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秋季怎樣種植管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香菇菌袋栽培,秋季管理十分重要,我們要時刻做好管理工作,要怎樣去管理才好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香菇的秋季管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香菇的秋季管理方法

  室內發菌。香菇從接種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種後,應及時移入發菌室進行培養。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層,室溫控制在25℃左右,相對溼度要求70%以下。接種後1~6天,菌絲處於恢復和萌發階段,室溫要控制在28℃~30℃之間,此期菌袋不能翻動,不要通風,遮陽造成暗光。7~10天菌絲生長開始吃料,室溫降到26℃~28℃,每天通風2~3次,7天進行第1次翻堆,即將堆好的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位置,使每個菌袋都能接受同樣條件的管理。翻堆時要輕拿輕放,嚴防封口損壞和感染雜菌,同時結合翻堆認真檢查雜菌汙染情況,若發現有星點雜菌出現,用75%酒精50毫升加25%甲醛30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封閉患處。如果雜菌出現在接種塊或周圍,應挖去汙染部分重新接種。若汙染在封口物上,用0.2%高錳酸鉀或多菌靈點塗患處。11~15天后菌絲旺盛生長,已擴充套件到4~6釐米,室溫要保持在24℃,並加大通風量,進行第2次翻堆。1天后用竹釺打孔增加氧氣,在擴充套件菌絲四周扎4個斜眼。袋溫要控制在20℃~24℃,不能高於26℃。50天后去掉門窗遮陽物,促使菌絲成熟健壯生長。

  菌袋轉色。轉色早晚及好壞,關係到出菇早晚和產量高低。菌絲生理成熟後,由白色變成紅棕色,並出現黃水珠,繼之呈現香菇原基。轉色期要增加室內散光,加強通風,薄膜要時開時蓋,形成乾乾溼溼的環境,促進轉色。

  室外催菇。香菇為低溫變溫結實菇類。當菌袋轉色成紅棕色菌膜後,菌袋搬到室外陰處,上下用麥草墊蓋好,並灑水保溼,晚上蓋膜,白天揭膜,反覆4~5天,蓋薄膜進行悶菌催菇。

  出菇管理。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有利於菌絲健壯生長。催菇3天后將出菇的菌袋每天揀1次,放進菇棚床架上,袋距7~10釐米,直到催菇全部結束。菌袋放進床架後,用尖刀在菇蕾四周劃開薄膜,進行蹲菇。一般蹲菇期7~10天內不蓋膜,當幼菇有花生籽大小時,可進行催花。

  催花期管理。1、溼度。保持菌袋內相對溼度在80%~90%,溫度保持在12℃~18℃,且有比較多的散光和良好的通風條件。如果溼度過大,首先進行排溼,然後揭膜1小時再蓋膜,開1個火爐排潮。若干燥坐鍋加水,並蓋上薄膜使棚溫升到28℃。如棚膜滴水幼菇發潮,要開啟門窗,開1個火爐進行排潮。2、溫度。因香菇有變溫結實特性,所以人為拉大溫差及乾溼交錯,可迫使菌蓋開裂形成花菇。因此,白天把膜蓋上,使陽光透晒,提高菇棚溫度達28℃,到夜間12點後開啟薄膜,讓冷空氣侵入,晝夜溫差可達10℃以上,連續3~4天,可激發菇蕾大量發生。3、乾溼交錯。當變溫催蕾後,菇體長到2~3釐米時,可選晴天中午在地表潑水,以加速子實體生長,然後夜間揭開薄膜,讓冷空氣刺激,使菌蓋乾燥,再把薄膜蓋上,利用地溫地溼配合,乾溼交錯,促進菌蓋分裂成花紋形花菇。

  香菇高產優質在栽培技術

  一、設施或裝置要求栽培設施: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產以後,把原來的菌袋清理出去,棚內打掃乾淨,檢查修補棚膜,噴灑適量的藥物如百病去無蹤等予以滅菌處理。然後,將棚內灌入清水,待水滲下後,在棚內撒施石灰粉,即可將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溫裝置:水溫空調器既可在夏季進行降溫生產,也能在冬季進行升溫栽培,一機兩用,效果極好。

  二、菌袋製作基本配方:木屑1800公斤、麥麩20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尿素3公斤、石灰粉20公斤、石膏粉10公斤、香菇專用新增劑1公斤。按照常規裝袋、滅菌、接種以及發菌等管理。

  三、菌袋轉色待全部完成發菌後,即可將白色菌袋依“井”字形碼放,並覆蓋薄膜、草苫等,使其升溫的同時,通過調節草苫和薄膜的覆蓋以及夜間的揭蓋,一則促使菌袋錶面的白色菌絲倒伏,二來增加菌袋的溫差,促使其儘快轉色。

  四、調溫催蕾完成轉色的菌袋,經打孔及補水等處理後,即可搬入棚內,間隔5釐米左右單層排放,通過水溫空調進行降溫處理1-2天后,再實行高溫刺激,配合棚內的水分、光照等刺激,約一週左右即有小菇蕾出現。此後,保持常規用水,儘量縮小溼差,以保證有菇蕾源源不斷地出現。該階段的基本管理指標是: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儘量降低;空氣溼度在75%-95%之間,由於香菇的菌蓋較厚,而且適應較大的溼差,所以,不必擔心過大的溼差會導致不良影響;通過調整棚頂的覆蓋物,使棚內光照強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斯;適量的通風,使棚內保持較清新的空氣。

  五、出菇管理香菇菌袋的薄膜較厚,其菇蕾無法自行破袋而出時需人工割破薄膜。方法是在發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將薄膜切開,注意不要傷到菇蕾,如果管理細心,可將薄膜沿菇蕾切一圓形口,這樣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發生畸形菇。從幼蕾伸出之後,就進入出菇管理階段。該階段應保持溫度在20℃-25℃、溼度在75%-95%之間、約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和適當的通風。當菌蓋直徑達到兩釐米以上時,可對菇體直接噴施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當香菇菌蓋邊緣仍呈下卷狀態但又要展開時,即應及時採收。在一定程度上,該階段的棚內溫度和葉面施肥將決定香菇產量及其質量的高低。採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於菌棒裸露,出菇期間失水較多,故應加大溼度,並應給予浸泡菌棒或注水處理。香菇的採收潮次較為明顯,當一潮菇採收後,菌袋的失水較為嚴重,故需補水、養菌,然後才能收穫下潮菇。補水的常用辦法是:利用原有的溝、渠、坑或挖一土坑,內鋪薄膜,將菌袋排入,離上沿約有20釐米時,鋪一薄膜使其呈凹型,在凹型坑裡灌滿水,形成一定壓力後,再向菌袋的坑裡灌水,待灌滿後,維持24小時,即可排水,將菌袋再擺於出菇架子上,參考上述管理即可。
 

  

大學生如何做好創業
開花店創業策劃方案
相關知識
香菇秋季怎樣種植管理
夏季木瓜怎樣種植管理
夏季桃樹怎樣種植管理_夏季桃樹種植管理方法
核桃秋季怎樣進行管理
冬季怎樣種植白芹
春季怎樣種植牡丹
春季怎樣種植韭菜
大棚蘑菇應該怎樣種植
春季怎樣種植草莓
多肉植物冬季怎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