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怎樣做好養生保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冬季大部分地區較為寒冷,所以一定要做好身體的保暖措施。冬季如何做好養生保健呢?不少人不瞭解冬季如何養生,只是知道做好保暖、多進補一些滋潤類食物,其實冬季養生保健是有講究的。

  冬季養生保健四大原則:

  做好精神調養:除了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在神藏於內時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起居作息要有規律:《黃帝內經》裡指出:“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為益***尤其對於老人而言***。冬季起居養生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面板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身體健康。其四,矇頭睡覺不可取。冬天矇頭睡覺極宜造成缺氧而致胸悶氣短。其五,夜間忌憋尿。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飲食要合理: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蔔、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冬季飲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飲”,易使脾胃之陽氣受損。

  冬季也需鍛鍊身體: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事實證明,冬季多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有益健康

  冬季養生誤區——盲目“進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冬季怎樣有效防止靜電出現
冬季鼻塞怎麼辦
相關知識
冬季怎樣做好養生保健
夏季如何做好養生保健
冬季怎樣飲食養生
老人冬季如何做好養生
秋冬季怎樣護胃養生
夏至要怎樣艾灸養生保健
怎樣做好牙齒保健
冬季白領女性養生保健常識有哪些
冬季如何做好日常保健
春天怎樣合理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