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培養創造力?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大學生創造力

隨著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教育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重中之中,只有教育發展了,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看到民族的振興。江澤民總書記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要想讓學生有創造力就必須讓學生對待一個問題要多思,求同存異,多方位的全面的考慮問題,使學生愛思、樂思、會思,積極主動地探求學習的方法和規律。同時還要迎合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使下同學們就會愛思考、愛發問。思考和發問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提問。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流暢,才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一、 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我在教學過程我時時處處都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創造的天賦,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我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我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給同學們講名人發明創造的故事,讓他們從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中受到啟發,也讓他們明確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天生的聰明絕頂,而是經過後天的勤奮學習獲得了足夠的知識才達到了科學的頂峰的。通過學習科學家的故事,同學們都放棄了自卑的心理,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從知識的世界裡吸取營養物質,使自己的頭腦越發聰明起來。

二、 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創造意識是指一個人時時想到創造、事事想創造的思想意識。創造意識強的人能將創造發明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化做個人內在的習慣和自覺的行為,從而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和創造勇氣。創造意識的培養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培養:

1、學生學會提問題

創造意識強的人能夠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發現問題。他們不僅愛提問,事事想刨根問底,而且往往提出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誘導孩子們提出問題。因為發問是一個人從已知去伸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觸覺”,是智力水平和創造品質較高的標誌之一,是所有創造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謹慎準確的設計提問,提問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同學的正確思維方式的形成。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會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使教與學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快樂的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從而養成愛思、樂思的好習慣。除此以外,在講完一節課後,讓學生提出本節課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以便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這樣讓學生有的可學有的可問,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具有創造力。

2、培養學生的不滿意識

不滿意識是指不墨守成規,能夠打破現狀,善於發現事物的缺點,挑出毛病,產生不滿,從而導致創造設想的產生。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時刻都要有不滿意識,例如:我在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做應用題時從不滿足於一種解法,力求把所有的解題方法都用到。

3、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要與困難打交道,有些人見困難就回頭,而另一些人卻迎難而上,只有迎難而上才會有所成就。最終才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春。我為了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識,我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小時候勇於克服困難的小故事,從而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有時我還有意出一些他們不熟悉的題目,我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識。同時也向他們灌輸沒有過不去的河,更沒有爬不過去的山的思想,使他們更加堅定了自己前進的步伐,勇敢地向著勝利的方向攀......

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維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心理學認為:創造思維是指思維不僅能提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繫,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社會價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卓別林為此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心理上的“自我調解”,有意識地從幾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1)展開“幻想”的翅膀

心理學家認為,人腦有四個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收集整理起來的貯存區;三是評價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斷區;四是按新的方式將舊信息結合起來的想象區。只善於運用貯存區和判斷區的功能,而不善於運用想象區功能的人就不善於創新。據心理學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區的15%,其餘的還處於“冬眠”狀態。開墾這塊處女地就要從培養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類運用儲存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推斷和設想的思維能力。在思維過程中,如果沒有想象的參與,思考就發生困難。特別是創造想象,它是由思維調節的。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從他幼時幻想人跟著光線跑,並能努力趕上它開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從人們幻想造出飛鳥的翅膀而開始的。幻想不僅能引導我們發現新的事物,而且還能激發我們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進行創造性勞動。

青年人愛幻想,要珍惜自己的這一寶貴財富。幻想是構成創造性想象的準備階段,今天還在你幻想中的東西,明天就可能出現在你創造性的構思中。

(2)培養髮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倘若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那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發,找出適當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隻找一個正確的答案。人在這種思維中,可左衝右突,在所適合的各種答案中充分表現出思維的創造性成分。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美國科學家格拉肖說:“涉獵多方面的學問可以開闊思路……對世界或人類社會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於抽象思維。”比如我們思考“磚頭有多少種用途”。我們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樣的答案:造房子、砌院牆、鋪路、剎住停在斜坡的車輛、作錘子、壓紙頭、代尺劃線、墊東西、搏鬥的武器……如此等等。

(3)發展直覺思維

所謂直覺思維是指不經過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一種表現,它即是發明創造的先導,也是百思不解之後突然獲得的碩果,在創造發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學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澡缸的一瞬間,發現澡缸邊緣溢出的水的體積跟他自己身體入水部分的體積一樣大,從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又如,達爾文在觀察到植物幼苗的頂端向太陽照射的方向彎曲現象時,就想到了它是幼苗的頂端因含有某種物質,在光照下跑向背光一側的緣故。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證明這是一種什麼物質。後來經過許多科學的反覆研究,終於在1933年找到了這種物質植物生長素。

直覺思維在學習過程中,有時表現為提出怪問題,有時表現為大膽的猜想,有時表現為一種應急性的回答,有時表現為解決一個問題,設想出多種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為了培養我們的創造性思維,當這些想象紛至沓來的時候,可千萬別怠慢了他們。青年人感覺敏銳,記憶力好,想象極其活躍,在學習和工作中,在發現和解決問題時,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想法、新觀念,要及......

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急

你好,希望你滿意一、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

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試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熱愛生活,對生活是一種漠視和冷淡,你又怎會去關注生活呢,不關注生活創新又從何來,創新不可能憑空而來,它不是神話,它是實實在在存在於現實中的東西。我們只有熱愛生活,並關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這樣我們創新的靈感源泉才會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們的生活也才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藝術也一樣是源於生活,這一點是相通的,不妨以藝術為例來證明這同一道理。

二、正視創新內核: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一般被視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種複雜的能力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創新思維處於最高層次,它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創新能力實質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創新能力還包括認識、情感、意志等許多因素。創新能力意味著不因循守舊,不循規蹈矩,不固步自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創新人才將成為決定國家和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創新的思維是綜合素質的核心。知識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學家勞厄談教育時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時所剩下來的東西。勞厄的談話絕不是否定知識,而是強調只有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成為真正有用的東西。大量的事實表明,古往今來許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奮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識最淵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維敏捷、最具有創新意識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去正確思考,他們最善於利用頭腦的力量。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不僅需要付出勤奮,還必須具有智慧。古希臘哲人普羅塔戈說過一句話: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其實,他說的這個火把點燃的正是人們頭腦中的創新的思維。

創新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新精神。所謂創新意識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所謂創新精神就是強烈進取的思維。一個人的創新精神主要表現為:首創精神、進取精神、探索精神、頑強精神、獻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學精神)。其次,創新還要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指一個人產生新思想、認識事物的能力,即通過創新活動、創新行為而獲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廷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第三,要創新就必須認同兩個基本觀點,即創新的普遍性和創新的可開發性。創新的普遍性是指創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種能力。如果創新能力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那麼許多創新理論,包括創造學、發明學、成功學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人的創造性是先天自然屬性,它隨著人的大腦進化而進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現為創新潛能,不同人之間這種天生的創新能力並無大小之分。創新的可開發性是指人的創新能力是可以激發和提升的。將創新潛能轉化為顯能,這個顯能就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後天的創新能力。潛能轉化為顯能後,人的創新能力也就有了強、弱之分。通過激發、教育、訓練可以使人的創新能力由弱變強,迅速提升。創新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創新活動的靈魂。開展創新訓練的實質就是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引導。有句慧語說:“有什麼樣的思路有就什麼樣的出路。”

三、生活中有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創新的實質是對現實的超越。要實現超越,就要對現實獨具“挑剔”與“批判”的眼光,對周圍事物善於發現和捕捉其不正確、不完善的地方。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造力

作業答案不止一個,完成方法千萬種。諸如此類。要開放才行啊。

培養大學生創造力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

(1)創設促進大學生進行創造的良好環境

(2)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動機: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3) 塑造大學生的創造人格:保護學生的創造欲,引導弗生進行想象和幻想,消除學生對錯誤的畏懼心理,鼓勵學生與有高創造力的人接觸

(4)訓練大學生創造性思維方法:發散思維法、類比思維法、逆向思維法、轉換思維法、直覺思維法

簡述當代大學生需要怎樣的創造力或提高自己創造力的

老兄有針對性的提問一下好不,創造力的範圍那麼廣!

必須有針對性的單一的一方面。總的來說,就記住一句話就行:

我的規則我是老大,只有我自己有更改規則的權限。能明白嗎?

真正的創造不是隨便說說的。

大學生怎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和素質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在學習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持續積累紮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是創新成果誕生的良好基點,開闊的視野是大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條件。優秀的創新成果都是飽含科技含量的,沒有堅實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知識底蘊,是不可能孕育出優良發明的。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以及本專業要求的基礎課程。其原因是創新成果大都來源於基礎知識的深層次組合。另外,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另外一個方面,學習的方法、開闊的視野也至關重要。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要培養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我們應該通過學術講座等方

式,使學生開拓視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第二個建議是,遇到問題試著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兩個推銷鞋子的推銷員,來到非洲。結果發現這裡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個叫苦連天,這麼個地方怎麼會賣得出鞋子呢?於是打包回去了。另一個卻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麼大的一個市場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麼我的市場該有多大啊。看看,當我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時,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差別很大?

第三個建議是,多問問題才能更深理解。我想這一點大家在高中的學習生活中的感悟是最深的!

第四個建議是動手實踐。大學裡面有很多實驗,那些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每當我做完實驗後,感覺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真正實踐後就會對其有很深刻的影響,這些只有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練習才能得到的!

怎樣培養學生創造力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是用來為學生圓夢的,孩子們都是懷著美好的“夢想”進學校的,他們的“夢”燦爛得很,都是“美夢”。教師也有“夢想”,真切地希望培養的孩子將來都是棟樑之才,能大展宏圖。教育歸根結蒂是提高人的生命價值,歷史悠長,人生苦短,同樣是短暫的人生,有的人光輝燦爛,有的人黯淡無光,關鍵決定於人的創造力高低。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創造力對實現人生價值的意義就更大了。 一碗米究竟能創造多少價值,在一般人手裡,按米是用來做飯的常規常識,加點水煮成米飯,就是一塊錢的價值,但如果在有創造力的人手裡,可以將米浸泡後分成幾份,找來蘆葦葉包成粽子,就可以買到五、六塊錢,當然如果將米加酒麴發酵,精心釀成一瓶美酒,可以賣到二、三十元錢。在這裡,人的創造力是起決定性因素的,人的創造力是可以通過教育激發和培養的,我希望我的學生都具有創造力,使人生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在近三十年教師生涯中,堅持進行創造教育實踐和研究的原因。 我們無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圓成為瓦特、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的夢,但幫助、激發學生為實現理想而努力,這是教師的職責。但在一切為考試,為分數而教的中國教育大環境下,不理會學生這樣那樣的夢想,使有成為瓦特、愛因斯坦、比爾??蓋茨潛質的孩子遭到摧殘和壓制,摧毀這些美好的夢想。審視一下我們現在的教育,素質教育進行很多年了,但有多少學校和教師真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又有多少教師瞭解或者掌握了創造教育的基本理論、原則和實施方法,我國學生的創造力水平又有多少實質性的提高? 創造教育的內涵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製造能力的培養,“兒童的智慧在手指上”,創新精神的養成離不開動手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途徑是手腦並用,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逐步掌握科學方法與勞動技能,最終成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創新型勞動者,這是當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創造力的培養對學生終生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下面讓我們瞭解有關創造的一些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創造 創造是人類為實現一定目的,通過其智慧行為向社會提供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創造性成果的活動。 創造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主體性 創造的主體必須是現實的人,是個人或群體,只有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積極地改造世界。同時,創造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者在創造過程中必須要進行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和具有一定的思維智慧。強調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自主性,強調人們在創造活動中主體的創造性人格、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方式的綜合效應和作用。(二)目的性人在行動之前,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而一個人的行動就是把這種目的付諸實踐的過程。創造目標的選擇和實施,創造動機的產生,都受人們思維的控制和調節,創造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創造也是人類自我意識的一種體現,它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人類自身的發展。(三)創新性創造成果應當是新穎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模仿和抄襲都不屬於創造。人類的社會實踐並非都是創造活動,人類的勞動成果也並非都是創造成果。創新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創新是指人們創造性勞動及其價值的實現,在這一點上,創新和創造並無本質上的差別。但是,創新相對於創造可以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它並不過分強調成果的首創,對創新成果的界定也不如創造那樣嚴格,因而在習慣上,創新似乎比創造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四)功利性創造應該能為社會帶來實際或潛在的功利,也就是說,創造成果必須具有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而不涉及創造者的創造動機。創造的有益性也往往被當作功利性的一個標準,即創造不能違反公......

如何提高大學生學習創造力精神

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一方面,創業有利於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年輕靈活,充滿激情、創造力強的優勢。這些創業經驗還會為以後的就業提供優勢。 大學生在學校裡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但理論與實踐存在著很大距離,部分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過於理想化。通過創業,大學生能夠認識到外面的世界,提早接觸社會,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大學生的創業必須杜絕浮躁的思想,需要踏踏實實、從小做起,在選擇創業項目時要慎重考慮,以降低風險。我們希望大學生經過磨練之後考慮問題更理性,所以我們有必要保護好大學生們的這股創業激情,並引導他們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創業僅有興趣仍不夠 何模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電子通訊系學生、創新協會會長):大學生創業是完全可行的,現在的大學生們不能再依賴家長、學校,而要主動發現、尋找機遇,既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也不會耽誤現階段的學習。我一直進行創業的實踐,但我還要求自己每學期至少獲得三等獎學金。 大學生創業很大程度上源於自身的愛好,有了興趣就有動力。但創業僅有興趣仍不夠,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首先要對市場的瞭解。去年我與師兄一起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由於我們在設計方案時忽略了成本預算,最終沒有入圍。 創業需要理智而不是衝動,創業需要冷靜而不是狂熱,大學生創業僅僅愛好不行,對自身專業的瞭解並不代表可以一蹴而就,隨便開一個公司就會財源滾滾而來。作為有一次投資經驗的大學生,我認為必須對行業市場深度審視,對社會和大眾消費有深刻了解,由愛好變為事業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學生的主業是學習 姚曉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工組長高級講師):在校大學生還屬於長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承擔創業的各種壓力。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校大學生還是把書讀好要緊。創業可以說是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不應該提倡。 大學生在校期間搞創業必然會佔用學習時間,學生家長送孩子上學的目的是學習知識,而不是賺錢。如果大學生投資創業失敗,反而會加重父母的負擔。我們只提倡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先了解社會,為將來就業打基矗大學還不是最好的創業階段程為允(大四學生家長):在校大學生還生長在家庭的搖籃中,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還未具備創業的心理條件;學生所學的知識僅限於課堂,社會關係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創業,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難比別人多;很多大學生看到的都是著名人物的成功例子,自然把創業理想化;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從這幾方面可以看出,年輕的大學生在很多情況下缺乏理智,還不是最好的投資階段,大學生畢業後應該在較具規模的企業工作實踐幾年,積累下第一桶金,同時學習一些大公司管理、財務等各方面的知識,為自己的創業打下基礎,這樣創業成功的機率才高。 創業氛圍尚未形成 毛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生物工程系學生):我在上大學前已經進入社會兩年多,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我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普遍困難的今天,為自己提供一片更廣闊的天空。不可否認,大學生創業存在很多難題。主觀上,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瞬間即變的市場信息把握不準,經營理念很大程度上還是書本上的經濟理論。客觀上,大學生創業的整體氣氛還欠火候,一些客戶對大學生老闆抱懷疑態度,大學生的經營能力還得不到社會認可。對於這些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激勵、扶持青年人創業的優惠政策,建立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扶持機構,提供政策諮詢和......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1.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 2。留給學生充分發展的餘地。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學生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榜樣的是非常必要的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精神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相關問題答案
大學生如何培養創造力?
中學生如何培養意志力?
大學生如何培育和踐行?
學校如何扼殺創造力?
大學生要如何培養創新?
大學生如何賺錢最快?
大學生如何行使權利?
大學生如何做到自律?
大學生如何認識自我?
大學生如何應對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