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母愛的感人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母愛就像一座大山,蘊藏著萬物,哺育我們成長,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留住母親的大愛

  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天就是母親節,每逢這個時節我的心都是滿滿的,鼻子酸酸的,回想經歷的困難,走過的坎坷,曾經的磨礪,最後一一以堅強的毅力一路走過,這裡面最讓我受用和感謝的是母親帶給我的那些東西。

  和酒廠許多員工一樣,我是在農業連隊出生長大的孩子。小時候我們家孩子比較多,在那個糧食緊張的年代,作為家長的母親總是特別有辦法,記得我剛懂事的時候,母親就帶著我們大一點的孩子到河對岸收割完的莊稼地裡去撿糧食和油菜,看到人多糧少時,她又騎著自行車領著我們到更遠的鐵木裡克去撿,每天來回要跑30-40公里的路,往往是早晨5-6點出發,等撿好糧食趕到家時,天已經黑盡了,有時為了抓緊時間撿更多的糧食乾脆就在地裡休息一宿。每年的那段時間母親總是把我們抓的特別緊,管的也特別嚴,不給我們一點偷懶的機會,每天都是撿不完的糧食。所以在那個糧食緊缺的歲月裡,我們一家7口從來沒有因缺糧犯過愁,同時還能接濟比我們條件差的鄉里鄉親。母親又是幹農活的行家裡手,在吃大鍋飯的年代,當班長的她總是既好強又有愛心,幹什麼活都要趕在前面,又喜歡幫助有困難的人,因此在我很小的時候總記得母親年年得獎狀戴紅花,以至於在母親退休多年後,當我遇到和她一起工作過的老阿姨們時,還在不停的讚歎說,你媽媽太能幹了,是個能人好人呀。那一刻,我特別為母親感到驕傲,因為經歷幾十年的歲月,依然能得到大家尊重的確不易。但是當我節假日回父母家看到滿頭白髮,身體大不如前的母親時,想起她為全家吃了那麼多苦,鼻子總是酸酸的。

  母親心靈手巧,什麼東西一經她的手立刻變的與眾不同。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母親總能把許多家庭小孩難以下嚥的粗糧變著花樣幾天不重樣的做給我們吃,加上自己醃製的各式小菜,讓我們從沒有感到生活有多苦。長大後,物質豐富了,見的也多了,可是再也沒有遇到比我母親當年醃製好吃的鹹菜了。小時候,不管手頭再緊,母親總是想辦法要在過年時候給我們每個小孩做一套新衣服或改制的衣服,讓我們每個小孩都帶著美好夢想和希望進入新的一年。和許多家庭一樣,我們也是大孩子穿舊的衣服後面弟妹接著穿,母親的針線活做的好,我們穿著母親改制的或是縫補的舊衣服依然能讓同齡的小夥伴羨慕。

  母親是個很要強的人,從來不認為女人比男人差,只要她認為能幹的活從不依賴別人。小時候家裡的爐灶及火牆都是她自己打,母親很聰明什麼東西只要她看一眼就能把它琢磨出來,我記得剛開始母親打的也不好,不是不利就是倒煙,不行她就推倒重來,直到打好為止。在我眼裡好像沒有母親不能幹的,記得我剛上糰子校那陣,母親就準備自己蓋棚棚,說是棚棚那也是二間20多平米的土塊房子,於是母親就帶著我們拉石頭鋪地基,早晨6點起床倒土塊,等白天她幹完一天的農活,我們上完課回來,再去碼土塊,直到把土塊打夠。後來母親帶著我們一點一點把房子升起,只是到上頂時才找了幾個人幫忙。母親還親自給我們理髮,自己扎掃帚,編框子、抬把等解決了家裡許多實際困難。

  母親很有愛心,記得小時候一個從四川到新疆沒找到親人的女人在連隊裡轉,被母親碰到帶回家,像親人一樣相待住了好長一段時間。母親也很愛我們,但從不溺愛,她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即從小就教育我們如何學會生存,如何更好的成長。母親從小就要求我們學習做飯、洗衣服、幹家務等力所能及的事,那時候父母工作都很忙,我們幾個小孩就在家裡做飯,大孩子炒菜悶飯,小孩子架柴燒火。一次年齡很小的妹妹一人在爐前照看爐膛的柴火,結果火掉下來把妹妹的腿燒了好大塊疤,母親回來後把我們幾個哥哥姐姐痛打了一頓,但是做飯的鍛鍊一直沒有間斷。年齡稍大,母親就帶我們下地幹活,漸漸地我們什麼樣的農活都乾的有摸有樣,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我要在農業單位工作,我也能像母親一樣幹活走在別人前面,當個先進什麼的。在酒廠工作後,每逢農忙和禮拜天我都要回去幫父母幹農活,就連初進我家的新媳婦,我也讓她入鄉隨俗帶她到地裡學幹農活,農活彷彿已成我的第二職業,我們幫父母幹農活直到他們全部退休。受母親的影響我在後來的工作中好像就再沒有感到過幹活有多苦,問題有多難的了。

  母親一生勤奮,自己能幹的事從不指望別人,定下來的事,從不拖拉,是個雷厲風行,講究效率的人,她這樣做也這樣要求我們。母親要求每個孩子都要學會做家務,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包括我們男孩子,一次弟弟換下的衣服泡了二天沒來得及洗,母親忍不住了把盆裡的衣服倒到門外,逼的弟弟趕緊撿回把衣服洗了。母親是個愛衛生,講體面的人,什麼時候都要求我們收拾利索再出門,她自己也是經常把兩間土房子裡裡外外收拾的乾乾淨淨,到現在我媳婦還說當年母親收拾的房間比現在的樓房還乾淨,我們兄弟姐妹也因此學會了做各種家務,母親就是這樣培養了我們日常的良好習慣。後來我在烏市上學時,同學們看到我自己洗衣服自己縫被子都特別的驚奇。我們兄弟姐妹以後陸續離開父母走向社會,沒有一點障礙,都能很快適應社會獨立生活,這要感謝母親對我們的培養和歷練。

  母親沒有上過學,吃了一輩子沒有文化的虧,所以她常說再苦再累,一定要讓子女把學上好。弟弟在上到團中學以後,由於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弟弟就開始不好好學習了,喜歡和待業青年打牌玩,母親知道後,十分生氣,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之後只要見弟弟出去玩就跟在後面,看到他在別人家打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牌桌掀了,並把弟弟連同玩牌的人一起痛罵一頓,接連幾次搞得再沒人敢和弟弟打牌了。儘管如此,弟弟在勉強上了二年學後,還是無心上學呆在家裡。母親很傷心但仍不甘心,於是逼著弟弟去學技術學手藝,她說人不管走到哪裡都要靠本事吃飯,不然會活的很窩囊。最後弟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學開車,母親全力支援,又掏錢,又送禮幫他找人拜師學藝,後來弟弟果然把車開的很好,開車成為了他的終身職業。妹妹也是在第一年高考失利後再不好意思復讀了,母親知道後很傷心含著眼淚說她這輩子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她發誓不能讓兒女再走她的老路,在學校開學的那幾天,母親每天都把妹妹往學校攆,最後妹妹還是扭不過母親只好去復讀了,後來考上大學的妹妹無不感慨的說,如果當時不是母親的堅持她後來的生活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真不敢想。母親是個特別渴望學習的人,只是當時她處的時代和家庭沒有給她提供這個機會,上世紀九十年代,辛苦了一輩子的母親終於退休閒了下來,沒事幹的母親要幹什麼?連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她要學習。那時我女兒在上幼兒園的學前班,在學一些簡單的字,於是母親就拜小孫女為師,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我們兄弟姐妹多,於是孫子孫女一個接一個的教她,到現在歷時快20年了母親仍然堅持在學習,真是學無止境,精神可嘉。現在母親已經能看簡單的報紙和書,只是碰到不認識的字,仍然要讓你告訴她怎麼讀、什麼意思。

  我父母的感情很好,父親是49年以前的老革命,母親小他許多歲,父親年齡大、脾氣怪、身體不太好在家裡愛擺老資格,母親在外要強,但在家裡什麼都順著父親,特別是父親年齡大了,許多活她寧肯自己和孩子們幹也不讓父親幹。其實父親也很心疼母親,只是母親太要強了,所以當父親看到像老黃牛一樣勞作的母親,父親往往是氣的把母親撿回的糧食或母親手中的活扔到地上還要踩兩腳,小時候我特別不理解父親的行為,長大後我才知道這是一種愛之切的表達吧,那時候他們的這樣爭吵不斷,直到退休後才平息下來。現在母親仍然敬父親如上賓依然是做好飯等著去打牌的父親回來再吃,吃藥也是母親要拿到父親手上,否則他會忘掉或者不吃,好像那是別人的事一樣。父親年近90歲身體依然不錯,朋友同事來看他都很羨慕,誇我母親照顧的好。母親一生最大的成績,我覺得一是養育和培養了我們五個子女;二是照顧出了一個長壽的父親。

  在十三連提起我們家,連裡的人都誇我的父母,說你看人家老李兩口子都沒文化卻培養了一個個大學生,子女一個比一個有出息,聽到這些我父母都非常自豪和滿足,算是上天對他們褒獎吧。而每當這時我都特別感慨,其實我知道我們家今天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這中間包含母親多少希望、心血與汗水;哪一件不是母親心懷夢想、努力耕耘、全力以赴、拼命追求的結果。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人生最難忘的一段時光時,我的回答肯定是在兒時;如果有人問我對我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是誰?我的回答肯定是我的母親。母親,培養了我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母親從小就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那就是幹工作就要走在大家的前面,什麼事情要麼不幹,要幹就要把它幹好,不能讓人看不起。母親,培養了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母親所處時代條件差,困難多,她一輩子都在與難題鬥爭,與命運抗爭。在那個艱難歲月裡,母親從沒被困難壓倒向命運屈服過,而是積極面對,從不抱怨,堅定信念去戰勝困難,從而贏得周圍的人尊重和讚譽。母親,培養了我堅忍不拔、百折不饒的人生態度。人在大自然或命運面前有時是弱小的,因此許多人在面對難題時選擇了放棄,而母親每每這時都會選擇抗爭,面對再大的困難,哪怕有一絲希望,她都會全力以赴,去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絕不放棄更不拋棄。我弟弟妹妹有今天離不開母親與命運的抗爭,以及她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母親,培養了我尊重知識,勤于思考,重視學習的思想。母親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她作為一個社會底層婦女,在農業單位大家都在想多生孩子好乾活的時候,她卻認定“知識能改變命運,學習能成大事。”讓孩子們拼命讀書,努力成才,然後把孩子一個一個往外送。所以讀書學習成了她為子女們做的最重要的選擇,也是她一生津津樂道始終不棄的工作,讀書學習使我們子女從農村走向了城市,也成為我們家與十三連許多家庭最大的區別。母親,培養了我的大愛情懷。母親愛親人,愛家庭,愛他人。我一直在想身處艱苦環境,面對無數的困難,是什麼支撐著母親從容面對,我想是大愛,心懷愛心是她強大力量的源泉。母親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成全了自己,最終成為戰勝困難贏得命運抗爭的勝利者。

  我時常回想我的一些經歷,無論遇到困難,走過的坎坷,曾經的磨礪,還是最後取得的成績,一路走來靠的都是母親給我的勇氣、智慧和力量。母親給了我生命,撫育我成長,把我們培養成為對企業和社會有用的人。她是我的親人,我的啟蒙老師,更是給我“巨集運”和美好生活的生命中的貴人。母親從小就給我們灌輸說:“人只要肯吃苦,愛學習走到那裡都不怕。”我們家不是富貴家庭,母親沒有傳我們萬貫家產;我們家也不是書香門第,母親也沒給我們高貴的基因遺傳;母親只是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但是她卻給我們比財富貴重,比名氣更有用東西---那就是良好的人性品德和樸素的處事道理,讓我們兄弟姐妹因此走過曲折收穫幸福。母親是我們人生非常好的榜樣,繼承和發揚母親的優秀品德和傳統,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做一個無愧於偉大時代的人,做一個不辜負母親寄託的人,讓母親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永遠發揚光大。願我們的母親永遠健康、長壽;願母親帶給我們的寶貴品德和精神財富永遠與我們同在。

  細想一個人無論他***她***身處多麼艱苦環境和無數的困難,能支撐他***她***從容面對的就是大愛,愛心是強大力量的源泉。往往許多事就是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成全了自己,最終贏得命運成為勝利者。

  :一個母親最後的力量

  趙巧雲許多時候已經開始犯迷糊。蒲扇剛剛還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裡的被子,就記不起擱哪兒了。自己10個孩子的名字,她甚至也記不全。她已經87歲,漸漸“迷了,老了”,到了人生中最後的一段時光。

  但有個念頭在她心裡卻一直很清晰—她想念兒子。

  6月,她收到周口監獄的一封來信。鄰居對著不識字、耳朵又背的老太太,足足喊了十多分鐘,才讓她明白,65歲的大兒子因盜竊罪入獄了。

  這是大兒子第三次入獄,她並不太吃驚。“彪兒***大兒子乳名***打小就不學好。可好兒子,賴兒子,都是俺兒子。”她這樣對村裡人說。

  因為不知道兒子在監獄過得怎麼樣,能不能吃飽穿暖,她決定去看望她的“彪兒”。她一點兒不清楚,從她家到周口監獄到底有多遠,究竟要過幾座橋,穿幾個村,經幾個縣。她只知道,她得去看“彪兒”。

  等兩隻母雞下了8個雞蛋,她決定上路。她沒有告訴任何人她要出遠門,包括住在附近的小兒子。臨走前一天,她親手蒸了十多個饅頭,又拿麥子換了兩個西瓜,還用手團了4個醬豆餅,統統裝進一隻編織袋。

  7月10日,天剛麻麻亮,趙巧雲就準備出發。她揣上幾乎所有的積蓄,總共85元,把那隻編織袋扛在背後,然後動身了。她打算走著去監獄,因為捨不得一出門就花錢。“老了,賺不來錢,一分錢看得跟磨盤一樣大。”她總這樣嘮叨。

  方圓數十里地,她很熟。年輕時,她在周圍討過飯。但走出這片地後,她就迷路了,只好拿著監獄的來信四處問路,問路邊開小店的,問豆子地裡正在幹活兒的農人,還不時攔下騎自行車的漢子。她不停地走,餓了,就從編織袋裡掏出饅頭,邊啃邊趕路。渴了,就去路邊人家討水。儘管兩個小西瓜在背上滾來滾去,可她捨不得吃,“那是給兒子的”。

  天越來越熱,衣服溼透了,溼褲腳裹在腿上,害得她好幾次都險些摔跤。腳上沒有穿襪子,鞋浸著汗,一走就“咯吱咯吱”響。編織袋像雨布一樣貼在背上,越來越沉。她不得不一次次歇下來,找一棵樹,貼著樹幹蹲下,再脫下鞋,塞在屁股下,最後坐踏實。不過她很剋制,歇不了一會兒,就又站起來走,因為怕“歇久了,腿軟了,站不起來”。身上經常汗津津地發癢,她就在樹上蹭蹭。

  她要去看望的“彪兒”,是她10個孩子中活下來的4個孩子之一。最讓她操心,也沒少挨她打。村裡人總能見到80多歲的母親舉著棍子、拿著鞋子追著60多歲的兒子打。前些年大兒子常年不回家,回一次,就往母親手裡塞錢塞禮物,但做母親的拿著錢就往地上摔,說這錢不乾淨。“我啥也不要,我只要你好!”母親苦口婆心地嚷嚷著說。

  她又上路了。走得時間長了,腿肚子越來越硬,“突突跳得疼”。終於一步一挪地捱到了西華營,她有些支撐不住了。眼看著一趟趟從西華營到西華縣城的長途中巴打身邊過,她猶豫了好一會兒,終於上了一輛。為此她花了5塊錢。

  這5塊錢讓她少走了近40裡地。但西華縣城到監獄還有好一段路,攬活兒的摩托車開價10元。“貴得嚇人。”她嘟囔著。又開始悶頭往前走。

  終於,在離監獄不太遠的地方,兩個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車把她送到了目的地。從她家到監獄大約110裡地,她步行了足足有70裡。

  當趙巧雲踉蹌著來到監獄時,下午探監的時間還沒到。她就坐在門口等。她似乎一輩子都在等這個兒子。他總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節,她就苦苦地等他。她還記得自己吃的最後一餐肉,是去年春節年三十,跟大兒子一起包的餃子。

  這回,她又等來了自己的兒子。當她被領進探視間,隔著雙層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兒。

  不等開口,眼淚就順著滿是褶子的臉頰滾落下來。親屬和犯人只能通過玻璃兩邊的電話通話。她耳朵背,聽不清電話裡說什麼,只是一口一個“彪兒”地叫,邊喊邊比畫,急得哇哇大哭。

  兒子知道母親走了近百里路看他,他號啕大哭。兒子緊緊地把臉和手貼在玻璃上,趙巧雲就隔著玻璃,不停地摩挲著,一遍遍“摸”兒子。

  但時間很快到了。按照規定,探監不得超過半小時。又有規定,監獄不能接收外面帶來的食物。於是趙巧雲把身上所有的錢都留給兒子,自己又扛起那隻裝著西瓜、饅頭和雞蛋的編織袋,走上了回家的路。

  8年前,一場大雨摧毀了她住了30年的土夯的房屋,3間屋塌了一大半,她只能住到沒有窗子煙熏火燎的廚房。牆像熟透裂開了的老甜瓜,一下雨就漏。

  她把空玉米棒子塞滿床底,因為那是屋裡唯一不漏雨的地方,這些可都是做飯用的柴火。本應吊電燈的地方,吊著竹籃,籃子裡裝著饅頭,那是唯一不跑老鼠的地方。

  她習慣了黑暗。8年裡她沒用過電燈,一隻比鉛筆略粗的蠟燭能點上半個月。屋裡最值錢的一筆財產,要算是床頭一桶5升的大豆油,她已經吃了8個月,還剩下小半桶。她沒有牙膏,沒有香皂,沒有抽屜,也沒有一件新衣服。家裡來了外人,她甚至拿不出第二個小板凳,只能搬出一塊磚頭來讓客人坐。

  因為感動,周口監獄特批給趙巧雲一個機會,讓她可以不再隔著冰冷的玻璃,而是面對面地看到兒子。

  這次,他們緊緊貼著坐在一起。因為愧疚,兒子用手捧著臉哭。而做母親的則哽咽著:“為了你,我的眼淚都流乾了,你要好好改造,可不能再做那事了。

  “彪兒,我回去了,給你改名,要讓全村人叫你‘改淨’、‘改淨’。”風燭殘年的母親發誓般恨恨地說,“你要不改淨,我死都不會再看你一眼。

  但其實她知道,下次也許她還會再走上百里地來看他,只要她還有力氣,只要永遠離開的那一天還沒有到來。

  :母親用愛撐起的信念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丈夫和親朋都勸她把孩子拋棄掉.原因很簡單:這個孩子得了先天脆骨病,是一個易碎的玻璃孩.而做為母親的張秀英卻沒有這樣做,一直堅信著兒子終有一天會站起來.就這樣丈夫不辭而別舍她而去,只留她一個女人家操持家務照顧孩子.

  一轉眼幾年過去了,而在過去的幾年裡丈夫一直沒有音信.背地裡張秀英也不知哭過了多少回,痛心過多少回.

  看著兒子浩天的腿,可能沒有機會再站起來的腿,她知道只有靠自己才能度過難關,他拭去了眼角的淚水教會了兒子不可以輕易的流淚.一日,浩天見其他的同齡孩子揹著書包上學,便忍不住的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別的孩子都去上學而我卻不能呢?"一句話問的張秀英揪心的疼,見兒子羨慕那些上學的孩子,張秀英決定用愛給兒子撐起一條求學的路.可是去了很多的學校都沒有敢收的.因為他是一個玻璃孩,如若不小心這孩子的生命將會受到損落.為此張秀英也不知奔走了多少地方,終於有一所學校給這位母親的行動感動了,決定收留浩天;還特意為他做了一套特殊的桌椅.

  從那以後,張秀英抱著兒子上學.在學校的走廊裡,幾乎無論什麼時候都能見到張秀英的身影.她怕其他的孩子不肯接受他,便不時的向教室了張望,看兒子的表情.結果還是情感人間,其他的孩子不但沒有排斥他,還主動接近他,幫助他,和他一起做遊戲.看見兒子露出笑容張秀英也就長長的嘆了口氣,如釋重負.每次下課鈴聲響過,其他孩子都出去玩的時候,張秀英才走進教室,把兒子從座位上抱起來,走至窗前看其他的孩子嬉戲.放學後,張秀英不得不抱著兒子走上幾裡多石的路.

  雖然處處小心,但意外還是時有發生.一次班主任看浩天沒有來,出乎意料的是作業卻讓同學給帶來了,老師批改著作業見浩天工工整整的作業不覺心裡一酸,流下淚來.

  浩天漸漸的長大了,而張秀英的頭髮也花白了許多.抱不動就用夜裡打工賺來的錢買了一臺舊自行車,每天推著兒子上學.每天喘著粗氣把兒子放在自行車上,還得搖搖晃晃的去鎖門,幾次都弄傷了手.由於家裡日子只靠低保,張秀英只得和兒子啃饅頭吃鹹菜.匆匆飯後,還得趕時間送兒子上學,重複著不變的動作.晴天還好,若是雨天坡上坡下的,若走不穩就得滑倒,摔了兒子,因此她十分小心.而兒子也很爭氣,成績優秀名列前茅令同學百般羨慕.

  一次老師問他:"浩天你的理想是什麼?"浩天沒有遲疑的回答道:"幫助媽媽做家務,一輩子照顧媽媽,就像媽媽照顧我一樣!"聽了浩天的回答,老師又是一陣的感動.也有問過張秀英:"為什麼總不肯捨棄這個孩子?"張秀應答道:"他也是一個人也是一條生命,我沒有理由捨棄他."就是這樣的一句回答,一直讓張秀英堅信了十多年.終於有一天,天津一家骨科醫院傳來訊息,說是浩天的脆骨病有可能治好.為此張秀英更加堅信,更加拼命,為自己的兒子將來有一天能站立起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完這個紀實故事後,我的眼睛已經溼潤,不由得感慨萬分,心生敬意.我想其實每一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沒有任何人可以剝得他活著的權利.但願浩天和他的母親在以後漫長路上過的開心過的快樂。
 

  

寫母愛的文章
寫媽媽好的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父母的愛的感人短文章
關於母愛的感人短文章
寫個愛情感人的話
寫個愛情感人的話語
關於感恩父母的感人短文章
關於父母的感人短文章
寫母愛的感人的文章
父母寫給女兒感人的話
母親節感人的詩歌朗誦稿範文
描寫家鄉的感人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