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和京劇的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川劇在人們心中最有名的技巧就是變臉,變臉是在臉上壓著一個又一個面具,對於戲子們來說也是很考驗功夫的一個技巧。京劇中也是有著變臉的,京劇的臉譜也是充滿了特色。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京劇因為是國劇,因此臉譜製作較為規範劃一,一般一個人物形象就只有一個代表臉譜,“川劇則不同,川劇因為是地方戲,限制較小,因此更講究臉譜的變化,因此臉譜更加生動多變。”

  因為“日管陽月管陰”,但是川劇臉譜開出筆架來展示包拯不同故事人物特徵。青年時期的包拯沒有生殺大權,所以他的臉譜上就不繪製石硃筆,中年老年的包拯握有生殺權,額頭的筆架上都有石硃筆,而老年的包拯則為灰色眉毛。”歐陽榮華自豪地表示,這一譜系的包公是川劇特有的畫法,與其他的劇種差別很大,“例如京劇的包公就是大黑臉。”

  川劇臉譜和京劇臉譜的區別是不能用語言來細細描述的,因為兩者有很多共性,必須把它們畫出來,才能看出箇中的細小差別。川劇的曹操臉譜多用紅色條紋,霸氣很重,而京劇臉譜中的曹操腦門很低,不見紅色,有一定程度醜化處理。

  京劇因為是國劇,因此臉譜製作較為規範劃一,一般一個人物形象就只有一個代表臉譜,“川劇則不同,川劇因為是地方戲,限制較小,因此更講究臉譜的變化,因此臉譜更加生動多變。”

  財神角色,京劇臉譜腦門為一大大的方孔圓錢,臉譜色彩有白、黑、紅三色,而川劇財神臉譜腦門則是一個道教錢卦,色彩主要為金色,“封神後的財神腦門才能開金卦用金色,沒封神的財神只能用黑臉。”川劇臉譜比較講究,同一人物在不同的年齡段和劇情中,其臉譜畫法圖案都不同。

  京劇使用的是以北京話為原型的“京白”與以湖廣韻為原型的“韻白”;川劇則是以四川本地方言來表現。還有就是伴奏樂器的不同啦,這一方面也是很容易將二者區分開的。然而在服裝化妝方面,區別不是很突出,基本上是一樣的。如果不是很熟悉戲曲的話,一時半會是很難以服裝扮相就能區分得開的。

  川劇的由來是怎樣的

  川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而後兩漢的角抵百戲,為早期的川劇奠定了基礎。據《太平廣記》及《稗史彙編》等文獻記載,自蜀郡守李冰起,便有《鬥牛》之戲。三國時期,更是出現了四川第一曲諷刺喜劇《忿爭》,可謂川劇喜劇的鼻祖。

  至唐五代時期,是川劇最為鼎盛之期,出現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這一時期常演的劇目有《劉闢責買》、《麥秀兩岐》和《灌口神》等。並出現了中國戲曲史上到目前為止最早的戲班,即《酉陽雜俎》中所載的幹滿川、白迦、葉矽、張美和張翱五人所組成的戲班。

  從《鬥牛》之戲到宋雜劇《酒色財氣》,歷時千有餘年,它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戲”,可以視為廣義的川劇。而現代意義上的川劇,應該說是在宋元南戲、川雜劇、元雜劇基礎上的產生於明代的“川戲”開始的。

  至清代川劇由崑曲、高腔、胡琴、彈戲和燈戲五種不同的聲腔雜陳,晚清時期,便出現了五腔共和的新局面,使川劇面目為之一新,各類聲腔的特色劇目和保留劇目開始形成。其後的川戲改良運動,成立了”戲曲改良公會”,集資興建了“悅來茶園***今錦江劇場舊址***”、“蜀劇部”等演出場所。

  由此,川劇藝人自己組織的“三慶會”於1912年成立,也現了康子林,楊素蘭,蕭楷臣等一大批名角,精英多達三百餘人。創作上也出現了趙熙的《情探》,黃吉安的《三盡忠》、《柴市節》等一大批名人名戲,流行劇目多達700餘個。

  20世紀以來,雖然也現了以劉懷敘為代表的“川劇創作家”們所創作的現代戲,但國家處於黑暗時期,川劇也開始衰落了;建國後,在黨和新中國的扶持下,川劇又開始煥發藝術青春,重新進入自己的“黃金時代”。

 

川牛膝和懷牛膝的區別
川藏線和青藏線的區別
相關知識
編劇和導演的區別
編劇和作家的區別
川劇和京劇的區別
川貝母和浙貝的區別
辭職和離職的區別有哪些不同
關於電腦和人腦的區別腦筋急轉彎
耳機音質和音效的區別
路由器中繼和橋接的區別是什麼
油魚和鱈魚的區別
單電和單反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