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人物專題片的創作探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曾經私下與同道交流,做電視新聞報道多年,人物報道節目也做了不少,但是從思想上並沒有感到輕鬆,一直以來,依然感到做新聞人物報道是一個難題。這主要是因為人物報道太難出彩,生活中的人物平平常常,即使先進人物也很難找到讓人驚心動魄、激動不已的事件,我們挖空心思,調動身上所有的能量,往往做不出讓觀眾滿意的作品。再者新聞是真實的事情,不能用創作的手段,去虛構故事情節,更不能胡編亂造,那樣做的結局就會更加糟糕。但是即為電視新聞人,人物報道還是要做,並且還必須越做越好,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時代對新聞工作者寄予的深切期望。
        事實上電視人物專題難於出彩是受各方面制約的,首先是他的創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新聞職業敏感性。其次是在進行電視新聞人物專題創作時,作者要深入生活,沉到基層,善於觀察和捕捉生活中不同人物身上閃光的東西。再次,是人物本身有沒有讓人感動的事蹟,也就是事件本身的價值和份量。最後還有電視人的採訪到不到位,拍攝畫面美不美,製作精到不精到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想從訪前準備、典型選擇、細節把握、同期聲運用和音樂配置五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電視人物專題採訪之前,記者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 
        這裡所說的思想準備主要包括:記者在確定採訪物件後,要預先同採訪物件照個面,溝通一下,瞭解他的從業經歷,主要事蹟,生活環境及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思考或討論,列出採訪提綱和拍攝的主要鏡頭。找出採訪的相關人物,篩選需要模擬的相關的鏡頭,這是因為許多事件都是過去發生的,要想重現場景就得合理地構想。所謂物質上的準備就是採訪所需要的攝像機,三角架、錄影帶、採訪車等,同時還要對這些裝置進行檢查和除錯,以免用時發現問題而來不及修理,耽誤了採訪時間。
        二、記者選取的新聞人物要典型,要有個性和份量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指在典型環境中形成的體現了作家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與作品展現的特定環境相吻合,既有較大思想深度又能顯示鮮明個性特徵的人物。新聞人物雖然與文學作品的人物有所區別,但就其本質來說確有很大的一致性。因為很多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就是新聞報道中的人物,所有的不同就是用文學的語言和藝術手法表現出來罷了。典型人物之所以與眾不同,其行為之所以高尚,形象之所以高大,是他看似平常的行為中,往往蘊涵著千古不變的高尚道德真諦和對這一真諦無怨無悔的堅守。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就在於他的所作所為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是一時情感衝動,而是用一種持之以恆的表現狀態,演繹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宣傳報道典型人物,就是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身上所固有的平凡而高尚的東西。 
        一般情況下,一個先進的典型人物身上都有許多亮點,記者在大量的實事面前要進行精心細緻的篩選,選出那些最能反映其個性的事蹟。事實上一個人的思想大量反映在他的言行上,並不是當他做出先進事蹟的時候才具有先進思想的,因此,要寫好人物的思想,一定要選取能揭示人的思想境界,能表現人的崇高品質的事實來寫,把寫人與揭示人的精神境界結合起來。 
        2008年獲得河南省優秀電視新聞獎的人物專題片《好人張喜鳳》中的張喜鳳,就是一個與眾不同,行為高尚,平凡而偉大的典型人物。
她先後不顧家人的反對,收養了兩個病重的棄嬰,斷掉親生兒子的奶水讓給他們,不惜血本花去幾十萬元為他們看病治病;她無私地資助三名在校貧困生,為他們交學費、生活費,為他們送吃送穿送溫暖,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生兒女去對待;她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住在百里之外的舅父和另外兩位老人,經常為老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送去衣服和鞋襪,使老人感到她的孝行遠遠超過自己的親生兒女;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她率先捐出5噸大米和其它物資,成為全縣為災區群眾捐獻最多的個人。作者就是通過這樣幾個鮮活生動的事例,把張喜鳳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光輝形象樹立了起來,以這樣沉甸甸的份量和鮮明的個性特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人物。

中日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比較
論新聞傳播者的現代公民意識
相關知識
電視新聞人物專題片的創作探討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專業論文
淺論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電視新聞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電視新聞專業畢業論文
電視新聞專業學術論文
電視新聞出鏡記者面臨的問題研究與探討
電視新聞選題的創新探討論文
電視新聞專業論文
關於電視新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