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單騎退敵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 人,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有關他單騎退敵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郭子儀單騎退敵

  代宗曾握著郭子儀的手說“吾之家國,由卿再造”。郭子儀在唐朝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亂,沒想到在晚年還要披甲上陣,為國家散發著餘熱。他是國家遇到危難、衰敗時,能帶領國家興亡的領袖,他的一生都以國事為重。

  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沒有力量、政治腐敗,不少節度使擁兵自重。其中有個叫僕固懷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訖聯合對唐朝進犯。回訖和吐蕃的軍隊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長安的北面,當時的朝廷十分恐慌,魚朝恩甚至勸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為面子問題,代宗不好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儀擊退叛軍。

  當時的郭子儀年近古稀,手上沒有兵馬,但他得知因為僕固懷恩的暴斃,吐蕃和回訖正在鬧內訌。郭子儀想著自己之前與回訖的官員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想著與回訖官員見上一面,說服他們不戰而合。郭子儀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兒子們的反對,他們十分擔心郭子儀的處境,郭子儀卻認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選了幾百精兵就往回訖的軍營去。

  原來回訖受到僕固懷恩的欺騙,以為代宗和郭子儀都已經死了,這才沒有遵守盟約來到了唐朝。郭子儀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趁機向回訖提出聯合大唐擊敗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訖的迴應。後郭子儀和回訖訂立了和約。吐蕃聽到這個訊息,連夜逃走。郭子儀不費一兵一卒,化解了這場本是贏面不大的戰亂。

  郭子儀不得罪小人的原則

  郭子儀在唐朝為官時立了很多功,他立命的根本就是功勳戰績,甚至到了功高蓋主的程度。但他卻沒有遭到皇帝的猜忌,走過了接近完美的人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儀的情商頗高。他能很好的處理人際關係,達到朋友遍天下的地步。

  郭子儀情商高是如何體現呢?他以真誠打動皇帝,推心置腹感動同僚。他得到了官兵的擁戴,與官員、回訖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且他從不得罪小人。這裡的小人其實可以理解成宦官,經常有宦官嫉妒郭子儀位高權重,想著法子把郭子儀拉下馬。但是郭子儀面對宦官的挑釁,不反抗,不抱怨,而是及時檢討自己的責任。

  最討厭郭子儀的宦官是一個名叫魚朝恩的人。他討厭郭子儀到什麼程度呢?他竟然派人把郭子儀父親的墳給挖了!要知道,祖墳被挖是一件奇恥大辱,更何況郭子儀當時是鼎鼎有名的將軍,挖郭子儀父親的墳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是魚朝恩做的,甚至連代宗都知道。當郭子儀從前線回來時,他隻字不提魚朝恩,只是說因為自己常年征戰,肯定破壞了不少別人家的祖墳,現在自己的祖墳被挖,是遭到報應了。郭子儀在敘述祖墳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沒有涉及到朝中官員,為了不起內訌,郭子儀犧牲了很多。

  又有一次,魚朝恩邀請郭子儀前去參觀新修的廟宇。嫡親都勸郭子儀多帶些兵馬過去,可是郭子儀是帶了幾個僕人。魚朝恩看到郭子儀到來,也對郭子儀只帶幾人的做法表示奇怪。郭子儀大方表示如果魚朝恩是來殺自己的,少帶人還可以減少魚朝恩的難度,表示對魚朝恩絕對的信任。魚朝恩十分感動,至此不再刁難郭子儀。

  郭子儀子女後代分佈情況

  郭子儀的子孫後代遍佈範圍極廣,主要是在陝西一代,當時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汾陽就在陝西省,但是也有很少一部分族人遷徙去到了同安縣。從郭氏家譜處入手,想要知道郭子儀子孫後代的分佈並不是一件難事。

  郭子儀的後代主要分佈在陝西省的板橋郭村等地。他長子郭曜後裔有兩支遷徙。一支遷往河南固始,五代郭嵩遷往福建福州,漸漸的又從海邊州縣遷往海外;一支五代郭在徽遷往江蘇南京,其後裔又遷往江西、湖南、廣東等地,也有人再次遷出海外。

  六子郭曖後裔有七支遷徙。一支遷到江西。一支在五代時前往杭州富陽,由富陽遷到福州,由福州遷出海外。一支在五代時遷到山西,後子孫散居在南方各地。一支在五代時遷到山西,由山西遷到安徽。一支遷到安徽後,由安徽遷到江蘇。一支因汾州大雨山崩,遷其附近。一支遷到江蘇,由江蘇到湖南,在從湖南到四川、貴州、廣西各地。

  七子郭曙由一支從汾陽遷到河南再到寧波鄞縣。

  他們經歷一千多年,遍佈河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後又從福建、廣東等地陸續遷海外。臺灣郭氏族人就是從沿海各地赴臺的。世界上的郭姓華裔、華僑主要集中在亞州。


子產不毀鄉校閱讀練習及答案
關於燕昭王的典故介紹
相關知識
郭子儀單騎退敵的典故
郭子儀單騎退敵兵的典故講了什麼
郭子儀單騎訪回紇
尉遲恭單鞭奪槊的典故
單刀赴會的典故
一騎紅塵的典故
張巡借箭抗敵的典故講了什麼
關於老子留下五千言的典故講了什麼
郭子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唐朝郭子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