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鮮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長江三鮮是什麼?

長江三鮮是指在中國長江下游水域中出產的三種肉質鮮美的魚類——河豚、鰣魚和刀魚。

1、刀魚因上市最早,且鮮美無比,故列三鮮之首。宋朝劉宰曾設刀魚宴餞別友人,並賦詩“芼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贊刀魚味美。刀魚味美不僅在於肉質細嫩爽滑,腴而不膩,且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磷脂和維生素,所以吃刀魚不僅能飽口福,還能養生。《本草綱目》中就有用刀魚治痔瘻和補氣的記載,而民間也常將刀魚作益氣活血之用。

2、“魚中之王”鰣魚。鰣魚除富含核黃素、尼克酸及鈣、磷、鐵等,具有很高營養價值外,還有補益虛勞、滋補強壯、清熱解毒等功效。當然,“魚中之王”的美稱同樣認可了鰣魚的美味,所以俗語稱“紅燒鰣魚兩頭鮮,清蒸鰣魚誘神仙”。

3、三鮮中,滋味與口感最特別的當屬河豚,它帶有肉刺的魚皮膠質濃厚、粘口,豐腴鮮美,入口即化。

長江三鮮和太湖三白是什麼?

“長江三鮮”,一般指刀魚、鰣魚、河豚。

太湖三白

太湖銀魚:長二寸餘,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宋代詩人“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把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就被列為“貢品”。銀魚原為海魚,後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貴特產。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刺、無腥味,可烹製各種佳餚,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銀魚又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太湖牌冷凍銀魚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日本人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製成珍貴菜餚。將銀魚晒成幹,色、香、味、形,經久不變。烹製前,用水浸一下,柔若無骨,製成各類應時名菜,不比鮮銀魚遜色。八十年代太湖銀魚南移滇池,西湖,成為當地的名特產。

太湖白魚: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吳郡志》載:“白魚出太湖者勝,民得采之,隋時入貢洛陽”,當時白魚已作為貢品上貢皇庭。白魚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長,以小魚蝦為食,是太湖自繁睡魚類,一年四季均可捕獲,在六.七月生殖產卵期捕撈產量最高。《吳郡志》有“吳人以芒種日謂之入黴,梅後十五日謂之入時。白魚至是盛出。謂之時裡白”。解放後,對白魚資源進行保護,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太湖白蝦: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用白蝦做的“醉蝦”放在桌上,蝦還在蹦跳,吃在嘴裡,奇嫩異常,鮮美無比。白蝦剝蝦仁出肉率高,還可加工成蝦乾,去皮後便是“湖開”。蝦還可入藥。內服有托裡解毒之功能,酒後喝一碗蝦米湯,頓覺腸胃舒適,美味不盡。

長江三鮮的介紹

長江三鮮是指在中國長江下游水域中出產的三種肉質鮮美的魚類——河豚、鰣魚和刀魚。1自六朝以來,由於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的極力推崇,撰寫大量有關的詩詞文章,長江下游城市形成歷史悠久的品嚐江鮮的狂熱嗜好,例如蘇東坡拼死吃河豚。由於大量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已經基本絕跡,而刀魚的產量也急劇下降,價格頗為昂貴。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冠以最危險的美食之稱。“劇毒河豚”至今在各地的禁食名單之列。 《本草綱目》有記載:“河豚有毒”,“味雖珍美,修治失法,為之殺人”。

長江三鮮是什麼

1張

長江三鮮

長江三鮮是指在中國長江下游水域中出產的三種肉質鮮美的魚類——河豚、鰣魚和刀魚。

自六朝以來,由於士大夫階層和文人墨客的極力推崇,撰寫大量有關的詩詞文章,長江下游城市形成歷史悠久的品嚐江鮮的狂熱嗜好,例如蘇東坡拼死吃河豚。

由於大量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已經基本絕跡,而刀魚的產量也急劇下降,價格頗為昂貴。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冠以最危險的美食之稱。“劇毒河豚”至今在各地的禁食名單之列。 《本草綱目》有記載:“河豚有毒”,“味雖珍美,修治失法,為之殺人”。

長江三鮮的做法

(一)清蒸鰣魚1.主料:鰣魚一條或中段。2.配料:黃酒、味精、精鹽、蔥段、薑絲,豬網油、玉蘭片、水髮香菰、火腿片、高湯。3.魚宰殺洗淨。將其置入器皿中,在魚身上擺好各種配料,用網油裹起。各種佐料與高湯適量倒入其中。上火蒸約15分鐘即可。蘸薑末、醋吃。剩下的骨架可加高湯、醋、胡椒粉做成酸辣湯。(二)紅燒鰣魚1.主料:鰣魚一條或頭尾2.配料:醬油、黃酒、味精、白糖、蔥段、薑片、溼澱粉。植物油3、做法:將魚宰殺洗淨。放入鍋內熱油煎一下。放入蔥、薑黃酒,加蓋略燜後,加入醬油、白糖、味精、水,燒沸後轉小火燒15分鐘,用溼澱粉勾芡。出鍋裝盤。(三)酒釀鰣魚做法是:將鮮鰣魚去內臟(不去鱗),洗淨放入適量酒釀和熟豬油,加蔥、姜、火腿片及調料,上籠蒸15分鐘左右而成。出籠後的鰣魚酒香四溢,色澤潔白,鮮嫩味美。1975年4月12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主席訪問南京期間,張家港(沙洲)鰣魚專送南京招待國賓。製作方法:1.鰣魚去內臟,不要去魚鱗,用鹽、味精、紹酒、薑汁醃10分鐘左右。2、把醃好的鰣魚裝盤,酒釀抹在魚身上,入蒸箱蒸8分鐘,盛出裝盤,撤上蔥絲、紅椒絲即可。特點:酒香濃郁,魚肉鮮嫩。(四)砂鍋鰣魚製作工藝1. 鰣魚擦去肚膛黑膜,洗淨血汙,從中切成兩段2. 火腿切成片待用3. 炒鍋置旺火上,放人植物油,燒至五、六成熱,將魚皮朝下稍煎;4. 烹入黃酒、醋、醬油和清水500毫升,燒開後裝入砂鍋5. 再加精鹽、蔥(切段)、姜(切片)、火腿(切片),蓋上鍋蓋,置風爐炭火上細燉,保持湯麵偶冒小泡,待湯汁濃稠,揀去蔥段、薑片即成。工藝提示1. 鰣魚皮下脂肪豐厚,不必去鱗2. 須用砂鍋,小火慢燉,方是正宗風味。(五)網油鰣魚菜系:滬菜特色:魚肉肥嫩細膩,蘸以薑末、香醋,口味鮮美原料:鰣魚中面350克,豬網油150克,糖豬權油丁10克,熟豬油25克,蔥結1個,香醋25克,姜1片,嫩薑末5克,紹酒25克,火腿20克,精鹽10克,水發冬菇1只,白糖25克,冬筍肉25克,酒釀15剋制作:1.鰣魚開膛,除去內臟和鰓,保留魚鱗,用清水洗淨。火腿、冬筍切成約0.15釐米的片。香菇去蒂洗淨。網油洗淨後揩乾。香醋、嫩薑末放在同一碟內。2.把豬網油攤平,中間先放冬菇,然後把火腿片、筍片間隔地排列好,兩側撒上豬油丁,把鰣魚擺放在火腿、筍片之上,用網油輕輕包裹起來,保持排列原樣,放入盤內。然後,加紹酒、白糖、熟豬油、精鹽、灑釀、蔥結、薑片,上籠用旺火急蒸10~15分鐘,待網油基本融化時取出,放入保暖的魚盤內(有香菇的一面朝上)。上菜時,帶香醋、薑末碟,供蘸食 (一)蜜汁燒烤秋刀魚去腮去內臟,沖洗乾淨,瀝乾水分先用料酒和蒸魚豉油抹遍全身裡外,再用李錦記蜜汁烤肉醬塗滿裡外醃製半小時以上烤箱預熱220度,將魚置於錫紙上,用薑絲撒在魚肚裡及外面,並將醃料汁澆在魚身上可將錫紙包起,放在烤盤上入烤箱上層烤制,約25分鐘即可出爐。也可以烤至中途時將錫紙打開,烤至魚皮表面焦黃。一干一溼風味皆有不同。因蒸魚豉油有鹹味,加之海魚本身的鹹味,只用蜜汁烤肉醬即可,可以不用再放鹽。(二)香酥小刀魚原料:小刀魚250克、生粉60克、吉士粉20克、青、紅椒粒少許、蒜米少許、料酒1小勺、蔥姜、椒鹽適量。做法:1、新鮮的小刀魚用手擠去內臟和魚鰓,清洗乾淨,放入加了鹽和料酒的蔥姜水中浸泡1小時。2、把生粉和吉士粉混合【沒有吉士粉可不加,吉士粉主要起到增色的作用】,把小刀魚撈出瀝乾水分放入粉中撲粉,入油鍋炸至發黃酥脆撈出。3、鍋中加少許油,放入青紅椒粒和蒜米煸香,放入小刀魚,撒入椒鹽翻炒出鍋。 (一)炸河魨塊......

請問長江三鮮到底是哪三鮮?

確定鰣魚和刀魚是三鮮之列,還有一種就是不確定了,看到有的地方說是河豚、、有的地方卻說是鮰魚、、到底哪個是真的三鮮?求懂得幫解答~有分獎勵

鰣魚河豚刀魚為什麼稱為長江三鮮

鰣魚、刀魚、河豚,被稱為“長江三鮮”。 它們是揚中的特產,曾經江澤民到揚中也特地嚐嚐鮮。

鰣魚體扁而長,色白如銀,肉質鮮嫩。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每年5—6月由沿海上溯入江而得名,是名貴的淡水魚之一,被列為我國“鰣、甲(中華鱘)、鯧、黃”四大名魚之首。鰣海多產在西江、錢塘江、長江下游一帶,其中鎮江鰣魚最為鮮嫩、肥美。由於鰣魚鱗下富含脂肪,故烹調加工時不去鱗,帶鱗清蒸,保持真味,以增加魚體的清香。鰣魚營養價值極高,體內含有蛋白質、脂肪、鐵質、鈣、磷、核黃素等多種營養,幾乎居魚類之首,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因此十分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小兒及產婦食用。最好的食用時間在清明節前夕,此時,它的刺變的不再像以前那麼硬,有點軟,即使嚥下去也無妨。

刀魚,也稱刀鱭,其體型狹長而薄,頗似尖刀而得名。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全身呈銀白色,晶瑩可愛。因長江刀魚每年春天從大海遊入長江產卵前,需要囤積大量脂肪待途中消耗,這就使得長江刀魚味道特別味鮮、肉嫩,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每百克魚肉中,含脂肪16.8克,蛋白質14克,磷1.1克,肉質極細嫩鮮美。為江陰段長江水面的特產。食用以清蒸為佳。刀魚肉質細嫩,腴而不膩,味道鮮美。烹調花樣多,品種有“糖醋酥刀魚”、“白汁雙皮刀魚”、“清蒸刀魚”等。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古名:鯸鮐,別名:也稱魨魚、氣泡魚、辣頭魚,在江浙一帶稱小玉斑、大玉斑、烏狼等,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相關問題答案
長江三鮮是什麼?
長江三峽有什麼景點?
長江七號是什麼東西?
長江源頭是什麼短語?
長江學者是什麼?
長江特產是什麼?
三江四海是什麼動物?
三江四海是什麼生肖 ?
新三板是什麼意思?
長毛黑貓是什麼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