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巴黎想表達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戲夢巴黎到底在說什麼意思??

本片看起來有純色情片的嫌疑,但其中體現的卻是三個年輕人對自身情感和性的發掘。在那樣一個年代,導演貝託魯奇賦予了年輕人某種理想主義---無政府主義,無所禁忌,無所約束,也是充滿感情的。在熾熱的性愛背後,是自身心靈世界的極致,是靈魂的自瀆,是在轟轟烈烈的歷史大背景下,在青年性愛世界裡的一次綺麗的冒險旅程。

《戲夢巴黎》講述了什麼故事

《戲夢巴黎》劇情簡介

影片以法國1968年學運為背景,講述三名青年以情慾探索在歷史的洪流中夢想優遊的故事。主角是一個美國交換生,他來到法國後瘋狂迷上電影,整天泡在巴黎的電影資料館,後因參加館外舉行的抗議活動而認識了一對法國姊弟,並受到邀請作為客人住在他們家,在他們的父母離家外出時大玩性 愛遊戲。1968年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性學 生 運 動在浪漫之都巴黎上演。這正是“故事發生的背景”。

三個年輕人,兩男一女,在這場全世界為之震驚的學潮中相遇了。Theo(路易斯·加瑞爾飾)和Isabelle(伊娃·格林飾)是一對姊弟,而Matthew(麥克爾.皮特飾)則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學生。Matthew來到巴黎完成自己的學業,巧遇了Isabelle。姊弟的父母外出度假,於是這對姊弟邀請Matthew去他們的公寓住下。Theo熱愛電影,希望能拍一部影片,Mattew也被這個念頭吸引著。於是三人在拍影片的過程中經歷了此後再也未經歷過的關係和情感體驗。他們形成了奇特的三角組合,相互進行狂放的性行為。他們三人相互糾葛著,突破倫理障礙闖到了禁忌的伊甸園。本片看起來有純色情片的嫌疑,但其中體現的卻是三個年輕人對自身情感和性的發掘。在那樣一個年代,導演貝託魯奇賦予了年輕人某種理想主義---無政府主義,無所禁忌,無所約束,也是充滿感情的。在熾熱的性愛背後,是自身心靈世界的極致,是靈魂的自瀆,是在轟轟烈烈的歷史大背景下,在青年性愛世界裡的一次綺麗的冒險旅程。

《戲夢巴黎》講述了什麼故事

影片以法國1968年學運為背景,講述三名青年雷奧,馬修,伊莎貝拉以情慾探索在歷史的洪流中夢想優遊的故事。

Theo(路易斯·加瑞爾飾)和Isabelle(伊娃·格林飾)是一對姊弟,而Matthew(麥克爾.皮特飾)則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學生。Matthew來到巴黎完成自己的學業,巧遇了Isabelle。姊弟的父母外出度假,於是這對姊弟邀請Matthew去他們的公寓住下。Theo熱愛電影,希望能拍一部影片,Mattew也被這個念頭吸引著。於是三人在拍影片的過程中經歷了此後再也未經歷過的關係和情感體驗。他們形成了奇特的三角組合,相互進行狂放的性行為。他們三人相互糾葛著,突破倫理障礙闖到了禁忌的伊甸園。本片看起來有純色情片的嫌疑,但其中體現的卻是三個年輕人對自身情感和性的發掘。在那樣一個年代,導演貝託魯奇賦予了年輕人某種理想主義---無政府主義,無所禁忌,無所約束,也是充滿感情的。在熾熱的性愛背後,是自身心靈世界的極致,是靈魂的自瀆,是在轟轟烈烈的歷史大背景下,在青年性愛世界裡的一次綺麗的冒險旅程。

節選自百度百科

伊娃格林在此熒幕處女作中 演出大膽豪放 香豔無比 驚為天人 從此一炮而紅

戲夢巴黎電影結局不懂

實際上,雷奧和伊莎貝拉彼此相愛,但他們因姐弟關係而不能戀愛。所以他們就把馬修作為他們肉體上的結合,從而達到他們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結合,讓他們感覺是完整的戀人。

他們的父母歸來,看見他們三個像天使一般的躺在一起,並沒有吵醒他們,而是悄悄地留下一筆錢走了,當伊莎貝拉醒來發現他們的父母回來之後,看到他們的樣子,感到羞愧,於是開煤氣想自殺,就在這時學生革命運動爆發了,兩人不受Michael Pitt阻止共同投身於學生運動。結局可想而知,雷奧與伊莎貝拉丟下了馬修。也許這才是完美的結局,孿生兄妹終於在巴黎的街道上盡情釋放著自己熱情與理想。

我想這樣解釋你應該懂了~

戲夢巴黎的影評,覺得是很有深意的一部影片,但是我卻看不懂。希望可以解答。

轉自豆瓣 幽尾鷗 5 2006-11-25 01:25:51

1968:理想主義照亮地球

幽尾鷗 5 2006-11-25 01:25:51

赤裸的處女胴體

赤裸的反戰情緒

赤裸的革命激情

赤裸的抉擇放棄

共同把一個迷人的過往捧回我們跟前。

那是一個洋溢著怎樣自由氣息的年代,

世界也許有著無數可能去追尋的夢想。

如果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這是一部不可不看的電影;

如果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這是一張不可不聽的配樂。

如果能讓我過一回六〇年代,

我希望去1968年的巴黎,

或者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

如果我可以拍一部電影,

我想講講那個美國人帶著兩個巴黎人,

參加Woodstock音樂節的故事,

同樣是關於愛、和平、革命和自由。

如果要給這部電影一個名字,

那就也叫The Dreamers。

因為我要向貝託魯奇致敬,

正如他在電影裡獻給大師們的敬禮。

1968年,註定成為人類歷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筆重彩。在西貢,“春節攻勢”打垮了美國大兵;在路易士港,人民宣佈民族獨立;在倫敦,大遊行湧向了美國使館;在柏林,學生們包圍了斯普林格;在紐約,學生們佔領了哥大校園;在巴黎,學生們築起了“街壘之夜”;在哈瓦那,切·格瓦拉的日記出版;在巴勒斯坦,人民渴望返回故土;在布拉格,市民走上街頭抗議蘇聯;在墨西哥城,美國黑人運動員舉拳致禮;在普裡什蒂納,阿族人喊出“科索沃獨立”;在北京,毛澤東號召起“上山下鄉”……

“反叛”是1968年的主題詞,整個世界都為之沸騰了。而席捲法蘭西的這場“五月風暴”無疑可以視為1968年的年度符號。革命,還是反革命?暴力,抑或非暴力?這一年,距離我的誕生還有整整十八年;又十八年後,我看到了以這場風暴為切入點的The Dreamers。“所有對理想還有幻想的純潔的十八歲以上的文學青年都應該學習此片。”大頭綠豆如是說。

不要看了那些劇照就以為這部電影色情了,也不要看了級別是NC-17級就心跳加速了,更不要因為導演是貝託魯奇就想入非非了。就是這麼一部充斥著裸體影像的電影,甚至不必用“情色”來標籤,因為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是那些1960年代的文化在今日的迴響。對於貝託魯奇來說,性愛與政治都並非池中之物,理想主義隨風飄蕩的1960年代的氣息才是他想呈現的。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本片在今天仍然有著現實意義,他希望將1960年代當作一面鏡子。而性,不過只是一種表達方式。“現在的情況和當年不太一樣了。1968年,大家普遍認為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而你會成為這個進程的一部分。但今天不是這樣了,我想表達這種感受。”貝託魯奇如是說。

《紐約客》的評語是“既緊張又鬆弛,既粗礪又夢幻,既性感又傻氣,既哀傷又深刻”。導演在把Gilbert Adair的小說The Holy Innocents搬上銀幕時,將席奧與伊莎貝爾兄妹間的亂倫弱化成了兄妹間親密而未越界的情感,而同性性愛則代之以馬修與席奧相互曖昧的眼神與手勢(甚至一些更為露骨的性愛場景最終都被導演完全剪掉了,據說在130分鐘的意大利版中還有保留)。極端的題材在電影裡以一種更加含蓄和微妙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完全照搬原著的話,或許會讓我這個理想主義者感到難受。我曾經說過,“政治、暴力、色情、宗教,大概這四樣是電影導演最容易把持不住的元素。”而寶刀未老的老貝卻爐火純青的將這四個元素(也許是廣義上的)在片中發揮得張弛有度遊刃有餘淋漓盡致。 ......

《戲夢巴黎(The Dreamers)》講述了什麼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考?

這電影毀我三觀,兩三天沒緩過來。唯一的好處是認識了法蘭西新一代美女eva green

《戲夢巴黎》講述了什麼故事

戲夢巴黎的劇情簡介 · · · · · ·

1968年法國學運前夕,孿生姐弟伊莎貝拉(伊娃•格林)和雷奧(路易斯•加瑞爾)因為電影,與來自美國的留學生馬休(邁克爾•皮特)成為好朋友。姐弟兩人將馬休帶到家中做客時,馬休得到兩人同是大學教授的父母的喜愛,住進他們家中,慢慢地,他喜歡上伊莎貝拉。

學運開始後大學停課,三個年輕人因無所事事在房間裡玩起有關電影導演和臺詞的遊戲,遊戲進行當中,伊莎貝拉知曉馬休對她有意思,聯合雷奧要求馬休與她做愛,自此,由於父母出門度假,三人開始瞭如伊甸園般的日子,馬休也慢慢發現伊莎貝拉和雷奧有不倫戀情,三人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進行著的學運,似乎與他們無關。

《戲夢巴黎》有人看過麼?到底想講什麼啊,我沒看懂。

很好的片子,片子不是都要看懂,跟著導演感覺就是了

請問哪位高手戲夢巴黎(夢想家)中泰奧和伊莎貝拉的父母看到他們三個赤身裸體的睡在一起為什麼沒有揭穿他

我想他們 是因為沒勇氣面對 沒辦法應付 他們睜開眼眼睛彼此面對面的 場面

而且 他們的家庭 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文化底蘊的家庭 也許父母無法接受 但他們懂得 空間。。自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明白這一點、

也許導演想表達的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的行為思想被強烈的刺激,,,並不是什麼輕易就可以改變的。。。如同垮掉的一代。是時代賦予的 他們必然需要揹負的命運、、、

相關問題答案
戲夢巴黎想表達什麼?
你想表達什麼用英語?
停格想表達什麼感情?
相愛恨早想表達什麼?
昨夜星辰想表達什麼?
愛的代價想表達什麼?
末班車想表達什麼意思?
再回首想表達什麼意思?
擺渡人想表達什麼意思?
天空之城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