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疃李氏八級拳練法圖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這裡介紹的是河北省孟村縣羅疃村李大忠所傳的八極拳,故稱羅疃李氏八極拳。李大忠是八極門第三代傳人。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八極拳一世祖吳鐘有兩位高足,一名丁孝武,一名吳永。李大忠初隨丁孝武學藝,吳永見到李大忠後,極為讚賞李大忠人品、天賦和功夫,稱“得此徒當唱三天大戲***慶祝***”,丁孝武隨即表示,你既看中李大忠是可造之材,我就把此徒送與你。吳永也就欣然接納,並踐其言真的請戲班子唱了三天大戲表達欣喜之情。由於李大忠稟賦優秀又下得苦功,故深得二位老師真傳。其後又將自家祖傳的貼身靠功夫融入八極拳,使得他的八極拳特色鮮明:打拿並舉,剛柔兼濟;動作混元而舒展、技法嚴謹且多變;講究叼捋鎖釦、挨傍擠靠、粘連黏隨,稱得上獨成一家。現在不少後起流派,很多都與李氏八極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說李大忠是八極拳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絕不為過。

  八極套路有二:一、八極架,二、八極拳。

  八極亦稱小架,套路短小精悍,是學習八極拳的入門套路。但不可因此而輕視八極架,它裡面包含了許多招法,許多名家都是一趟小家練幾年,打下了牢固的良好的基礎,日後才一舉成名的。

  很多人將八極拳簡稱為大架。先師反對這種叫法***這可能也是我師爺王錫慶、師伯李樹森的意見***。他強調下面即將介紹的套路就叫“八極拳”。因為稱“架”的都是基礎套路,兩套拳都稱架,八極拳豈不沒有了為主的套路。

  羅疃李氏八級拳練法幾點說明

  1.關於習練八極拳的總體要求,見《武魂》2010年第12期《羅疃李氏八極架練法圖說》一文,此處不再贅述。

  2.方便說明動作,行文假定演練場地為東西方向,起勢面南於場地靠西一側。本拳演練時多數動作是在一條東西直線上或進或退,我們稱之為主線,凡是斜向動作,均與主線成60°角。下面行文動作方向時會用到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方位詞,但這不太準確,因為這些弓步馬步的方向與東西主線成60°角,而非45°角,若是叫東北北、西南南也不準確,而且麻煩,為行文方便所差的15°角就忽略了吧,各位同好明白就行了。本拳演練時的路線大致如下圖,這是先師所畫的一張略圖,一條直線上有兩處雪花六出之形。具體演練時會有一些出入,但一條主線和斜線角度標示的十分清楚。

  第一勢 預備勢

  演練者於場地主線的靠西一側距主線一步處面南站立,兩腳併攏,身體正直,肩沉氣按,百會虛頂,舌抵上顎,目視前方。

  第二勢 搖櫓勢

  此勢因類船工搖櫓之形而得名,左顧右盼又有觀察動向之意,故又稱看風使船。右腳向前跨一步立於主線上,跨步的同時,目視右,右臂稍外旋由下向後向上向前逆時針劃一小圓,高度大約與身體成45°角,最後臂微曲內旋,手由開始的掌型漸變為拳垂於體側。左腳向前跟步腳尖著地附於右腳內側成左丁步,跟步同時目適時轉向左看,在右臂畫圈的同時左臂稍外旋向後向上向前順時針劃一較大的半圓,最後直臂立掌停於水平位置,力在掌根。

  注意:兩臂的運動要和上步配合須協調一致。

  第三勢 進步劐挑

  劐:以利器刺入再劃幵。此勢是以拳由下向上打一線。左掌力不後撤繼續向前按壓,接著左腳向前***東***上一步,右腳再上一步成馬步***面北***。上步同時右拳經體側向前***東***立拳挑出,至拳與肩平,臂微曲,目視右拳,右拳挑出的同時左掌變拳自然收回置於右腋前。

  注意:1.馬步的高度以手心觸膝為準。整套拳不管是定勢還是進退行進的過程,除砸跪膝一勢稍低外,其餘,包括前面的丁步,後面的弓步虛步等,均保持馬步的高度,練拳時頭部不要有起伏。2.進步時腳儘量貼近地面,有的不離地面,退步時腳前半部不得離開地面。有些功力的人在迸步或退步時,因為慣性的緣故,會有向前或向後滑行的情況,是可以的,但滑行時兩腳要始終保持等距,就是說馬步要成為一個固定形狀平移。

  第四勢 大頂肘

  為區別於八極架中的頂肘勢,此頂肘勢加大字。頂,是肘尖水平向前快速移動,不要向上挑或向下砸,挑肘、砸肘是另外的肘法。

  右腳原地稍抬外擺腳尖震腳***如能向前一些更好,震腳前上身不能有絲毫後退跡象***,震腳後向東上右步定為馬步***面南***,震腳上步的同時:1.右臂稍外旋,拳心向上曲肘,拳至右肩上部時抬肘使拳能向右腋下翻轉,隨著上右步,右臂內旋向後***西***伸直擊出,右臂水平或稍高於肩***不得低於肩***,拳眼向下;2.在右臂運動的同時,左臂向前***東***伸直,然後左拳向上再曲肘收回作弧線運動,

  使肘尖隨上左步向前水平頂出,肘關節曲至極處,拳心向南,整個動作目視東方注視左臂運動,定勢時拳在眼睛下部,不要遮擋視線。

  注意:右拳向後用力大小,要與左肘頂出之力相等,並在一條直線上。這樣才能保持自身中心與重心的穩定,以免被對手順手牽羊。以下凡是兩臂向左右用力,或向前後用力的動作,要求都是如此。不要忽視後手的發力,按前輩說,前面打了擊對手力的大小,取決於後手向後用力的大小,這也算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吧。

  第五勢 扌周打

  扌周:將力作用於物體的一端,向斜上用力,將其掀翻。此處用以說明臂部用力的方向左腳尖稍外擺向東上半步再上右步成馬步***面北***,隨上步右臂微曲向下經體側有些向上斜度,力在小臂擊出,在馬步定型時,右臂猛力外旋,目視前方***東***,拳心斜向上,左臂動作不大,左拳自然向下降,將拳置於右肩前,拳心向內。以上幾勢均在東西主線上。

  第六勢 攛打

  攛:拋擲。這裡狀拳像拋石樣向斜上方擊出。身體稍右轉,重心向右腿移,成右弓步,同時:1.右臂向後曲臂收回,抱拳於脅,肘向後頂***不同於練長拳,抱拳於腰際,而是要將拳儘量向上提高,但切不可聳肩***2.左拳向右前方***東向***擊出,比水平線稍高一點,拳心向下,目視左拳。

  注意:1.左拳和右肘的力方向相反,但要在同一直線上,易犯錯誤是右肘向左後方拉斜。2.演練時,此勢和上勢可連線緊湊一些,使右臂的外旋和收回動作配合腰部的水平小幅度的向左再向右的旋轉,使動作更加協調,更能給左拳的擊出帶上力。

  第七勢 掎打

  掎:從旁邊拖住、牽制。此勢是左手在上牽制,右手在下偷襲。因此勢是襲擊對方襠部,故也稱擊襠、抓襠;因擊打之前須先擠步,故亦有稱擠襠者。右腳向東上半步,***上步時上體不可稍有後退,故此步稱為擠步***,左腳向右腳用力迅速靠攏至兩腳並齊且磕擊作晌,此為靠步。兩腳並靠之後不停,迅即藉助左腳進靠之力配合腰部的逆時針轉動,使身體原地旋轉180°,此為轉步。此時兩腳都在東西主線上。擠步靠步轉步要一氣呵成,並始終保持與馬步等高。最後使兩腳尖指向西南。在完成擠、靠、轉、並步的同時,左拳變掌,收回至右肩處,掌心向左,再內旋左小臂,使小臂向上經面前抬至頭上,翻掌向前成架掌,肘彎要超過90°,小臂不可過高,超過頭即可;在架掌的同時,右臂內旋向前下小於45°斜向擊出,拳最後落於體右側***轉的角度不夠時,則拳在體前***拳指向西北,拳眼斜向下,二目平視西北方。

  第八勢 彈踢

  上身及兩臂保持不動,將右腿向右前***西北***方踢出***先將大腿稍抬然後大腿不動小腿迅速繃腳面彈出***,力在腳尖,腳尖高不過膝。

  第九勢 反臂錘

  右腳落下成馬步,左臂向左劃弧落下將拳收於腰間***拳心向上,肘向東南***,右拳稍向左再向上劃弧向右***西北方***微曲臂立拳砸下,砸下時小臂稍外旋,停於與水平線成30°角的位置,拳眼稍斜向上。目視右臂。此勢馬步左腳在原東西直線上,右腳落於東南、西北向斜線上。***彈出的右腳落地時,通常會稍向前一些,這樣馬步定型時,左腳會有適度跟進,此時左腳離開東西直線是可以的,但方向不能錯***。

  第十勢 攛打

  重心向右腿移動成右弓步,右臂向後拉回抱拳於脅,同時左拳經右胸前向右前方***西南***直臂扣拳稍向上擊出。目視左拳。***與前一攛打基本相同***只是前一攛打在主線上,此勢在東南、西北的斜線上,手肘在東北、西南斜線上***。

  第十一勢 摑打

  摑:以掌打。此勢形似掌打,實則是以大臂接觸發力。因接觸時右臂要外旋纏裹,故也有寫作裹打。

  右小臂向斜後方內旋伸直,不停隨即微曲臂自斜後方向前***西南***斜上方外旋摑出,摑出時兩拳均變掌。且與此同時重心移至右腳,左腳向右腳靠攏半步,隨即水平左旋腰,腰的旋轉帶動左腳改變方向,向後方***東北***退半步定為馬步***馬步改在東北、西南斜線上,左腳移動時腳尖始終不得離地,軌跡成120°折線***,在左腿運動的同時左臂經腹前向後方曲臂撐出,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若按掌狀,目視右掌。***注意:此動的難點在於右臂的旋轉打擊和馬步改變方向腰起的主導作用。旋轉變向、穩定、發力均繫於腰。需要多練才能周身協調一致。***

  第十二勢 掐摐

  掐:以手指按壓或切斷。摐:撞擊。

  重心向右腿移動,成右弓步的同時,左掌外旋掌心向上經腹前和右臂下方向右掌前方伸出並超出右掌,此動不停右腳原地***最好能向前***震腳,震腳時左腳收至右腳旁並兩掌左前右後內旋下按,然後左腳上步成左弓步,弓步為東北、西南方向。同時兩掌掌心向前立掌推出,左掌稍靠前靠上,目視左掌。此時左腳應該大致重新踏在東西主線上。

  第十三勢 虛步掩襠

  重心由左腳移至右腳,左腳些許收回旋即前***西***伸出,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左腳移動的同時,右掌經腹前向右向上向前劃弧於頭上成亮掌狀,掌心向西;左掌外旋掌心向上然後內旋變鉤向下經襠前體側向身後成鉤手,鉤尖向上,左臂與身體成45°角,頭向左後轉,眼向後視。此時左腳右稍離開主線,在主線以北尺餘***上一勢若震腳時進步大***此時應在東西主線上。

  第十四勢 翻身捋手

  ***捋:用手順著條狀物向一端抹過去。在拳中不僅要抹到對手腕掌部,還要順時針擰轉***左腳向前半步,右腳再向前一步並在此處震右腳,此時右腳應調整到東西主線上,震腳時向左轉身,轉身後左腳再撤一步成東西向馬步。轉身震腳時右掌向下經體右側向上向東撩出,掌與肩平***單練未作捋手動作而作撩掌,對練時此處做捋手***。左鉤手因轉身時位置相對未動,轉身後相對變成在體前,隨著左腳的後撤,左臂外旋變鉤為掌,隨馬步定型後撤於右前,掌心向上。目視右掌前方。

  第十五勢 右大纏

  原地右腳尖外擺原地或向前***東***震右腳***震腳前,重心不得有絲毫後撤***,然後左腳上一步,仍作馬步。震腳與上步的同時,兩掌指尖向前***東***同時以兩掌相差180°的距離順時針劃直徑為尺許的圓,但兩掌的移動軌跡是螺旋前進的,開始時是右掌在前左掌在後,隨著上步變為左掌在前右掌在後。最後定勢時左掌向上挑起與肩平,右掌自然後撤於左胸前微微下按,兩掌心均斜向前下方,目視左掌前方。

  第十六勢 左大纏

  動作與右大纏相同,唯左右相反,故說明從略。

  第十七勢 小纏接悠襠

  悠:此處是水平擺動的意思,但幅度不要過大,至中正即可。***以下凡遇不宜停或不能停的動作,用“接”字連綴,兩勢一起說明***

  右腳尖外擺原地或稍向前一點兒震腳,要領與前同,震腳同時左掌前伸按壓於右腕之上握實,右掌以腕為軸外旋一週後握拳,拳心向上,隨即向東上左步,上步向左移動重心變為馬步的過程即稱悠襠,在此同時左掌握拳向下向左向上直臂稍斜蕩起至拳與肩平。定勢時拳眼向上,目視左拳,同時右拳於腹前稍向右撤抱於腰間,肘尖向右***西***不要向後***北***。

  第十八勢 進步厾掌

  厾:用手指、毛筆、棍棒等輕點。此處形容擊掌要使用寸勁,看似輕點,實則不輕。

  左腳尖外擺,向東進右步,同時左臂外旋左拳變掌,掌心向上,右拳亦變掌,掌心亦向上,迅速經左掌心上面向東穿出,穿出後右臂內旋立掌向前***東***直線擊出,步型定成馬步。指尖向上,力在掌根,目視右掌,左掌自然後撤,掌向心上抱於左胸前,左肘尖與右厾掌之力在同一直線但方向相反。目視右掌。

  第十九勢 掛撻

  掛:武術術語。指用自己的手、腳或器械捋對方的擊來手、腳或器械順勢向自己的上、下、左、右的後方撥開。撻:用棍鞭打人。此處指以掌拍、按。重心向左腿移動,腰稍右轉,右腿直腿後吸少許,同時右掌直臂稍斜向前下按,然後左掌經右肘的上部滑向右臂外側經右手背向身體右前方下按,按左掌的同時右掌收回右脅,掌心向上;緊接著右腳向身體右後方掛出成左弓步,弓步定型的同時右掌向右前下方斜按出,力在掌根,同左掌收回脅間,掌心向上。目視右掌。

  注意:腳的吸回和蹬掛始終不離地面,在地面的軌跡成√狀,吸步向西南距離短,後掛向東南距離長。

  第二十勢 進步砸跪膝

  右腿稍抬移回主線並向東上半步,同時右臂微曲經腹、胸、頭前向上架起,上動不停緊接上左步,上左步的同時右拳自然收回腰間,左臂微曲經腹、胸、頭前向上架起,稍高於頭即可,隨即右膝跪於左腳內側成跪步,右拳從腰間向前下方直臂扣拳擊出。目視右拳。

  注意:跪步不可過於低頭貓腰。

心意六合拳健身操
金剛鐵臂功
相關知識
羅疃李氏八級拳練法圖說
孫門八卦拳練法的內容介紹
孫門八卦拳練法
季氏八極拳的介紹
李氏隨心拳的簡介
佛山李氏詠春拳的簡介
霍氏八極拳之刁球
霍氏八極拳的藝術價值
閣霍氏八極拳的特點
楊氏太極拳練習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