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安全的經典小故事三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小故事中有大道理,也能讓我們有不一樣的體會。關於安全,也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值得我們好好思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安全的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關於安全的小故事篇一

  扁鵲的故事: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面板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1元事前預防=5元事後投資,這是安全經濟學的基本定量規律,也是指導安全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告訴我們:預防性的“投入產出比”大大高於事故整改的“產出比”。工業實踐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則”也告訴我們:設計時考慮1分的安全性,相當於加工和製造時的10分安全性效果,而能達到執行或投產時的1000分安全性效果。

  安全管理中,預防性投入的效果大大優於事後型整改效果。這就要求在我們的安全生產管理中,是要謀事在先,尊重科學,探索規律,採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患於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實際工作中,要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制手段,由被動整改向主動抓管理、抓基層、抓基礎轉變,由階段性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及突擊式安全檢查向長期性規範化、經常化、制度化安全監管轉變,由

  注重事後查處向注重事前防範轉變,由事後的被動經驗管理向事前主動預防管理轉變,由以控制事故為主向全面做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轉變,切實推動安全管理工作重點下移、關口前移,加強事前防範,提高工作的前瞻性。

  關於安全的小故事篇二

  一個女生自從上學開始就愛上了旅遊,有一次她和一群驢友一起走去了沙漠,他們決定用堅強的意志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徒步穿越這片沙漠。大概是平時並不常常鍛鍊,這位女生的身體並不強壯,在跋涉的過程中她由於無法抵擋自然的折磨昏迷了,而且開始脫水。同行的驢友立即施救,為她做了仰臥壓胸式人工呼吸,並召喚了急救。而急救到達的時候這個女生已經死去了。

  診斷結果:壓胸過猛致肋骨折斷,導致死亡。

  分析:男生沒有掌握合理的救助方式,而且力量太大。

  感悟:無知常常比品德敗壞更要命。

  關於安全的小故事篇三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青島啤酒集團生產車間的工人為方便上下,就在一個角落裡放置了一個活動梯子。用時就把梯子支好,不用時就將梯子立到拐角處。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傷人,便附上一條“請留神梯子,注意安全”的提示。幾年裡,大家一直是這樣使用梯子,然後再立到原處,誰也沒有覺得不妥。然而有一天,一位熟悉漢語的外方專家在參觀車間時,看到梯子的擺放和梯子旁邊的提示,便建議將提示修改為“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很快,一個新的條幅掛上了,隨之多年的習慣做法也得到了改變,也就是誰用完梯子就要自覺地把梯子橫放在原處。

  同樣是9個字的安全提示,同樣都在強調安全,所不同的是前者只停留在一般性的提醒上,而後者則徹底把潛在的危險因素排除了。正是這一前一後本質上的不同,杜絕安全隱患的作用便立竿見影。有多少企業,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健全,安全生產措施也很完善,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也從不放鬆,甚至在安全生產執行力上也絲毫不含糊,但為什麼還是安全事故頻發呢?歸根結底,正是因為有“梯子立起來擺放”這樣類似的事情,還一直慣性地存在著。

  而且,一些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還不到位,在安全生產指導上只講大原則,只講現象問題,卻抓不到根本、找不到規律和解決安全問題的新途徑。尤其是現場的安全生產管理往往停留在傳達學習規章制度、組織安全教育、檢查表面存在的安全問題上,而沒有更深入更細緻地發現和解決“擺放梯子”的問題。如果把安全工作做在事故發生前,抓好安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從點滴抓起,從細節入手,就像外方專家對待“梯子”的態度一樣,多做深入細緻的工作,我們企業就能起到杜絕事故隱患的作用。


安全生產監管實務是什麼
關於轉身高中議論文作文
相關知識
關於安全的經典小故事三篇
關於國學的經典小故事
關於成功的經典小故事
電力安全的經典小故事欣賞
關於安全的經典格言警句
心態的經典小故事6篇_心態的勵志小故事
關於心理的成功小故事3篇
關於青春勵志向上的經典小故事
關於安靜的經典句子
關於安全感經典語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