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失敗的八大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是

希特勒失敗的八大原因一、與意大利、日本結盟,意大利在歐洲資本主義列強中屬於經濟、軍事實力偏弱的國家,意軍戰鬥力弱,德軍經常需要去援助意軍,這使希特勒背上了不小的包袱,而日本處於亞洲,對德軍在歐洲戰場的戰役戰鬥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遠水解不了近渴。德軍要單槍匹馬的對抗英、美、蘇三大盟國,顯的勢單力孤,“德—意—日”軸心同盟在戰略上講是失敗的。 二、未能圍殲敦刻爾克的英軍,導致30餘萬英軍撤到了英國,使其成為日後丘吉爾強硬抵抗的底牌,這為德軍以後渡海攻佔英國增加了難度,最後“海獅計劃”不了了之,也為後來希特勒兩線作戰的隱患埋下了伏筆。 三、不應該在1941年夏季插手巴爾幹半島衝突,為此德軍消耗了1941年5月的全部和6月的一大半來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使侵蘇戰爭被迫向後推遲了一個多月,這寶貴的一個多月時間讓德軍失去了在1941年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的機會,最終兩線作戰不可避免。 五、在未打敗英軍,佔領英倫三島之前,即對蘇聯展開了突然襲擊,德軍入侵蘇聯是一柄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首先,蘇聯認為德國不敢冒兩線作戰的風險,在未佔領英國之前不會掉頭進攻蘇聯,這就使德軍的行動具備了突然性。這是有利的一面。其次,如果德軍未能迅速打敗蘇聯,英國和蘇聯聯手,東西夾攻,德軍又將陷入一戰中的兩線作戰的險境。因此進攻蘇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六、由於1941年俄羅斯的冬天提前到來,德軍在1941年打下莫斯科,結束蘇德戰爭的企圖失敗。從沉睡中醒來的蘇聯巨人,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將希特勒拖入了消耗戰的泥潭,而從兩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德軍要想完全打敗蘇聯,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未能打下莫斯科,之後德軍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七、珍珠港事件後,希特勒不應該跟美國宣戰,這是最大的一個敗筆。日本偷襲珍珠港,表明日軍的戰略重心已經南移,不會再北上進攻蘇聯,這使蘇聯免除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對付德國。而德國對美國宣戰,使美國捲入戰爭,最終英美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第三帝國的覆滅。 八、庫爾斯克會戰後,德軍在蘇德戰場上處於防禦,這就給蘇軍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蘇聯國土遼闊,希特勒命令德軍在被佔領蘇聯領土上分兵防禦,不準後退一步,兵力捉襟見肘。進行戰略防禦使德軍陷入了陣地戰的消耗中,“閃電戰”戰術無法得到應用,以閃擊突破著稱的德軍坦克裝甲集團徹底沒有了用武之地。

二戰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是?

希特勒失敗的八大原因 一、與意大利、日本結盟,意大利在歐洲資本主義列強中屬於經濟、軍事實力偏弱的國家,意軍戰鬥力弱,德軍經常需要去援助意軍,這使希特勒背上了不小的包袱,而日本處於亞洲,對德軍在歐洲戰場的戰役戰鬥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遠水解不了近渴。德軍要單槍匹馬的對抗英、美、蘇三大盟國,顯的勢單力孤,“德—意—日”軸心同盟在戰略上講是失敗的。 二、未能圍殲敦刻爾克的英軍,導致30餘萬英軍撤到了英國,使其成為日後丘吉爾強硬抵抗的底牌,這為德軍以後渡海攻佔英國增加了難度,最後“海獅計劃”不了了之,也為後來希特勒兩線作戰的隱患埋下了伏筆。 三、不應該在1941年夏季插手巴爾幹半島衝突,為此德軍消耗了1941年5月的全部和6月的一大半來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使侵蘇戰爭被迫向後推遲了一個多月,這寶貴的一個多月時間讓德軍失去了在1941年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的機會,最終兩線作戰不可避免。 五、在未打敗英軍,佔領英倫三島之前,即對蘇聯展開了突然襲擊,德軍入侵蘇聯是一柄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首先,蘇聯認為德國不敢冒兩線作戰的風險,在未佔領英國之前不會掉頭進攻蘇聯,這就使德軍的行動具備了突然性。這是有利的一面。其次,如果德軍未能迅速打敗蘇聯,英國和蘇聯聯手,東西夾攻,德軍又將陷入一戰中的兩線作戰的險境。因此進攻蘇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六、由於1941年俄羅斯的冬天提前到來,德軍在1941年打下莫斯科,結束蘇德戰爭的企圖失敗。從沉睡中醒來的蘇聯巨人,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將希特勒拖入了消耗戰的泥潭,而從兩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德軍要想完全打敗蘇聯,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未能打下莫斯科,之後德軍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七、珍珠港事件後,希特勒不應該跟美國宣戰,這是最大的一個敗筆。日本偷襲珍珠港,表明日軍的戰略重心已經南移,不會再北上進攻蘇聯,這使蘇聯免除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對付德國。而德國對美國宣戰,使美國捲入戰爭,最終英美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第三帝國的覆滅。 八、庫爾斯克會戰後,德軍在蘇德戰場上處於防禦,這就給蘇軍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蘇聯國土遼闊,希特勒命令德軍在被佔領蘇聯領土上分兵防禦,不準後退一步,兵力捉襟見肘。進行戰略防禦使德軍陷入了陣地戰的消耗中,“閃電戰”戰術無法得到應用,以閃擊突破著稱的德軍坦克裝甲集團徹底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是應為巴巴羅薩行動失敗嗎,還是其他?

希特勒失敗的八大原因一、與意大利、日本結盟,意大利在歐洲資本主義列強中屬於經濟、軍事實力偏弱的國家,意軍戰鬥力弱,德軍經常需要去援助意軍,這使希特勒背上了不小的包袱,而日本處於亞洲,對德軍在歐洲戰場的戰役戰鬥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遠水解不了近渴。德軍要單槍匹馬的對抗英、美、蘇三大盟國,顯的勢單力孤,“德—意—日”軸心同盟在戰略上講是失敗的。 二、未能圍殲敦刻爾克的英軍,導致30餘萬英軍撤到了英國,使其成為日後丘吉爾強硬抵抗的底牌,這為德軍以後渡海攻佔英國增加了難度,最後“海獅計劃”不了了之,也為後來希特勒兩線作戰的隱患埋下了伏筆。 三、不應該在1941年夏季插手巴爾幹半島衝突,為此德軍消耗了1941年5月的全部和6月的一大半來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使侵蘇戰爭被迫向後推遲了一個多月,這寶貴的一個多月時間讓德軍失去了在1941年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的機會,最終兩線作戰不可避免。 五、在未打敗英軍,佔領英倫三島之前,即對蘇聯展開了突然襲擊,德軍入侵蘇聯是一柄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首先,蘇聯認為德國不敢冒兩線作戰的風險,在未佔領英國之前不會掉頭進攻蘇聯,這就使德軍的行動具備了突然性。這是有利的一面。其次,如果德軍未能迅速打敗蘇聯,英國和蘇聯聯手,東西夾攻,德軍又將陷入一戰中的兩線作戰的險境。因此進攻蘇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六、由於1941年俄羅斯的冬天提前到來,德軍在1941年打下莫斯科,結束蘇德戰爭的企圖失敗。從沉睡中醒來的蘇聯巨人,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將希特勒拖入了消耗戰的泥潭,而從兩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德軍要想完全打敗蘇聯,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未能打下莫斯科,之後德軍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七、珍珠港事件後,希特勒不應該跟美國宣戰,這是最大的一個敗筆。日本偷襲珍珠港,表明日軍的戰略重心已經南移,不會再北上進攻蘇聯,這使蘇聯免除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對付德國。而德國對美國宣戰,使美國捲入戰爭,最終英美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第三帝國的覆滅。 八、庫爾斯克會戰後,德軍在蘇德戰場上處於防禦,這就給蘇軍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蘇聯國土遼闊,希特勒命令德軍在被佔領蘇聯領土上分兵防禦,不準後退一步,兵力捉襟見肘。進行戰略防禦使德軍陷入了陣地戰的消耗中,“閃電戰”戰術無法得到應用,以閃擊突破著稱的德軍坦克裝甲集團徹底沒有了用武之地。

希特勒為什麼這麼愚蠢

希特勒失敗的八大原因一、與意大利、日本結盟,意大利在歐洲資本主義列強中屬於經濟、軍事實力偏弱的國家,意軍戰鬥力弱,德軍經常需要去援助意軍,這使希特勒背上了不小的包袱,而日本處於亞洲,對德軍在歐洲戰場的戰役戰鬥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遠水解不了近渴。德軍要單槍匹馬的對抗英、美、蘇三大盟國,顯的勢單力孤,“德—意—日”軸心同盟在戰略上講是失敗的。 二、未能圍殲敦刻爾克的英軍,導致30餘萬英軍撤到了英國,使其成為日後丘吉爾強硬抵抗的底牌,這為德軍以後渡海攻佔英國增加了難度,最後“海獅計劃”不了了之,也為後來希特勒兩線作戰的隱患埋下了伏筆。 三、不應該在1941年夏季插手巴爾幹半島衝突,為此德軍消耗了1941年5月的全部和6月的一大半來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使侵蘇戰爭被迫向後推遲了一個多月,這寶貴的一個多月時間讓德軍失去了在1941年冬季來臨前攻下莫斯科的機會,最終兩線作戰不可避免。 五、在未打敗英軍,佔領英倫三島之前,即對蘇聯展開了突然襲擊,德軍入侵蘇聯是一柄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首先,蘇聯認為德國不敢冒兩線作戰的風險,在未佔領英國之前不會掉頭進攻蘇聯,這就使德軍的行動具備了突然性。這是有利的一面。其次,如果德軍未能迅速打敗蘇聯,英國和蘇聯聯手,東西夾攻,德軍又將陷入一戰中的兩線作戰的險境。因此進攻蘇聯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六、由於1941年俄羅斯的冬天提前到來,德軍在1941年打下莫斯科,結束蘇德戰爭的企圖失敗。從沉睡中醒來的蘇聯巨人,迅速進行了戰爭動員,將希特勒拖入了消耗戰的泥潭,而從兩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德軍要想完全打敗蘇聯,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未能打下莫斯科,之後德軍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七、珍珠港事件後,希特勒不應該跟美國宣戰,這是最大的一個敗筆。日本偷襲珍珠港,表明日軍的戰略重心已經南移,不會再北上進攻蘇聯,這使蘇聯免除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對付德國。而德國對美國宣戰,使美國捲入戰爭,最終英美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第三帝國的覆滅。 八、庫爾斯克會戰後,德軍在蘇德戰場上處於防禦,這就給蘇軍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蘇聯國土遼闊,希特勒命令德軍在被佔領蘇聯領土上分兵防禦,不準後退一步,兵力捉襟見肘。進行戰略防禦使德軍陷入了陣地戰的消耗中,“閃電戰”戰術無法得到應用,以閃擊突破著稱的德軍坦克裝甲集團徹底沒有了用武之地。

希特勒的八大寶藏裡有什麼

大德意之寶。隆美爾寶藏。希特勒金庫。默克斯之寶。墨索里尼東林寶藏。凱瑟林財寶。福斯中潛艇藏寶。南太羅的三處寶藏,這就是所謂的希特勒八大寶藏。其他的還有一輛失蹤的黃金列車。託普里塞湖藏寶。琥珀宮等當然啦還有很多,包括被納粹轉移的財寶,有些是轉到中立國去了,有些被盟軍的軍官士兵給私吞了,其中一列載有納粹掠奪財寶和藝術品的列車,二戰快結束前就被找到,但是到了美軍手裡財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還有默克斯之寶也被找到了,其他的寶藏都是迷啊到目前還沒被發現。

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原因?(分8段以上,謝謝)

首先----德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說法就有問題

希特勒挑起的是歐洲大戰----他僅僅下達了進攻波蘭的命令而已----英法兩國的不切實際的干涉才引發了歐洲的全面戰爭---而羅斯福為了轉嫁經濟危機來發行戰爭債券----而破壞中立地位---不斷的支援英國,甚至在宣戰前就開始為英國反潛提供幫助---導致德國在1941年不得不對美宣戰

注意---羅斯福的新政根本不像教科書上說的那般靈丹妙藥----美國1938年的經濟危機鬧得很厲害---只有戰爭是解決方法

而德國在1939年前的一系列外交舉措一直到39年對波蘭宣戰----實際上都是為了統一和恢復德意志人的傳統領地,以及擺脫凡爾賽體系,使得德國重新成為歐洲大國

(您必須瞭解1939年以前的大多數時間,希特勒的擴張是侷限在德意志人口集中的區域,類似於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 ,歷史上這些地區也在長時間屬於德意志人統治的各種國家

希特勒是1933年成為總理的,1934年在興登堡總統去世後成為元首,在這之後,他的權力大增,開始大德意志的計劃

首先,第一步,就是進軍萊茵蘭(1936年)

這一地區一戰後曾被法國佔領,但是公民表決迴歸德國(但是不能駐軍,是非軍事區),希特勒正式派遣軍隊進入這一地區,以應對1935年的法蘇條約,轉移外交實線(趁著意大利入侵東非的機會)

第二步,希特勒在1936年積極干涉西班牙的內戰,支持佛朗哥,主要為空軍。這樣德國與意大利的關係開始走近---之前意大利甚至勾結英國試圖打擊德國(這也是為什麼英國不干涉意大利在東非的入侵的原因,這是對意大利對付德國的交換條件)

第三步,德奧合併

希特勒認為所有日耳曼民族應於共同一個國家的統治之下,然而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要求德國必須要使奧地利保持獨立。(原因很簡單,不能出現強大的德國)

奧地利總理庫爾特·許士尼格迫於德國的壓力,在1937年2月12日與希特勒會面,許士尼格被迫讓奧地利納粹黨領袖阿圖爾·賽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內閣。此時許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該公投投票年齡門檻設定為24歲以排除較贊同納粹的年輕人。希特勒稱這是一場騙局且德國不會承認。3月12日,德國軍隊跨越德奧邊界,同月14日成功進入維也納。隔日,希特勒進入維也納受到奧地利人的歡迎,宣佈“這個日耳曼人的古老土地成為德國最新的一部份”。

第四步

希特勒吞併奧地利之後,下一個目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德臺地區----這裡有大約300萬德意志人,由於一戰德國戰敗的原因,協約國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這麼一個奇怪的國家----有著德意志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蘭人甚至烏克蘭人的結合體----建立這個國家的主要目的就是牽制德國。希特勒在1938年開始支持蘇德臺的家鄉前線黨,希望蘇德臺自治,並且開始制定入侵計劃。當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之時,英國首相張伯倫採取綏靖政策,希望墨索里尼能夠調停---直接產物就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協定,允許德國獲得蘇德臺地區

隨後,德軍入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讓斯洛伐克人獨立建國,而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第五步

梅梅爾城曾經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最東北部的城市,但是德國一戰戰敗後,該地被法國佔領,成為自治區,1923年後被立陶宛吞併。1939年3月,在德國的要求下,立陶宛歸還了梅梅爾

第六步---但澤問題----戰爭---(問題的關鍵)

實際上二戰是否由於希特勒而爆發在歷史學術界存在著巨大的爭論(這在大家平時能看到的非學術資料裡往往不提及),最有名的AJP Taylor所作的〈The Origins of the Seco......

拿破崙和希特勒為何執意都要攻打俄羅斯

都錯了,盲目貶低或者盲目崇拜者要麼說“神”要麼說是“差勁軍事家”實際上認真研究過地圖的人不難看出,希特勒和拿破崙進攻俄羅斯都有迫不得已之處。拿破崙:波旁王朝的領土擴張嚴重受到英格蘭和俄羅斯沙皇的制約,每一寸土地都要被沙皇分一杯羹走,所以法國領土越大拿破崙受到的民眾壓力越大。因為他要做最偉大的法國皇帝,給人民承諾的是自由獨立的法蘭西政權,和沙皇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進攻。

希特勒:完全不一樣,本來他是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的,和蘇聯的關係一直不錯,不過由於一戰後的政治困境和物資緊張,德國的科技和機動化又空前發展,而整個歐洲的石油資源幾乎都集中於高加索地區。同時德國擁有空前軍事力量,所以必須攻佔蘇聯才會擁有足夠的資源維持龐大的帝國機械化部隊開銷!

歷史上那些失敗的人有那些啊?比如 項羽 李自成,拿破崙 希特勒

1.每個朝代的最後一位皇帝。2.改革家。比如;王莽, 王安石。

希特勒的成長史

童年生活

希特童年勒生於奧地利因河畔勃布勞瑙的一個海關文職人員家庭,父親“阿洛伊斯·希特勒”曾經當過鞋匠,後來才轉為海關公務員。希特勒年幼隨父親加入天主教成為信徒,可是日後受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影響,曾立志要成為牧師。

希特勒的童年很不愉快。目前有歷史學家指出,在小時候,希特勒曾遭到學校同學的虐待,這段“童年陰影”促使希特勒產生後來強烈的報復思想。他很愛他的家人。雖然他曾學習過繪畫,但在中學時期他學習成績非常差,尤其是法語,在他的所有學科中,只有繪畫一門是“優”等。因此,他未畢業就退學了。他曾經兩次報考維也納美術學院,但都被以“不適合繪畫”為由被拒絕錄取。他的父親1895年退休,1903年1月3日去世,死於胸膜出血。緊接著母親1907年12月21日死於乳癌。父母雙亡之後,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之後因為奧匈帝國這個他憎恨多民族國家的徵兵,他逃到慕尼黑,不得不流浪到維也納街頭行乞,靠賣畫為生,有時被僱傭來掃雪、扛行李。

希特勒早在中學時就接觸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想,來到維也納之後又閱讀了大量宣傳“種族優越”思想的書籍,這致使他更加地沉溺於這種思想中。他發誓要“為德國復興而奮鬥”。在1925年出版的自傳《我的奮鬥》中,他表露了他對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的確信、對猶太民族的仇恨,並且為日後走上納粹主義這道路埋下了伏筆。

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阿道夫·希特勒地利政府在戰爭爆發前要求在慕尼黑逗留的希特勒回國參軍,希特勒返回奧匈帝國後故意裝病沒通過體檢,之後返回巴伐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時,希特勒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先後參與了第一次伊普雷斯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與巴斯青達戰役。1917年,他由“傳令兵”晉升為上等兵,並因作戰勇敢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前者在士兵和士官階層中獲得者相當稀少)。 曾與他在一個部隊的士兵說他在軍中不愛與人交談,收到的信件寥寥無幾。

希特勒在1916年索姆河戰役時,大腿或腹股溝受了傷(因而有人認為他因此意外失去一粒睪丸)在1917年3月返回戰場。1918年10月15日,希特勒遭芥子氣攻擊而短暫失明,在此養傷期間,德國向協約國宣佈投降。他自詡英雄,他所在的陣地相對平靜,只是多次死裡逃生。

加入納粹黨

戰後,由於德國陸軍一方面要避免共產思想在軍隊中蔓延,一方面又對如雨後春筍成立的各種新政黨頗有興趣,於是成立了一個調查局。希特勒因為這個調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應徵並獲得錄用。在慕尼黑大學,他對被遣返戰俘的演說,其演說才能讓教授與戰俘們同樣地留下深刻印象。

1919年,在執行任務旁聽德國工人黨(即後來的納粹黨)會議的時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個鼓吹巴伐利亞分離運動者是中了猶太人“要把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的奸計,德國工人黨主席安東·德萊克斯對此演說印象深刻並邀請了希特勒入黨。不久後希特勒成為主席團委員,3年後即1921年出任黨魁,並正式將黨名更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並僱傭了一批打手成立了納粹衝鋒隊。

啤酒館政變

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獲得更多的支持後,他決定利用魯登道夫的影響力發動政變,仿效意大利法西斯黨墨索里尼向羅馬進軍炮製出征柏林。希特勒與魯登道夫得到巴伐利亞邦總理馮·卡爾(Gustav Ritter von Kahr)與軍隊及警察的主要人物的暗中支持,當時有份政治海報上寫說:魯登道夫、希特勒及巴伐利亞軍警高層謀劃建立新政府。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與衝鋒隊突襲了由馮·卡爾在慕尼黑最大的啤酒館主辦的公眾會議,希特勒宣佈他將與魯登道夫成立一新政府並以槍要脅馮·卡爾及當地......

希特勒一生的成就及個人簡介!

阿道夫·希特勒,男(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時30分—1945年4月30日下午3時30分),生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的邊界城市布勞瑙(Braunau am Inn,林茨,萊茵河上的Braunau),卒於柏林。希特勒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的總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同時,他也是一個出色偉大的演講家、政治家和冒險的軍事家。

希特勒早年夢想做畫家而來到維也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德軍,是一名傳令兵,獲得了幾枚鐵十字勳章。在士兵中能獲得幾枚鐵十字勳章是很少見的。戰爭結束後偶然間接觸法西斯主義並開始傳播。早年曾因暴動入獄,並在獄中寫下《我的奮鬥》一書,表達出他多方面的觀點,如兼併奧地利,屠猶和獨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國總理;通過“國會縱火案”打擊異己黨派(德國共產黨)。1934年8月1日德國總統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國總統,並將總統與總理兩個職務合二為一,稱為元首,擁有無限的權力,並命令所有軍隊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員向他宣誓效忠。作為元首,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他執政期間的德國正式名稱為大德意志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通常被稱為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或希特勒德國。

在第三帝國初期階段,他的某些經濟措施一度使得德國經濟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泥潭,輕鬆擺脫經濟危機,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動性的群眾運動而獲得下層民眾的支持。

不過在政治體制上,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相對魏瑪共和國時期是傾向於民族保守主義的。他和墨索里尼領導的意大利、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聯盟結成軸心國,這直接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他的領導下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朗哥政權,併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法國、英國、蘇聯等國家。

國內方面,他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在國內建立衝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於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德國以及其佔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根據粗略估計,期間總共有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它人種因為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屠殺。 在軍事佔領期間用殘酷的掠奪手段對待其他民族和國家。

在戰爭方面,希特勒在軍事上摒棄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模式,創立了並且實踐了閃電戰等新型戰爭模式,改變了戰爭的形態。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當天夜裡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舉行婚禮。30日15時30分,希特勒夫婦雙雙自殺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納粹德國正式投降。德國戰敗。

但他卻成為了世界上的偉人.成為了牽制蘇聯的功臣,否則美蘇大戰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問題答案
希特勒失敗的八大原因?
養囊失敗的三大原因?
日本失敗的主要原因?
陳勝失敗的根本原因?
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吳三桂反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專案失敗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請描述國共內戰國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
國民黨失敗的根本原因,最好不是書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