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科學?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哲學是不是科學?為什麼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哲學並不等同與科學,哲學不是科學之科學。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關於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研究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本質和規律的學問。

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是具體科學。

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並隨之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

哲學可以促進具體科學的發展。哲學可以給與其他科學以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哲學是探究世界的本質及人與世界關係的一門學問。

哲學哲學是研究一切存在之間抽象的相互關係的學科。

科學和哲學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1、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與哲學是的關係是具體和一般,實踐和理論的關係。二者互為聯繫,互相促進。研究科學離不開哲學的思維、判斷、與邏輯,研究哲學也要以科學為基礎,二者是不同的學科,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科學與哲學關係的具體表現。

第一、自然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早期的哲學家研究的對象是自然,探討的問題是什麼是萬物的本原,宇宙萬物是如何從本原產生變化而成的。哲學在以前是人們為了研究自然科學而分離出來的。哲學最先是被判斷成自然科學的,但是由於科學的發展,逐漸被自然科學分離出來 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所以,以前西方的自然科學家許多都是哲學家。

第二、自然科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哲學淵源。任何一門自然科學的發展都離不開哲學.必然受著哲學思想的支配和制約。特別是古代社會,哲學與自然科學尚未徹底分開之時,顯得尤為密切。中醫學屬於古代自然科學範疇,其理論體系始終沒有脫離古代自然哲學。中醫學以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即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學說構建其理論體系。氣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不僅為中醫學提供了樸素的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生命觀,並確立了中醫學的整體的研究方法,使中醫學以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認識自然、認識生命,藉以闡明人與自然、生命本質、健康與疾病等。中醫學運用哲學的概念和範疇,去觀察事物,藉以闡明中醫學中的一系列問題,並貫穿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使之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雖然來自長期的經驗積累,但並沒有像其他經驗科學而被科學實驗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於中醫學理論充滿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

第三、自然科學不斷豐富和推動哲學的發展。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學說這些哲學概念和範疇通過中醫學的診療實踐,得到了探索、驗證和深化,從而又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哲學理論。

古代哲學以“氣分陰陽”的理論來闡釋宇宙萬物世界的“氣化”規律與過程,實際上是把氣兩分為陰氣與陽氣以說明氣的兩種不同趨勢和作用,進而以陰陽二氣的運動來闡釋宇宙萬物生成和變化的終極原因與規律。中醫學在哲學科學化的過程中繼承了這一合理內核,以此闡釋人體的氣化規律與過程。廣義上講,在人一身之氣中,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升發等作用的陽氣與具有涼潤、寧靜、抑制、沉降等作用的陰氣在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中升降出人、交感合和。具體體現在各個層次的氣中,如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等皆可陰陽兩分且合和,如元陰與元陽的協調共濟、宗氣之陽的上走息道與宗氣之陰的下蓄丹田、臟腑之陰陽二氣的調控沖和等。這些氣之間如元氣與宗氣、營氣與衛氣、髒氣與腑氣等也相互構成陰陽關係的交感與平衡。陰陽二氣的升降出人、交感氣氛、相摩相蕩的運動,推動、調控、維繫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與古代哲學類似,中醫學“氣分陰陽”理論的最大的意義在於:在氣為人體調控之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了人體之氣的調控之道,即氣是如何推動、調節、維繫人體生命活動變化的,以及遵從的規律是什麼;即生之本,本於陰陽,而陰陽之和,本於陰陽二氣。古代哲學氣分陰陽,陰陽和則萬物生化的辨證思想精華在中醫學得到充分合理的繼承與應用。

因此,中醫是古代哲學科學化的產物之一,又通過其科學哲學化不斷豐富和充實古典哲學的內容並推動了古典哲學的發展。

第四、哲學為自然科學提供邏輯範疇。範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概括的反映。各門學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範疇。邏輯範疇是思維反映客觀世界辯證運動不可缺少的思維方式,是對各門科學的基本範疇的進一步概括和綜合。邏輯範疇與各門具體學科的範疇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邏輯範疇......

為什麼說哲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個命題,實際上是說,哲學是關於自然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關於社會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關於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的科學,故對這個命題可以分別進行討論。

哲學是不是關於自然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實際上是問哲學是不是自然科學。顯然,哲學不是自然科學。自然科學以自然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的一般規律。如果哲學成為了關於自然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豈不就成為了自然科學本身?其實,自然科學與哲學很不相同。哲學從來不以自然科學的原理、方法來面對客觀自然問題。歷史上,試圖充當一切科學之科學的哲學在試圖把握自然的一般規律的時候,總是顯得力不從心。哲學也研究自然,但與科學相比,哲學與自然打交道具有自己的特徵。哲學可以無須藉助任何工具而直接與自然對話,哲學以哲學的方式關注自然,哲學家用自己的內心感知和體驗自然,哲學家擁有與科學家截然不同的自然觀或者說觀察自然的方式。哲學眼中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不同於科學眼中的客觀的自然。哲學要面對的是人化的自然,這樣的自然不能以科學的方式去理解。哲學作為一種“世界觀”,面對的雖是外部世界,表達的卻是人自己內心的體驗。所謂“哲學表達的實質上是人自己內心的體驗”,不只是說人總是從人出發去看待世界,為了人的目的而去研究世界;而主要是說,哲學對世界的理解實質上不過是對人自己的理解,它是通過理解世界來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動的性質、意義和價值。反過來,人也總是通過對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世界。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指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而實踐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和生存方式,所以,“在思辨終止的地方,在現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3頁)

在所有自然科學門類中,我們的哲學教科書對物理學情有獨鍾,它們幾乎把哲學直接變成了或等同為物理學。以物理學的方式來理解哲學,在我們的哲學教科書中表現在下列三個命題中:第一個命題——世界是物質的;第二個命題——物質是運動的;第三個命題——運動是有規律的。然而,這三個命題恰好是哲學以科學的思維很難回答的。其實,物理學自身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也是歷經坎坷甚至莫衷一是。霍金認為:“現實不可能脫離圖景或者理論而獨立存在……每一個物理理論或世界圖景都是一個模型(通常本質上是一個數學模型),是一套將模型中的要素與觀測聯繫起來的法則。”(霍金)離開了“人”這個觀測者,“現實”似乎變得難以描述。在這個意義上,當今物理學的發展在淘汰經典物理學對世界的看法的同時,似乎在一步步走向真正的哲學境界。物理學“管窺”世界的方式正在經歷一個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哲學始終擁有自己的思維領域、基礎問題、學術視野和研究方式。簡而言之,哲學不僅不是物理學,也不是自然科學,哲學僅僅只是哲學自身。

哲學是不是關於社會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實際上是問哲學是不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以社會為研究對象,力求發現社會的規律性並用它來指導社會成員的社會實踐。然而,哲學關於社會的概念與這種作為實體的社會的概念有很大不同。在哲學看來,排除了人的社會概念是虛化的、抽象的、不真實的概念。馬克思說過:“應當避免重新把‘社會’當作抽象的東西同個人對立起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頁)因此,人是哲學把握社會的重要因素。正是人創造和建構了社會,正是人本身構成了所謂的社會存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因此沒有無人的和先驗的社會存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社會存在、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隨著人自身的建立而建立、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

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什麼?

答:(1)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二者之間存在著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的辯證統一關係。(2)它們之間的區別表現在: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特殊領域的具體規律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其理論具有個別性和特殊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包括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其理論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們之間的聯繫表現在: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沒有具體科學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既不可能產生,也不可能發展;另一方面,具體科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具體科學績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相關問題答案
哲學是科學?
數學是科學的皇后?
經濟學是科學嗎?
醫學是科學?
真正的哲學是不是科學?
什麼是科學小實驗?
什麼是科學?
什麼是科學判斷題答案?
什麼是科學研究方法?
陰陽五行是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