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評價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教學設計中的評價主要是什麼評價

寫好一份好的教案必須做到一下幾點:

一、項目填寫要齊全、教學環節要完備。

二、重點、難點要突出。

三、教學材料處理要靈活。

四、案例教學材料要絕對“新鮮”。

五、板書設計要力求創新。:

六、要不斷充實完善。

教學設計中的學習效果評價設計怎麼寫

教學設計中的學習效果評價,課還沒有上,我認為主要寫評價標準,從哪些方面著手評價學生,不同學科應該有所不同。我認為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有無達礌,是主要評價標準,現在提倡多元化評價,還可以從學生參與積極性、學習態度、從起點看發展學生有多少提高進行設計評價標準,也就是說有定量的標準,也有描述性的標準。不知合適否?

怎樣寫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評價 5分

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評價

1、能正確理解教材

(1)能夠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實,劃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

(2)能夠整體把握學段教材,描述知識的“上、下位”聯繫。

2、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

(1)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與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關係。

(2)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年齡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

3、清晰地確定與表述課時目標

(1)教學目標符合課標要求;

(2)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表述具體,具有可觀察或可檢測性;過程與方法目標與知識內容有機結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維目標表現為一個過程的多個方面,有機整合。

4、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1)活動的設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流程安排體現了知識邏輯

(2)活動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3)活動的組織有清晰的指令,問題明確,過程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有效滲透,不同學生各有收穫。

(4)能夠抓住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拓展,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應對的辦法

(5)有意識對活動的效果觀測和調整。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對教師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教師考慮較多的是“何時能完成教學內容”,而關於“如何完成教學內容”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卻少有考慮;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更關注的是教科書中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依據教科書的內容安排教學,至於為何選擇這些內容、如此安排教學順序的原因,教師卻缺少深入的思考;教師習慣於“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比較關注教科書的內容細節以及教學時間的安排,較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標準被隆重推出。

怎樣評價別人的教學設計

惟有“深層”的關注 才有“深度”的精彩

——蘇教版第8冊《看新聞 畫新聞》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看新聞 畫新聞》是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美術教材第八冊第十五課的教學內容。“新聞”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詞,它從各種途徑如:電視、收音機、報紙、電腦、手機等方面傳送給大家,讓大家瞭解最新的政治動態、體育新聞、科研成果、教育新聞等重大新聞。同時,又不失娛樂性的傳送給觀眾一些街頭新聞、娛樂新聞、小採訪等一般性新聞。我們的身邊每天都發生很多事情,有的是一些小事,有的則是轟動國際的大事,剛剛發生的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新聞。新聞的最重要特點就是新穎性、及時性、真實性。我們應該瞭解這些新聞,使信息更加豐富;我們來畫新聞,讓我們的表達方式更加多樣。

2.教學環境分析

因為本課內容是看新聞,畫新聞,新聞是孩子們樂於關注的話題,所以我們根據內容蒐集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新聞種類,放在專題網站上,供學生瀏覽。我們根據《看新聞 畫新聞》這一課內容的特點,又關注到學生學習的需要,我們設計了專題網站,適合學生們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上課,同時,運用我們學校數字美術基地的優勢和特點,讓學生能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易學、易懂、易操作、易掌握。

教學環境分析

我校是中國美術教育“數字美術教育研究”實驗基地。目前學校建有專用數字美術網絡教室,學生每週一節數字美術課,可保證學生每人一臺電腦,一套WACOM手繪圖板。根據《看新聞 畫新聞》這一課的內容的特點、課件的操作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本課教學我們選用數字化美術課堂模式表現新聞中的人和事。因此本課力求使學生對新聞的特點有所認識和了解,我們設計以電子白板作為輔助教學,以建立專題學習網站為依託,以引導學生使用WACOM手繪圖版及奇異畫筆軟件描繪新聞場景為特色,充分發揮網絡資源、電子白板、繪畫軟件的特殊功能,豐富學生的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自我分析

教師團隊中兩名小學高級教師,有兩名無錫市“學科帶頭人”,一名無錫市教學能手,我們秉承“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熟悉教材,瞭解學生,並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白板課件演示文稿、計算機網絡及課件製作等信息技術,且能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合理使用計算機網絡資源,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注重學生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學習的有效性,力求做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收穫。

教學對象分析

2-1認知的發展。在注意力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和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並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任非常明顯。

2-2情意的發展。小學中年級學生情感的內容進一步擴大和豐富,他們能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情感表現及隨之可能產生的後果,並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漸加強。在道德情感方面,學生主要以具體的社會道德行為規範為依據,同時也開始出現在內化的抽象道德觀念作為依據的道德判斷。在意識方面,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有一定的發展,但不顯著。他們的獨立能力增強,能獨立完成美術創作,並有自己的見解。

2-3學生已具備的與本課相聯繫的知識與技能、問題解決的方法以及生活經驗等。能初步認識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能會運用各種工具。對造型表現活動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並表現出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繪畫中能表現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的特徵和感受。

2-4學生學習本課存在的難點:本課內容貼近生活,需要學生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非常瞭解,能將新聞的主題明確,......

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的

教案本身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教案的作用是指導教學,對一份教案的評價一般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教案設計要有實用性。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看教案是否適用是基本要求。 2、教案設計要有全面性。一份完整的教案不僅是教學知識的堆砌,而且要有教法設計,學法 指導,時間安排,甚至需要有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設及解決辦法。 3、教案設計要有創新性。創新的前提是要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創新,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高效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習者更愉快的學習。 4、教案設計要藝術性和獨特性。好多教育者設計教案,往往以網絡下載的教案、或參考書的設計為原型,教案就是他人智慧的移植,缺乏教育者的獨特智慧,更不會有藝術性。 5、教案設計要注意細節。如導入設計,習題選擇,板書設計等。

什麼是教學設計的評價方式?

顧名思義,即對教學設計的評價。包括對教學設計形式、邏輯結構、內容、方法等的評價。

一篇教學設計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評價標準是對設計有的關於工作成果的價值觀念進行認同的重要措施,評價活動表明自己的價值觀念被認同的信息,是對他們最直接、最有力的獎賞,能使其在心理上獲得成功感和滿足的體驗。沒有評價的教學設計,其工作人員的價值觀得不到及時認同,必將大大削弱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設計的評價:

一、評價要素簡單化,用若干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教學效果

等大而空、所謂的普遍適用

的評價要素指標和分值構成量化評價表很難全面、準確反映豐富複雜、千變萬化的實際教學過程。

二、評價標準簡略化,以評價表為代表的評價工具往往只能列出一些原則性的評價內容,而更多的有意義的細節,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蘊則難以反映。

三、評價內容過分指向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或只是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否活躍,沒有關注學生的內在變化,比如說某堂課上一位教師為了貫徹學生主體原則叫學生髮言人數多達一半,顯得非常熱鬧,而專家卻說不是好課,說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少思考空間。事實上,那些沒有積極舉手或發言較少的同學取得的進步未必小於積極的同學,啟發式也絕不僅是外在行為的表現,內在心裡活動十分重要,而且更普遍。

四、以表格為主的評價工具對新老教師一視同仁,不符合教師的實際,比如說成長中的教師的課堂語言精煉程度、課堂應變能力以及教學效果很難超過老教師,用一視同仁的評價表就難以符合教師的個體實際。

例如,一堂好的數學課的基本特徵是三個字:趣、實、活。一堂好的語文課的標準是四個字:新、實、活、樂。可以歸納可謂殊途同歸,精闢凝鍊。就可概括出四個字:趣、實、活、新。

現在新課堂評價標準有 1、個層面是教師層面,包括親合度和整合度。2、層面是學生層面,包括參與度和練習度。3、層面是師生互動的層面,包括自由度和拓展度。

(一)一堂好課起碼應該體現其整合度。整合度就是教師要對文本及學生、教學手段純熟駕馭的程度。也就是說應該把一堂好課的評價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鏈條中來分析,斷章取義,難以看出一堂課在整個的教學體系中的作用特點。

(二)、一堂好課應該體現其參與度。參與度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的再現,是學生整體在課堂的思維活躍程度的寫照,是學生主動學習的真情流露。協調統一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鍵在於解決好學生課堂思維的參與深度和廣度問題,只要教師的主導起了作用,學生主體的思想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學生外在是否表現為活動,這種課肯定具有實質上的活動。

(三)、一堂好課必須體現出適當的練習度。練習度是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有效的、有機的將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是學生進入知識海洋並自由暢遊的深淺度。課後練習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發展學生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上做文章。

(四)一堂好課應該充分體現其自由度。自由度是師生互動共同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氛圍,學生愉快地學習、參與,教師能用激情點燃學生,同時也被學生的激情、熱情、濃烈的參與慾望感染,更加自主自由地發揮,使課堂在一種民主、和睦、融洽、自由的狀態,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五)一堂好課應該體現其拓展度。拓展度是師生在時空和容量上的互為拓展,是知識流動發展的渠道。

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是相互依託、相互制約的,不能割裂。但我們在實施的時候是可以有重點的體現的,抓住一點,縱深挖掘,形成各自的課堂特色,

讓大家共同分享,感到快樂,成為支撐前進的長久動力。.

相關問題答案
教學設計評價怎麼寫?
教案設計依據怎麼寫?
對學校的評價怎麼寫?
聽課時教學評價怎麼寫?
大學生自己評價怎麼寫?
教師的自我評價怎麼寫?
大學生作業評價怎麼寫?
學習評價怎麼寫?
學術水平評價怎麼寫?
學生考核評價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