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開發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生態旅遊”這一術語,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開發研究相關論文。文章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開發研究全文如下:
 

  煤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礦山生態旅遊是一種新型的、逐漸被社會大眾接受的旅遊形式,其旅遊活動是在正在持續採礦的煤礦區或者已經停止採礦的區域進行,露天煤礦生態旅遊一方面可以使旅遊者觀賞到人類利用生態學原理創造的傑作、感悟人工重新塑造自然的神奇,另一方面還可以使旅遊者學習生態學知識,瞭解人類利用生態學的過程。開發大型露天煤礦礦區生態旅遊,把煤礦建設成為集生產、旅遊、畜牧、觀光、學習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元化礦山,既符合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可以幫助煤炭企業擺脫銷售煤炭的單一經營模式,走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實現企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一 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原則

  1 符合旅遊的美學原則

  遊玩觀光是所有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目的,露天煤礦礦區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也必須滿足美學原則。旅遊者出門旅遊,主要是陶冶性情,獲得心情的放鬆和美的享受,大型露天礦區生態旅遊區應該交通便利,為旅遊者提供食、住、行、遊玩、購物、娛樂的基礎設施。在進行礦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工業景觀的開發設計時,必須聘請專業的旅遊專家一起規劃設計,以符合旅遊的美學原則。

  2 符合生態原則

  在開發大型露天煤礦礦區生態旅遊時,設計者除了要考慮旅遊地的美學原則,還應該思考如何反應生態這一主題。露天採煤會對礦區的土地和環境都會帶來一定的破壞,如改變地形、土壤、水文等,這樣就會破壞景觀的視覺美感。露天煤礦礦區在進行大規模的採煤生產的同時,還要利用生態學原理進行生態重建,修復自然,重新塑造生態景觀,比如:在洗礦廠區修建迴圈蓄水池,在排土場區種植綠色草坪並進行畜牧業養殖、在礦區主幹道和綜合樓等進行綠化工程、植樹造林等。對於礦區旅遊,生態旅遊的生態主題包括礦區的生態環境、生態重建使用的科學技術、生態工程、生態美學等。

  3 差異性規則

  近年來,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蓬勃發展,最根本原因是旅遊地的生態環境、資源和旅遊者居住地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同理,露天煤礦礦區生態旅遊要吸引更多的遊客,它就必須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在進行礦區的生態旅遊開發時,要學習借鑑國內外比較成功的露天煤礦旅遊區,同時還要因地制宜,結合礦山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以礦區的生態資源為主體,進行旅遊專案的包裝。

  二 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分析

  1 煤礦區內廢水的迴圈使用

  煤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直接排放既浪費水資源又汙染環境。對大型露天煤礦進行生態旅遊專案開發時,必須要堅持清潔生產,重視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保護。在進行礦區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時,洗煤廠區的用水採用全閉路迴圈,生活廢水處理達到國家水質標準後再排放,如果礦區位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區,還可以在礦區內建設一個人工蓄水池,在池中建造一些人造假山,在礦區形成一道亮麗的水域景觀。

  2 煤礦區的原生境資源和重建生境資源的開發

  礦山工業旅遊是一個逐漸被社會接受的新興旅遊形式,這在西方國家已成為礦山建設的成功典範。但我國礦山體驗旅遊開發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理論研究不多,發表的相關文獻資料也較少。煤礦區旅遊是指在持續進行煤炭開採活動的地區,或曾經進行煤炭開採活動而已停採的地區,充分利用富有特色的煤礦區景觀、地質景觀、人文景觀,以獨特的開採、加工、運輸生產環節為主題,為遊客提供體驗舞臺,使遊客獲得知識教育體驗、審美獵奇體驗和置身移情體驗等的旅遊活動。

  在我國,大多數露天煤礦礦區位於農業和畜牧業的過渡地帶,礦區均屬於黃土緩坡丘陵地區,這是在我國其他旅遊地沒有的自然原生景觀。在排土場的地表,採用鋪覆工藝可以形成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並且鋪覆方式不同就可以生成不同的生態環境,種植不同的植被,增加礦區的視覺美感。

  大型排土場是露天礦山獨特的人造景觀***相對高度差為100到150米***,被稱為人造丘陵。在開發生態旅遊專案時,可以引進排土場植被工藝,根據不同的地形環境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把喬木、灌木、草坪在同一生態系統中進行交替種植或者在同一時空進行共生配置;在生態系統重建早期種植固氮植物改善土壤肥力;把單一植被系統的脆弱性和和多樣化程度高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進行對比;合理設計,大力植樹造林,把礦區建設成為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花園式礦山;在礦山的植被林中採取噴灌或滴灌工程,節約水資源,降低樹木澆灌成本,改善綠化條件和礦區氣候。在排土場的坡面還可以種植一些從外地引進的植物,甚至可以引進魚鱗坑等生物護坡工程,以增加露天礦區的生態多樣性,增加旅遊的專案,使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更具有競爭力。

  被採煤活動破壞的生態系統經過人為的精心設計和重建,煥然一新,變成一片片草原牧場、樹林、農田,既具有觀賞性又兼有經濟實用性。旅遊者來到露天礦區,一方面可以瞭解露天採煤的先進工藝,同時也可以學習生態學原理知識,欣賞到美麗的農業、畜牧業、林業景觀。

  三 煤礦區的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要與工業旅遊資源的開發相融合

  在大型露天煤礦礦區中,除了生態旅遊資源,還有很多意義重大的工業旅遊資源。煤礦企業旅遊最初起源於工業旅遊,以煤礦生產為依託,以生產工藝和流程、生產生活設施、工業企業的外觀等為物件,使旅遊者獲得知識、美感。大型的露天煤礦具有的工業旅遊資源有大型露天採礦場、煤炭的洗選加工區、煤炭的傳輸系統、綜合辦公樓、居民樓、工業廣場等。

  在進行露天煤礦區的旅遊開發建設時,一定要把生態旅遊和工業旅遊結合起來,既要給旅遊者提供觀賞遊玩的雅興,也要讓旅遊者感受到企業的文化和內涵,把企業的理念和精神發揚光大。

  總而言之,在當今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露天煤礦企業,也要改變傳統單一依靠出售煤礦盈利的經營模式,與時俱進,向著多元化發展。生態旅遊實質就是在迴歸大自然的同時,更好的認識自然、保護自然,為旅遊地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當今社會,旅遊業被稱為朝陽產業,露天煤礦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礦區獨特的地質、生態條件,大力開發研究露天煤礦的生態旅遊。

  在進行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時,要綜合考慮旅遊的美學原則、生態原則、差異性原則。大力開展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資源和工業旅遊資源開發,把礦區建設成為集生態、觀光、生產、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礦山。本文圍繞大型露天煤礦礦區生態旅遊的開發,首先簡單介紹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開發應遵循的美學原則、生態原則和差異性原則,然後分析大型露天煤礦區的生態旅遊資源,最後把煤礦礦區生態旅遊和工業旅遊相融合,實現煤炭企業的多元化發展。

廣州到巴馬自駕遊線路攻略
沿海旅遊工藝品市場分析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大型露天煤礦區生態旅遊開發研究論文
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
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探討論文
關於大學生求職心理的研究論文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論文
小學體育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論文
政策因素對資源型企業遷移決策影響的實證研究論文
小學生命教育探索研究論文
貧困生的心理問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