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和鹽城哪個發達?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徐州鹽城哪個發達?

徐州,徐州這幾年的城市水平排名在不斷上升,鹽城總體不佔優勢

比較徐州和鹽城

說真的徐州更好些,當然環境沒有鹽城那麼好,但人好相處,交通便利,經濟快速發展,治安總體來說還不錯

鹽城的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鹽城發展不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沒有把握好城市的定位。汽車產業光靠悅達起亞拉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力度不夠,動漫產業不夠突出,旅遊資源不下力氣保護,或者保護了,開發方式又讓人惱火。不重視人才的流失問題。

首先鹽城的地理位置不好,面積大、南北狹長,縣城分散、人口也不多,很難形成集中的城建區。狹長的海岸線都是灘塗,在海和陸地之間的過渡有一兩裡的淤泥,很難發展航運。至今又沒有高鐵,鐵路很少,陸運也不發達。

其次鹽城從各項經濟教育等指標來說也不算太落後。可能顯得落後的原因是蘇北的城建區小且分散,農村比較窮。隨著蘇南南京上海的虹吸,蘇北的無論高端或者低端人才都不會留在家鄉。蘇北的農村只剩老人生氣不足。

1.沿海地區一般而言經濟比較發達,這是工業時代的常識,因為海運便宜,而且中國長期以來都是出口經濟,誰靠海誰發財。但問題是鹽城靠的是黃海,少有深水良港。直到破天荒的大豐港出現,鹽城才真正走向沿海經濟。

2.大豐港太不容易,是用高架橋向大海里延伸啊,邊上太淺。現在濱海縣又在開發30萬噸深水港,比大豐港條件好,算是福音。

3.光有港口是沒用的,得有產業。這幾年的迅猛發展主要靠汽車,組裝廠(東風悅達起亞)帶動整個汽車配件和服務產業,光韓資汽配就來了幾百家。這一點,要感念胡友林先生,鹽城人民不能忘記他。沒有他的卓越企業家精神,鹽城恐怕不會有汽車產業。

4.光有汽車產業也不行,一旦汽車市場下滑,全市經濟數據就不好看,弄不好就是中國版底特律。這事一直困擾著鹽城,近年也一直在嘗試其他產業,譬如環保、光伏、風電等,沒什麼起色。但這兩年不知什麼機緣,從深圳引來了智能終端產業(就是手機、pad等電子產品吧),我個人比較看好。因為生產密集型行業看似低端,但是能解決就業啊能創造稅收啊,最重要的是可以加快小農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進程(所謂蘇南,特別是蘇州,基本是靠生產筆記本起家啊)。富士康當年怎麼就去了淮安了呢,啊啊啊啊。

5.另外,不光產業講集聚(比如汽車產業上下游配套),區域之間也講集聚(比如城市圈之間的協調分工)。後一點鹽城有明顯劣勢,因為面積太大了,是上海的3倍,而且呈狹長型。不要說去濱海阜寧響水了,去個大豐也不是一般的遠啊。東臺經濟發展很不錯,可惜離鹽城也遠。

6.好多人提到高鐵,放在過去其實也沒什麼,畢竟工業經濟嘛,貨物運輸為主。但眼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商務和旅遊出行需求呈幾何數增長,好在沿海高鐵等已經開建或即將開建,2020年底之前應該會貫通,北向南向西向都會有高鐵。但願鹽城這兩年不要落後太多。

7.此外,談鹽城經濟不能脫離區域視角。鹽城是江蘇的地級市之一,江蘇在考慮全省經濟定位時,早年更多是農業和生態,直到沿海開發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才定位為新興工商業城市。現在進了長三角俱樂部,算是利好消息,雖然眼下來看,精神鼓勵大於實質意義。

綜上,鹽城地理位置一開始並不好,開了大豐港以後才開始勉強算好吧。所以整個經濟的底子還是比較薄弱的,近年增長迅猛,這兩年各項經濟指標的增長率基本在全省前三。今年上半年,更是振奮人心,好些指標超越徐州,基本成為蘇北扛霸子。鹽城的目標顯然不只是蘇北第一,但是超越徐州具有極大的標杆性意義,它表明沿海經濟這一全球通用的經驗對鹽城是適用的,只要不出現重大失誤(巨大自然災害、政治動盪、大型經濟危機等),鹽城全面趕超蘇南成為發達城市指日可待。

9.30更新:

新上任的市委書記在黨代會報告裡說了這樣一段話:

“全面小康的根基在於產業,產業強則鹽城強。鹽城發展不充分,實質上是產業發展不充分,突出表現在投資強度低、工業化程度低、創新發展水平低。我們用......

鹽城和比徐州比那個大?

鹽城大

徐州市位於華北平原的東南部,域內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海撥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佔全市9.4%。丘陵山地分兩大群,一群分佈於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賈汪區中部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佈於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約佔土地總面積的90%,海撥一般在30-50米之間。

徐州市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佈,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東有沂、沭諸水及駱馬湖,西有夏興、大沙河及微山湖。

擁有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3.31億立方米,以及眾多的橋、函、渠、閘等水利設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庫相連的水網系統。

徐州市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由於東西狹長,受海洋影響程度有差異,東部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西部為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氣溫14℃,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飢風、霜、凍、冰雹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鹽城

市轄區面積1696平方公里,人口151.36萬。全市有138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1927個村民委員會,554個居民委員會,796.51萬人口,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是江蘇面積第一、人口第二的市

徐州,南通,鹽城這3個城市哪個比較發達 比較好 能夠在那很好的發展的、、、

南通,通過蘇通大橋和長三角經濟地帶連接起來,發展很快,特別是工業。徐州雖然老牌,但後勁不足,而且地理位置畢竟不如南通。

鹽城市和徐州市哪個經濟好呢?

江蘇各市gdp排名排名 城市 08年 09年

1 蘇州 6701 7400

2 無錫 4419 5000

3 南京 3775 4170

4 南通 2510 2860

5 常州 2202 2500

6 徐州 2007 2220

7 鹽城 1603 1923

8 揚州 1573 1805

9 泰州 1394 1650

10 鎮江 1408 1580

11 淮安 915 1030

12 連雲港 750 941 13 宿遷 655 810 (單位:億元)

由此看徐州經濟比較厲害。但是我覺得這個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畢竟徐州都大啊,下面的市縣也多啊,所以比較也不容易,這個只能做個參考啊

鹽城和徐州哪個好?全面的比較、、

雖然鹽城的城市規模 和GDP 都沒有徐州高 但是徐州也比鹽城高到哪!比人均的話鹽城肯定要比徐州高!而且鹽城各個縣市的經濟都很平均 相對徐州市區很好 但是下面的縣市經濟沒有鹽城的縣市經濟好,而且鹽城是全國第11個擁有一類航空口岸 和一類港口的城市 而且鹽城現在是江蘇沿海開發的重心 不管是鹽城市區 還是 底下的縣市 後勁都不可小視

江蘇鹽城未來發展怎麼樣,在江蘇是什麼樣的地位 10分

看看下面的排行,你就知道鹽城怎麼樣了!!

蘇是中國古代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現對江蘇省1個副省級城市(南京)和12個地級城市(揚州,徐州,蘇州,鎮江,淮安,常州,連雲港,無錫,泰州,南通,鹽城,宿遷)的各方面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比較,並擬出以下12種全方位的排名

1,最讓全國人民心服口服的排名(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城市規模,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城市環境,人文歷史,文化底韻,現代化程度,經濟發展程度,區位輻射,教育實力,科技發展等11個公認指標進行的排名):南京(全國第6),無錫(全國第15),蘇州(全國第20),常州(全國第27),徐州(全國第46),揚州(全國第47),鎮江(全國第49),南通(全國第53),連雲港(全國第72),泰州(全國第75),鹽城(全國第83),宿遷和淮安(100名開外,無從考證)

參考2004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排名榜”。國家首次對各大城市的綜合實力進行的排名,官方數據,應該更有說服力!

2,最具大城市優勢的排名(各市主城區人口,不包括各縣市人口排名):南京(480.38萬人),蘇州(220.75萬人),無錫(220萬人),徐州(120萬人),揚州(115.13萬),鎮江(110.36萬人),常州(80萬人),淮安(73萬人),南通(70萬人),鹽城(68.6萬人),連雲港(64.74萬人),泰州(60萬人),宿遷(25萬)

3,最能體現“人多好辦事”這句真理的排名(各市總人口排名,包括各縣市人口排名):徐州(910萬人),鹽城(795萬人),南通(775萬人),南京(640萬人),蘇州(598.85萬人),淮安(517.68萬),宿遷(515萬人),泰州(497萬人),連雲港(460萬人),揚州(457.19萬人),無錫(442萬人),常州(348.9萬人),鎮江(267.21萬人)

4,最美名遠播的排名:(各城市在全國及世界知名度的排名):南京,蘇州,徐州,揚州,無錫,連雲港,鎮江,常州,南通,泰州,鹽城,淮安,宿遷

在全國及海外知名度方面,與北京,西安,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的南京,其歷史饋贈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不言而喻。其他城市方面,江南古城蘇州,煙花三月的揚州,以及沉積了幾千年秦漢文化的徐州在五湖四海之內也有著較大的知名度。

5,最讓蘇南人津津樂道的排名(GDP總量排名):蘇州(3450億元),無錫(2350億元),南京(1930億元),南通(1220億元),常州(1090億元),徐州(1070億元),鹽城(865億元),揚州(760億元),鎮江(740億元),泰州(670億元),淮安(480億元),連雲港(410億元),宿遷(315億元)

參考2004年全國各大城市GDP總量的數據報告。很明顯,常州的經濟地位已經日落千丈了,甚至落到了南通的後面。另一方面,蘇北老大徐州的經濟地位已經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6,最具未來發展潛力的排名(GDP增幅排名):南京(19.0%),蘇州(17.6%),無錫(17.4%),常州(16.1%),南通(16.0%),徐州(14.6%),泰州(14.7%),揚州(14.7%),鎮江(14.5%),鹽城(14.2%),連雲港(13.8%),淮安(13.6%),宿遷(13.2%)

參考2004年全國各大城市GDP增幅的數據報告。這個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江蘇省未來10年的經濟走向和經濟格局。

7,最具文化和人文底韻的排名:南京,揚州,徐州,蘇州,鎮江,淮安,常州,連雲港,無錫......

徐州和鹽城哪個條件好

徐州和鹽城都是江蘇比較好點的城市吧,消費水平差不多,不知道你說的“哪個條件好”說的是不是生活條件。生活條件都差不多,環境方面,感覺鹽城好點

徐州現在是江蘇第幾大城市?江蘇城市排名前5名是什麼?

1.南京 :當之無愧的江蘇龍頭,是省內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國際上聲譽最強,輻射能力深入安徽南部浙江南部部分地區.水陸交通發達,消費能力在省內中上游.城市建設較為優秀.省內十一五計劃重點建設南京都市圈. 2.蘇州 :省內的經濟老大,受上海的輻射較大.在上海的發展因為空間問題日益受到阻礙的時候,蘇州無疑為上海的發展注入了後勁.城市消費能力一流,區位優勢較為明顯.省內十一五計劃重點建設蘇錫常都市圈. 3.無錫 :經濟能力僅次於蘇州,城市秀麗,城鎮經濟較為發達,有諸如華西等比較典範的經濟強村,在05年城市排名中,無錫也僅次於蘇州,省內十一五計劃重點建設蘇錫常都市圈. 4.徐州 :之所以要把徐州排在第四是因為徐州在蘇北的戰略地位,蘇北急需一個特大城市的崛起來帶動發展,交通優勢,資源優勢較為明顯,城建,消費,經濟能力中等.省內十一五計劃重點建設的徐州都市圈. 5.常州 :經濟優勢較為明顯,文化底蘊濃厚,區位優勢較為明顯,處於南京和上海的中間,機械紡織類工業發達.省內十一五計劃重點建設蘇錫常都市圈. 6.南通 :雖然南通的經濟優勢並不明顯,但是其區位優勢比較明顯,臨上海較近,海運發達,陸運交通建設也已經基本完成.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看好南通的發展. 7.揚州 :文化底蘊濃厚,城市建設一流,風景秀麗.消費,經濟能力中等,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好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將會發展的不錯.總體看來和南通不相上下,但是南通的區位優勢更為明顯一點. 8.鎮江 :雖然地處蘇南,但是發展確實不近如人意.經濟,城市建設中等. 9.泰州 :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城市,但是最近幾年的飛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看好泰州今後的發展.基本上6-9是屬於一個檔次的城市,差距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大. 10.鹽城:蘇北第二,人均經濟能力在蘇北還是可以的,但是欠缺的是發達的交通和區位優勢. 11.連雲港 :亞歐大陸的橋頭堡,新修的核電站為這個城市的發展注入了能源優勢,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城市塑造能力較強. 12.淮安 :周總理的故鄉,但是發展不盡如人意,第二產業的發展明顯沒有跟上,但是城市可塑造能力強. 13.宿遷 :宿遷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發展,城市的文化底蘊不錯,但是欠缺的發展的頭腦.

相關問題答案
徐州和鹽城哪個發達?
徐州和南通哪個發達?
蘇州和西安哪個發達?
廣州和南京哪個發達?
亳州和阜陽哪個發達?
福州和南京哪個發達?
廣州和武漢哪個發達?
蘇州和寧波哪個發達?
杭州和重慶哪個發達?
加拿大和中國哪個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