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培訓活動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校本研修是作為教師工作實踐的主要場所——學校,成為一個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組織,尊重教師個體的發展願望,創設一切便利條件,充分發揮教師個體創造力和教師群體合作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大家喜歡。

  篇一

  為期四天的校本培訓,從理論到實踐,由遠及近,一切均圍繞我校新學期的課堂改革展開,特別是突出了對大單元走班制中學道編寫的研討與學習,體現了以訓促研、以訓促教的思想。在幾天的頭腦風暴式的培訓中,我們的思想受到了極大的觸動,眼界更加開闊,並且思維碰撞產生了許多對新學期工作的憧憬或者是想法,希望能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發揮比較大的作用。

  首先,從第一天陳鐵補校長的《問題解決新方案》,到第二天胡小勇教授的“問題化教學設計”、第三天張才龍老師的“教材統整策略”,環環相扣,均是圍繞新學期大單元走班制中學道編寫的理論與方法展開的。在他們的培訓中,我對大單元學道中的“大單元”、“問題設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上學期我校提出大單元統整教材的要求後,表面看,各科學道都是按大單元來編寫的,但實際很多學科的大單元基本上是按照課本的單元來實施的,能夠打破課本結構體系的很少。張老師在他的講座中提到:學期課程統整的內容,不但包括教材中的基礎性內容,還要將拓展性內容、探究性內容,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探究性學學習等學習能力的培養,甚至德育等,使我對大單元的認識更加開闊了。我認為對大單元的統整,首先教師要對初高中地理課標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和把握,高一、高二的大單元以教材中的單元為參考、對初高中地理進行適當的有機結合統整,小幅度打破教材體系,做好新舊知識的連線,充分利用我校雙平臺資源,適當加入拓展性內容、探究性內容,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探究性學學習等學習能力的培養,甚至德育等。而高三的複習則應開啟思路,緊扣課標和考綱的要求,大膽打破教材結構的限制,以地理要素為線索切割重組教材,初高中結合,進行系統知識建構。

  學道編寫中的問題設計,要以問題鏈的形式呈現,努力做到“知識組織問題化、問題設計系統化、思維過程圖視化和任務助學支架化”。關於問題的生成,我們要堅持三位一體的原則***“以學科問題為基礎,學生問題為起點,教師問題為引導”***,要注意問題創設的情境設計,要能夠依託學科不同知識板塊、不同課型精心設計構建不同的問題系統,不但要有知識問題,更得學會很好的設計單元問題、基本問題,從而實現陳校長提出的要力爭培養、提升學生的三個方面的能力:整體認知,整體把握的能力;理清知識間、問題間、概念間的關係,提升系統思維的能力;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綜合分析問題及學習的有效遷移能力。這三點要求,也正是我們平時教學中希望達到的目標,如果能夠實現,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成績整體提高自然是輕而易舉、水到渠成的了。具體在問題的設計中,為避免胡教授所談的走入了庸俗化、片面化、氾濫化等誤區,我們可以藉助支架,即胡教授提供的“問題集設計支架”進行檢驗,完善我們的問題鏈或問題系統。同時,學道中問題的數量不能過多,要重視地理思維品質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引導,不要盲目的加大學習的難度,避免夾生飯現象。

  之後接地式培訓中,先是李校長對“學道問題化、課堂資訊化、學習學簇化”的講解,後是各學科對具體學道編寫的彙報,一方面,使我對新學道編寫各欄目的設計和要求認識更加明確,一方面對於我校新學期的走班制與雙平臺的結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走班中,教師最大的困難就是無法全程跟蹤各學班的展示,對展示的科學嚴謹性、以及學生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擔憂,而李校長講到雙平臺特別是自制視訊碎片講解的說法,給了我啟示,我們何不把每節課中學生的主要問題或重難點做成視訊供學生選擇性觀看?教師可根據學道批閱中的主要問題做碎片講解,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分歧無法解決,而學師又不在場,完全可以開啟視訊觀看,而且課前、課後也可以觀看,這樣的話我們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可惜的是高三沒有雙平臺,否則,我們完全可以對各種試卷中學生主要的問題錄製視訊,方便學生課下自己選擇性觀看,有些問題就不需要課堂上再講解了。雙平臺在未來的教育中將發揮很大的作用,還需要今後不斷思索與實踐。

  而劉教授的講座“教師的教育科研”,主要是讓我認識到,作為從教10多年的老教師,我的科研意識比較差,教學中不能說不用心,也常常有些感受想留下來,但卻不能及時的記錄,並整理出顯性的成果,有時自己覺得也非常遺憾,希望今後能謹記在心。而隨後路老師的講座,更讓我感受到了他老當益壯,對生命,對教育的熱情。作為一名還算年輕的教師,我們的心態與他相比,要衰老了很多。我們沒有年輕人應該有的激情,對工作的熱愛也很不夠,實在慚愧啊。

  最值得反思的是自我人生態度、工作態度。路老師的培訓,讓我再次意識到:失去了熱情,還談什麼發展?什麼進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成長,完善、提升自己的生命,這才是有價值的人生,才是保持長久的熱情,避免職業倦怠的法寶,今後,我要加強人文科學的學習,並內化為自身的人文素質,提高自身的人文內涵,從而努力達到“仁者不優,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人生境界。

  篇二

  開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師素質,已成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但由於校本研修工作在我市才剛剛起步,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模式可借鑑、教師對校本研修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所以造成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高,校本研修的實效不明顯的問題。本學期,我們結合本校實際,在研修過程中針對上述問題做了一些積極探索,現將我們的一些做法提出來與大家交流研討:

  第一、從實際出發,確立研修主題。

  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要想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就必須在校本研修的過程中解決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學期初,我們本著問題來源於教師,再讓教師通過研修得以解決的原則,以教研組為單位,鼓勵教師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急需解決實際問題,問題提出後,教研組長再整理出本組成員最為關注的一個確定為本組的研修主題。這樣確立研修主題,使教師意識到校本研修就是解決自己的問題,牴觸情緒沒有了,參與研修的積極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積極採用有效的研修形式。

  一是採用自主研讀的形式進行學習。原來組織集體教師學習效果不好,集體學習時,大多教師心不在焉,支差應付,學完了腦子一片空白,學習效果不理想。本學期,我們安排老師在空閒時間自己品味、閱讀有關文章,並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然後在研修時間進行交流研討,這樣的學習形式靈活機動,教師根據自己的情況可快可慢,教師既有寬鬆的學習環境,又有心理壓力,自然學有成效。

  二是利用身邊的案例進行研討,也就是讓組內教師提供自己教學中真實的案例,讓大家聯絡主題圍繞案例進行研討,由於案例來自自己的實踐教學,教師有話可說。實踐證明,這樣的研修形式,老師願意主動、積極參與,自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主導作用。

  本學期,我校為教研組長提供了發揮自主能動性的平臺,讓他們充當研修活動的主角,組織本組的校本研修活動:包括結合本組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研修計劃;活動周曆表;並按照活動安排積極組織教師參與活動。雖然教研組長們在思考、安排、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佔用了大量時間,投入了大量精力,有時還會遇到些困難,但她們也在此過程中,增長了才幹,提高了自身的素質,併為此項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通過在實踐中的摸索,我們深深認識到要想搞好校本研修工作必須作到以下三點:

  1、校本研修要務實,校本研修就是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校本研修要真實,要引導教師樹立一種自主研讀學習的意識。更要引導教師勇於自我解剖,善於反思和合作。

  3、校本研修要發揮教研組長的能動性,為他們提供成長的平臺,使教研組在校本研修工作中發揮他應有的重要的作用。

  只要我們本著務實、真實、紮實及從教師中來,真正為教師教學服務的原則,想方設法、靈活機動地開展工作,校本研修會取得預期的效果的。

  篇三

  本學期,學校組織了校本研修活動,即“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這是我工作以來第一次全方位的教師基本功歷練,歷練後的我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不僅對教學內容更紮實,自己的教學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下面我分別從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收穫。

  一、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教學設計至關重要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學的系統規劃及其教學方法的設計,通俗點說,教學設計就是指課堂教學的設想和計劃,即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教學的預計和籌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要發揮主導作用的最佳效果,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教學設計所研究的,包括確定教學目標、瞭解學生的準備狀態、制定教學程式計劃、分析確定教學任務、評定教學結果,以及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整個教學過程。

  二、說課要說清楚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

  這次活動的第一項就是自學指導。自學指導的設計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自學指導的設計,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要說清楚學什麼、怎麼學、學多長時間。據此,我的教學設計從對教材的總體認識到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從教學方法的選擇到學生學法的指導,都一一的進行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不僅要注重教師如何去教,更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學生如何去學,為什麼這樣學。其次就是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把整個教學過程說清楚,講明白。

  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怎樣算是以學生為主體了,“放手”的度又應該如何把握,這裡邊其實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本節課我基本上是按照先學生體驗後教師小結的模式來開展教學的,能通過學生自己摸索和體驗掌握的就儘量少講,關鍵的環節做一些引導、補充和梳理,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是自己在學,而不是跟著老師在學。

  四、管住自己的嘴

  學生要操作的時候儘量不要提醒,儘管可能這個時候你講的是完全正確的,但學生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的話非常重要,就讓學生靜下來全體廣播一下,否則就不要說。老師的語言要儘量與課堂有關,有時候繞出去後需要再繞回來。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轉回到課堂的主題上來。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反思,今天的錯誤就是明天的繼續。以上是我參加這次活動的一點感想,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多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校本研修培訓活動案例反思
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案例反思
相關知識
校本研修培訓活動反思
校本研修培訓活動案例反思
校本研修培訓個人學習計劃
校本研修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校本研修培訓計劃
校本研修教師個人反思總結
學校慶祝中秋節活動反思
學校六一兒童節活動反思
校領導校本研修活動講話稿
教師高校研修培訓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