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川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它分為幾部?共有多少篇?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於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在我們說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崑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礎根據年代先後而分的。“頌”是用於宗廟祭的樂歌。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又稱什麼或什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什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據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庸阝風、衛風、王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組成,稱為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 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拙,詩味不多。《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 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說,《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 《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產生的年代,大約在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紀)五百餘年間。經春秋後期孔子審訂、整理作為傳授弟子的教本。被後世儒家尊為經典之一。

《詩經》原為樂歌,可配樂歌唱。按照不同樂曲分為風、雅、頌。

“風”即國風,為周朝各諸侯國和地方的樂曲,大部分是民歌。

“雅”者,正也。周人認為的“正聲”,就是周王朝直接管轄區的雅樂。雅分大、小雅。二雅小部分為民歌,大部分為貴族士大夫的作品。

“頌”為廟堂頌歌,是貴族祭神祭祖、歌功頌德的樂曲。頌分為周頌、供頌、商頌三部分。

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於今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及湖北等地。據《史記》等記載,系孔子刪定,近人多疑其說。其中民間詩歌部分,相傳由周王室派專人蒐集而得。稱為“採風”。《詩經》對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文學發展有深廣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先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在農桑耕稼、狩獵放牧的勞動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用歌詠、舞蹈、彈奏等來抒發他們美好的情感。於是,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歌曲就廣泛流傳下來。

古代帝王每當舉行祭祀等國家大典時,各諸侯國之間進行會盟時,都要彈奏莊嚴、壯美的音樂。因此,宮廷中專門配置了負責誦詩、奏樂的人,這就是樂師。樂師們既要從民間蒐集各地的歌謠,進行篩選、加工後獻給君王,又要自己創作適合宮廷需要的各種歌曲,並加以彙編、保存。

東周時期,各國的樂章通過交流或進獻,最後都集中到周王室,統一由太師掌管。這些來源不一的詩作積累多了,經過整理潤飾,最後彙編成冊,華夏民族的第一部詩歌集就在這些周王室的樂師手中誕生了。

這部詩歌集在當時稱作《詩》,漢代以後被列入儒家經典六經之一,於是又稱為《詩經》。《詩經》中共有305篇作品,收入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間的詩歌。《詩經》中的詩,在當時都配有曲譜,可以吟唱。根據作品性質和樂調不同,可以把《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就是民歌。因為從這些歌謠裡可以察知各地的風土人情,所以稱為風。《詩經》有15國風,分別是15個地方的民歌,共160篇詩作。《詩經》的國風,內容豐富多采,保留了不少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絕大部分是民間抒情詩,是《詩經》的精華所在。

《詩經》的國風,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以簡樸的語言描繪事物,以樸素的生活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它顯著的藝術特點。

雅,是正聲的意思,都是宮廷樂歌,又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詩大多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讚美詩,用於宗廟祭祀,是一種宗教性的頌詩,共40篇,多數是由貴族創作。

整部《詩經》就像一部瑰麗、珍奇的史畫長卷,一闕雄渾壯闊而又柔美抒情的交響樂。我們從《詩經》中彷彿看到了農夫在耕耘、工匠在營造,貴族王公在飲宴、遊獵;彷彿聞到了山林、草原中的青草、野花的清香;彷彿聽到了鳥獸昆蟲的鳴叫;彷彿真切地感受到深摯的友誼、純樸的愛情,等等。

《詩經》中有對統治者荒淫、腐朽面目的嘲諷,對貧富對立、勞逸不均的社會現象的鞭撻,對亂世中戰爭、徭役帶給人民無限痛苦和傷害的泣訴,也有對很多英雄人物文治武功的頌揚。

愛情、勞動和戰爭是《詩經》中最常見的題材。《詩經》中很多愛情詩,反映了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所帶來的極大痛苦,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

《詩經》中的很多作品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美,音節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所以,《詩經》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詩歌總集,歷代文人都奉她為詩歌創作的典範。同時,《詩經》是研究周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思想、風俗、語言、部族起源和社會關係的真實史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今天,《詩經》由於是全世窢廠促斷詎登存......

相關問題答案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我國第一部兵書是什麼?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
我國第一部詞典是什麼?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
我國第一位奧運冠軍是?
我國第一生產業是什麼?
我國第一長河是?
中國第一部兵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