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05-19

赤壁之戰在哪裡發生

關於赤壁之戰的赤壁的地點,自南北朝以來,計有漢陽、漢川、黃岡、武昌、嘉魚、蒲圻六赤壁說。究竟赤壁大戰在哪個赤壁?我們只有根據《三國志》記載及裴注,並結合地理形勢、特點來考察,才能獲得正確的解答。

赤壁之戰在漢陽赤壁說,南北朝時期曾一度流行。南朝宋盛弘之在《荊州記》中言:“臨嶂山南峰,謂之烏林峰,亦謂之赤壁,周瑜破曹操處。”《江右圖[經]》亦云烏林為赤壁,“即《吳志》所謂操臨荊州,孫權遣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劉備俱進,遇於赤壁,即此地也。”按:臨嶂山在漢陽城西六十里漢水南,一名城頭山,盤基數十里。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初敗於赤壁,再敗於烏林,乃二地,今以為一地二名,其不可信一;當年周瑜、程普率水軍自柴桑至樊口與劉備會合,溯長江西上,曹操也統大軍由江陵順江東下,兩軍會於赤壁。可見赤壁臨長江。今臨嶂山在漢水南而不是長江南,證明不是當年赤壁之戰的赤壁。此說早已被人拋棄,茲不贅述。

赤壁之戰在漢川赤壁說,在隋唐曾一度流行。《元和郡縣圖志》卷27《江南道三》沔州漢川縣下載雲:“赤壁草市,在縣八十里。古今地書多言此是曹公敗處。”作者李吉甫指出:“今按《三國志》,劉表卒,其子琮代立,在襄陽。劉備屯樊,琮降曹公,備遂南走。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備先據得之,自(當)[襄]陽倍道追備,一日夜行三百里,遂克江陵。又自江陵追備,至巴丘(今湖南嶽陽市),遂至赤壁。孫權遣周瑜、程普各領兵萬人,與劉備來敵曹公,遇於赤壁,因風縱火,曹公大敗,遂取華容道步歸,退保南郡。瑜等復追之,曹公留曹仁守江陵,自(徐)[徑]北歸。據此而言,則赤壁不在漢川也。何則?曹公既從江陵水(軍)[道]至巴丘,赤壁又在巴丘之下,軍改引還南郡,周瑜水軍(退)[追],並是大江之中,與漢川殊為乖繆。蓋是側近居人,見崖岸赤色,因呼為赤壁,非曹公敗處也。”他是唐憲宗時代的人,此處的分析很正確。故自宋以後,此說便自然消失了。

黃岡赤壁本名赤鼻磯,《楚紀》作為“赤氵鼻 山”,《齊安拾遺》始以之當赤壁大戰之赤壁。至北宋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作《赤壁賦》及《赤壁懷古》詞,方才流行起來。近代已被否定。現在因為發展旅遊,有幾位作者力圖使此說重新擡頭。他們的第一個論點,認為蘇軾二賦一詞中所寫的是“周郎赤壁”,即赤壁之戰的赤壁。甚至說,蘇軾博覽群書,不會有錯。好在《赤壁懷古》詞裡,蘇軾寫得很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即是說,這個“故壘西邊”的黃岡赤鼻磯,他聽當地人傳說是“三國周郎赤壁”,而不是自己考證後確定的。南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說:“東坡黃州詞雲,‘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蓋疑其非也。”王象之在《輿地紀勝》黃州《景物》中只是說:“赤壁磯在州治之北,東坡作《赤壁賦》,謂此為周瑜破曹操處。”可見,東坡的二賦一詞,不能證明黃州赤鼻磯就是赤壁大戰的赤壁。

他們第二個論點是,據《三國志·吳主傳》所載,“當初,曹操一面使人持檄於東吳,一面揮師東下”。當孫權“最終決意逆操,命周瑜率軍啟程,其時曹軍東下至少十天了”,“二軍只可能在夏口一帶相遇”。並說《資治通鑑》中言“操濟漢”。又引蘇轍《赤壁懷古》詩云:“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雲。千艘已共長江險,百戰安知赤壁焚。”然查《吳主傳》及《三國志》其他紀、傳與裴注,均無曹操一面使人持檄於東吳,一面揮師東下的說法;《資治通鑑》也沒有“操濟漢”的記載。蘇轍的曹操“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雲”,完全是他為了迎合黃州赤壁說而臆造出來的。《三國志》所有紀、傳及裴注,都沒有曹軍曾......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地點到底是哪裡?

1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

首先,最俱權威的《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

而《三國志·吳書》的諸大將傳記也都提到“拒曹公於烏林”的字樣,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曹操是拄紮在江北的烏林。

而周瑜所在的赤壁又具體在哪個位置呢?它與烏林的關係如何?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赤壁山在今蒲圻縣西八十里,一名石頭關,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

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江水左逕百人山南,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

《荊州記》記載:“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黃蓋(於)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於烏林,烏林、赤壁其東西一百六十里。”

《江表傳》記載赤壁之戰的情況是這樣的:“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去北軍二里於,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

“東南風急”與“中江舉帆”,說明衝烏林來的船來自烏林東南,這與“上破魏武兵”比較吻合。還有《三國志·呂蒙傳》的記載:“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這裡的“西破”與周瑜傳的“逆”是一個解釋。

如果《江表傳》所記載是事實,那麼蒲圻赤壁做為赤壁之戰的地點確實是最符合歷史記載。

至於其他的“赤壁”從地或記載上都有難以解釋的地方,由於爭論太大,此處不做過多討論。

2張憙救合肥是在赤壁戰前還是戰後?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

根據《曹操傳》是孫權先攻合肥再發生的赤壁之戰。

《三國志·孫權傳》則記載:“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根據孫權傳是成了赤壁戰後孫權才攻的合肥。

是不是陳壽記錯了?後人對此有很多猜測,《孫盛異同》評曰:按吳志,劉備先破公軍,然後權攻合肥,而此記雲權先攻合肥,後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吳志為是。

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三國志》的本紀是曹操,看《三國志》的人要想看時間,一定先看本紀,其他的傳記一律向它看齊。本著這個原則,曹操本紀在時間上是絕對嚴格的,否則整部書的時間順序就會很亂,《三國志》能被稱作良史自然也具備這個條件。

也就是,孫權在赤壁戰前攻合肥是肯定的,雖然《孫權傳》是在赤壁戰後才說“權自率眾圍合肥”,但它的時間觀念與曹操本紀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更何況後面還有一句“攻城逾月不能下”,說明其戰鬥持續的時間還不短,完全可以理解為是發生在赤壁戰前,只是著重描寫赤壁之戰才放在後面來說。

只是這樣理解還有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張憙被派遣在《曹操傳》和《孫權傳》的記述又產生了矛盾。

按《曹操傳》則張憙是在赤壁戰前被派,按《孫權傳》是在之後。

如果我們仍然按照《本紀》為尊來理解,那麼陳壽關於這段記載就是失敗的,因為孫權傳的存在完全成了誤導。

可筆者並不這樣認為。

根據《三國志·蔣濟傳》:“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覆疾疫。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

記載說:“遇疾疫……頗覆疾疫”,則很可能是在......

赤壁之戰發生在什麼時代?

您好,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發生在現今的何地

你好!

據有關歷史、地理資料記載,荊楚大地稱作赤壁的有五處:漢陽、漢川、武昌、黃州和蒲圻。一般認為在今湖北蒲圻 。

1、漢陽之說,出於南宋時盛弘的《荊州記》。

2、漢川之說,出於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這兩處正古稱作赤壁,均非臨江,並非火燒曹操戰船之處。

3、黃州文赤壁,因宋代文學家蘇軾寫有前、後《赤壁賦》而譽滿神州。蘇軾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貶官黃州,躬耕於東坡之上,自號東坡居士,因而黃州赤壁又稱東坡赤壁。此地是否火燒曹操戰船之處?據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鑑》記載分析,赤壁在今武漢之西,長江之南,可見黃州也並非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但是蘇東坡把黃州赤壁誤作赤壁之戰的赤壁,也頗有一定的原因。黃州有赤壁,黃州西去六十里有個團風鎮,又名烏林鎮,兩處地名的偶合。原詩為:“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人道是”表明並非是作者有意認定。蘇軾在《赤壁賦》後記裡有“江漢之間,指赤壁者三”,可見他是清楚的。

4、江夏赤壁,即今武漢嘉魚縣東北江夏區金口的赤磯山。《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

5、蒲圻赤壁。《元和郡縣圖志》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一般認為,“蒲圻縣西北”較為可信。《叮和郡縣圖志》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早些時候的《荊州記》有與《元和郡縣圖志》相同的記載。後來蒲圻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髮掘出來,證實了這裡是真正的古戰場。《荊州記》記載:劉宋元嘉年間,在赤壁已發掘了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東吳大將呂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髏極大,蒙形長偉,即蒙髑髏也。”另據《南史·宋書·符瑞志》載:劉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銅路鼓,“獨足四面”。在赤壁對岸的烏林,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的瓦硯一臺,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發現一枚傳令旗上的三稜形鏤孔銅鏃。1987年,在赤壁金鸞山坡一座東吳磚室墓中,發現諸葛亮設計製造的銅弩機一件、東漢五銖錢和規矩星紋銅鏡、東吳都尉武官陳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銅弩機,上有射程表尺,有銘文,還出土鋼劍一柄、草葉紋鏡一面,“大泉當千”一枚及青瓷器等`37件文物。

赤壁之戰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講的是什麼。

講的是東漢末年,劉備與孫權抵抗曹操南下擴張的戰爭。最終以孫劉兩家的獲勝而告終。目前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的具體地點和投入兵力都有不同意見。具體你可以在百度百科搜索赤壁之戰,上面有詳細的解答

赤壁之戰是發生在哪國和哪國之間的一次戰役

東漢末年,曹操率軍下江南準備統一江南時和孫劉聯軍打的一場仗.結果曹操兵敗,三國局勢形成.

“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

三國主要戰役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200年),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而夷陵之戰則遲至黃初三年(222年)

其中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與曹操之間的一次著名戰役,不過看起來“魏和吳蜀”更貼切.希望不是誤導你

赤壁之戰在哪裡打的?

赤壁之戰 真正位置 簡單來說目前爭議的就是 位置是長江南南還是北 從地理位置和記載來說江北岸文赤壁 符合 從出土來說長江南岸武赤壁符合 只不過現在都已經改叫赤壁市了 已經把這還在爭議的地方給不負責的確定化了!

赤壁之戰發生在什麼年代?

LS幾位,三國都還沒形成,何來三國時期?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建“魏”;次年,劉備稱帝建“漢”;229年,孫權稱帝建“吳”,三國才正式形成。所以最嚴格來說,三國從229年開始,不過通常是從220年開始,因為東漢滅亡,魏國建立。

因此,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

相關問題答案
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
官渡之戰發生於哪一年?
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原文?
赤壁之戰怎麼過?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視頻?
赤壁之戰的影響是什麼?
赤壁之戰是真的還是假的? ?
湄公河行動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那個故事發生在哪一年? ?
粵通卡發票在哪裡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