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文化熱點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公務員申論考試結合實際,貼近社會,它考察考生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平時多關注社會熱點,是申論複習備考的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參考閱讀。

  公務員申論文化熱點:“做自己”別做錯了自己

  開啟暑期模式,學子的大塊時間都回到了家庭。假期本應該是家長和孩子加強溝通交流的佳期,可大家庭中有一個高三學生,最近突然決定最後一年在家自學,不再到學校去上課,去意已決,不容商量,任何勸解和建議都聽不進,完全沉浸在“做自已”的倔犟之中,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梳理一下,這幾年,生活圈裡,有許多父母與孩子都無法溝通,其中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在別人的告急和求助面前,頂著給人“洗腦”的敵意,飯局茶餘給人當外援,有的孩子貌似在聽,事後他還是他;有的孩子乾脆拒絕,說:“我知道怎樣做自己。”

  “做自己”,應該是八十後群體開始流行的理念,它標誌著年輕人的自我覺醒和獨立意識,對於依賴性太強的孩子來說,這是可貴的,但明亮的標籤下有誤區。

  說一件近期徵婚節目中發生的事,男嘉賓是一個開攝影室的28歲小夥,一出場以為是吳秀波,他不苟言笑,表情高冷,與女嘉賓交流,好難設定的話題,幾乎都由他一語終結。主持人和點評嘉賓多次誘導他相親的討巧之術,他都沒聽進去。可是他堅稱自己不高冷、話並不少,是個不錯的人。他外在的表現,和內心想呈現的自已成分裂狀,始終在自已喬妝的吳秀波的外殼之內走不出來。最終給女嘉賓的印象是“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主持人調侃他是“努力做自己,做成一個死樣子”。

  很多包括初、高中生在內的年輕人把“做自己”作為成長人生的圭臬,有的做得不錯,很多南轅北轍,找不著自己想要的自已,周圍也不認可和接受自己。有的在學校如魚得水,與家人格格不入;有的小有成就就沉不住氣,遇到挫折就抑鬱寡歡;有的畢業後成了“宅男宅女”,有的走向社會屢屢碰壁,但他們不願意與家長交流,與父母玩失聯並不鮮見。他們也許並不知道,放假之前,父母幾乎是小心翼翼地侍候著,放假了,期待有一番補償交流;他們也許意思不到,自己骨子裡滋生了一種情緒,瞧不起這也不懂、那也不知的父母,覺得無從談起,而是否瞧得起父母,是年輕人“三觀”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

  某青年導師所著《做最好的自已》,也許是年輕人“做自己”的範本,但你是否想過,他如果沒有吸吮蘋果、微軟和谷歌的奶汁,不兼收幷蓄中西方文化的精華,他如何做得好自己。當他身體遭遇重大危機,直到星雲大師為其開示:“讓世界因你而不同,這樣太危險!”他才腦洞大開。

  師長或父母怎樣滿足年輕人成長的需要,相信和放手孩子們自我成長很重要,給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所需要的假期也重要,但對年輕人的任性和自我不能無限制的包容。那個執意“做自己”的高三學生,家長沒有再次讓步,通過與學校老師配合做工作,算是止住了執迷不悟的趨勢,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好好總結。

  “做自已”不是沒有準則的獨立,不是拒絕外界、封閉自己,更不是把一孔之見當不變的信條。當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一定的人生歷煉,你方可說“做自己”,才有可能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否則,你可能做錯自己。

  公務員申論文化熱點:以釘釘子精神將司改落實到位

  今年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年。上半年以來,***狠抓改革任務的統籌規劃、精準落地和成果鞏固。最新資料顯示,全國693家試點法院絕大多數案件取消了院庭長審批案件制度;有7個高階法院、95箇中級法院、469個基層法院完成員額法官選任工作,共產生入額法官24035名。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重大改革正在穩步推進。

  一直以來,法院都是司法改革的主戰場。新一輪司法改革要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必須通過制度設計讓法官成為“正義看門人”,讓審判迴歸司法屬性。這意味著既要讓法官成為庭審的主角,也要保障法官擁有隻服從法律的自主意志。因而從一開始,法官員額制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等,就吸引了包括司法人員在內的全社會關注的目光。

  改革,針對的是過去司法實踐中的問題與弊病。歷史形成的院庭長審批案件制度,雖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領導對審判質量的監控,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消極作用逐漸凸顯。審批制遵循的是一種行政權邏輯,容易強化法院內部的行政化趨勢,負責審批的庭長、院長往往沒有親自審理案件,客觀上造成“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同時,審批制還容易造成審判職責不清,讓一線法官產生懈怠、依賴心理,甚至以院庭長審批來逃避責任。鑑於這些弊端,近年來取消院庭長審批案件制度,“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成為改革共識。

  從目前看,這些指向司法行政化病灶的改革措施,已經開始呈現出積極的效果。據瞭解,試點地區法院均將85%以上人員集中在辦案一線,院庭長辦案數量同比大幅提升,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普遍下降。這一“升”一“降”之間,員額制改革讓院庭長從行政職務迴歸審判職務,案件審批權下放給法官,讓審判迴歸“親歷性”。這有助於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從深層次確立和恢復司法的應有功能。

  應當說,法院改革的目標很清晰,主旨是把本屬於法官的裁判權還給法官,改變法官聽命於庭長、院長的行政化羈絆,真正實現“審—判—責”相一致。但是也要看到,這些改革涉及的內容極為複雜,利益關係極為敏感,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它不僅涉及對法院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關係到司法人員的切身利益,而且要求轉變審判工作思維和方式,完善相應的配套制度和措施。這些都意味著改革在作出頂層設計之後,更艱難的任務在於打通“最後一公里”。

  以法官員額製為例。該項改革措施一經推出,便在社會上引發了“誰能進入員額”的討論。如何確保優秀的審判者進入員額?如何強化“員額制”產生充足的職業吸引力?如何保障進入員額的法官能夠自主裁判?這些都需要在試點中積極探索、精準實施、完善規則。很顯然,良好的司改設計只有落實到每一個法院,讓每一次法官遴選都公平公正,才能順利實現最初的改革意圖。正因為如此,更應該增強改革定力,堅定改革信心,以“釘釘子”精神深入推進司法改革。

  改革到了今天,主要任務已由頂層設計進入具體實施,焦點在於如何確保改革不走樣、不變形、不懸空。改革攻堅,也就是要在改革措施落地中實質性觸動現有的利益格局。因而進入這一階段,更需要一種“釘釘子”的精神,需要一種“不忘初心”瞄準既定改革目標原原本本抓落實的毅力。只有在落實改革上打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顧慮和猜忌,謹防好的改革措施在“最後一公里”變形變質,同時從實踐中總結歸納出防範改革變形走樣的有益經驗,打造一整套統一無縫隙的制度規則,才能確保改革目的得到完整實現。

公務員申論熱點社會時事
公務員申論最新社會熱點解讀
相關知識
公務員申論文化熱點解讀
公務員申論文化熱點時事
公務員申論最新熱點解讀
江蘇公務員申論考試熱點解析
公務員申論文化時事熱點精選
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熱點時評
國家公務員申論社會熱點時評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
公務員申論考試熱點時評
國家公務員申論時事熱點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