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小吃與節日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客家小吃是客家飲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及做紅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東西”,每種小吃幾乎都與農事季節有關,或者說反映了一種客家習俗。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一、正月元宵節

  元宵節客家人總要吃湯丸和懸掛花燈籠。湯丸有鹹與甜兩種,取“團圓”的好兆頭。客家人的習慣是過了元宵節、吃了湯丸以後,就要送回家過年的親人出遠門,表示祝願親人一年在外平平安安、年底再回來團圓。

  在元宵節或早三幾天,上一年“添丁”的人家要在祖屋中廳的樑上懸掛大花燈籠,並請親朋好友前來吃灑祝賀,期間戶主抱來去年出生的男嬰先向先祖神位參拜,接著參拜長輩,長輩給“利是”表示祝願,完畢後眾人開懷暢飲,吃過燈酒,男嬰就算正式加入家族行列,將名字注入族譜。一般是一個兒子掛一個燈籠,哪個圍屋掛的燈籠越多就越光彩,表示人丁興旺。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二、二月二

  取下花燈 , 燒過年貼的對聯、“利是”,清理、吃完過年時剩下的食品,如米糕、料花等,準備開春幹農活。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三、三月清明

  這一期間野艾草比較鮮嫩,客家人就採來做成餈來吃。清明過後,就開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語說:“吃了野艾餈,肩頭磨得損。” 在廣州的萬綠湖酒家裡,還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據其朱老闆介紹,野艾還具有清涼滋補的功效。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四、四月八

  也叫水節,立夏節,因為是在表黃不接的時候,過節吃的食品較差,大多數吃的是傑米粉與麥皮混和做的餈。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五、五月五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以表示紀念屈原,還吃釀苦瓜和用剛收成的黃豆做的釀豆腐。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六、七月十四

  上半年農作物的收成與下半年的耕種已基本結束,有喜慶豐收和放假休息的氣氛,這天家家戶戶磨豆腐、吃鴨子,還要吃多種做法的新鮮花生。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七、八月十五中秋節

  吃月餅、炒田螺及板栗、柚子、山梨等瓜果。月餅、田螺都表示團圓,這天外出做工的人都要回家過節。以往還有放孔明燈作娛樂的傳統。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八、九月九重陽節

  也叫鬼節,客家人祖上的二次葬都在這天進行。這天吃的小吃是九重皮。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九、十一月冬至

  客家地區有句話叫做“冬***冬至***大過年***春節***”,意思是比春節還要隆重,因為秋收冬藏,農事已畢,一年耕稼,豐碩喜人。這天吃的小吃是蘿蔔餈,由於這時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醃鹹菜等,準備過春節,這天臘的豬肉可儲存較長時間。

  客家小吃與節日習俗十、春節***過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不出遠門,忙著準備過年的食品、迎接遠歸的親人。過年吃糯米做的油果、大籠餈,還有紅燒肉、釀豆腐等客家菜。特別是大年三十除夕,客家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與親人團聚。

大年初一有哪些禁忌
各地特色年菜有什麼
相關知識
客家小吃與節日是什麼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傈僳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除夕這個節日是什麼意思
除夕這個節日是什麼意思
小孩吃石榴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吃臘八粥是什麼節日
吃臘八粥是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