態。目前在很多農村地區,中、小學已經建設成農村的計算機培訓教育中心。而開展文化下鄉和農業科技下鄉等電腦知識流動培訓,可以彌補定點培訓容易受到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限制的弊端。

  3.2 遠端教育和實地教育互補

  農民計算機培訓要把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農村遠端計算機教育模式發展,積極引進和運用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手段,實現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的相互銜接和配合使用,建立集教育培訓、推廣服務、科學普及和資訊傳播多功能一體化的新型農民計算機教育培訓模式,為農民計算機教育培訓提供基礎支撐。

  3.3 計算機培訓與農業技術培訓相結合

  可以將廣大農民急需的大批農業實用技術和資訊媒體化,通過計算機網路和光碟等傳播渠道實現農業科技和資訊的數字化,進而喚起農民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積極性。又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具有快速性、階段性和實用性,因此,必須保持新型農民計算機培訓模式的動態性,擴大模式的適應性,提高模式的發展性,發揮模式的示範性,創新出更好的新型農民計算機培訓模式。

  參考文獻:

  [1] 闞長俠,薛慶林,劉桂林,等.我國政府主導型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2009,2804:56-59.

  [2] 張亮.我國新型農民培訓模式研究[D].河北:河北農業大學,2010.

  [3] 曹陽.關於計算機培訓的若干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205:13.
 

對於裝置驅動程式通知應用程式的措施
計算機操作技巧淺析論文
相關知識
農村計算機培訓模式探討論文
計算機取證技術探討論文
計算機組成原理探討論文
淺談基於世界大學城空間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探討論文
計算機專業有關探討論文
計算機專業有關探討論文
計算機日常維護探討論文
計算機資訊系統探討論文
市場營銷專業培養模式探討論文
計算機培訓心得感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