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語文教學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課程教學設計是七年級語文教學檔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上語文教案

  紫藤蘿瀑布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②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③學習並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④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的反覆誦讀,理解內容。

  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深化對人生的思索。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充分預習,並查相關資料

  四、教學內容

  這篇散文寫的是作者重見紫藤蘿盛開,而引發對生命的感慨,文章從紫藤蘿引人駐足、炫人眼目的美麗寫起。盛開的藤蘿花像輝煌的淡紫色的瀑布,錯落有致,陽光下的跳躍閃爍,給人一種“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的感覺。藤蘿不與群芳爭勝,它們靜靜開在春花已謝的時節,踏春的人無意流連,蜂蝶亦不來光顧。然而,它們仍然盛開著,顯示著它們的生命力。雖然是靜靜的,但緊靠團結的繁盛給人以生命頑強不息的思考。

  五、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悟

  ①精心匯入

  ***大螢幕出示紫藤蘿花的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同學們,當你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時,你會感受到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許多。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關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讚美荷花的傲潔、臘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玉簪、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這些花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有炫人眼目的美麗,有跳躍閃爍的生命。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並藉此表達對於美好人性的追求。下面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篇散文,看看作者怎樣傳達了這樣的一種追求。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b.配樂範讀,學生在聽讀中思考。

  問題組:

  a、本文學習什麼內容?

  b.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麼變化?

  c、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麼樣的感悟?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後相互評論、補充。教師領讀,幫助學生感知、理解。

  ***二***研讀與賞析

  ①教師導學

  好文章總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讀好這些片段,是對文章內涵的具體把握,也是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

  ②自主探究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

  a.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b、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覆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c、賞析語段中精美語句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研討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樹盛開藤蘿花的生機勃發、輝煌燦爛的景象,抒發自己由焦急、悲憤轉化為寧靜和喜悅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來藤蘿的變遷史,由藤蘿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長河雖有曲折,但永遠前進。***教師指導朗讀***。

  ③學法指導

  投影出示朗讀方法:重音、節奏及停頓,注重內化和感情。佳詞妙句細品味,內容中心都理清。

  a.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生命永恆

  思花?振奮精神

  b、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允許思維發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小結: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會有那樣的感悟呢?1982年是極左論調籠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蘿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理解這個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實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作者對人生有了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C、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結合自己的理解,展開思考。

  [教師小結]***注意文章裡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六個字,結合作者的簡歷稍做介紹。***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後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④合作探究

  通過合作、探究,進一步品味文章的語言,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從中找出精美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與賞析。

  同位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語句,體會寫景之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學生討論後教師指導總結:這是用帆和船艙作比喻,細緻地描繪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就有美好可愛的感覺,也抒發了喜悅之情。

  學生可以找出多處,從內容上、從寫作特點上去理解、品味、鑑賞、把握。

  ***三***體驗反思

  ①質疑交流

  通過研讀,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

  a.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可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b.教師向學生提出質疑: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可以有不同見解,教師巡視並指導。

  ②拓展延伸

  a、請學生觀察大螢幕上的畫面***可出示一組花木的畫面,如:菊、梅、荷、松樹、牡丹等等***。

  指導: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徵意義,回去後可以蒐集一些有關花木的文章,與同學進行交流,並提出自己新的聯想和見解。

  b、用一株實物花***並不一定是名貴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頑強但並不起眼的花***,讓學生現場觀察,進行聯想,做口頭作文:《我看******花》。

  [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卷:藤蘿不與群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地為自己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四***延伸作業

  ①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

  ②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五***資訊反饋:

  初中語文教學減負增效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這一策略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習是學生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一切教學行為只有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進行,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否則,無論教師多麼優秀、教學多麼努力,也無法使教學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聽說訓練中呢?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麼就是老師講解學生聽講,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的聽說訓練機械單調,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學習效果也會受到限制。所以,語文教師應該為初中生制定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聽說訓練要求和計劃。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包括聽同學的發言,能夠對老師或者同學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意見;其次,課堂上要大膽發言,並且能夠在發言中做到有理有據、條理清晰;第三,引導就課本中的問題或者社會問題進行討論,併發言等。總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投入的越多,就越有動力。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這樣學生學得有趣,教師教得輕鬆,那麼教學效果也就越佳。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合作可以博採眾長。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由於教學資源匱乏,合作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了。我們這裡說的合作是要求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來解疑答惑,這樣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了。例如,在學習了《愚公移山》一文後,我就引導學生來分組討論一下愚公精神。各小組經過討論,分別從愚公的有毅力、堅忍不拔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其中有一個小組提出了一個問題:“愚公太傻了,愚公精神也不值得提倡,沒有效率。既然在山裡居住不便,為什麼不搬家呢?那豈不是更方便?效率也更高?”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些學生乾脆提出“愚公精神就意味著沒有效率,根本不值得學習”。發生分歧後,我馬上引導學生就此問題繼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們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真正地做到了自主學習。這樣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思路更加開闊,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恰當地進行課後輔導

  由於農村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因此有針對性的恰當的課後輔導能夠實現培優補差的目的。可是,大多數學生對課後輔導都比較反感,我們該怎麼做呢?首先,課後輔導面積不宜過大,而應該選擇那些真正需要輔導的學生,並且要把輔導的重點放在幫助其樹立遠大理想的角度,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這樣遠比輔導其做幾篇閱讀要有效得多。第二,在進行輔導時,主要是要知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第三,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幫互助,讓優等生來輔導學困生,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他們接受起來就更容易一些。總之,在進行課後輔導是一定要注重實效,切不可走形式主義,表面熱鬧,實際上學生卻一無所獲。

  四.分層教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針對學生的差異性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例如,在不知作業時就可以進行分層,基礎題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完成的,還可以再佈置一些有難度的附加題給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再如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寫一篇讀後感,而學困生則可以要求他們摘錄課文中的好句好段等。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方法外,還有許多減負增效的措施,這還需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研究。在這裡我拋磚引玉,期待更多同仁共同努力,把農村初中的語文教學“減負增效”工作進行到底。

  作者:王樹芳 單位:山東濱州

  

激勵人生的經典句子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案例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總結
七年級上語文導學案
六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
八年級上語文教學總結
五年級上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論文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