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展幼兒早期閱讀?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淺談如何開展小班幼兒早期閱讀

但是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而且在閱讀活動中又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那麼要怎樣開展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呢?從教師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一、創設生動形象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環境的感染,沉浸其中。《綱要》中也強調要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是為幼兒提供發展各種能力和實踐的機會與條件。因此,為小班幼兒創設一個閱讀書籍的良好環境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舒服的閱讀區。閱讀區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是溫馨的,讓幼兒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與同伴一起閱讀。其次,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圖書。保證每位幼兒都有書可讀,而且還要階段性的更新,對於小班的幼兒可以提供一些塑料書、卡片書、翻折書等比較好操作又不容易壞的圖書,讓幼兒隨時閱讀,自由的取放圖書。最後,要為幼兒構建特色化的班級環境。我們充分利用班級的各個活動空間,積極創設蘊含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營造有趣味性的閱讀情境,努力構建特色化的班級閱讀環境。二、選擇豐富有趣的閱讀材料,讓幼兒愛上閱讀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我們要提供一些內容生動有趣、形象突出、圖大字小、色彩鮮豔的圖書,讓幼兒通過閱讀書籍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第一,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圖書。由於小班幼兒容易被人物誇張、動物擬人的圖書所吸引,因此我們要選擇一些畫面清晰,人物形象逼真,人物突出,情節簡單,背景不復雜並配有短句或詞彙的單頁單幅畫面的大幅圖書,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圖書中的故事。第二,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圖書。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愛閱讀,發給幼兒的書,轉眼間就變成了“望眼鏡”,有的乾脆把書撕掉,和看書比一下,他們更喜歡看電視,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因勢利導把孩子愛看電視的興趣轉移到閱讀中來,比如,最近幼兒迷上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只要一提到喜羊羊或是放喜羊羊的音樂,幼兒都會興奮的講個不停。我們就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閱讀區投入大量有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系列叢書,幼兒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恨好的激發。第三,我們要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在這個信息時代裡,多媒體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憑藉這些生動性、直觀性的內容吸引幼兒注意力,誘發幼兒情感的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三、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1.指導幼兒正確的翻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圖書就像他們的玩具一樣,正拿、反拿、顛倒拿等,在閱讀活動中,要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與封底,教師先示範正確的翻書方法:從封面開始一頁一頁翻,拎住書本的小腳翻,看完一頁再翻一頁,一頁一頁地按順序向後翻。這樣經過反覆練習,幼兒在獨立閱讀時學會了正確的翻書方法,還幫助幼兒建立起了頁與頁之間的聯繫,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2.增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很多幼兒拿到書都是隨便折,要不就是把書卷成“望眼鏡”,還有一些幼兒就直接把書撕掉,因此教師應引導幼兒愛護圖書,在閱讀之前,教師先讓幼兒觀看擺放好的圖書,教師再做如何取放書的示範,然後請幼兒模仿練習取放書,閱讀完後,教師還要帶領幼兒一起整理圖書,將書按大小分類擺放,並在圖書架上做好記號。發現圖書有撕破的地方,教師在全體幼兒面前,及時用膠條或者漿糊粘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行為......

如何有效的開展中,大班早期閱讀

已有研究表明:早期閱讀不是機械地看書,而是幼兒調動內部信息去觀察,理解視覺所及的信息內容。對幼兒而言,他所能解讀的符號信息,存在於他的學習、遊戲、生活之中。因此,凡是攝入孩子眼簾的視覺符號,孩子解讀的過程就是閱讀。 然而如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方式,使幼兒喜歡閱讀、快樂閱讀?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研究。 首先,我先了解小班幼兒閱讀的現狀是什麼?他們有哪些閱讀特點和習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 第一,幼兒不瞭解圖書的結構,閱讀的盲目性大。有的幼兒會把一本圖書一會翻到前一頁,一會翻到後一頁,不知道看什麼;有的幼兒從書的最後一頁翻起;甚至有的幼兒倒著拿書看。這些現狀說明幼兒對圖書的結構不瞭解,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只是滿足翻書的動作。 第二,幼兒不瞭解圖書的用途,愛護圖書的意識薄弱。特別是男孩子常常會把圖書當玩具擺弄,一會把圖書卷起來當望遠鏡,一會兒把圖書向上拋接著玩,這樣不僅影響閱讀角讀書的氛圍,還容易損壞圖書。 第三,幼兒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不會捏著書角一頁一頁輕輕翻,而是折起書面使勁翻,這樣很容易在書面上留下印痕,時間長了書頁就容易掉下來。有的看完書就會隨意亂丟,不會放回原來的地方。甚至還有爭搶圖書、亂塗亂畫等不良的閱讀習慣。 第四,幼兒認知經驗少,觀察理解能力弱。因為小班孩子生理心理髮育還不完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對事物的理解是表面膚淺的。如果幼兒拿到的是內容複雜,人物眾多的圖書,他們就會隨意翻看,甚至手在翻書,眼睛卻看著別的地方。說明孩子不能理解其中的內容和情節,因此閱讀的興趣不高。 第五,幼兒缺少閱讀方法,觀察的目的性不強。沒有和大人共同閱讀經歷的孩子,常常會拿著書不知道幹什麼,可能翻兩下就離開了。如果這本書是老師和孩子一起閱讀過,是孩子熟悉的內容,他們就會反覆閱讀,甚至邊看邊講故事情節、對話等等。所以,要讓幼兒有閱讀的興趣,首先要讓幼兒知道看什麼,怎麼看,瞭解故事情節後,他們會更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瞭解到小班幼兒這些閱讀現狀後,我便開始著手研究如何結合小班幼兒的閱讀特點合理設計閱讀活動,引發閱讀興趣,初步養成閱讀習慣。通過實踐,我覺得開展小班集體閱讀活動,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 關注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在沒有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前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小班集體閱讀活動中首先要關注幼兒閱讀習慣的養成,讓幼兒把圖書當朋友,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愛護圖書的意識。 那麼,小班孩子要養成哪些閱讀習慣呢? 1、能有輕輕的、有順序的一頁頁翻書。 2、學習正確拿書、取放圖書的方法。 3、能安靜閱讀圖書。 4、學習正確的閱讀姿勢。 5、初步養成按大小歸類擺放圖書的習慣。 我們如何在集體活動中養成幼兒這些習慣? 1、巧用標識,配上兒歌,養成翻書習慣 標識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有利於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並且在活動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在圖書的右下角做好小圓點的標記,然後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翻書方法。 例如在閱讀小熊系列故事《散步》這一故事時,我設計了一本大圖書,在教師的大圖書和幼兒的小圖書的右下角我都貼上了紅色的小圓點。在認識了封面上的人物後,我邊提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邊示範:我們“捏住小圓點,輕輕翻一頁”。讓幼兒初步瞭解捏住小圓點翻圖書的方法。在翻第二頁時再提示:“找到小圓點了嗎?在哪裡?”幫助幼兒關注到頁面右下角圓點這一標記,然後再示範邊念兒歌邊翻書頁。當翻第三頁時教師繼續引導:“怎麼翻到下一頁呢?”就有個別幼兒會說......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的早期閱讀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提高幼兒語言思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就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活動可以充分挖掘幼兒潛能,拓展知識面。提高語言、思維、想象、創造等方面的能力。因為幼兒識字少,不具有完全靠文字閱讀的能力,對書中圖畫也不可能完全看懂,因此需要教師有目的的加以指導,才能使早期閱讀活動真正發揮作用。

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教師應儘可能的為幼兒提供不同的閱讀材料。如:大小不同、內容不同的圖書,自制的布圖書,自編的畫報,師幼共同蒐集整理的剪報本等。另外,還可以放置一些小紙偶、頭飾、各種不同的道具。在閱讀區的周圍牆壁上張貼一些圖片、提示安靜的標誌來創設一個豐富、適宜的閱讀環境。在幼兒閱讀新書前,教師應向幼兒介紹新書的內容,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去了解書中的人物、地點、事情的發展經過等情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閱讀

在幼兒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向幼兒提出一些思考問題,啟發幼兒去仔細觀察理解,改變幼兒自己閱讀的無明確目的性。使幼兒通過自主地思考去理解故事的發生、發展、結束,以此來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

三、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圖書進行閱讀

不同的幼兒對圖書的喜好是不同的。從內容上說,有的喜歡傳說故事;有的喜歡外國童話;有的喜歡動物世界;還有的喜歡科普知識。從形式上說,有的喜歡大圖書;有的喜歡小圖書;還有的喜歡布圖書,因此我們應該允許幼兒自由選擇圖書,鼓勵他們按自己的需要進行閱讀。

四、啟發幼兒邊看邊講述圖書內容

在邊看邊講中,孩子們可以互相交流討論圖書的內容,主動運用一些優美的詞彙,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五、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進行早期閱讀的有效保證。教師應在幼兒的閱讀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良好閱讀習慣。如:坐姿端正,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折書、不撕書、不用髒手觸摸書;看完書主動放回原處;專心讀書,保持安靜,善於傾聽。教師還要帶領幼兒經常檢查圖書,發現破損的應及時指導幼兒修補圖書,逐步培養起幼兒愛書、珍惜書的情感。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早期閱讀的方式

幼兒早期閱讀是一個大的閱讀理念,是為了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素質.在我國,隨著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幼兒早期閱讀教育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一次明確的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目標體系中,並提出: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面語言和書寫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驗,我對早期閱讀有一些體會.首先,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其次,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還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講究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

但是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而且在閱讀活動中又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那麼要怎樣開展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呢?從教師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動形象的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研究表明,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環境的感染,沉浸其中。《綱要》中也強調要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是為幼兒提供發展各種能力和實踐的機會與條件。因此,為小班幼兒創設一個閱讀書籍的良好環境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不可缺少的條件。

首先,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舒服的閱讀區。閱讀區不要太大,但一定要是溫馨的,讓幼兒在一個寬鬆、愉悅的環境中與同伴一起閱讀。其次,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圖書。保證每位幼兒都有書可讀,而且還要階段性的更新,對於小班的幼兒可以提供一些塑料書、卡片書、翻折書等比較好操作又不容易壞的圖書,讓幼兒隨時閱讀,自由的取放圖書。最後,要為幼兒構建特色化的班級環境。我們充分利用班級的各個活動空間,積極創設蘊含較多閱讀信息的教育環境,營造有趣味性的閱讀情境,努力構建特色化的班級閱讀環境。

二、選擇豐富有趣的閱讀材料,讓幼兒愛上閱讀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我們要提供一些內容生動有趣、形象突出、圖大字小、色彩鮮豔的圖書,讓幼兒通過閱讀書籍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第一,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圖書。由於小班幼兒容易被人物誇張、動物擬人的圖書所吸引,因此我們要選擇一些畫面清晰,人物形象逼真,人物突出,情節簡單,背景不復雜並配有短句或詞彙的單頁單幅畫面的大幅圖書,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圖書中的故事。

第二,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圖書。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愛閱讀,發給幼兒的書,轉眼間就變成了“望眼鏡”,有的乾脆把書撕掉,和看書比一下,他們更喜歡看電視,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因勢利導把孩子愛看電視的興趣轉移到閱讀中來,比如,最近幼兒迷上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只要一提到喜羊羊或是放喜羊羊的音樂,幼兒都會興奮的講個不停。我們就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在閱讀區投入大量有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系列叢書,幼兒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恨好的激發。

第三,我們要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在這個信息時代裡,多媒體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把靜態知識動態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憑藉這些生動性、直觀性的內容吸引幼兒注意力,誘發幼兒情感的共鳴,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三、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幼兒正確的翻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圖書就像他們的玩具一樣,正拿、反拿、顛倒拿等,在閱讀活動中,要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與封底,教師先示範正確的翻書方法:從封面開始一頁一頁翻,拎住書本的小腳翻,看完一頁再翻一頁,一頁一頁地按順序向後翻。這樣經過反覆練習,幼兒在獨立閱讀時學會了正確的翻書方法,還幫助幼兒建立起了頁與頁之間的聯繫,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2.增強幼兒愛護圖書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看書習慣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沒有愛護圖書的意識,很多幼兒拿到書都是隨便折,要不就是把書卷成“望眼鏡”,還有一些幼兒就直接把書撕掉,因此教師應引導幼兒愛護圖書,在閱讀之前,教師先讓幼兒觀看擺放好的圖書,教師再做如何取放書的示範,然後請幼兒模仿練習取放書,閱讀完後,教師還要帶領幼兒一起整理圖書,將書按大小分類擺放,並在圖書架上做好記號。發現圖書有撕破的地方,教師在全體幼兒面前,及時用膠條或者漿糊粘好,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行為......

如何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興趣

書,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是我們獲取知識,伴隨我們一生的良師益友。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生存在終身學習時代的孩子,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和價值多元的觀念,需要通過閱讀與書不斷對話,逐漸學習獨立思考。因此,閱讀是他們學習的基礎。

研究發現,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兒童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逐漸能夠獨立思考。儘管他們還不完全識字,但是他們能夠獨立閱讀各種圖文並茂的書,能夠自己與書對話,成為成功的自主閱讀者。唯有成為自主閱讀者,才算真正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才會對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具有持續的興趣和熱情,才會在閱讀中跨越時空、縱橫古今,在閱讀中獲得知識廣度和心靈高度的培養。那麼,作為孩子的家長,該如何指導幼兒進行早期閱讀呢?

一、滿足幼兒的求知慾,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

幼兒期的孩子對生活環境中的一事一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常以好奇的心態去發現疑難問題,尋找答案,不斷地對成人加以窮究、發問。面對這一“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家長應耐心地解答孩子的疑問,切不該粗暴地加以制止或敷衍了事,平時,家長也可陪同孩子一起去書中查閱資料,使孩子在潛移默化 中產生對書的興趣和閱讀慾望。由於幼兒期正是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必須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經驗,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書上的相關知識。因此,家長平時應注意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生活,豐富其直接的感性經驗,使幼兒在閱讀時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給幼兒講《猴子撈月亮》這一故事前,先引導孩子獲得有關倒影的淺顯知識,那他在聽故事時就很容易理解其內容了。

二、認真做好“講、看、聽、引”四個方面

“講” 包括家長講和幼兒講。每天,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分層次地為幼兒選擇一些多元化的閱讀材料講給幼兒聽,也可根據幼兒的閱讀水平,讓幼兒來穿插故事內容或續編故事,這樣,不僅密切了親子關係,還使孩子逐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看”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大量的色彩鮮豔的低幼讀物,還應引導幼兒觀看一些與視覺刺激有關的多媒體材料,如:動畫片等;也可教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與符號,或在逛街時帶幼兒認識馬路上的交通標誌、商店名稱、馬路路名等等,通過大量的視覺刺激達到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的目的。

“聽” 孩子故事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編故事的慾望。這時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講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別忘了對他進步的肯定。有時,家長講完一個故事後,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讀後感。交流時家長要注意傾聽,及時幫助孩子引導話題,使之緊緊圍繞主題,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內容的理解,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引”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家長應以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方式引導幼兒自由地去閱讀書籍,並適當地進行復述故事。在閱讀過程中,家長還要根據實際閱讀情況,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背景,展開豐富的想象,推測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等手段來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閒暇時,家長應多帶幼兒去圖書館或書店,誘導幼兒喜愛閱讀的環境。

三、 從“趣”入手,指導幼兒的圖書閱讀活動

1、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這主要是指在讀物內容與幼兒求知心理之間,通過問題的創設來製造一定的懸念,將幼兒的注意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如“寶寶想睡覺了,可是他只能睡在玩具箱裡,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書)吧!”“小象出門去旅行,回來後,卻怎麼也走不進原來的房子,這是怎麼回事?”創設問題情境要注意問題小而具體,......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早期閱讀的方式3000字

其中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通過師幼共讀以及教師的示範、分享,讓幼兒看到教師——一個成熟的讀者是怎樣讀書的,還需要在師幼共讀之後開展一些拓展活動,讓幼兒有機會遷移運用閱讀策略或系統梳理知識經驗。目前,很多幼兒園對早期閱讀的拓展活動還不夠重視,在組織和實施上也缺乏一定的經驗。本文對此進行一些探討,希望能為廣大教師開展早期閱讀的拓展活動帶來一些啟迪。 一、以閱讀能力提升為核心一個人如果不認識基本的字詞,不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不儲備理解閱讀材料所需的知識經驗,是不能很好地閱讀的。因此,閱讀策略的掌握和運用、知識經驗的豐富和梳理以及基本圖畫和文字符的識認,應是閱讀活動及其拓展活動的重要內容。 (一)遷移、運用閱讀策略基本的圖文識別能力,即認識和理解常見、常用的圖畫符和文字符能力,的確是成功閱讀不可或缺的條件,但這只是基礎。影響一個人閱讀的關鍵還是其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圖畫書閱讀階段,即便不認識文字,幼兒依然可以通過閱讀圖畫、傾聽成人講解來理解讀本。因此,培養幼兒的閱讀策略運用能力是最重要的。那麼通常幼兒可以掌握的閱讀策略有哪些呢?主要有:觀察,既包括整體觀察、感知,也包括細節辨別;預測,既包括對情節的預測,也包括對文本的預測;,既包括與原有生活經驗相,也包括與原有閱讀經驗相;形象化,即對文本所描述的內容進行想象和形象化,像放電影一樣在頭腦中再現;推斷,即以圖畫、文本和原有知識經驗等為線索,去發現和判斷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的、隱藏在圖畫之外字裡行間的內容;自我監控,即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反思、監督;總結概括,即對所讀內容進行歸納。為了提高幼兒的閱讀策略運用能力,在閱讀活動後,教師可以開展這類拓展活動,即挑選蘊含與讀本基本相同的閱讀策略的材料,讓幼兒通過閱讀新材料,遷移運用閱讀策略。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運用某項或某幾項閱讀策略的練習活動。例如,某個讀本講了幾隻小動物陸續登上吊床睡覺,最後吊床不堪重負塌了的故事。畫中每個小動物上床以後,吊床就會下沉一些,掛吊床的大樹就彎曲一些。閱讀時,幼兒一般都會認為是最後上床的大象太沉了床才塌的,很少有人根據吊床和大樹的變化綜合判斷和吊床坍塌的原因。由於故事比較長,要翻開每一頁去觀察、記憶和綜合比較吊床和大樹的變化對小班幼兒來說顯然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拓展活動,將每一頁上吊床和大樹的樣子都描繪下來並製成圖片.讓幼兒運用這些圖片複述故事,邊複述邊粘貼圖片,一張一張地粘,這樣幼兒可以清楚、完整地看到吊床逐漸下沉和大樹逐漸彎曲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綜合和判斷能力。 (二)豐富、梳理知識經驗閱讀需要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雖然如何調動是閱讀策略的問題,但如果一個讀者不具備讀懂閱讀材料所需要的背景知識,特別是結構化了的知識經驗,那麼他在閱讀過程中依然會遇到困難。因此,在閱讀活動後,圍繞知識經驗的結構化、系統化開展拓展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梳理、歸納讀本中的知識的拓展活動。例如,《兜風》這個讀本將一些常見交通標誌和規則蘊含在了小猴子和爸爸一起坐車兜風的故事中。閱讀後,教師可以畫一個3行N列的表格(交通標誌分類表),在每一行放入一個標誌,再請幼兒將故事中剩餘的標誌放到其他欄內,要求每行的標誌是同一類型的(警告、禁令、指示等)。放好之後,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幾個標誌的含義和適用情景,隨後請幼兒根據規律來推測。 (三)理解、學習文本知識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讓幼兒認識到文字的概念和功用以及知道將來能認識更多的文字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幫助幼兒積累一些粗淺的文字識別、理解經驗,讓幼兒覺得文字學習有意思、並不難;引導幼兒......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

繪本是早期閱讀的首選,幼兒經典繪本應該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書”。因為,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美的享受和體驗。從小班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有效閱讀的有利途徑,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後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繪本 運用繪本 閱讀興趣 閱讀環境 閱讀習慣

《指南》明確指出:“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用幼兒發自內心的學習積極性來鼓勵他們開展閱讀活動,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將會讓幼兒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終身受益。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讀物,被國際教育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因為,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美的享受和體驗,讓孩子從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從小班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後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我體會到只有正確使用繪本有助於培養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習慣。

一、深刻理解繪本的含義和特點

繪本,俗稱圖畫書(picture book),是由圖畫文本和文字文本一起構成的一種圖文並重的書籍形式,有時圖甚至比文字佔更大的比重,還有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比如《鼠小弟系列》)。繪本的圖畫是講述故事的,不只具有鮮明的視覺形象、同時有象徵的、典型的形態;還有飛揚的想象;繪本的文字則簡潔明快,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能擴展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等。這種獨特的表達系統使得繪本成為幼兒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具體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圖的完美結合。

繪本是一種圖文並茂的書籍形式。從文學形態上講,它是文字和美術的相互配合、相互豐富和相互激發。圖、文不是簡單的說明與被說明的關係,而是有機結合的。雖然每本書的文圖構成不同,有的繪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優秀的繪本,其文字都考慮了情節、場景、人物的變化,而圖畫也具有一種動態感和流暢性,使整個畫面看起來和諧、完整。文字主要訴諸於聽覺,而圖畫是一種視覺藝術,繪本通過這兩種不同的媒介來表示故事內容,並且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2.內容充滿趣味。

繪本之所以成為流行讀物,不只幼兒喜歡讀,成人也喜歡讀,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繪本特有的趣味性。繪本畫面直觀生動、幽默風趣,文字優美流暢,常用逆向思維來紡織童話故事或生活故事。幼兒和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樂趣。

3.主題富含哲理。

繪本的圖畫直觀形象,文字簡潔明快,但主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繪本並不是隨便逗小朋友開心的畫冊,優秀的繪本可以用簡單的畫面、文字表達深刻的內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通過有趣的繪畫、簡練的文字傳達給讀者。比如美國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書中將“愛”這個籠統的概念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簡短的對話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通過每個幼兒都熟悉的兔子形象來表現這一主題,通過大栗色兔子和小栗色兔子之間充溢趣味的對話,加之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將“愛”這一人類永恆的主題詮釋得完美無瑕。

二、正確認識繪本的作用,科學運用繪本

繪本是用色彩鮮豔、形象誇張的圖畫與少量簡易的文字交織的形式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幼兒讀本。繪本近年來由於其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和需要發展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用好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幼兒的情感和閱讀經......

幼兒早期閱讀活動開展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幼兒園的教材選擇是開放的,而圖畫書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優質圖書,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注重將圖畫書融入到幼兒園日常語言教學活動中來,並積極探索圖畫書教學的有效方法。 1、學習觀察圖畫 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畫內容是圖畫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察包括很多方面,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人物的神態、背景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容易被我們所忽略的某些細微之處,對幫助幼兒理解作品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如《搬過來,搬過去》的最後一頁,教師可引導幼兒按照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鱷魚與長頸鹿愛的偉大計劃:“愛的書架”——書架上整齊排列的書分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是長頸鹿用的,放的是大書;下面一層是留給鱷魚用的,放的是小書。“愛的垃圾筒”——垃圾筒上有兩個踏板,長的踏板是長頸鹿用的,短的那塊踏板是鱷魚用的。“愛的盆景”——高大的寬葉樹是長頸鹿的,矮小的仙人掌是鱷魚從老家帶過來的。還有“愛的小床”、“愛的毛巾架”、“愛的樓梯”等等,這些都需要幼兒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領悟出作品的奧妙之處。 2、設置有效提問 講述前,教師帶領幼兒觀察圖畫書的封皮後,進行提問,請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猜想。講述中,教師可在故事情節的轉折處進行提問,引導幼兒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講述後,教師可進行提問:以後還會發生什麼事?拓寬幼兒的思路,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3、嘗試概括故事 在圖畫書閱讀中,嘗試讓幼兒學著用盡可能少的語言概括內容或主題。教師可先不告訴幼兒故事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讓幼兒給故事取名,學會理解和概括故事內容。既發展了幼兒的理解力,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歸納能力。 4、鼓勵自主閱讀 在自主閱讀中幼兒的想象及思維的連續性可得到充分發展。同樣一本書,對於不同的幼兒來講,從中得到的信息和樂趣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集體閱讀前的自主閱讀和集體閱讀後的自主閱讀都不可忽視。前期的閱讀可讓幼兒在充分的觀察和討論中加強對故事的理解;後期的自主閱讀更多的是一種快樂的分享。(育賢一幼丁文) 附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繪本《搬過來,搬過去》 活動目標: 1、發幼兒理解愛需要分享的道理。 2、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理解力及感受力。 3、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會在生活中勇敢面對困難並善於從身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愛需要分享的道理。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故事名字《搬過來,搬過去》,請幼兒猜想: (1)故事裡說的搬什麼?(2)誰在搬? 2、出示繪本,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小結:是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女士在搬家,它們是一對夫妻。再次猜想: (1)它們遇到什麼麻煩了,為什麼要搬家?(2)為什麼還要搬過來,搬過去的? 3、教師講完在鱷魚家居住的故事後,提問:如果它們搬到長頸鹿家會有什麼麻煩? 4、教師繼續講故事,講完在長頸鹿家居住的故事後,提問:他們會不會拋棄對方?為什麼? 5、教師接著講一頁,提問:他們想出了什麼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6、教師講完故事,幫助幼兒分析最後一頁: (1)吃飯問題——餐桌設在游泳池中間,為了不使餐桌漂移,在餐桌的兩頭用鐵鏈固定住。他倆可以在同一高度用餐了。是不是想得很妙? 門把手問題——改造長頸鹿家的大門。在原來的大門上安裝上一扇小門,裝上小門把手,這樣鱷魚就能夠得著了。 樓梯問題——雙人樓梯。在游泳池的不同方位分別按上樓梯,方便上下。鱷魚的樓梯臺階是小的,長頸鹿的樓梯臺階當然是大的。“真是‘綠色通道’呀!” 馬桶問題——與游泳池相連,水池裡的水可以減少馬桶的高度,鱷魚上廁所就不用再爬梯子了。鱷......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開展幼兒早期閱讀?
如何開展幼兒體育活動?
如何培養幼兒早期英語學習的興趣 ?
如何開好幼兒園家長會?
幼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如何加強幼兒安全意識?
部門領導如何開展工作?
如何組織幼兒一日活動?
學生如何開展主題班會?
如何做好幼兒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