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安全包括?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意識形態安全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首先要知道意識形態是什麼,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系統的思想觀念,代表了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包括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利益,又反過來指導這一階級或集團的行動.至於意識形態的安全就涉及到國家的政治安全,中國式社會主義國家,而西方是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的意識形態不同,就會導致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取消和摧毀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以及西方國家的大肆擴張和滲透,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因此,意識形態安全就是國家政治制度要安全.

什麼是意識形態安全 5分

首先要知道意識形態是什麼,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系統的思想觀念,代表了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包括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利益,又反過來指導這一階級或集團的行動。

至於意識形態的伐全就涉及到國家的政治安全,中國式社會主義國家,而西方是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的意識形態不同,就會導致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突破口。取消和摧毀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以及西方國家的大肆擴張和滲透,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因此,意識形態安全就是國家政治制度要安全。

意識形態包括哪些

識形態的領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

網絡傳播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有哪些

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這必然導致人們思想觀點的多樣化。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恰好為這些思想觀點提供展示的平臺並且能輕易而迅速的傳播。目前,網絡空間流行的主要社會思潮有自由主義、新權威主義、新左派、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這些社會思潮藉助開放的網絡平臺得到自由表達,而且往往打著客觀、公正、理性旗幟出現(實際上卻為不同利益主體或主體群代言)。除了這些主要社會思潮之外,網絡空間還存在著封建迷信、拜金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等各種不良思想,這些思想容易對人們特別是價值觀沒有確定的青年人造成迷惑,從而不同程度上衝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警惕社會思潮網絡傳播對意識形態安全的危害

西南大學黨委宣傳部 易鵬

近年來,幾乎每一起社會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國家重要活動,都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意識形態論爭,究其發生原因儘管非常複雜,但社會思潮在網上的廣泛傳播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網絡技術特別是自媒體應用在我國的迅猛發展,社會思潮已經在網絡空間廣泛傳播,並在網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思想濁流,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造成嚴重衝擊。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網絡意識形態總體上出現了向好態勢,但仍不容樂觀。一方面,一些網絡傳播平臺沒有守住正面、主流、客觀、準確的行業底線,甚至棄社會利益於不顧,不斷傳播和炒作低俗、庸俗、媚俗的網絡內容以吸引眼球,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德;還有一些網絡傳播平臺盲目追求商業利益,放鬆網絡信息監管,為有害言論的傳播提供了方便之門。另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日益重視運用網絡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在我國國內物色骨幹和代理人,不僅栽培個別所謂‘公知’和‘大V’,還收買網絡寫手,組織一些民運、宗教極端勢力等極端反共分子進入網絡輿論場”,利用他們的話語美化西方政治制度,不遺餘力地鼓吹私有制、三權分立和“普世價值”。再有,一些不明就裡的網民往往專注於片面的社會負面現象,並簡單歸因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熱衷於發佈抨擊黨、政府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

總體看來,各種非社會主義、甚至反對社會主義的社會思潮在網上表現得日益強勢,如果聽任它們混淆視聽,勢必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1.侵蝕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主要表現為“生活在特定國家的民眾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不懷疑而接受,或者是產生了懷疑並不反抗。”社會思潮在網上的廣泛傳播,勢必攪亂人們的思想觀念,降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增加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抗性。

一是攪亂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思潮作為一定社會利益集團(群體)的願望表達,當其利益和要求與主流意識形態向抵觸時,必然導致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汙名化,詬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抹黑社會主義發展成果,詆譭黨和政府形象,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進而為自身傳播創造條件。殊不知主流意識形態的汙名化傳播持續不斷地衝擊網民的心理,最終導致人們思想觀念的混亂。二是降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一方面,隨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汙名化程度提高,如果不能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勢必降低受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另一方面,社會思潮在網上的傳播伴隨著大量與主流意識形態不一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政治制度充斥於網絡空間,這類信息往往是對其他社會形態選擇性、片面性的美化呈現,容易使受眾對自身所處社會產生懷疑和不滿,降低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三是增強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反抗性。受主流意識形態感召力和信服力逐步弱化的影響,網絡輿論場呈現出很強的反抗性,“言政必反”、“言黨必反”、“言官必反”已經成為部分網絡輿論場域的總基調,其實質就......

如何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

*為什麼要維護我國文化安全: 1.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國際國內形勢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哲學社會科學麵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2.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國際戰略競爭更趨激烈,地區衝突和熱點問題此起彼伏,金融危機、恐怖主義、環境惡化、流行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突出,各種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大大增加。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深刻變動,需要我們密切觀察、深入研究。 3.世界範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隨著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各種思想文化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相互激盪、彼此碰撞,這一方面有利於學習借鑑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我們將長期面對西方在經濟、科技和文化傳播方面佔優勢的壓力,意識形態領域滲透和反滲透的鬥爭仍然十分尖銳複雜,維護中國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4.中國國內社會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特徵更加明顯。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帶來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社會思想意識日益活躍,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在主流思想輿論進一步鞏固的同時,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念有所滋長,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輿論時有出現,引領整合多樣化社會思潮的任務更加繁重。 5.互聯網發展的大眾化、媒體化、數字化趨勢更加凸顯。隨著互聯網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網民群體加速向普通大眾發展。互聯互動、即時傳播、共享共用的特徵,使互聯網的媒體功能日益凸顯。互聯網普及促進了社會各領域的數字化,“數字化生存”成為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如何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一、我國國家文化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1)西方利用一切手段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滲透(2)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受到嚴峻挑戰(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導性受到衝擊 二、維護我國國家文化安全的戰略對策 為了更好地壯大和弘揚中國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我們必須採取一系列戰略對策,構築起一道堅固的“國家文化安全萬里長城”。 (一)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就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旗幟鮮明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各種社會思潮,使多元的價值觀得到合理的調適,引導和規範人們的價值選擇,從而點燃人們萬眾一心、奮勇前進的希望之光,支撐起人們的精神世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樹立科學的國家文化安全觀 在傳統的安全觀中,國家安全主要指政治軍事安全。冷戰結束後,“綜合安全”的新安全觀逐步形成。在這其中,文化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日益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既是我國當前面臨的艱鉅任務,也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首要的是樹立科學的國家文化安全觀,不斷增強文化安全意識,著眼於全面增強國家“軟實力”,逐步打造國家文化安全體系。樹立科學的國家文化安全觀,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一方面要更進一步激......

如何加強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安全的建設

目前,中國學者已經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方法和途徑,為繼續深化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鑑。有學者指出,“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需要我國在不斷的發展中,不僅為馬克思主義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基礎,更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好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體地位。”

(一)要從根本上確立意識形態安全的國家戰略和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原則

1.必須確立意識形態安全的國家戰略。黨中央幾代領導集體都有關於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考量,在實踐中也有大量的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機構和平臺,這為明確制定意識形態安全的國家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30),意識形態安全戰略是社會主義國家安全戰略之魂。制定意識形態安全的國家戰略,有利於形成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綜合配套的一體化戰略格局。整合黨政機關、新聞媒體、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藝術院團等等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資源,進行意識形態安全的整體戰略佈局和戰略安排,培育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幹部隊伍和理論隊伍,發展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策略文化智庫,打造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策略平臺,提升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戰術,對意識形態危機進行戰略管控,構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策略體系等等,應當成為當前和今後我們國家更加成熟地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戰略性選擇。

2.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唯物主義原則。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通過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而只有“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有產生的社會關係,才能把它們消滅”。因此,要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包括堅持公有制主體、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只有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脫離經濟建設去抓意識形態工作,意識形態要圍繞這個中心、指導這個中心。

3.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辯證法原則。馬克思主義在確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前提下,承認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具有內在規律和作用機理。一方面,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落後的或反動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阻滯作用。另一方面,意識形態與社會發展具有不同步性,即有時落後於社會發展,這時表現為舊的意識形態不會立即讓位於新的意識形態;有時又超前於社會存在,這時表現為先進的意識形態對社會的導向與引領。意識形態建設不是“軟任務”而是“軟實力”,要強化而不能弱化,必須用先進的意識形態引領社會發展。

4.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馬克思主義認為,階級性是意識形態的本質特徵,推進意識形態科學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在思想路線上堅持實事求是能夠確保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和創新性。在反對傾向性鬥爭時堅持實事求是,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33),可以避免階級鬥爭擴大化或放棄階級分析方法的錯誤,避免落入西方的“思想陷阱”,有助於劃清學術爭鳴與政治鬥爭的界限。否則,意識形態建設不僅會偏離科學理性,而且會導致思想混亂。

(二)影響意識形態安全的問題首先要在意識形態領域加以解決

制約意識形態安全的因素儘管很多,但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首先要在意識形態領域解決問題,決不能放棄對意識形態主戰場、主陣地的佔領,而必須持之以恆地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立論、駁論、攻辯、創新和引領工作。

1......

我國當前面臨的意識形態滲透挑戰有哪些

一是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文化滲透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直接的文化宣傳,即利用現代傳媒手段進行長期思想滲透。第二種是以文化商品為載體,向社會大眾滲透西方的各種價值觀。第三種是以教育和學術交流為掩飾,向高層學者、知識分子等社會精英進行價值觀滲透。

二是各種社會思潮影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認同。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其指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中國人民的選擇。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社會思潮競相登場。這些社會思潮極具迷惑性,試圖通過系統化的理論和貌似客觀的歷史事實,贏得人們的信服和認同,從而動搖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

三是蘇東劇變削弱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仰。1991年,蘇聯社會主義大國不復存在。在我國也出現了否定馬克思主義、放棄社會主義的論調,導致主流意識形態信仰的弱化,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挑戰。

四是發展主題與現代化目標淡化了意識形態之間的對立。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共同的發展主題和對現代化的追求,將人類納入一個同質發展的軌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但實際上,西方披上普遍性外衣的現代化理論,便於進行資本剝削。

五是多元價值取向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衝擊。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由此帶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文化價值觀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價值觀的主導作用,使主流意識形態遭遇衝擊和淡化。

六是信息網絡化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形成挑戰。網絡意識形態具有非對稱性和強大的滲透性,西方發達的網絡技術手段和強勢的文化輸出對我國意識形態的傳播和防禦能力構成很大挑戰。

我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三大危機

一是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是各種社會思潮影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認同。

三是蘇東劇變削弱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信仰。

四是發展主題與現代化目標淡化了意識形態之間的對立。

五是多元價值取向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衝擊。

六是信息網絡化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形成挑戰。

詳細參考: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六大挑戰--理論--人民網

如何看待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

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靈魂。當代中國意識形態安全既面臨戰略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維護中國意識形態安全,要從根本上確立意識形態安全的國家戰略和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原則;持之以恆地推進意識形態領域的立論、駁論、攻辯、創新和引領工作;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構築先進而強大的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切實把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建立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基礎之上。

相關問題答案
意識形態安全包括?
社會意識形態包括什麼?
如何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酒店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什麼叫社會意識形態?
電影中的意識形態是指?
主要的社會意識形態?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
什麼德意志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