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農村信用社進入自我發展的階段,但至今沒有形成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特別是財務管理處於混亂的狀態,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狀態?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產權模糊

  財務管理作為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必然受到產權結構的制約,不同的產權結構形成不同的財務管理模式。信用社財務管理混亂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因素在於信用社產權制度方面的缺陷。農村信用社經過幾十年的變遷,歷年積累的產權形成因素十分複雜,既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又有國家銀行支援,還有農村信用社職工的勞動積累,其產權關係十分模糊,難以量化。而長期以來,中央對地方的讓權,以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地方金融機構的定位方便了地方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干預,作為農村信用社產權的所有者從來沒有行使過所有者權力,造成了真正的所有者缺位,財務管理職能沒有明確的服務主體。

  :所有者缺位

  造成了農村信用社不能形成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對經營者無法形成有效的監督***何廣文,1999***。根據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委託代理理論,信用社主任和財務人員是代理者,由於契約的不完備和制度規範的缺失,委託者與代理者存在利益偏差,在所有者、債權人、經營者、監管者多方博弈中,由於資訊不對稱,監督約束機制弱化,代理人為了追求地位、權力、個人收入,很少或者無權考慮委託人的利益,更談不上認真履行委託代理契約,出現了大量“敗德”行為,如“內部人控制”。沒有健全的內部治理結構,無法形成統一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必然出現不合理的現象,農村金融機構三個目標之一:提高財務持續性,缺乏必要的制度基礎,很難實現。

  :理財者素質不高

  是導致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混亂的本質因素。根據典型調查,在農村信用社的職工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不足1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不足30%,其中會計從業人員中受過大專教育不到10%.一方面,信用社聯社、信用社的財務管理者主要是縣鄉行政任命的主任和財務工作人員,知識結構普遍老化,財務管理意識淡薄,對現代財務理論變化缺乏必要了解,無法應對變幻的理財環境。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所形成的裙帶關係和關係網,使有些真才實學,堅持原則,上進心強的財務人員得不到重用,從而紛紛外流,而大專院校畢業的專業人才因為缺乏良好的競爭環境,沒有相應的收入分配的彈性機制,難以錄用, 財務管理人員結構得不到更新,理財水平無法提升,導致大量財務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信用社改革亦受制約,其職能得不到充分體現。

  :潛虧因素多

  資信度低,理財環境差。農村信用社存在許多潛在的因素制約其經營發展。資料表明,根據組織的對湘西民族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現狀調查,從參與問卷調查的28位信用社主任反饋的情況看,認為導致信用社虧損的主要原因依次為:①政策性業務,②自身經營水平低,應收賬款多,③地方干預太多,④農行歷史轉嫁的不良貸款多,⑤農村基金會的併入。目前,在廣大農村地區,其中很多因素依然存在,這些因素降低了信用社在農產中的資信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信用社資產保值增值的機會,加大了理財難度。
 

企業財務風險出現的原因
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相關知識
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存在的原因
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策略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現代電力企業基本建設財務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風險
當前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鄉鎮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