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中國古代皇帝有多少個,分別叫什麼?

全在這裡了:

秦:(統一後)公元前22l--2Ol 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后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莊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衝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三國:三國始於22O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挾漢獻

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O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l、文帝丕 黃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齊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貴鄉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鄉公奐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為魏公,建魏國,雖已是皇帝,但名義上還為漢臣。

後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l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l、大帝 權 黃武 31年。

2、會稽王亮 建興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烏程候皓 元興 l7年。

晉:

西晉:265--316 共5l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馬衷 永熙 17年

3、懷帝司馬熾 永加 5年。

4、憨帝司馬業 建興 4年。

東晉:317--4O2 共1O4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馬紹 太寧 3年。

3、成帝司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馬嶽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馬丕 隆和 4年。

7、廢帝司馬奕 太和 6年。

8、簡文帝司馬昱 鹹安 2年。

9、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24年。

l0、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國: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

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

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

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

清朝有幾個皇帝?

清朝歷代皇帝

1、順治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於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ten+six日在瀋陽即位,改元順治,在位1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終24歲。

順治即位後,由叔父多爾袞輔政。順治七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塞外。14歲的福臨提前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他吸收先進的漢文化,審時度勢,對成法祖制有所更張,且不顧滿洲親貴大臣的反對,倚重漢官。為了使新興的統治基業長治久安,他以明之興亡為借鑑,警惕宦官朋黨為禍,重視整飭吏治,注意與民休息,取之有節。但他少年氣盛,剛愎自用,急噪易怒,當他寵愛的董妃去世後,轉而消極厭世,終於匆匆走完短暫的人生歷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歸依禪門的皇帝。

2、康熙

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奮好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統一臺灣,平定準葛爾叛亂等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或御駕親征,或決勝千里,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慎選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籠絡漢族知識分子等行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燁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並不美滿,諸皇子奪儲之爭,使他心力憔悴。

玄燁儘管是以為勵精圖治,關心民生的好皇帝。當然,作為站在歷史潮流前面,引導國家,民族快速進步的偉大人物,他則遜色得多了。

3、雍正

雍正帝胤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臺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4、乾隆

乾隆帝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終年89歲。

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嚮慕風雅,精於騎射,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並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彙。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誌。

5、嘉慶

嘉慶帝喁琰,清高宗弘曆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慶,在位25年。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後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後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

古代有哪些皇帝

中國曆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2 夏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3 商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闢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釐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洩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週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衝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宏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義陽王 石世

新興王 石尊

石鑑

石祗

8.2.1.4 前涼

武公(明王) 張軌

元公 張實

成王 張茂

忠成公(文王) 張駿

敬烈公(桓王) 張重華

哀公 張耀靈

威王 張祚

敬悼公(衝王) 張玄靚

悼公 張天錫

8.2.1.5 後涼

懿武帝 呂光

隱王 呂紹

靈帝 呂纂

建康公 呂隆

8.2.1.6 西涼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涼

武王 禿髮烏孤

康王 禿髮利......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有哪些?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1、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始稱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2、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西漢皇帝,在位期間是漢朝的鼎盛時期。派遣張騫等人通西域,取得了反擊匈奴的決定性勝利。3、漢光武帝劉秀:(前6-後57),東漢的建立者,以柔治天下,死後實際薄葬。4、魏孝文帝元宏:北魏有作為的皇帝(467-499),拋棄民族偏見,實行漢化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5、隋文帝楊豎(541-604)隋朝開國皇帝,重新統一了中國,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體制,締造了開皇之治。6、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王朝的實際締造者,,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能接受直諫,知人善任,締造了貞觀之治。7、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北宋開國皇帝,大權集中,以文治國,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紛爭的局面,生性孝友節儉。8、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國皇帝,成吉思汗之孫。滅亡南宋,統一了天下。9、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貧寒,曾投身皇覺寺為僧,後克元,統一中國。死後諡高皇帝,廟號太祖。

唐朝都有哪些皇帝?

玄宗李隆基(685-761)屬雞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於高祖李淵,終於哀帝,共20帝。唐朝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了頂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為最。唐高宗後,武則天稱帝,國號“周”。

唐朝皇帝譜

高祖李淵(566-635)

618年稱帝,在位9年,626年讓位於李世民

高祖李淵,陝西人,世襲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農民起義時,他乘機起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李淵是一個酒色憨徒,並無雄才大略。退位後死於635年,時年70歲。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實現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無所作為,後期被武則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時年56歲。

中宗李顯(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顯,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後即位,但僅僅2月,被武后所廢。705年武后讓位與李顯,無所作為,被皇后韋氏毒死,時年55歲。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擁立為帝,690年被廢。710年其子李隆基剿滅韋后,擁李旦為帝,712年讓位與李隆基,死於716年,時年55歲。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為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使國庫豐盈,百姓安樂。但後期,卻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致使政治腐敗,“安史之亂”險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讓位與其子李亨,761年死,時年77歲。

肅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肅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亂”時被擁立為帝。死於762年,時年52歲。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肅宗長子。762年被宦官擁立為帝。平亂守成,中才之主。死於779年,時年54歲。

德宗李適(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適,代宗長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死於805年,時年64歲。

順宗李誦(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個月

順宗李誦,德宗長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給李純,806年死,時年46歲。

憲宗李純(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純,順宗長子。憲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統一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憲宗時,基本結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終被宦官所殺。時年43歲。

穆宗李恆(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恆,憲宗第三子。穆宗是一個荒淫的皇帝,剛登位就縱情聲色。他企求長生不老,服藥過量而死,時年30歲。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長子。826年12月被宦官殺死。時年18歲。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當政時宦官專權,文宗成為宦官的傀儡。死於840年時年32歲。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時,社會矛盾有一定的緩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藥而亡,時年33歲。

宣宗李忱(81......

皇帝的稱呼有哪些

古時皇帝的稱謂繁雜,歷朝歷代對皇帝的稱呼也不同。絕不象現在電視劇、電影的角色中所稱呼的皇上、聖上、陛下、萬歲等幾種乏味的稱呼。古代皇帝除了稱王、稱皇帝、稱諡號、稱廟號、稱年號以外,還有一些別稱,蒐羅下來有近六十種之多。

■ 皇王:對君王的敬稱,猶言大王。見於《詩經。大雅。文王有聲》:“四方攸同,皇王維闢,皇王烝哉。”朱熹《集傳》:“皇王,有天下之號,指武王也。”

■ 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規定,祭告高祖以上的稱皇祖。

■ 皇辟:帝王的別稱。 ■ 主:古代對國君的稱呼。

■ 主上:臣下對國君的稱呼。

■ 主公: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 主君:國君的別稱。《墨子.貴義》:且主君亦嘗聞湯之說乎。

■ 君:君主、天子。《尚書.大禹謨》: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 君王:對帝王的稱呼。《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將殘伐越國。

■ 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書.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無不亂之國。

■ 君人:指皇帝。《商君書.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於諸侯,必劫於百姓。

■ 先帝:當朝帝王已死的父親。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 先君:古代帝王稱其先代君王的稱呼。《詩經.鄴風。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 先後:先世君王的稱呼。《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顏師古注:“先後,即先君也。

■ 先正:先代君長,已故的帝王。《禮記.緇衣》引逸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鄭玄注:先正,先君長也。

■ 先皇:前代帝王的稱呼。唐,杜甫《憶昔》詩之一: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 先主:對開國君主的稱呼。《三國志》有《先主傳》。

■ 先公:對天子、諸侯祖先的尊稱。《國語.魯語上》:諸侯祀先王先公。韋昭注:先公,先君也。

■ 先聖王:古代的賢明君主。

■ 大家:宮中近臣或后妃對皇帝的一種稱呼。《新唐書.李輔國傳》:代宗立,輔國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謂帝曰:大家第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

■ 大王:對帝王的尊稱。《舊唐書.玄宗紀上》:或曰先啟大王。

■ 大君:古時天子的別稱。宋。范仲淹:《六官賦》:伊六官之設也,所以經綸庶政,輔弼大君。

■ 大皇:對帝王的尊稱。《昭明文選.晉.陸機.辨亡論》:大皇既沒,幼主蒞朝。

■ 大庭:傳說上古帝王的名稱。《莊子.胠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 大行、大行皇帝:對剛去世的皇帝的諱稱。《後漢書安帝紀》: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 聖、聖主、聖明主、聖上、聖君、聖明、明哲:都是對皇帝的尊稱。班固:《東都賦》:於是聖上賭萬方之歡娛,又沐浴於膏澤。

■ 上:在上者,有時特指君主。

■ 今上:對當時帝王的稱呼。有時也稱當今。《史記.太史公自序》: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紀》第十二。

■ 上皇:上古的帝王。鄭玄:《詩譜序》: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

■ 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稱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 足下:戰國前後,臣下對君主的敬稱詞......

我國古代的好皇帝有哪些?

漢武帝 劉徹 唐太宗 李世民 唐玄宗 李隆基 宋太祖 趙匡胤 明成祖 朱棣 清康熙 清雍正 清乾隆 雖然各朝代的開國皇帝的功勞都比較大 但是 如 劉邦 朱元璋之類的皇帝都是平民出生 深知權力的重要性 所以無不是採用血腥手段來鞏固政權 所以算不上好人 特說明下 雍正 歷史大多誤解其為殘暴或者血腥而獲得的地位 但是這多屬小說的影響 雍正史學家的評稱 中國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

麻煩採納,謝謝!

清朝皇帝有哪些

滿清十三皇朝 其實只有十二個皇帝,因為皇太極用了兩個年號 1.努爾哈赤2.皇太極3.順治4.康熙5.雍正6.乾隆7.嘉慶8.道光9.咸豐10.同治11.光緒12.溥儀 其中“道光皇帝是第一個以長子繼位”;“同治皇帝”是唯一一個沒有人爭的皇帝

河北的皇帝有哪些?

一 黃帝(上古時期,距今5000餘年

中華人文始祖,相傳生於華北一帶,葬於張家口橋山。

黃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後改姓姬。因生於軒轅之丘,又稱軒轅。黃帝教民播五穀,藝五種,解決農業上的吃飯問題,而“土”在中原一帶,又呈黃色,因此稱為黃帝。

二 堯帝 (上古時期,距今約5000餘年)

堯也是五帝之一,史傳他是河北人順平縣一帶。堯,姓伊祁,或說姓伊、祁,名放勳,又稱陶唐氏。  三 商湯(?—前1646年)

商王朝的創建者(約前1675年—前1646年在位)儒家推崇的上古聖王之一,在位30年,其中17年為部落首領,13年為中國國王。姓子,名履,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啺、大乙,又稱高祖乙。商王族發跡於河北和河南黃河以北地區,河北邢臺是商古都之一,所以商王族極有可能起源於河北。

四 趙雍(趙武靈王)(前340年-前295年)

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主。死後諡號武靈。

五 嬴政(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秦帝國的開國皇帝,皇帝之名也自此開始。秦王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六 趙佗(南越王)(?—前137年)

秦朝著名將領,南越國創建者。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公元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號稱“南越武帝”。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正定縣),至今石家莊北郊的趙陵鋪鎮還有趙佗先人冢。

七 王莽(前45~23)

王莽字巨君,新朝的建立者,魏郡元城(河北大名縣東)人。公元8年—23年在位。他揹負著篡位謀反的罵名,卻躊躇滿志要革除西漢的弊政,可又成為了一個失敗的改革者。對於王莽的功過是非,史學界爭議很大。八 劉備(漢劭烈帝)(161—223) 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按說劉備是劉邦的後代,不是河北人,但劉備生時已經是漢末,其祖先幾代已經在河北長住,所以小編把劉備也拉進了老鄉的行列。

九 馮跋(?~公元430年)

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409~430年在位,後燕慕容寶時,署中衛將軍,東徙龍城(今遼寧朝陽)。他也是鮮卑化的漢人,與慕容寶養子高雲友善。

十 高洋(北齊文宣帝)(529~559年),

高洋,字子進,生於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卒於北齊天保十年(559年)。其先為渤海蓚(今河北景縣西)人。其人神勇、其功也偉、其行也荒謬無道,下場悽慘。

十一 李從珂(後唐廢帝)(885年-936年)

鎮州(今河北正定,一說平山人)五代時期後唐皇帝,史稱後唐末帝或後唐廢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

十二 孟知祥(後蜀高祖)

孟知祥字保胤,邢臺縣人,孟昶是他的兒子,五代十國時期均為後蜀皇帝。 934年稱帝,半年後死,時年61歲。

十三 郭威(周太祖)(904年-954年)

郭威是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人。五代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即後周太祖(951年—954年)。

十四 柴榮(周世宗)(921年-959年)  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於954年到959年在位,在位6年。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隆堯)人,父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地望族。史載柴榮“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周太祖郭威的養子(柴榮本身是郭威的外甥),廟號世宗,......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皇帝

中國曆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註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衝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週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皇帝有哪些?
清朝的皇帝有哪些?
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
皇帝有哪些?
唐朝的皇帝有哪些?
元代的皇帝有哪些?
中國影帝有哪些人?
唐朝皇帝有哪幾個?
我國黃帝有哪些?
五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