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被貶的原因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範履冰之後,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與軍事家。范仲淹三次入朝為官卻先後被貶了三次,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為人剛正不阿而又胸懷大志,但是在後人口中所流傳的除了他正氣凜然的形象,還有范仲淹被貶的事實。據說范仲淹被貶三次,第一次是因為反對皇帝率領百官在會慶殿慶祝太后的生日。第二次是由於郭皇后的事,第三次是關於跟呂氏家族的爭鬥。但最終敗給了呂夷簡,所以在景佑三年時離開了汴京。八月份,范仲淹被貶至饒州。

  在范仲淹被貶的這三次中,第一次最為後世流傳。當時宋仁宗已經二十多歲,但是朝堂裡大小之事還被掌控在六十多歲的劉太后手中,范仲淹聽說在冬至時,劉太后安排皇帝和文武百官一同到會慶殿給她磕頭祝壽,而范仲淹覺得家事和國事不能相互混淆,這樣會有損君王的顏面,皇帝應該制止這件事。范仲淹上奏了關於此事的奏摺,朝廷並無應答,卻直接將他貶黜。

  梅堯臣欽佩范仲淹,擔心他的前途,便寄信婉言勸說,並告訴他,在多次在朝堂中直言,都已經被人們當成烏鴉醜陋的叫聲,並希望范仲淹往後能約束一下自己的嘴巴,除了吃飯喝水以外,不要太在意朝廷中事項,只管悠遊自在的生活就夠了。但范仲淹覺得梅堯臣不能理解自己,立即回信答覆道:無論朝臣們如何評論自己的言行,評說成烏鴉的叫聲也罷,依舊寧願追求巨集達而死,也不默默無聞的過完此生。表達了他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決心。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介紹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特意為范仲淹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出自《宋名臣言行錄》,講述了范仲淹的勵志故事。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中主要講述范仲淹在年輕的時候就胸有大志,把治理國家當作自己的責任。范仲淹在兩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後來改嫁,此後家裡非常貧困而沒有依靠。他勤奮苦讀,不分晝夜,晚上學習困了,就用涼水洗臉衝頭,五年中,甚至沒有脫過一次衣服便上床休息睡覺。他白天苦讀甚至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直到太陽快下山才吃一點,僅僅吃粥以維持生活堅持讀書。通過勤奮學習,他領悟到六經的深層含義,便立志造福於天下。在他做官以後,經常激動地談論國事天下事,從而使人趁機說壞話以致被貶官。

  他艱苦磨練自己,從來不多吃肉,妻兒的吃穿總是自給自足。他經常講道“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而快樂”,這句話出自於他寫的《岳陽樓記》,抒發了范仲淹偉大的愛國精神,成為了范仲淹的名言,一直為後人緬懷。《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簡要記錄了范仲淹勤學苦讀、逆境成才的經歷,這也造就了他做官清廉、關心民意、剛正不阿的形象,成為後人品學言行優秀的榜樣,這篇文章被廣泛運用到中學課本中,深得廣大學生的感悟,使之成為中學生的楷模。

青蓮居士李白的故事
佛學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范仲淹被貶的原因是什麼
范仲淹變法的結果是什麼
白靜被殺的原因是什麼
餘罪等網劇被下架的原因是什麼3
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原因是什麼
被客戶拒絕會面的原因是什麼
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什麼
婚後老公易被搶走的原因是什麼
銀杏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是什麼
珙桐被稱為鴿子樹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