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艾賓浩斯的記憶力理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對一個科學家總的歷史價值的一種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是否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記憶的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平時的記憶的過程是:

  輸入的資訊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後,便成為了人的短時的記憶,但是如果不經過及時的複習,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複習,這些短時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著很長的時間。那麼,對於我們來講,怎樣才叫做遺忘呢,所謂遺忘就是我們對於曾經記憶過的東西不能再認起來,也不能回憶起來,或者是錯誤的再認和錯誤的回憶,這些都是遺忘。艾賓浩斯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拿自己作為測試物件的,他得出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結論。他選用了一些根本沒有意義的音節,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單詞來的眾多字母的組合,比如 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經過對自己的測試,得到了一些資料。

  然後,艾賓浩斯又根據了這些點描繪出了一條曲線,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圖中豎軸表示學習中記住的知識數量,橫軸表示時間天數,曲線表示記憶量變化的規律。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程序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後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後,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後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遺忘特點

  1、不同性質材料有不同的遺忘曲線

  艾賓浩斯在關於記憶的實驗中發現,記住12個無意義音節,平均需要重複16.5次;為了記住36個無意義章節,需重複54次;而記憶六首詩中的480個音節,平均只需要重複8次!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記硬背,那也是費力不討好的。因此,比較容易記憶的是那些有意義的材料,而那些無意義的材料在記憶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也很不輕鬆。因此,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關於遺忘的一種曲線,而且是對無意義的音節而言,對於與其他材料的對比,艾賓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質材料的不同遺忘曲線,不過他們大體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賓浩斯的實驗向我們充分證實了一個道理,學習要勤於複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的也越慢。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上述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艾賓浩斯在實驗室中經過了大量測試後,產生了不同的記憶資料,從而生成的一種曲線,是一個具有共性的群體規律。此記憶曲線並不考慮接受試驗個人的個性特點,而是尋求一種處於平衡點的記憶規律。

  但是記憶規律可以具體到每個人,因為生理特點、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導致有不同的記憶習慣、記憶方式、記憶特點。規律對於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為,只能起一個催化的作用,如果與每個人的記憶特點相吻合,那麼就如順水揚帆,一日千里;如果與個人記憶特點相悖,記憶效果則會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研究與評價

  艾賓浩斯從嚴格控制原因來觀察結果,對記憶過程進行定量分析。首先,他注意到識記材料有長有短、有難有易、有生有熟,必須嚴格加以控制。為了排除舊經驗對識記的影響,使識記材料處於同等難易的程度,他創造了一種無意義音節。

  其次,在學習時間或誦讀次數以及識記間隔時間和識記方式等這些中以影響識記效果的條件都加以嚴格控制。至於主觀條件,艾賓浩斯以自己為被試,力求做到生活一律化,使主觀條件保持一致。艾賓浩斯就是這樣從控制影響識記的因素入手,用節省法對記憶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定量分析。通過多年耐心細緻的實驗研究,他得到了以下幾個主要結論:

  1音節組的長度與學習速度的關係:音節組的長度增加時,誦讀到能正確背誦所需的次數就急劇增加。如識記12個音節只要誦讀16.6次就能背誦;而識記36個音節就要誦讀55次才能背誦。

  2材料的意義性對學習的影響:艾賓浩斯發現學習有意義的材料比學習無意義的材料速度要快得多。艾賓浩斯設計了一些實驗來確定各種條件對學習和保持的影響。這些研究之一是查明記無意義音節的速度與記有意義材料的速度之間的差異。為了確定這種差異,他記拜倫的《唐 璜》Don Juan一詩中的節段,每一段有80個音節,他發現大約需要讀9次能記住一段。然後他記80個無意義音節,發現完成這個任務幾乎需要重複80次。他得出結論說,無意義材料的學習比有意義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達到9倍。

  3記憶保持和誦讀次數的關係:誦讀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記憶保持越久。

  4保持與遺忘和時間的關係:學習後經過的時間越長,保持越少,遺忘越多,但遺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據艾賓浩斯實驗所得的資料而成曲線,就是艾賓浩斯記憶曲線。

  從中可以看出,遺忘在學習之後就立即開始了,遺忘的速度呈先快後慢的趨勢。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使人具體地瞭解了遺忘的程序,從而能夠針對遺忘的客觀程序採取相應的措施與遺忘作鬥爭,所以影響很大,他本人的名字出因此而與遺忘曲線聯在了一起。

  5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優越。如對一個12個音節的音節組集中學習需要育讀68次才能達到正確背誦,而分散學習只要35次就夠了。

  6音節組內各項的順序和記憶保持的關係。這是他對接近聯想、遠隔聯想、順序聯想和反向聯想所做的實驗專案。他認為通過學習,不僅緊鄰的音節能夠形成聯絡,就是遠隔的音節也能形成聯絡;音節之間不僅按順序能形成聯絡,而且反向也能形成聯絡。不過保持的程度,音節組內各個音節彼此相鄰的較優於遠隔和反向的。

  艾賓浩斯對記憶的研究,對心理學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它不僅豐富了實驗心理學的內容,而且激起了各國心理學家研究記憶的熱潮,大大地促進了記憶心理學的發展。當然,他的研究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不可能是完善無缺的,主要缺點有以下三點:一是他對記憶過程的發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對記憶內容性質上的變化沒有進行分析;二是他所用的無意義音節是人為的,脫離實際,有很大的侷限性;三是他把記憶當作機械重複的結果,沒有考慮到記憶是個複雜的主動過程。

  對一個科學家總的歷史價值的一種衡量方法是看他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是否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根據這樣的標準來看,可以認為艾賓浩斯比馮特更加重要。他的研究給聯想或學習的研究帶來了客觀性、數量化和實驗方法。正是由於艾賓浩斯的研究,才使聯想的概念從只有對它的特性進行思辯的改變為藉助於科學方法對它進行實驗研究。另外,他對學習和記憶的許多發展在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可靠。
 


如何擁有出色記憶力
關於記憶的十大誤區
相關知識
關於艾賓浩斯的記憶力理論
關於利用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原理來背誦單詞
關於鍛鍊大腦的記憶力的方法
關於艾賓哈斯記憶曲線的知識
如何運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記憶單詞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記憶英語單詞介紹分享
關於大腦是如何記憶力的原理
關於數字編碼對記憶力的影響
關於小孩子提高記憶力的小遊戲
關於英語單詞的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