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困難與成功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困難是什麼?困難像剛剛熟的柿子,苦澀而酸甜;困難像走向山頂的路,陡峭而險峻;困難像剛出生的孩子,驚奇而冒險。困難是苦澀;困難是悲傷;悲傷是快樂。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

  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

  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篇2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

  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篇3

  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晚上,在音樂名城維也納,一個歷史性的偉大時刻,銘刻在音樂藝術的輝煌史冊上。在這座講究禮儀的藝術之城,就是皇族駕臨,人們也不過行三次鼓掌禮,而在這個晚上,如果不是警察的出面干涉,也許這個掌聲會有十次、二十次…

  這是一個何等恢巨集壯偉的場面!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時刻!在這裡,一部不朽的音樂傑作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樂壇上。

  羅曼·羅蘭用激動的筆觸寫道:“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後是沉重的雲,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於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

  是的,當人們從這震撼寰宇的音響中甦醒過來,當人們從這歡樂之聲的轟鳴中站立起來,片刻沉默之後的暴發,竟壯觀得使皇族駕臨的威重禮儀暗然失色。人們狂熱地歡呼鼓掌,涕淚交流地湧上舞臺,向這位為人類鑄造出如此驚人的藝術傑作的大師奔去…

  但是,有誰想像得到,這位偉大作品的作者,這位在音樂世界中創造了一座又一座英雄群峰的作曲家貝多芬,此刻卻背向狂熱的觀眾毫無所聞。當女低音歌唱家翁格爾拉著他的手轉過身時,他不是聽到,而是“看到”了聽眾強烈爆發的熱情。

  雙耳失聰的作曲家激動得當場暈倒了…從這個驚心動魄的首演之夜開始,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向著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擴充套件著、延續著,以至於許多音樂藝術家竟然也急不擇詞地對這部鉅作加以熱情的讚美。

  舒曼說:“我從來沒有象對這首交響曲那樣入了迷。”

 

的人還:

1.挫折與成功的故事

2.成功的挫折並不是失敗的勵志故事

3.關於挫折與成功的事例3篇

4.克服困難而成功的事例3篇

5.經歷挫折後成功的名人故事

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故事
歷經困難取得成功的故事
相關知識
關於困難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困難與成功的好句子
關於夢想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失敗與成功的故事精選
關於堅持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合作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讀書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寬容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機遇與成功的故事
關於逆境與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