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迴避外匯風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外匯風險即因外匯市場變動引起匯率的變動,致使以外幣計價的資產上漲或者下降的可能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迴避外匯風險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迴避外匯風險的方法

  1、內部防範

  技術交易風險防範的內部技術是指企業內部用於防範和降低外匯風險的方法。在簽訂交易合同前,就採取措施防範風險,如選擇有利計價貨幣、適當調整商品價格等。

  資產債務調整法。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及債務容易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幣值的變化可能會造成利潤下降或者折算成本幣後債務增加。資產和債務管理是將這些帳戶進行重新安排或者轉換成最有可能維持自身價值甚至增值的貨幣。這一方法的核心是:儘量持有硬幣資產或軟幣債務。硬幣的價值相對於本幣或另一種基礎貨幣而言趨於不變或上升,軟幣則恰恰相反,它們的價值趨於下降。作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實施資產債務調整策略有利於企業對交易風險進行自然防範。如借貸法,當企業擁有以外幣表示的應收賬款時,可借入一筆與應收賬款等額的外幣資金,以達到防範交易風險的目的。

  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有著密切的聯絡,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的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會有所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例如,在進出口貿易中,進口支付爭取用軟貨幣,出口收匯爭取用硬貨幣;在借用外資時,爭取借軟貨幣,所承受的風險就比較小。

  在合同中訂立貨幣保值條款。在交易談判時,經過雙方協商,在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止匯率多變的風險。貨幣保值條款的種類很多,並無固定模式,但無論採用何種保值方式,只要合同雙方同意,並可達到保值目的即可。主要有黃金保值、硬貨幣保值、“一籃子”貨幣保值。目前合同中採用的一般是硬貨幣保值條款。訂立這種保值條款時,需注意三點:首先,要明確規定貨款到期應支付的貨幣;其次,選定另一種硬貨幣保值;最後,在合同中標明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在簽訂合同時的即期匯率。收付貨款時,如果結算貨幣貶值超過合同規定幅度,則按結算貨幣與保值貨幣的新匯率將貨款加以調整,使其仍等於合同中原折算的保值貨幣金額。

  適當調整商品的價值。在進出口貿易中,一般應堅持出口收硬幣,進口付軟幣的原則,但有時由於某些原因使出口不得不用軟貨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貨幣成交,這樣就存在外匯風險。為了防範風險,可採取調整價格法,主要有加價保值法和壓價保值法兩種。

  通過風險分攤防範交易風險。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協議分攤因匯率變化造成的風險。其主要過程是:確定產品的基價和基本匯率,確定調整基本匯率的方法和時間,確定以基本匯率為基數的匯率變化幅度,確定交易雙方分攤匯率變化風險的比率,根據情況協商調整產品的基價。

  靈活掌握收付時間防範外匯交易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提前或推遲收款、付款,對外貿企業來說會產生不同的利益效果。因此,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收付時間。作為出口商,當計價貨幣堅挺,即匯率呈上升趨勢時,由於收款日期越向後推就越能收到匯率收益,故企業應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限內儘可能推遲出運貨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長出口匯票期限。若匯率呈下跌趨勢時,應爭取提前結匯,即加速履行合同,如以預收貨款的方式在貨物裝運前就收匯。當然,這要在雙方協商同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反之,當企業作為進口商時,則做出相應調整。由於使用這種方法,企業所受利益,便是外方的損失,故不易為外方所接受。但企業應對此有所瞭解,一方面在有條件時可藉此避免收匯風險,另一方面則可以防止外方向我方企業轉嫁風險。

  2、外部管理技術

  除內部管理技術外,企業還有很多外部套期保值工具可供選用,如遠期外匯合同、外匯期權交易等。開展外匯交易是一種實用、直接而科學的方法。

  通過遠期外匯交易防範交易風險。在進行遠期外匯交易時,企業與銀行簽訂合同,在合同中規定買人賣出貨幣的名稱、金額、遠期匯率、交割日期等。從簽訂合同到交割這段時間內匯率不變,可防範日後匯率變動的風險。遠期外匯交易的一個變種是具有日期選擇權的遠期合約,其允許企業在一個預先規定的時間範圍內的任何一天執行外匯交易。當然,遠期外匯交易本身是存在風險的,企業能否避免損失和獲得好處,關鍵在於匯率預測是否正確。同時,遠期外匯交易在避免了匯率不利變動風險的同時,也喪失了匯率有利變動而帶來的獲利機會。

  以外匯期權交易防範交易風險。所謂外匯期權,是外匯期權交易雙方按照協定的匯率,就將來是否購買某種貨幣,或是否出售某種貨幣的選擇權,預先簽訂的一個合約。外匯期權合約給期權買方的是權利,而沒有義務,期權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對套期保值者來說,外匯期權有三個其它保值方法無法相比的優點。其一,將外匯風險侷限於期權保險費;其二,保留獲利的機會;其三,增強了風險管理的靈活性。

  外匯風險的歸類

  1.外匯中首要的資金安全

  資金安全是交易中最重要的問題。由於炒外匯沒有結算機構的擔保,客戶用於買賣外匯和約的入金不受任何監管機構保護,且在破產時不被優先考慮;在經紀商破產的情況下客戶的資金也得不到保護。根據美國破產法的規定,股票客戶或商品客戶擁有清算理賠的優先權,所以當經紀商破產時他們保全全部資金的可能性相當高。但是,由於外匯現貨既不屬於股票也不屬於商品,所以外匯現貨客戶既不是股票客戶也不是商品客戶。正是由於法律地位的缺失,只能以無擔保債權人的資格進入破產清算程式,這將可能導致血本無歸。

  2.市場本身的風險

  由於外匯市場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運轉以及匯率的浮動沒有最高最低的限制,波動劇烈時可能在一天之內的幾個小時走完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波動。由於外匯走勢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所以沒有人能確切的預測判斷出外匯的走勢。在持有頭寸的時候,任何意外的匯率波動都有可能導致資金的大筆的虧損甚至所剩無幾。

  3.高槓杆帶來高風險

  雖然每種投資都存在風險,但由於外匯交易使用的是資金槓桿模式,從而也放大了虧損的額度。尤其是在使用高倍槓桿的情況下,即便是與你交易的趨勢相反的一丁點不同,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包括所有的開戶資金。所以儘量用生活必須資金之外的資金,也就是說,這些資金即便全部損失也不會對你的生活和財務造成明顯影響。

  4.網路交易風險

  電話交易系統雖然各大交易商都有,但是外匯保證經交易最主要的交易方式還是通過網路實現的。由於網際網路本身的特性,經常會造成連線不到交易商的情況,客戶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下單的,甚至無法止損自己的寸頭,這也導致了諸多意外虧損的出現。但是交易商對此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甚至他們自身交易系統出現問題也可能不需要承擔責任。同樣,國內銀行的實盤交易對於此類風險也是免責的,這些都在交易開戶書上交代的十分清楚。所以選擇自己適合的交易商進行外匯開戶可以很好的降低自己的交易風險。

  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採用貨幣保值措施

  貨幣保值措施是指買賣雙方在交易談判時,經協商,在交易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應對匯率變化的風險。常用的有硬貨幣保值條款和一攬子貨幣保值條款。硬貨幣保值條款是指在交易合同中訂明以硬貨幣計價,以軟貨幣支付並載明兩種貨幣當時的匯率。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如果支付貨幣匯率下浮,則合同金額要等比例地進行調整,按照支付的匯率計算,使實收的計價貨幣價值與簽訂交易合同時相同。

  一攬子貨幣保值條款是指交易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用支付貨幣與多種貨幣組成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價值掛鉤的保值條款,即訂立合同時確定支付貨幣與一攬子貨幣中各種貨幣的匯率,並規定匯率變化的調整幅度,如到期支付時匯率變動超過規定的幅度,則按支付當時的匯率調整,以達到保值的目的。通常,都以特別提款權作為“一攬子”貨幣。

  2.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軟、硬貨幣之分。硬貨幣是指貨幣匯率比較穩定,並且有上浮趨勢的貨幣;軟貨幣是指匯率不穩定,且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企業在交易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計價貨幣,也是防範外匯風險的重要方法。

  企業在交易過程中,選擇計價貨幣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選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便於根據匯率變化的趨勢隨時在外匯市場上兌換交易,轉移貨幣的匯率風險。

  ***2***付匯用軟貨幣,收匯用硬貨幣。但在實際中,各種貨幣的“軟”或“硬”並不是絕對的,其軟硬局面往往會發生轉變,嚴格來說,這種方法有時並不能保證經濟實體免遭匯率變動的損失。企業在不能做到“出口用硬幣,進口用軟幣”時,為避免匯率風險,可以採取其他保值工具,如遠期外匯買賣、貨幣保值條款等。總之企業應該做到既有原則,又不失靈活性。

  3.採用遠期外匯交易法

  遠期外匯交易就是進出口企業把用外幣計價結算的應付***收***貨款,在合同簽訂後,同銀行辦理遠期買進***賣出***外幣貨款的合同,以貿易結算日為合同交割日,合同匯率根據相應期限的遠期匯率預先確定。

如何開戶炒外匯
炒外匯如何開戶
相關知識
如何迴避外匯風險
如何規避外匯風險
企業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如何規避股市風險
如何規避外匯爆倉
炒匯如何迴避風險
外匯風險的規避方法
外匯風險規避方法
企業如何防範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