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節是哪一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麻姑節也稱孟蘭節,中元節,在河北省冀東一帶,有“七月十五請麻姑”的風習。舊時,每年農曆的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煮肉、蒸饃饃,被稱為“麻姑節”。

  這個風俗是怎麼形成的?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起源於秦朝。傳說,秦始皇有個女兒,因臉上長得滿是麻子,大家都叫她“麻姑”。麻姑雖其貌不揚,可聰明伶俐,心地善良。在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派了大批的士兵做監工,誰要是幹得慢,就用皮鞭拼命抽打。這還不算,殘暴的秦始皇還用棍子把日頭支上,不讓它落下,三天當一天。他又命女兒麻姑到工地去宣讀他的聖旨,讓苦工們三天吃一頓飯。善良的麻姑不肯這麼幹,她就跪下來向秦始皇求情,說民工們很苦很累,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盡,餓得皮包骨頭,希望父王開恩,放民工回去與家人團聚,至少應該放鬆對他們的監督,減輕他們的勞累。秦始皇一聽,馬上火冒三丈,大聲吼叫道:“你這個不忠不孝的逆女,連我的話也敢不聽,留你何用?來人哪,把她推出去斬首!”隨著喊聲,擁來幾個刀斧手,把麻姑推出了皇宮。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五。當地的成千上百萬民工和老百姓,聽說了這件事,無不感到心如刀絞。以後,就在每年的七月十五舉行儀式,紀念被害的麻姑。千百年來,形成了一個習慣。

  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說麻姑是唐代人,她出身微賤,但從小聰明絕頂,心靈手巧,成人後知書能文,嫁給了一個唱戲的“伶人”為妻。後來,丈夫被一個姓李的刺史害死,麻姑就淪為李的小妾。因遭李的大老婆妒忌,在這一年的七月十五被暗殺。當時天下著綿綿細雨,那情景是極為淒涼的。“七月十五麻姑節”的成因,是由於人們同情這位無辜被害的麻姑,她的悲慘身世令人淚下。民間紀念她,實際上是寄託了人民群眾對受侮辱、受損害的弱女子的深摯同情。

  看過電視劇《大明宮詞》的人一定還記得,太平公主初遇自己未來駙馬時的情景:幼小的她和女伴走散了。在長安擁擠的街道上,她拽下了自己頭上的面具,四處尋找,逢人就問。當她胡亂拉下一個男子的面具時,一張優雅的面孔驀然出現,她未來的人生畫卷就此展開……這段故事發生的背景就是唐朝的“鬼節”——中元節,也就是盂蘭節。當時,除了祭拜之外,還有豐富的民間活動。像燈會、放焰口、放河燈等等。直到現在,臺灣還保留著這種習俗。他們的主要活動有放水燈、普度和搶孤。

  放水燈總是被賦予很多浪漫色彩。最初,它是用來通告水府幽魂溺斃的鬼來享用祭品。水燈分為水燈頭、水燈排兩種。水燈頭分為圓形燈籠和紙厝房屋狀的水燈兩種。水燈排是用木材紮成木筏上面再懸放燈籠。把水燈放入水中,相傳水燈流得越快,該字姓人家當年運氣愈好。

  而另一種活動“搶孤”現在在港臺已經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活動。在普度的廣場上會搭起高丈餘的臺子,上面放滿各式各樣的供品。普度完畢,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就蜂擁而上搶奪,因為沒有秩序易造成傷亡,所以清朝下令停辦。民國八十一年宜蘭頭城再度舉辦此活動,仍延襲舊制,架高近四層樓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盞食物和純金牌。據說當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還要凶猛搶奪祭品的人時,會被嚇得逃開。

  在著名的動畫《麥兜故事》中“搶包山”的情節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每年我們還能看到香港政府在盂蘭節期間釋出的通告,廣而告之民眾注意財物和環境衛生等。可見傳統鬼節在港臺因為有大量的內容豐富的活動作支撐,仍然受到民眾的喜愛。

中元節燒紙禁忌
中元節如何祭祖
相關知識
麻姑節是哪一天
今年父親節是哪一天
寒衣節是哪一天
母親節是哪一天
今年植樹節是哪一天
建軍節是哪一天
男人節是哪一天
母情節是哪一天
今年的七夕節是哪一天
泰國的教師節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