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資源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04

西方經濟學得資源稀缺是指什麼

西方經濟學強調資源稀缺是為了突出“選擇”,即資源是有限的,比如資金,用來購買麵包就不能買大炮。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問題都會因為資源稀缺必須面臨選擇問題。

西方經濟學的資源稀缺性的含義

相對於人們的慾望,經濟物品或者說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資源的相對有限性為稀缺性)。

西方經濟學資源配置方式

閣下的最後一句話讓在下不敢作答。但我很有興趣。

這裡的“習慣”按我的理解大概有兩種意思。其一,社會風俗習慣;其二,消費者偏好。

三種方式中的後兩個其實不用說,計劃經濟我們再瞭解不過了。政府作莊。市場經濟配置方式也鮮有人不知,“看不見的手”這一理論幾乎家喻戶曉。

現在講習慣吧。摩爾根對原始社會形態有個描述,既無人計劃,也不存在市場。部落間的產品分配按照習慣,平均分配。這裡要區別它和社會主義之下的平均的含義。社會主義經濟下,講平均,是按勞分配為原則,在社會主義最高形態,即共產主義時,人們高度自覺,認知和勞動便會主動達到均衡,所以即使是按勞分配,也會成為平均分配。但原始社會下的平均分配,是不按勞動而按風俗倫理的。這裡它們的根本區別。做與不做都能得到部落中平等的一份(實際上這個時候估計不會有偷懶的,因為野蠻的社會下,人的動物性很強,為了生存會按自然生理習慣的遺傳,盡已可能地取得獵取食物)。

不敢掠美,這裡從網上搞了一段,是社會風俗道德下的另一種情形,“在現代社會中風俗習慣也對資源配置產生重要的影響。大規模戰爭爆發後,計劃和市場均被破壞,但人們依然遵守著傳統的習慣,彼此尊重對方的財產權利,甚至互相救濟,共度難關,以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先來後到原則,尊老愛幼原則等也在調節著社會資源的配置。例如,公共汽車和火車上座位有限時,人們總是遵守先來後到原則,年青人總是把座位讓給老弱病殘孕,這就是社會風俗習慣對稀缺的經濟資源(座位)發揮的配置和調節作用。”

然後,是偏好。有種偏好是由社會習慣形成的,這種既可放在上面也可放在這裡。就如中國的南北方食俗。北方人主食麵,南方人主食米。這種習慣一定會導致家產品市場的南北區別。這種飲食偏好是因地理原因造成的,但偏好如果是儲期的,而且是一個固定地域的話,時間久了,它會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還有一種純箤的偏好影響的資源分配。我就是喜歡英雄鋼筆,我就不用派克。女人天生喜歡首飾,男子則不然。這一類的習慣對資源的分配,影響是最小的。因為它始終以個體形式、小群體形式、個別商品偏好等局部方面影響資源的分配。

OVER!

西方經濟學的意義

人們如何作出決策 (返回)

“經濟”是什麼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神祕之處。無論我們談論的是洛杉礬經濟,美國經濟,還是全世界的經濟,經濟只不過是一個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於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我們的經濟學研究就從個人作出決策的四個原理開始。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係

關於作出決策的第一課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作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有所取捨。

我們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寶貴的資源棗時間。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心理學;她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她把某一個小時用於學習一門課時,她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目_,對於她用於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她都要放棄本來可用於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

還可以考慮父母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人。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們也可以為退休或孩子的大學教育儲蓄一部分收人。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一美元用於上述物品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交替關係。典型的交替關係是“大炮與黃油”之間的交替。我們把更多的錢用於國防以保衛我們的海岸免受外國入侵(大炮)時,我們能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個人物品的消費(黃油)就少了。在現代社會裡,同樣重要的是清潔的環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間的交替關係。要求企業減少汙染的法律增加了生產物品與勞務的 成本。由於成本高,結果這些企業賺的利潤少了,支付的工資低了,收取的價格高了,或者是這三種結果的某種結合。因此,儘管汙染管制給予我們的好處是更清潔的環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價是企業所有者、工人和消費者的收人減少。

社會面臨的另一種交替關係是效率與平等之間的交替。效率是指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中得到最多東西。平等是指這些資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給社會成員。換句話說,效率是指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在設計政府政策的時候,這兩個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們來考慮目的在於實現更平等地分配經濟福利的政策。某些這類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業保障,是要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另一些政策,例如,個人所得稅,是要求經濟上成功的人士對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雖然這些政策對實現更大平等有好處,但它以降低效率為代價。當政府把富人的收人再分配給窮人時,就減少了對辛勤工作的獎勵;結果,人們工作少了,生產的物品與勞務也少了。換句話說,當政府想要把經濟蛋糕切為更均等的小塊時,這塊蛋糕也就變小I。

認識到人們面臨交替關係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人們將會或應該作出什麼決策。一個學生不應該僅僅由於要增加用於學習經濟學的時間而放棄心理學的學習。社會不應該僅僅由於環境控制降低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而不再保護環境。也不應該僅僅由於幫助窮人扭曲了工作激勵而忽視了他們。然而,認識到生活中的交替關係是重要的,因為人們只有瞭解他們可以得到的選擇,才能作出良好的決策。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

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由於人們面臨著交替關係,所以,作出決策就要比較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的成本與收益。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某種行動的成本並不像乍看時那麼明顯。

例如,考慮是否上大學的決策。收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一生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想到把你用於學費、書籍、住......

西方經濟學中效用是什麼意思

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閒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經濟學家用它來解釋有理性的消費者如何把他們有限的資源分配在能給他們帶來最大滿足的商品上。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曾經輕率的將效用當做一個人整個福利指標。效用一度被認為是個人快樂的數學測度。

西方經濟學 5分

西方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繫

西方經濟學是西方的經濟學理論的整體概括,它包括微觀經濟學部分和宏觀經濟學部分。有的學校學的是整本西方經濟學,有的學校是另外編出微觀經濟學課本和宏觀經濟學課本。微觀部分研究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最優行動,宏觀研究的是整個國家國民收入以及國家政策的意義。

西方經濟學產生於15世紀,自19世紀70年代以後,一直被認為是能夠說明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和國家調節的重要理論,對概念、政策主張進行了綜合和系統化的分析。而西方經濟學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名詞,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都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部分。而在我國大多數大學裡都將西方經濟學當作兩部分來學習,分別是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等。

西方經濟學中ciys都是什麼意思

C——消費

i——投資

y——收入

s——儲蓄

另外還有:G——政府支出

T——稅收

NX——淨出口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

投資:經濟主體為獲得經濟效益而墊付貨幣或其他資源用於某項事業的經濟活動。

怎麼理解經濟學建立的基礎:資源的稀缺性?

為什麼需要經濟學?是由於資源的稀缺性。

設想一下,如果適用的資源是無限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以任憑揮霍浪費,經濟學又有什麼必要呢?

當然,資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對稀缺,即相對於人們現時的或潛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這就要求社會經濟活動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

因此,資源的稀缺性及由此決定的人們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經濟效果的願望,是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產生和發展的原因。

舉例來說。相對而言,我們呼吸的空氣,沒有什麼稀缺性可言。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所以,並沒有專門研究分配空氣的學問。但就大多數自然資源來說耿幾乎都是稀缺的。人類的產品都要靠消耗自然資源來生產的,所以人類產品也都是稀缺的。經濟學要研究如何生產、分配和利用這些資源和產品,以節省資源,達到最佳效用。過去認為水資源是無限的,所以不太重視用經濟手段來調節水資源的利用。現在看來,水是稀缺資源。所以我們現在開始提倡節約用水,也開始重視利用經濟手段來調節水資源了。

西方經濟學重點

第一章 導言¨稀缺性的含義。¨機會成本的含義。¨微觀經濟學的含義。¨宏觀經濟學的含義。¨什麼是實證方法與規範方法。¨流量與存量的含義(存量是在一定時點上存在的變量的數值。它的大小沒有時間維度。流量是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量的數值)。第二章 需求、供給、價格¨需求與需求曲線。¨需求定理。¨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有什麼不同。¨供給與供給曲線。¨供給定理。 ¨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有什麼不同。¨均衡價格的含義(價、量同時相等時,即交點對應的價格)。¨供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價格上限(為了限價)與價格下限(為了扶植)上限低於均衡價格;下限高於均衡價格。 第三章 彈性理論¨彈性的含義、基本公式及計算 (價格彈性與收入彈性居多)。(判斷:需求缺乏彈性,即0 1)。¨恩格爾定理(公式;恩格爾的大小反映了什麼問題)。¨需求彈性與總收益。熟悉理論及其計算。第四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效用的含義。¨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序數效用論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邊際效用的概念;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兩個公式)。¨無差異曲線的含義及特徵。¨消費可能線的含義及移動。 ¨消費者均衡的條件(切點處)。¨消費者剩餘的含義。第五章 生產理論¨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的含義、曲線特徵。¨兩對重要的相互關係。 總產量與邊際產量的關係:?? 只要邊際產量為正值的時,總產量總是增加的;?? 當邊際產量為0的時候,總產量達到極大值;?? 當邊際產量為負值的時候,總產量下降。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的關係:?? 當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時,平均產量增加、呈上升趨勢; ?? 當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時,平均產量減少、呈下降趨勢; ?? 當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值。¨等產量線的含義 ——其分析類似無差異曲線。¨等成本線的含義 ——其分析類似消費可能線。¨圖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切點) ——其分析類似消費者均衡的條件。第六章 成本與收益¨機會成本的概念(在P3)及應用(計算題)。¨ 10個成本(短期7個;長期3個)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P141、142表。¨總收益、平均收益、邊際收益的含義。 ¨利潤最大化原則:MR=MC;明白其中的道理。第七章 廠商均衡理論¨四家集中率與HHI的計算——直接帶公式。¨四種市場類型;每一種類型的主要特點。¨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均衡(3線合一、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長期均衡、效率最高等)。¨完全壟斷市場——平均收益大於邊際收益;歧視定價。 ¨壟斷競爭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的主要不同——產品有、無差別。¨寡頭市場——幾個寡頭瓜分了市場,利益是矛盾的,所以即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相互勾結。第八章 分配理論¨勞動的供給曲線為什麼是向後彎曲的形狀?(分兩段)¨工資的決定 202圖(工資是勞動力的價格,由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勞倫斯曲線與基尼係數。 勞倫斯曲線與基尼係數的作用?——反映一個社會分配平等程度。 勞倫斯曲線越彎曲——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越接近45度線,則越平等。 基尼係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0.4是臨界點,0.5以上是兩極分化。第九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什麼是市場失靈。¨引起市場失靈的原因——公共物品、外部性、壟斷。¨公共物品的特徵——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市場失靈時政府的作用(分別針對公共物品、外部性......

相關問題答案
西方經濟學資源的含義?
西方經濟學是什麼論文?
課程資源的含義?
企業人力資源的意義?
浙江大學校徽的含義?
私人資本的含義?
鑫源的含義是什麼?
人民大學徽標的含義?
閱讀教學設計的含義?
教學常規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