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育論文:俄語語言教學與文化匯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俄語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主要在俄羅斯和前蘇聯的其它成員國中使用,在華沙條約的成員國裡曾經被學校廣泛作為第一外語教學。在蘇聯時期,俄語在其加盟共和國中被大大的強調。雖然很多前蘇聯的國家現在開始強調當地語言的重要性,但是俄語仍然是這些地區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並且也是這些國家進行交流時使用的語言。挪威俄語是俄語和挪威語的混合語。是俄羅斯的唯一官方語言,哈薩克 、 白俄羅斯 、 吉爾吉斯斯坦官方語言之一。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語言教育論文範文:俄語語言教學與文化匯入。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俄語語言教學與文化匯入全文如下:

  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並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徵,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語言與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理解語言必須瞭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瞭解語言。

  在俄語教學中常常會遇到如下情況:有些既沒有生僻詞、也沒有複雜語法結構的聽力或閱讀理解材料,學生常聽不懂或是不理解,此原因大多是遇到了原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而學習者卻不瞭解背景知識。其實,看似較為容易的聽力或閱讀理解材料,卻是一項複雜的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理解準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知識及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據說,清朝“洋務運動一的代表人物李鴻章到美國訪問時,主人稱讚其妻很漂亮,李鴻章客氣地回答:“哪裡,哪裡”。美國人不知道這是中國人謙虛的表現,以為要其指出具體哪裡漂亮,於是尷尬地說:“全身”。 這就是文化差異。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謙虛在中國認為是一種美德,是有教養的表現。是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表現,中國人聽到讚美之詞時,往往是先否定對方的讚揚,然後再客氣一番,以示自謙。

  這個事例非常形象直觀地反映出了語言和文化的相輔相成。由此可見:“語言的存在不能脫離文化,不能脫離社會繼承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實質”著名語言學家薩丕爾,因此俄語教學必須重視文化差異並循序漸進匯入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紮實的語言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使學生了解俄羅斯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從而使學習者能夠正確地理解和使用語言,達到俄語教學的目的。前蘇聯學者維列夏金E.M.ВЕРЩАгин和科斯托馬羅夫В.Г.КОСТОМАОВ建立的俄語語言國情學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二十年多年來為我國的俄語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內容,它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式的純語言教學模式,融語言與文化為一體,把語言國情知識即文化背景知識列入外語教學的重要環節,為繼語音、詞彙、語法、修辭後的第五方面,這五方面相互作用,相互關連,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

  1 俄語教學中文化匯入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語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語言進入交際中,就存在對文化內涵的理解和表達的問題。理解和表達是跨文化交際關鍵問題。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同樣,俄語教學也不能脫離俄羅斯國家的文化和歷史背道而馳。俄語教學中,把語言與文化相融合,這已經成為俄語教學工作者所普遍認同的一個原則:俄語教學不是隻解決詞形變化問題,不能只學會按詞類釋義掌握詞彙,不是停留在掌握俄語句子結構上,它需要擴展出語言本身的範圍,深入到語言以外的現實生活中去,這樣學生才完全地掌握語言、運用語言到實踐中,達到交際目的,這個原則是建立在七十年代誕生於前蘇聯的一門新興學科一語言國情學的基礎之上的,前蘇聯學者Е.М.Bерещагин和В.Г.КОСТОМАРОВ在《語言與文化》 即《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書中指出:“語言國情學是對外俄語教學的一個方面,它通過語言的載蓄功能кумулятивная функЦия,向教學物件介紹蘇聯當代生活典型形象以保障教學的實際性。完成語言教學任務,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進行思想教育,其教學方法具有語言教學的基本功能,即在傳授語言的過程中用俄語講解國情。同時語言又反映著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文化。由此可見,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這就是語言的載蓄功能。俄語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俄語交際應用能力,而交際的過程始終伴隨著文化的交流,語言背景知識是交際獲取的基礎。

  2 俄語教學中文化匯入的四點原則

  2.1階段漸進原則

  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與文化也是如此。初期階段的文化匯入應主要介紹在日常生活交際方面俄漢文化的差異,以及在語言形式和運用中的具體表現,從而使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俄語語言的交際能力。第二階段的主要內容是介紹由於文化差異所引起的俄漢詞語、成語含義及運用方面的差異,使學生熟悉俄漢語義的差別並深入理解俄語表達法所涉及的文化內涵,從而助力學生恰當地運用這些詞彙進行語言交際。

  2.2 實用實踐原則

  實用實踐原則所導人的文化內容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緊密相連,同時考慮到學生今後所從事的職業性質等因素。一方面使學生認知語言與文化的關係不抽象空洞;另一方面文化教學緊密結合語言交際實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產生良好的效果。

  2.3 適合時代原則

  所謂適合時代,主要指在教學內容、方法上的適度。教學內容的適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實用性和階段性原則外,還應考慮到該文化目的代表性問題,屬於主流時代文化性,有廣泛代表性的內容。因為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也極其複雜。同時還應處理好文化內容的歷時性和共時性之間的關係,重點應放在共時文化上,適當引入一些歷時的內容,以利於學生了解某些文化習俗和傳統的來龍去脈。教學方法上的適度,就是要正確協調好教師講解和學生自學的關係。應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與時俱進,增加文化知識積累。教師應成為課外文化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2.4 系統規劃原則

  文化匯入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系統性。教師在教授語言過程中,遇到一些文化現象便順便一提,對文化教學中的內容和方法也無具體統一要求。因此在制定新的《大學俄語教學課程要求》時,是否應針對俄語教學的文化匯入問題增加部分內容,明確文化匯入的原則、內容、方法、途徑以及要求達到的水平等。這樣教師在俄語教學中的文化匯入便有綱可依,從而避免文化匯入過程中盲目和混亂現象。

  3 俄語教學中文化匯入的五種方法

  3.1 註解法

  這是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數俄語教材所採用的方法。即將教學材料中容易引起學生理解上困難的詞語或表達法在課後用專門篇幅加以註釋。該方法的特點是靈活、簡便、適用於各種語言材料各個階段對某一語言現象的突出講解,缺點是無系統性。比如在《新編大學俄語基礎教程》第一冊第十一課的課文註釋Пояснения к тексту中,分別介紹了чёРнАя peчкa黑溪Летний сад夏園、крейсер《ABpopa》“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和6eлые ночи白夜等文化內容,如果學習該課文之前對有關內容做完整的介紹,對教師講解課文及學生理解課文都是大有幫助的。

  3.2 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將文化內容與語言材料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如果語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紹前蘇聯或獨聯體文化習俗、詞語典故、文學名著、歷史事件等,那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進一步講解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文化知識和語言的學習可以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3.3 實踐法

  實踐法是指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如聽、說、讀等學習和了解俄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包括看電影和教學錄影以及閱讀文學作品等:俄蘇文學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燦的明珠,對俄蘇文學作品的閱讀也是一種學習外國文化知識的重要方法,一個民族的文學作品是該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是傳統文化的積累。當然閱讀原文的文學名著難度很大,研究者建議學生可以翻閱中文譯文來補充這一部分的內容。

  3.4 比較法

  比較法是跨文化語言交際教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俄漢兩個民族文化上異同,體現了文化共性,也存在文化個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言國情知識的傳授必須立足於俄漢兩個民族語言文化異同的對比。通過俄漢兩種文化的對比,使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認知層次上,而是向縱向方向發展。作為記錄人類歷史,表達人類生活的思想工具,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深遠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比如,俄國人在交往過程中喜歡使用讚語комплимент.說恭維話,如誇獎婦女的髮型、衣著打扮等,對這些誇獎俄羅斯婦女通常會說: “Спасибо!” 謝謝!,而中國婦女就會非常客氣地說“不漂亮”。再比如中國人打招呼時常說“您去哪兒?”Куда вы идёте?”而俄羅斯人會認為你干涉人傢俬事,很不禮貌。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一貫提倡“笑迎天下客”、“微笑服務”,而俄羅斯人不習慣對陌生人展露笑容,他們不苟言笑並非不友好,而是受其傳統的交際文化及歷史的影響,認為微笑會分散注意力,工作時應該思想集中、態度嚴肅。在與親朋好友交往時則綻放笑容。

  3.5 歷史引入法

  通過介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理解句子。閱讀俄語文章要有一定和語言知識,但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語言水平的問題,文化背景知識必不可少。比如在紀念普希金A.C.Пушкин誕辰二百週年的日子裡,向學生介紹俄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舉世矚目的偉大作家的生平及其流芳百世的不朽名著《葉甫蓋尼?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並介紹對作家少年時代有影響的聖彼得堡附近的普希金城Пушкино即沙俄時期的皇村 Царское село;並使學生了解作家輝煌燦爛而短暫的一生,學生們不但產生了濃厚的學習文化背景知識的熱情,而且對俄語語言知識的學習也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俄語的積極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要想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除了語言能力、語言因素外,還有必要注意非語言因素。在俄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除了是“語音專家和語言暫存器”之外,還應該是俄羅斯國家文化的“傳播者”,充分利用這種文化因素,向學生講解語言,並努力發掘其文化內涵。如果把語言和文化分離,“語言就只是一個空殼”。語音、語法、詞彙這些純語言形式提供的只是語言理解和語言使用的客體資訊,剔除語言內的文化內容,離開了語言的文化背景,語言內在的資訊難以生存,即使語言規範,也未必有傳遞資訊的作用。因此說,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文化知識學習。俄語教學融入文化匯入會使學習者事半功倍。

淺談俄語專業教學中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
新車表面保養最佳方法
相關知識
班級安全教育工作計劃精選小學範文
語言教育論文:俄語語言教學與文化匯入
中班幼兒語言教育論文
中班語言教育論文
淺談兒童語言教育論文
英語語言教育論文
幼兒園語言教育論文
學前雙語教育論文
英語教育論文範文
淺談中學語文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