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詩歌規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高考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那麼關於高考古代詩歌有什麼技巧規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並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儘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

  ①先答這個字 詞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題的空很長還要描繪畫面

  ②運用了什麼手法

  ③達到了什麼表達效果 有什麼好處

  ④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來概括詩歌塑造了什麼形象。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時複習時,應對這些形象做些積累。

  2結合詩句中相關的語句具體分析這一形象的特徵,概括時應忠於原文,不可臆造。

  3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或詩歌的創作背景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對詩歌表情達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現手法 照應、倒裝、鋪墊、鋪排、抑揚先抑後揚、先揚後抑、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化動為靜以動襯靜、以小見大、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託物言志、卒章顯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於貶、明褒實貶、欲擒故縱、畫龍點睛、重章疊句、意象組合、白描與工筆、以樂景寫哀情、借古諷今、運用典故、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總論情與景關係:

  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比擬、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對比、象徵、通感、雙關、 修辭手法: 手法用典、疊詞、互文、列錦等。

  1、鑑賞古詩,應該充分考慮它們創造形象的特點。

  2、理解詩意,藉助想象和聯想再現形象。

  3、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詩中賞畫 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6、畫中品詩 由形象畫面的色調,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高考詩歌鑑賞題萬能答題模式

  一、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裡義;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5、答題示例

  2007年全國卷II第12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注】塵垢:塵埃。

  1第三聯上下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哪一個字?請簡要分析。

  練習:08全國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江間作四首其三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一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遊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l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緻、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08全國I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春日即事 李彌遜 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答案】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08上海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4.“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出自王安石的_ 篇名。1分

  答案:《遊褒禪山記》

  15.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3分B

  A.首聯從楊柳和春風寫起,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B.頷聯以“傾”、“漲”誇張地抒發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聯寫出了作者因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的遺憾。

  D.詩歌以“客思”貫穿全篇,表現了客居他鄉的哀傷。

  16.聯絡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雪”隱喻了白髮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1分。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於衰老的感嘆更為深層1分。

  08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5分?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遍”字表現鬆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08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小孤山①[宋]謝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①小孤山:位於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後隱居福建一帶,後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2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徵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託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與末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告別母校的詩歌怎麼寫
反七步詩歌頌了什麼
相關知識
高考古代詩歌規律
高考古代詩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古代詩文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答題思路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常見風格彙總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精練
高考語文鑑賞古代詩歌專題複習試題
山東高考語文古代詩歌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