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石收藏價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觀賞石作為收藏品的價值不是隨著消費時間的增長而逐漸消失,而是隨著消費時間的增長而逐步增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觀賞石重在文化內涵

  觀賞石是指天然出產、有觀賞價值和商品價格的石質藝術品,它的成因源於地殼不斷髮生的褶皺、扭曲、疊壓、錯層、斷裂等地質運動,改變了岩石最初的賦存狀態,在不同地層、地溫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反應下,經過風化作用,從而使觀賞石具有了不同的面貌。

  觀賞石通過人力挖掘出來後,有些經過人為打磨、雕刻等手段改變石的原有形狀及顏色,稱為工藝石;有些則未經過人為手段改變形狀或顏色的石,稱為非工藝術品,或稱為奇石、自然石等。中國是東方賞石文化的發祥地,而隋唐時代是賞石文化藝術昌盛發展的時期。在傳統的賞石文化中,觀賞石既可以用於造園、點綴,也可以居家陳列、賞玩,頗為雅緻。

  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張建升認為,與很多收藏品不同的是,觀賞石存在較大的地域之別。他認為,觀賞石的價值大致可分為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收藏價值。正所謂“黃金聚財石秀家,黃金有價石無價”,賞石藝術的真正價值存在於奇石精品中隱含的文化內涵和超越同類的稀缺性。一塊觀賞石蘊含著當地的文化及地質面貌,甚至可能產生重大的歷史紀念意義,如陳列於中南海紫光閣的洛陽牡丹石,是中南海唯一一塊表明地域名的奇石,其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觀賞石價值受業界認可

  “物以稀為貴”的觀賞石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以其“天然去雕飾”的獨特性異軍突起,被眾多收藏家所青睞,而隨著觀賞石收藏、投資人群數量的增多,其自身貨源相對減少,這種形勢推動了中國觀賞石價格的上漲,進而也更好地促進了觀賞石市場的發展,藝術界對觀賞石的藝術價值也越來越認可。

  4月21日,香港大公文交所上市了首件觀賞石藝術品藏瓷“遺韻”,該藝術品申購時中籤率為0.228%,上市後連續漲停近20個交易日,增幅達7倍之多。在此之後交易所連續發售觀賞石藝術品“供璽”及“雕塑希望”,中籤率分別為0.257%和0.199%,並在上市後連續上漲,發展態勢良好。據瞭解,3件上市的觀賞石均具有鑑定評估報告,並且發售價格遠低於鑑定價格,如5月19日上市交易的“雕塑希望”鑑定價格為500萬元,發售價格僅為港幣200萬元,為後期增值預留相當大的空間。

  大公文交所觀賞石上市的熱潮尚未褪去,6月6日,北京保利春拍上“[宋]英石 天柱峰”的高價成交,將觀賞石再次推上投資熱點。據介紹,此石屬天然英石,石色湛黑,透出青韻,間雜白、黃色石紋理,色澤瑩潤。

  在此之前,單方觀賞石最高成交紀錄為“[元]黑靈璧石 玉山璞”,出自“2008年蘇富比舉辦的翦淞閣重要賞石專場”,成交價384.75萬港元。此次的天柱峰以356.5萬元成交,摺合後為445.19萬港元,打破了目前單品觀賞石在拍賣會上的最高成交紀錄。

  張建升認為,觀賞石藝術品雖然進入拍賣市場比較晚,但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創下如此“天價”並不稀奇。究其原因,一是由於這方“天柱峰”的歷史價值得到了體現;二是由於這方“天柱峰”的珍稀性。“英石是我國古代賞石中的四大名石之一,目前英石的資源已基本枯竭,所以像這類珍、奇、稀的觀賞石品種,許多有識之士都想得到。”張建升說。此外,他表示,從目前觀賞石市場發展的形勢來看,投資升值潛力較大的當屬那些參賽獲獎的、形象逼真的、色彩鮮豔的、質地優良的觀賞石品種,大眾化、品相一般的石頭通常不被看好。

  觀賞石收藏需辨清真偽

  觀賞石是大自然的產物,其品質貴在自然、純真,除了必要的表面清理之外,不可做有目的性的人為加工,其形成靠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非人為的雕琢處理。而隨著近年來觀賞石收藏的火熱,市場上不乏偽石、假形石魚目混珠,對收藏投資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張建升表示,對於剛進入這個領域的新藏家而言,需要多學習辨識真偽的知識,慎重購藏。“賞石藝術是發現的藝術,初涉觀賞石收藏領域一定要了解觀賞石的基本特性,熟知觀賞石知識,理性地對觀賞石的‘形、質、色、紋、韻’進行評定,切忌心血來潮,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少交學費。”張建升建議。

  對於如何識別***的觀賞石,張建升介紹,基本方法有兩點:一是看,如象形石要看最逼真的部位與其他部位的紋路是否相似,如果差別較大,則有做假嫌疑;畫面石則要看其構圖是否自然流暢,色彩對比是否有不協調因素。二是摸,自然形成的觀賞石,不同的石種表面剝蝕程度不同,手感也不一樣,有異議的觀賞石最好請多位專家把關。

  在觀賞石市場,同一塊石頭,石農價、石商價、藏家價各不相同。有藏家表示,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種類的價格,主要是由於其價格受諸多因素影響。張建升認為,目前的觀賞石市場受大環境影響略顯低迷,但這種狀況只是暫時的,如果從投資角度來說,這個時期正是適合投資淘寶的季節。

  觀賞石的收藏價值與價格

  觀賞石所具備的天然性、稀有性、獨一性、不易毀壞性等特點,使得它具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能夠登堂入室,便於世代傳承。

  觀賞石具有天然性的特點,是一切藝術品收藏中極富個性的門類。觀賞石收藏的主流是天工造物,是大自然由地球的洪荒時代開始,經過滄海桑田的巨大變遷而形成的獨特審美特徵的自然產物,具有獨特的自然基因。觀賞石收藏主要是提倡原石,也就是未經加工無根而璞的石頭,又稱獨石,就如和田玉中的籽料。當然,也有部分觀賞石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如造型石中的昆石、松花石等,均需要去除汙垢和毛皮,有的需要結構上予以優化;圖紋石中的大理石、草花石之類,都需要切割打磨處理。如果並不是非加工不可的石種——也就是說其石種本身存在原石的玩賞方式,那麼加工石無疑其收藏價值要低一等,比如九龍璧中的切底山。

  觀賞石是芸芸眾石之中具有觀賞價值的石頭,具有稀有性。不是所有的石頭都具有觀賞價值,具有觀賞價值的石頭所佔的比例是非常之低的。有的石種其精品概率非常低,如南京雨花石,具有觀賞價值的僅佔萬分之一,其中達到珍品級的又是其萬分之一;有的石種數量有限,形成難度很大,如藏瓷產自西藏昌都地區河流中上游不足一公里的山澗中,採集難度很大,開採極為不易,存量非常有限,精品更是極為少見,目前已探明藏瓷的儲存量最多不超過2000塊,其中極品的藏瓷數量僅為1%左右。據統計,目前全國具有觀賞價值併成為特定石種的有五百餘種,而在這些觀賞石品種之中,能夠達到國土資源部頒發的《觀賞石鑑評標準》一級以上的精品並不多,甚至有的石種缺乏代表性的精品,所以又有“主打石種”之謂——也就是精品數量相對較多的石種。可以說,觀賞石精品是一種稀缺資源。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竭澤而漁式的大規模開發,許多觀賞石品種資源日漸枯竭,存量精品早已散入藏家之手。資源枯竭與精品難得,使得觀賞石的收藏價值凸顯。

  獨一性也集中體現了觀賞石的收藏價值。獨一性或者不可複製性雖然在其他收藏品領域中也時有表現,但都沒有觀賞石那麼典型,特別是其自然形成、難以複製的特點,遠離和杜絕了贗品的擾亂。觀賞石不同於人工藝術品可***、可亂真、可仿造等缺陷,充分體現出大自然的法度。尤其是觀賞石精品,只此一件,無法複製,不像有的藝術品可以批量克隆。即使是有些極為相似的觀賞石,也有著極為細微的差異。

  不易毀壞性,是指觀賞石一般硬度較高——摩氏硬度一般在4度以上,尤其是一些矽質岩大多刀刻不動,不易風化,不易損壞,不怕腐蝕,不怕水火,具有恆久性和穩定性,不易受到外來物理、化學作用的改變,這種永恆性在其他收藏品中也是僅見的,無疑使得其傳承性和收藏價值更加凸顯。這也是奇石自古以來被視為長壽象徵的原因。而且,有的有完整石皮的觀賞石其撫玩越久會形成包漿,具有古意,滋潤可愛。

  觀賞石自然的形態和紋理大多率性隨意,天成奇趣,顛覆著人類的思維定律,可謂常在意料之外,不在情理之中,也是人類藝術創作的源泉之一。觀賞石精品往往因其奇特性或是藝術性而受到賞石者乃至藝術家們的青睞,這也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古代,至少從晉朝開始,觀賞石一直被稱之為奇石,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才有觀賞石之謂,這也反映出古今賞石觀念的變遷。所謂奇石,主要是品賞其奇特性,不辨質地,不重主題,古典賞石流行的瘦、皺、透、漏、醜賞石要訣可謂其確證。而當代賞石更注重其藝術性,講究質地,偏重主題,並且在配座、題名、演示等方面力求向藝術品靠攏和接軌。如小品組合石的走紅便是一例。

 

黃蠟石有收藏價值嗎
觀賞石投資與收藏價值
相關知識
觀賞石收藏價值
觀賞石收藏市場價值
觀賞石收藏的價值
桂林雞血石收藏價值
黃蠟石收藏價值
雞血石收藏價值
黃龍玉原石收藏價值
觀賞石收藏鑑賞指南的簡介
砭石收藏價值
黃河奇石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