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初中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每一則語錄雖然都寥寥數語,但多次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頻繁使用幾個賦有表現力的關鍵語氣詞,使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是什麼文章這麼精煉,表達又這麼生動、形象呢?不知道?我來告訴你,是《論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聖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所以論語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見《論語通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徐志剛,序P3,但卻通篇沒有定論。孔子在教導弟子的時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麼是“仁”。或許後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後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當然,這純屬我的想象,沒有什麼依據

  正是因為《論語》來自生活,是生活鮮活的再現,所以我們才應該用一種獨特的方法去讀它。個人認為,與其風格比較像的一部書是晉代的《世說新語》。我們怎樣讀《世說新語》的?我想大多數人如果不是出於學術目的例如需要寫一篇論文或讀書報道什麼的,一定不會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話是多麼曲折地表達了一個多麼深刻的學術理論——我們大都會把它當成一種生活的紀錄,以一種閒心來讀它。我覺得,其實閒談的心境才是最適合讀這樣的書的。讀到會意處,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達什麼。或許比條條框框地分析加分解來得好一些。當然,這是讀書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篇二

  2500多年前,曾有位先哲,他一生命運多舛,但是他的思想卻很可貴。他有芸芸數千位弟子,其中又有72賢人。沒錯,他就是孔子。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到新文化運動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歷經波折。然而,在2500年後的我再開啟儒家文化的典籍——《論語》的時候,又會有怎樣的碰撞呢?

  我記得上個星期有位老朋友問我借一本很難買到的書,而我——一個對書籍和電子產品珍愛有加的人,是不會隨意出借這兩樣東西的。更何況那是我5·1節一個人空著肚子擠著公交繞了一大圈才買回來的。我將書雙手抱在懷裡,站在房裡來回踱著步子,時不時親吻一下它,時而又仰頭看著牆壁。經過一番思想較量,我決定將書出借,因為孔子教會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這位朋友比較粗心,所以我在借給他時,反覆叮嚀他要好好保管,這才放心的把書交到他手裡。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在傳遞一種信任,如果沒有信任,又何來“施於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種思想,讓中華民族變得慷慨,熱情,大方;就是這種思想,讓中華民族懂得彼此信任;就是這種思想,讓中華民族站得巍峨,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經典的言論,受益終生的句子。它交我的是人生的哲學,而且它以它獨有的魅力渲染中華民族,更感染著世界。然而,我要進一言的是:“《論語》畢竟是孔老夫子的一言,也會有不完全正確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仍然是這個例子,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就真的不能借給別人嗎?如果自己的東西恰恰是別人所需要的呢?自然界的生物鏈恰恰就是最好的反例:動物的廢棄物不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嗎?

  我覺得言行就是我讀完《論語》最大感受的體現,而人的感受可能也就那麼微妙,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只能依靠行為藝術來傳遞思想。至於《論語》我就覺得它是我生活的一面鏡子,我依照它來“三省吾身”,但也不被幻想矇蔽,時而也要堅持自我。這就是我的《論語》!

  篇三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南宋光宗紹熙元年,當時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彙集起作為一套經書刊刻問世。這位儒家大學者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大家別以為,孔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因為我想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我從書中得知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他宣揚一宗剛整的人格:“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已成仁。”孔子的思想中的精髓已成為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們也應學習古人的精神傳揚仁愛,不是嗎?

論語的讀書心得
孔子論語心得讀後感範文
相關知識
論語讀後感初中作文
論語六則讀後感初中作文
論語六則讀後感初中作文
散步讀後感初中作文
國學經典讀後感初中作文
簡愛讀後感初中作文
精選讀後感初中作文4篇
論語六則讀後感初一作文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高中作文
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