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鱖魚的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鱖魚是屬於肉食性魚類,它主要是以食小雜魚及水蟲。因此若要在清水時釣鱖魚,也像渾水時坐待游魚上鉤是很難的,必須因水施釣,姑且叫做“送貨上門”法吧。那麼釣鱖魚需要哪些技巧?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一、釣具選配:

  1.竿,3米以上長的竹竿一根,竿尖宜硬不宜軟;竿梢頂端綁一類似過線圈的鐵絲圈;

  2.線,標準直徑0.3毫米的優質尼龍線一根,其長度是竿長的1.7倍;

  3.墜,重量不少於50克的空心鉛墜一枚;

  4.釣,選用伊勢尼8號鉤一枚;

  5.釣餌用小魚、水蜈蚣、泥鰍均可,尤以泥鰍最佳,但均需鮮活。

  二、釣具釣餌的組裝:

  漁線要拴在竿上靠手握的部位,再從竿梢的鐵絲圈穿出,好處是一旦掛鉤卡墜,便可左手繃線,右手送竿,直至竿尖的鐵絲圈觸到鉛墜時,輕輕一頂即可取回;墜穿在主線上,腦線接在墜的下方,鉤、墜的距離保持10釐米為宜,過近,失去了隱蔽性;過遠,往往墜子進了洞,鉤餌還漂在外面;裝食的要求是,鉤從泥鰍背鰭前的脊上橫穿,以露出鉤尖、不傷內臟為宜。

  三、操作;

  在亂石成堆的河灘,人站岸邊,選擇水下最陰暗、看似最細小的縫隙,將鉤餌垂直投入穴窩,竿子輕輕點動,如果有魚咬鉤,手感反應很猛烈,此時應放鬆幾秒鐘,待其吞進鉤鉤牢再提竿。如果沒有反應,說明此窩無魚,則另選穴位投釣。這一石灘釣完了,又轉移到另一石灘。這種垂釣方法雖然辛苦些,但比定位固守更有把握。

  黑坑釣魚技巧

  一、出釣前的“敵情偵察

  在得到某魚塘即將放魚的訊息後,首先要做的就是打聽有關魚的資訊——是餵養的商品魚或是野生魚。如果是餵養的,要了解飼料是什麼型別的,餵養的程度如何,甚至要掌握養魚人大概在什麼時候餵魚。餵魚飼料是我們在準備餌料時應當首選的主料;餵養程度會相應地影響到魚吃餌的積極性;餵養時間能讓我們知道垂釣時魚咬鉤的高峰期。如果不是餵養的魚,那我們選餌的時候要比較細緻,也比較麻煩,這需要對配餌有一定的經驗。

  在這種開竿魚塘釣魚,選位相當重要。因此在出釣之前,要提前去魚塘“踩點”。如果你不瞭解魚塘的地勢、坑底深淺,以及坑底的環境,貿然伸竿只有兩個結果:要麼天上掉餡餅砸到你了——大獲豐收這種可能性太小了,要麼收穫無幾很可能落得個空軍下場。除此之外,還要了解魚塘的水質肥瘦情況,條件允許測一下水的PH值。以上這些對出釣前餌料的準備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我們選擇施釣戰術的重要依據。

  二、裝備武器彈藥

  黑大坑的基本情況是水廣魚稀,魚塘老闆的小賬算得比誰都精。他們放魚一般是勤放、少放,這樣才能釣我們上鉤。對付這樣的魚情,我們選竿應軟硬兼施。硬竿是應對剛放魚及魚咬鉤高峰時期的魚情,這時要搶魚釣、拼速度。軟竿經常要用到,因為魚的投放有先有後,且魚的個體大小不一。專釣大的,根本沒有那麼多。所以為避免成為空軍,我們必須大小兼收。這樣一來,線組就不能選得過粗,而選細小的釣組碰到大物又很難駕馭,所以在滿足釣小魚的同時又能兼顧大物,只有利用軟釣竿極好的彈性。

  黑大坑的魚情相對競技比賽來說算是比較好應付的,一般準備幾支經常用到的浮標就可以了。其中,細長身底釣浮標可用來釣底兼顧釣行程或是逗釣,此種浮標大小號都要準備。細短身長腳長尾浮標翻身快、穩定性好,在黑大坑釣浮或是在風浪裡垂釣能使你更得心應手。此外,黑大坑的魚情很少有時速超過200尾的時候,所以竹腳浮標不用考慮。但魚塘中的魚好多是從釣魚人那兒回收重新放進魚塘的,它們經歷多次釣放,滑的程度不亞於專業競技池中的魚,所以軟尾標是必備的。細軟尾可以用來釣輕口,粗軟尾用來釣滑口。

  釣組準備妥當後,剩下的就是如何給魚兒做道美餐了。在黑大坑用餌的講究絲毫不遜色於打競技比賽,正確用餌的前提是要了解魚的攝食習性。魚類攝食由聽覺、味覺和視覺系統決定,它們首先聽到餌料入水的聲音,進而尋找餌料入水的地方,之後會覺察到餌料溶於水的營養物質,並尋找、看到釣餌,最後將餌吃掉。瞭解魚類攝食特點,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在允許打窩的魚塘,出釣前要根據自己事先所瞭解的資訊製作窩料,並且應該考慮到魚的吃餌情況和生活習性,以便做窩的時候虛實結合,在打窩的時候還要做到“以聲誘魚”。另外,大家都想釣到魚,各種好餌、祕餌全都用上了,所以釣餌更要具有一定的適口性。適口並不只是味道好,我們在開餌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到餌的化學誘魚效能,還要根據魚情隨時調整物理狀態。  三、釣無定法,適時出擊

  魚是變溫性動物,它們的活動和攝食能力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大。它們在水中感知氣候的能力要比人類強很多,等我們感受到天氣變化時,水裡的魚早已不在原來的泳層了。如果天氣不適、水中缺氧,導致魚兒厭食,那麼再好的裝備、餌料和釣技都很難有所斬獲。因此,魚類趨溫、趨氧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釣獲。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什麼樣的天氣適合垂釣,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值得注意的是,黑大坑魚的密度較小且分佈不均,魚情比競技池塘更為複雜,應根據魚的特性及時變換戰術和釣法。在春季,清晨一般比較好釣。但太陽出來幾小時後,魚就停口了。並不是魚不吃餌了,而是魚類趨溫的特性導致它們泳層發生了變化。深秋和初冬也是如此。夏季,連綿小雨的天氣或是悶熱的天氣突然下場陣雨,那麼釣浮應該是我們的首選。夏秋酷熱難擋,魚兒一般都潛入深水納涼,這個季節夜釣的效果會好很多。此外,因垂釣時間較長,魚情的變化難以掌控,這就要求釣者根據情況適時變換釣法。時而釣底,時而釣浮;時而釣遠,時而釣近,決不能拘泥一種垂釣方式不變。

  大鯽魚垂釣技巧

  1.要重視打窩子。要依據時間、地形、水域的不同,採取打窩或飼窩措施。如上述“春釣淺灘”中的餌窩,比臨場現打窩效果要好。如某塘雜草叢生,下鉤困難,但該處鯽魚多,離家不遠,或交通比較方便,就不要放過。選準釣位後,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洞”,徹底清除雜草或其他障礙物,頭天喂上誘餌,第二天施釣,遠比新 “洞”現打窩效果好。假如能找到小動物的腐屍如死貓、爛狗等,捆上1塊石頭,沉入窩內,連續4~5天都能獲得豐收。假如離家較近,可把剩菜餿飯以及牛糞等倒入窩內,效果也不錯。

  打立體窩。適應於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誘餌的製備:把粉碎的豆餅渣炒香,摻入1/5羊骨粉,裝袋備用。到釣位後,再摻入60%的岸邊潮溼泥土,拌勻搓細,撒入釣域,邊撒邊形成立體窩。用齊竿線的手竿,拴3只漁鉤,搭配好墜漂,使下鉤剛好沉底,上鉤懸浮於距水底約8釐米,另一隻漁鉤懸於上下鉤中間。由於不間斷地向釣域投撒誘餌,會出現越釣魚越多的局面,開始的半小時可能上魚很少,越往後上魚越多,甚至可出現投鉤尚未落底,半路被魚攔吞的情況,一竿2魚較常見,偶爾可一竿獲3魚。為了節省裝餌時間,可用紅蚯蚓裝鉤後蘸上點香精,裝一次餌可連釣3~5條魚不用換餌。用泥沙混拌的誘餌,在向釣域投撒時,不可避免地像下雨那樣“刷刷”作響,但只要是散狀、少量、多次地投撒,魚是不害怕的,不僅鯽魚愛咬鉤,鯉魚咬鉤的也不少。

  當出現魚群在水面搶食的情況時,說明投餌過勤、過多,此時上鉤率反而下降,不僅要暫停撒餌,還應把底鉤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魚群中,並有臥漂出現,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誘魚上鉤。暫停投撒誘餌後,魚群又會沉底覓食。

  2.要掌握大鯽魚的特點。雨季江河的洄水渦中,水庫放水閘旁,橋墩洄灣處,常是大鯽魚群集處。浮萍密的池塘,有“吧噠”聲,或浮萍被拱起,或把頭露出水面吸氧,多為大鯽魚的行蹤。若餌鉤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魚攔吞,漁漂緩動或橫臥不動,多是大鯽魚所為。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鯽魚的個體就越大。在打底窩後觀察魚星小氣泡時,當看到密密匝匝的氣泡中有較大氣泡出現,就是大鯽魚進窩的訊號。

垂釣大鯽魚的技巧
如何使用手竿釣鰱魚的主要技巧
相關知識
釣鱖魚的技巧
垂釣鱖魚的技巧
如何用路亞釣法釣鱖魚的技巧
春天釣鱖魚的技巧
秋天釣鱖魚的技巧
夏季垂釣鱖魚的技巧
夏季垂釣鱖魚的技巧
初夏如何野釣鯽魚的技巧
夏季河邊釣鯽魚的技巧要如何掌握
夏季海竿釣大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