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

歷次農民起義其實都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歷史學者秦暉曾經把秦以後農民起義的原因歸納為六個方面,這在上表中都可以得到體現:

官府濫用民力,橫徵暴斂。

官府實行嚴厲的經濟壟斷,比如茶葉專賣、海禁等政策,中國古代凡是經濟利益比較好的項目都是由國家壟斷。

官府進行嚴厲的戶口控制,一種是百姓想要遷徙卻被限制,另一種是百姓不想遷徙卻被官府強行遷徙到偏遠地區去墾荒。

官府吏治腐敗,法外敲詐。所謂的法外敲詐指的是,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普遍不高,所以他們想方設法地私自給百姓攤派,巧取豪奪,所謂“頭稅輕,二稅重,集資攤派無底洞”。

官府和民間對組織資源的爭奪。宗教等組織提供了一種民間結社的形式,官府是不允許民間結社這種現象存在的,所以官民之間會發生衝突。

天災與外患等非社會因素。

因此,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四個字——官逼民反。中性地來說,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而不是所謂的農民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鬥爭。

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君主的暴政,繁重的徭役

那時候的生產力低下,民不聊生

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呀?解三個數字

1,10,6衣食優

農民起義指的是什麼,農民起因的原因是什麼

農民起義說的直白點就是農民自發組織反對朝廷,和朝廷開戰,最有名的就是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起義的原因一般都是朝廷當局者荒淫無度,或者戰火連天,自然災害,賦稅太重,總之農民日子生活太艱難,過不下去,所以想打出一片天地,能好好過日子。

秦朝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繁重的徭役

秦朝的賦稅很重

刑法殘酷

秦二世更加殘暴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壯士不死則己,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

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猜三數字

0、1、9.缺衣少食

導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最根本的原因又是什麼?

下雨失期,秦王朝暴政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麼

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

北宋王朝極其腐朽、黑暗的統治,使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日益眾多的農民破家蕩產,“人不堪命,遂皆去而為盜”,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方臘起義 兩浙路是北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封建國家的財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這裡。宋徽宗時,應奉局、花石綱之類,又對該地區的廣大農民、工匠大肆蒐括和奴役,社會秩序動盪不定。宣和二年(1120),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農民在方臘領導下發動起義。

方臘(方十三)是青溪萬年鄉幫源峒地主、保正方有常家的傭工(一說方臘是漆園主)。十月九日,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殺方有常一家,首揭義旗。遠近農民聞風響應,很快發展到上萬人。起義軍尊稱方臘為“聖公”,改元永樂,置將帥為六等。在起義的頭三個月內,陸續攻佔睦(今浙江建德東)、歙(今安徽歙縣)、杭、婺(今浙江金華)、衢(今浙江衢縣)、處(今浙江麗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縣。各地響應起義的,有蘇州石生,湖州歸安(今浙江吳興)陸行兒,婺州蘭溪靈山峒(今浙江蘭溪西南)朱言、吳邦,永康方巖山(今浙江永康東)陳十四等。台州仙居呂師囊、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裘日新(仇道人)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祕密組織起兵響應。

宋徽宗於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貫率領京畿禁軍和陝西蕃、漢兵十五萬人南下。宋軍攻杭州,起義軍戰敗,退回青溪。歙州、睦州、青溪相繼落入宋軍之手。方臘帶領餘部退守幫源峒。四月末,宋軍重重包圍幫源,發動總攻。起義軍奮戰,七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力竭被俘。八月,方臘英勇就義。起義軍餘部分散在浙東堅持戰鬥,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後失敗。

宋江起義 重和元年(1118),河北、京東遭水災,貧苦農民流離失所,無以為生。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稍前,宋江領導京東路的農民舉行起義。起義軍活躍在河北、京東、淮南一帶。大約在方臘起義失敗的前後,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領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義就此失敗。

張迪、高託山等起義 方臘、宋江等起義失敗後,宋徽宗、蔡京一夥以極大的代價從金朝手中贖回燕京(今北京)及其附近的六州,燕京駐軍和官吏的給養,都攤派在河北、山東、河東百姓頭上,還須運到燕京交納。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盤費十幾石到二十幾石,造成這地區百姓的極大災難。隨後,王黼又在全國徵收免夫錢,數達六千二百萬貫。州縣官吏對百姓竭澤而漁,急如星火,加上連年災荒,餓殍遍野。宣和五年,河北、京東等路農民遂相繼起義,少者幾百人、幾千人,多者發展到幾萬人、幾十萬人。河北路洺州(今河北永年東)張迪“聚眾數十萬,陷州縣”,曾圍攻浚州(今河南浚縣)五日。劉光世率宋軍鎮壓,張迪犧牲。河北高託山在望仙山起義,號稱三十萬人,轉戰於河北和京東路青(今山東益都)、徐(今屬江蘇)、密(今山東諸城)、沂(今山東臨沂)等州一帶,宣和七年被宋朝楊惟忠、辛興宗軍戰敗,高託山降宋。京東路青州張仙(張先、張萬仙)號“敢熾”,率領起義軍號稱十萬人。同年,在沂州礧鼓山與宋軍作戰,失敗,張仙接受宋朝“招安”。濟南府孫列率領當地農民號稱十萬人,佔領鏵子山,靖康元年(1126)被宋樑方平軍戰敗。沂州臨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的楊天王、鄆州(今山東東平)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進、水鼓山的劉大郎等率領的農民軍也都號稱萬人以上。這些起義隊伍所到之處,殺地主、官僚,攻打州縣,或則保聚山谷之間,以崇山峻嶺為據點,樹起起義的旗幟,“巡、尉不敢抗,縣、鎮不敢守”。

陳涉世家起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決定農民起義成敗的關鍵因素

秦末起義 陳勝吳廣是軍官,最初的力量來自譁變士兵,後期的力量來自六國貴族以及各地的市民(不是農民)。關鍵詞:軍隊、貴族。

綠林赤眉起義 綠林軍的精銳是劉秀的地主武裝,劉玄成為首領後各地豪強都支持綠林軍。沒有豪強支持的赤眉軍最後失敗。關鍵詞:貴族。

黃巾起義 沒說的,中國第一次宗教暴動。關鍵詞:宗教。

六鎮起義 主要力量是邊鎮士兵,而且是戰鬥力很強的少數民族軍隊,所以將其稱為六鎮兵變更恰當。關鍵詞:軍隊。

孫恩盧循起義 又一起宗教起事。關鍵詞:宗教。

隋末起義 看似聲勢浩大,但三支起義軍都只波及兩三省,而且從未威脅過首都,消滅他們的都是地方軍閥。關鍵詞:政府分裂。

黃巢起義 正值藩鎮割據,各地軍隊只圖自保,以至於黃巢遊動幾千裡沒有人攔截。關鍵詞:政府分裂

方臘起義 還是宗教起義,據說是明教。關鍵詞:宗教。

鐘相楊么起義 先是靠傳教組織人馬,然後是在政府默許下組織地方武裝,最後是趁政府抗金分身乏術時起兵起義。關鍵詞:宗教、外敵。

元末起義 沒說的,倚天屠龍記都寫了,明教暴動。關鍵詞:宗教。

李自成起義 其實大部分時間內只波及鄂豫川陝四省,每次到危急時刻鎮壓他們的軍官就被調去對付皇太極。李自成靠兵變起家,不過還算“純潔”的農民起義。關鍵詞:外敵。

太平天國起義 大家都熟了,很多人認為是邪教動亂。不光他們,清末發生的起義多數都有宗教背景,甚至包括義和團。關鍵詞:宗教。

前面統計的12次起義中,有6次屬於宗教暴動,有3次是軍隊或貴族叛亂,所以這裡只有隋末、黃巢、李自成,或者再加上赤眉共4次起義是“真正”的農民起義。而且正如上面分析,這四次起義也是由於政府軍隊不能全力對付農民軍而崛起的,並且最後都被鎮壓。

中國農民起義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起義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必須在短期內糾集大量的部從,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事先就在民眾之中傳遞起事的消息,但這在中國古代是很難辦的。因為如果聯絡的人少,起事時的力量太小;如果太多又很容易出現奸細,洩露起事機密。而且中國古代農民居住分散,大面積傳播起義消息比較困難,而且容易被政府發現。這樣一來,傳教就會讓起義事半功倍。老百姓一般對宗教大都會無條件服從,教主讓幹啥都行,可以保證召集更多的人,而且不擔心告密。政府也不能制止,因為這樣很容易激起民憤。

除了傳教,如果起義軍有一個所有人都會信服的口號或領導人,能讓人一聽說就馬上跟隨,那也可以保證在中前期聚集起最夠的力量。不過這樣的情況相對更難實現,因為口號人人會說,傀儡人人會立,關鍵是你的口號力度是不是夠強,你的領導人是否有足夠的號召力。一般來說,當一個新王朝不得人心的時候,前一個王朝的貴族就可以帶領自己的殘餘力量,號召老百姓跟他“搞革命”。因為有德高望重的前貴族號召,所以反對現政府就不算反叛,而且還能不捱餓,當然能召來更多的老百姓。秦末起義和綠林起義是這方面的典型。

不過也有反面典型,赤眉、隋末、黃巢、李自成起義既沒有事先傳教,在初期也沒有有足夠號召力的貴族參與。雖然他們曾一度由於政府無法全力對付而發展壯大,但他們能在初期短時間內就召集大量的部隊也是很難得的。這就只能說明當時的社會狀況已經非常糟糕了,以至於老百姓只能有起義一條出路。

從靖難之役後到李自成起義時,中原大地已經223年沒有經歷大規模戰亂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兩漢、唐、兩宋、清最長都只維持了150年而已。長時間的和平導致的後果就是人口壓力越發明顯,特別是在明末時玉米、甘薯尚未普及的西部地區,只要遇到自然災害時政府來不及賑災,必然導......

相關問題答案
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
民族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
戰爭爆發的根源是什麼?
南海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一切的根源是什麼意思?
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兩極分化的根源是什麼?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多行不義的意思是什麼?
蜿蜒起伏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