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第一節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悠悠華夏五千載,璀璨文化的源頭是《論語》。

  於歷史的今天,瞻仰《論語》的演說者——孔子。

  這一位文化的傳承者,這一位永遠無法被歲月所磨滅的精神巨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為時光所塵封的門,於是陽光從錯開的門縫間射進,溫暖充溢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語鋪展起了一條充滿哲理芳香的坦途,於是子子孫孫踏響了成功的凱歌;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成了一把堅韌的利斧,於是廣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讀《論語》,是一種享受。彷彿靜心獨坐於清泉碧水畔,在煙燻繚繞間,細細品茗。《論語》的字字精華便沉澱在綠葉清茶之中,咀一口,它們就順著舌尖流入體內,純化了身心,頓覺一陣清香滌盪胸懷。

  讀《論語》,是一次旅行———漫長卻不苦悶。彌留在充滿油墨清香的字裡行間,感受著儒學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踏實與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為人”的仁愛與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慍”的包容與豁達,是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明達與誠懇……道不盡,言不窮,《論語》所充盈的儒家氣息是如此的濃厚,如此的莊重而深邃!沿途的每一處風景,都足以令我為之心神嚮往,難以忘懷。

  讀《論語》,是一種學習。在品讀間,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仁”的思維薰陶下,感悟人心之偉岸,讓“自愛”與“愛人”這兩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開在每一位賢士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則的地位,統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剛、毅,作為一位賢士,難道不該以“仁”為終身所追求的目標麼?於感悟中,學習修身治學之法,那是“溫故而知新“,是”學而時習之“,那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是 “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是一場洗禮。讓原本枯槁的心靈得儒學的甘霖以滋養,讓原本疲乏的思維得精妙的哲語以啟迪;那一句句精奇犀利的言語,那一則則平實卻韻味深遠的文字震醒了你我昏昏欲睡的文化修養的心,澆溼了你我被快步驟的生活烤乾的內涵的世界。

  讀《論語》,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點滴精華,領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內涵。

  讀《論語》,於心靈間,盪漾起一片純淨。

  篇二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衝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倖免。五四運動曾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期間“批孔”思潮也曾盛極一時,而在現在,我們也可以不時地聽到“新儒家”等給傳統儒學重新定位的概念。然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如何看待儒學的現代意義,成為一個思想界爭論不休的問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後,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孔子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後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禮治”為“德治”,他並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後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篇三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鍾,就連後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列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用詞不準,建議改為:不外乎告誡人們修養是如此的重要。修養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裡結實。

  前蘇聯華西列夫斯基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在別人眼裡,他似乎沒有什麼特長,但為什麼會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而立於不敗之地呢?

  因為司令部在集合開會時,他總會第一個到,然後走到地圖前,用手指著敵人應在什麼地方出現,我軍現在在哪?如何擋住敵人的去路,而將他們一網打盡?他在那似乎總是在自言自語,到會的人都說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自言自語一定是發瘋了。

  華西列夫斯基聽到大家的非議後並沒有生氣,依舊在那裡想著大事……開會時讓他發言,他一會說這兒,一會說那兒,雲裡霧裡,在坐開會的人都聽得稀裡糊塗,斯大林來回踱著步子慢條斯理地說道:“坐下吧,我親愛的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說了,還是讓我來說吧!”斯大林把戰爭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讓人聽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原來,聰明的華西里夫斯基早在開會前的自言自語,就已經把重要的資訊,神不知鬼不覺地傳到了在屋子裡來回踱步、吸菸、思考的斯大林的耳朵裡,他不怨恨別人對自己的不瞭解,這不重要。只要斯大林明白就可以了!

  就因為華西列夫斯基對別人的指責不願恨,才沒有使自己在政壇上樹敵過多,又得到了領袖的賞識,才當了三十年的參謀長,成就了他光輝的的一生!修養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只要你永遠擁有它,你的人生就會擁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論語學而篇第五則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第八則讀後感
相關知識
論語學而篇第一節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第五則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第八則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第六則讀後感
讀論語學而篇第一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章節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讀後感
中學生論語學而篇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心得
論語學而篇讀書心得_論語學而篇讀書心得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