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政治上主張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孟子》主要涉及的是政治上的什麼思想和哲學上的什麼論

1、主要內容 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張

民貴君輕

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不可忽視,認為統治者只有得民心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孟子“民貴君輕”的提出,繼承了西周以來的“重民輕天”思想。孟子“民貴君輕”的主張,雖然在主觀上是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為統治者著想,但它也是當時的客觀情況在孟子思想上的反映。孟子是剝削階級中看到人民的力量並引起很大重視的 思想家。使得統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注意民生,緩和階級矛盾,有利於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孟子政治主張主要是什麼

仁政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與民,就是舟與水

荀子在政治上主張統治者什麼反對暴敵?孟子在政治上主張統治者什麼反 5分

1 。 荀子在政治上主張的“法后王”“以近知遠”反對“法先王。法后王就是指王擁有絕對的權力和霸權,這與孟子的 法先王 對立所謂的 後 就是王權大於法權 而 先就是法權大於王權.以近知遠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君王通過身邊的人,大臣的情況來了解遠離自己的官員百姓的情況.

2. 孟子在政治上主張的仁政,法先王,意在效法古代聖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就是以先王的道德標準為規範。推崇堯舜之道。但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歷史侷限性。

孟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張分別是什麼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 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正氣者,謂君子之氣也。今世或謂之氣功,誤亦。浩然正氣者,以德充實,無德則虛。古以無形為氣,故謂之氣。

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孟子涉及政治上的什麼思想和哲學上的什麼論

仁:“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禮:“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相關問題答案
孟子在政治上主張什麼?
孔子在政治上主張什麼?
政治主張什麼意思?
墨子主張什麼?
老子主張什麼思想?
墨子政治思想是什麼?
政治任務是什麼意思?
黨政治路線是什麼?
韓愈主張什麼的充實?
政治考研考什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