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檢驗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在臨床醫學中,醫學檢驗佔據著重要地位,檢驗結果是否正確,直接影響著患者疾病的臨床診治。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

  【摘要】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臨床檢驗對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作用與影響力越來越大,故提高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是臨床醫師和檢驗工作者迫切關心的問題。同時隨著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藥物利用的研究、合理用藥、安全用藥越來越受到重視,但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普遍不被臨床關注。我們知道,藥物具有生物活性,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干擾檢驗化學成分測定的現象並非少見。瞭解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不但可以合理地分析判斷檢驗結果,而且可以通過適當的檢驗方法克服這種影響。本文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論述,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關鍵詞】藥物;臨床檢驗結果;影響

  引 言:現代臨床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使得醫療機構對臨床檢驗中藥物干擾問題加深了認識。由於藥物本身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人體多方面變化使得檢驗結果受到影響。由於採集標本受藥物影響而發生變化造成了檢驗過程中出現假陽性、假異常值、檢驗值偏高或偏低等情況。從而使得檢驗結果缺乏足夠的準確性。而現代醫學檢驗與診斷中由於缺乏對藥物干擾問題的研究與應用,使得檢驗結果直接影響了醫生對患者病情的診斷與治療,造成誤診、漏診等情況的發生,嚴重者將危及患者生命。針對這樣的情況,加快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影響的研究與分析已經成為現代醫學領域中的重要課題。

  1 藥物對臨床檢驗的干擾分類

  藥物對臨床檢驗的影響主要分為對檢驗方法的干擾和對檢驗標本***人體代謝***的影響兩類。由於藥物的使用使得人體代謝受到影響,從而改變了標本的原有條件,使得在檢驗過程中影響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而藥物代謝不完全,造成標本中殘留藥物也會對檢驗試劑產生影響,影響檢驗結果。瞭解藥物對臨床檢驗的干擾分類對科學分析藥物對臨床檢驗結果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2 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2.1 生理病理過程的影響:當病患服用鎮痛消炎藥物後其血、尿中所含的澱粉酶會大幅提升;當病患服用量稍大的維生素C其尿中所含“葡萄糖、膽紅素、隱血、亞硝酸鹽”則會呈現假陽性;當病患服用維生素A、D、蛋白同化激素其膽固醇檢驗值則會偏高,當病患服用甲狀腺素卡那黴素其膽固醇檢驗值則會偏低。

  2.2 特定組織的親合影響:當病患服用一些藥物後,藥物對病患體內特定的組織具有特殊親合力而導致其組織受到損害。當病患服用抗凝藥肝素藥物後因其能夠有效促使病患體內組織脂蛋白酶的釋放而導致血液甘油三酯驗值偏低;當病患服用青黴素與紅黴素弱酸***物後因其會競爭尿酸分泌部位而導致血液尿酸濃度驗值偏高。

  ***1***抗菌藥物:一些抗菌藥物等抗生素能增加血液中尿酸濃度;比如服碘胺藥後,尿膽原檢查出現混濁,影響結果的判斷。用磺基水楊酸法測尿蛋白時,頭孢類、丁胺卡那黴素、磺胺類藥物、左氧氟沙星可使尿蛋白呈假陽性。一些藥物如氯黴索,可抑制骨髓細胞的有絲分裂,而使白細胞減少,退熱的藥物如瑞芝清,能使白細胞數嚴重降低。

  ***2*** 鎮痛消炎藥物:鎮痛消炎藥物可導致澱粉檢驗產生變化,比如***、可待因、***、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藥物,能使總膽管開口處的奧狄括約肌痙攣,而導致血、尿中的澱粉酶會明顯升高,在用藥後3-4h影響最大,24h後消失。

  ***3*** 激素類藥物:激素類藥物可導致血脂、血糖代謝障礙,引起血小板和紅細胞數量減少。水、鈉瀦留和低血鉀症及血鈣、血磷偏低,且血糖明顯增高,臨床上常誤診為糖尿病。

  ***4***利尿劑藥物:利尿劑可導致低血 、低血容量、低氯,長期使用後可出現氮質血癥和高尿酸血癥;抗癌藥對造血系統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抗癲癇藥和抗結核藥損害肝功能;抗糖尿病藥使用後會出現低血糖,肝損害後出現黃疽、穀草、谷丙轉氨酶等增高。

  ***5***抗糖尿病藥物:胰島素使用後會出現低血糖症,這已為大家所熟知。其他抗糖尿病藥可損害肝功能,使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轉移酶升高,出現黃疸,血細胞減少等。

  ***6***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因抑制葉酸的吸收,常見鉅細胞性貧血。因輕度抑制骨髓,故使血細胞***尤其是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偶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報道。卡馬西平可致粒細胞、血小板減少,長期應用損害肝功能,導致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升高。

  2.3 干擾檢驗程式與方法:藥物對檢驗程式與方法的干擾可分為兩大類。

  ***1***藥物產生的藥理學效應:比如半胱氨酸可干擾硝基鹽試驗,導致血中酮體的假陽性。酚酞可干擾酚磺酞排洩試驗,使尿液變成品紅,同時使酚磺酞排洩變快。吡嗉醯胺可與硝基***作用使尿變為紅棕色而影響尿酮測定。青黴素類可使紅細胞非特異性結合IgG和白蛋白。

  ***2***藥物或其代謝物對檢測方法直接產生干擾:服苯琥珀後尿呈桔紅色;服氨苯蝶呤後使尿呈藍綠色,如維生素可使尿液變成黃色。口服酚酞藥物後,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且主要由尿排出,如果尿液呈鹼性時,尿液變紅色。呋喃妥因可使尿液呈棕色。呋喃唑酮可使尿液呈橙棕色。利福平口服後在肝臟分解成乙酚基代謝物,呈橙紅色,可使尿液以及糞便、痰液、淚液、汗液呈橙紅色。

  3 防範藥物干擾臨床檢驗結果的措施

  3.1發現與臨床症狀不相符合的可疑結果,根據病人的用藥情況,共同分析有無藥物影響的可能性,盡力將干擾降到最低程度,為臨床診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最多方面的,往往導致實驗結果與臨床症狀嚴重不符。為減少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分析干擾,檢驗工作者應該熟悉可做檢驗專案詳細的操作程式,對有藥物干擾的實驗方法,應該用特異性好的方法或作實驗方法的改進。

  3.2組織開展應急檢驗工作。藥品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出現異常反應,緊急從技術上找出內在原因,或者確定用藥質量,是藥檢機構經常面臨的檢驗任務。一方面加強應急檢驗的組織管理,加強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有效地處置好突發事件。另一方面應加強應急演練,為應急藥品檢驗開通緊急綠色通道,全力以赴做好應急藥品技術監督的保障工作。

  3.3抓實驗室能力建設,提高檢測能力。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檢驗檢測工作質量;要開展技術比武等多種形式能力實驗,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高檢驗人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加大實驗室建設,加大裝置投入,儘快提高檢驗能力和水平,適應藥品檢驗工作的需要。

  3.4藥品檢驗工作與資訊查詢相結合,充分利用全國各地公佈的假劣藥品資訊資源,對藥品質量不穩定、質量公告頻次較多的企業和品種進行跟蹤檢驗;藥品檢驗工作與快檢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快檢技術的初篩作用,對發現質量可疑隨即檢驗;藥品檢驗工作與臨床用藥相結合,確定重點單位、重點品種,做到檢驗工作有的放矢。

  4 結束語

  總之,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極易發生診斷與治療的延誤、危及了患者生命安全。為排除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干擾,有效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相關人員要忠實履行職責,密切配合,通過藥學專業知識保障檢驗結果,真正反映病患病理的變化,從而真正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邱曉青. 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群醫師,2011***04***.

  [2]代蘇忠.臨床用藥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干擾[J].實用醫技雜誌,2005,12.

  [3]董輝苒.藥物對常用臨床檢驗指標的影響[J].首都醫藥,2006,13.

  >>>下頁帶來更多的

臨床醫學檢驗的參考論文
臨床醫學檢驗論文發表
相關知識
臨床醫學檢驗的論文
臨床醫學檢驗的參考論文
臨床醫學檢驗的求職信
臨床醫學檢驗論文發表
臨床醫學檢驗論文
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檢驗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檢驗求職信
臨床醫學生就業論文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