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強化宗旨意識?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

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獲得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執政基礎,也是衡量每個黨員幹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標準。有了這個意識,工作中就會科學分析、科學決策。

增強宗旨意識,就是要把人民群眾利益作為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最明白不過地表達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指出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就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作為領導幹部要經常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基層幹部要堅守一線,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期盼願望,深入瞭解人民群眾的憂慮疾苦,努力使我們的決策部署、發展思路、工作重點符合人民意願和時代要求。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真誠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心解決群眾困難,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增強宗旨意識,就是要牢固樹立接受群眾監督的意識。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看,從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曆程看,錯誤都是難免發生的,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實現的。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對待自身的不足和差距,首先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堅決改正的態度和行動,同時更要有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以誠懇的態度接受群眾的批評監督,努力改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共產黨員的標準和要求。

增強宗旨意識,就是要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要把人民的評價、口碑、滿意度作為檢驗成效的根本標準。他們的支持是我們的立黨、立國之本,我們黨的階級本質決定了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繫。因此,每一名黨員都應當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貼心人,真正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這樣才能在為民服務的實踐中切實體現先鋒模範作用。要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體察民情,把工作做到實處,避免程式化、虛浮化,使群眾能夠得到切實利益。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浮誇之風,始終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怎樣加強宗旨意識,提高服務群眾能力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讓黨的幹部接地氣、知下情。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利用切實有效的辦法,讓黨員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要廣開言路,認真聽取基層群眾對黨員幹部、各級黨委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黨員幹部要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通過走訪群眾、自我反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淨化思想,提升黨員隊伍綜合素質,增強黨員幹部的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也是黨的根本組織路線。作為組工幹部,最大的黨性就是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好群眾;最好的品行就是立足崗位,紮實工作;最真的表率就是敢於讓幹部群眾向自己看齊,堪為楷模,真正在推進組織工作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努力做到“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

牢樹群眾觀點,切實增強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組織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組工幹部,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把黨的宗旨貫穿于思想和行動的方方面面。一要在深化學習中樹立群眾觀點。樹立群眾觀點是思想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組工幹部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持之以恆地加強黨的理論學習,特別是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階段指定的必讀篇目和有關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的重要論述,要精讀細研,深刻理解把握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的科學內涵,增強對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的理論認同、思想認同、感情認同,進一步強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堅定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二要在實際行動中堅持群眾路線。我們必須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做到思想上與群眾接近,生活上與群眾走近,作風上與群眾靠近,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要帶頭參與機關幹部“一線服務行動”,主動走出機關,深入村社、深入群眾,瞭解鄉鎮幹部“駐村代辦、強基為民”工程實施情況,督促引導各級幹部主動深入一線、沉到基層,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溝通,瞭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切實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三要在推進工作中踐行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重要的是實現和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緊緊圍繞打造“一都兩中心”的目標定位,在組織工作中體現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幹部和各類人才的導向,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開拓進取、真抓實幹,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抓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創新基層黨組織服務方式,在推進工作任務落實中踐行黨的根本宗旨。

堅持深入群眾,提升凝聚群眾能力。一要帶著感情深入群眾。組織工作雖然政治性、政策性強,要講原則、講程序、講法紀,但也是一種“有情”的工作,不能板著面孔、冷酷無情、沒有溫暖,也不能沾沾自喜而自認為“高人一等”,更不能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只有帶著責任、帶著熱情、帶著真誠投入工作,才能得到廣大黨員、幹部、知識分子及群眾的尊重、信賴和擁護,才能真正在組織工作中貫徹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要以寬容開放的心態對待群眾。組工幹部要自覺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對待群眾的“高看一眼”,謙虛為懷,謙和為人,謙讓從事。要善於進行換位思考,充分尊重和體諒他人,多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多與黨員、幹部、知識分子交朋友,以平等、謙和之德溫暖人、感召人、凝聚人。三要樹立融入群眾的作風。要堅持原則,嚴守紀律,按章辦事,不討好賣乖、不跑風漏氣、不以權謀私,做一名合格的組工幹部。要廉潔自律,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在思想上築牢“防火牆”。要強化奉獻意識,時刻保持一種平常之心,胸襟坦蕩,真誠待人,任勞任怨,默默工作。要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辦文辦會辦事多一點......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

瞭解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向道德模範學習

增強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兩學一做

一、做到權為民所用,關鍵是端正權力觀,強化各種監督機制。 二、做到情為民所繫,關鍵是樹立正確的情意觀,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三、做到利為民所謀,關鍵是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具體: 一、做到權為民所用,關鍵是端正權力觀,強化各種監督機制。 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幹部掌握了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權,能否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手中的權力,直接影響領導幹部能否正確地運用權力為人民服務。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一切權力的所有者,領導幹部是被人民推選、受人民委託、代表人民來行使權力的。因此,作為領導幹部必須明確,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的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和願望,所有的領導幹部只能掌權為民,絕不能以權謀私。這是我們應該樹立的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但也有一些領導幹部卻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把升官發財當作自己的人生目的,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拋在腦後,因此,這些人傾心於“一朝權在手,便把利來謀”。有的認為“權力是個人奮鬥得來的”,於是對“以權謀私”不以為然。有的認為“權力是上級給的”,於是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這些都是十分錯誤的。領導幹部要做到權為民所用,就必須克服錯誤的權力觀,明確權來自於民,必須用之於民。要勤政為民,把權用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實惠上,有利於人民群眾的事,要千方百計、積極主動、真心實意、全力以赴地去做。只有既勤政又廉潔,居位盡其職,任職思利民,才算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值得重視的是,為了使“權為民所用”真正落到實處,免走歧途,就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要充分發揮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的優勢,建立完備的監督體系,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才能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二、做到情為民所繫,關鍵是樹立正確的情意觀,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對人民群眾是否充滿感情,關係到是否贏得民心,從而關係到黨和國家政權的興衰成敗。人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世界,但只有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境界為最高,正如孔繁森所講:“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應該說,絕大多數黨員幹部情繫人民群眾,在執政為民的實踐中播撒下一片片人間真情。但也有一些領導幹部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情意觀。有的“情繫”官位,對上級領導“情深意重”,極盡巴結之能事,想方設法往上爬;有的“情繫”親友,為了親友不惜踐踏黨紀國法;有的“情繫”大款,視大款為朋友,“友誼”的光環下湧動著權錢交易的暗流。這些情意觀都是錯誤的、庸俗的,與“情為民所繫”是背道而馳的。情為民所繫,就必須始終保持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發自內心的熱愛人民群眾,“樂民之所樂,憂民之所憂”,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群眾疾苦,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情為民所繫,就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位置,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切實把自己看成是群眾的普通一員,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情為民所繫,就必須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體察民情,瞭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休慼與共,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 三、做到利為民所謀,關鍵是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堅持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人民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一心為人民謀利益,這就是......

什麼是強化黨的宗旨意識

一是必須強化四種意識。把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四種意識”作為學習教育的根本要求,忠誠於黨的信仰、黨的宗旨、黨的組織,做到理性認同科學理論、正確認識歷史規律、準確把握基本國情、堅決貫徹中央部署,在思想、政治、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

二是必須做到“四講四有”。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提出“四講四有”新要求,即“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這是新時期合格黨員的標準。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自覺踐行,在“四講四有”新標準下,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切實樹立黨員先鋒模範形象。

三是必須提升“做”的能力。廣大黨員在任何崗位、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銘記黨員這個第一身份,切實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提升“做”的能力。重點要著力提升“五種能力”,克服本領恐慌:第一,提升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能力,以新思路、新路徑謀求新作為,實現彎道跨越;第二,提升貫徹發展新理念的能力,把發展新理念體現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和任務落實的全過程;第三,提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能力,用改革的辦法打好結構調整這一場硬仗;第四,提升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成為經濟社會管理的行家裡手;第五,提升做群眾工作、意識形態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和加強黨的建設的能力。

如何加強黨性修養,強化黨員意識和宗旨意識

一、加強黨性修養,強化學習是前提

學習是解決世界觀問題的重要手段。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個人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會做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然而,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社會中,人生觀不會也不可能是一層不變的。當你面對金錢誘惑時;當你看到別人燈紅酒綠時;當你看到別人祿祿無為、得過且過而小日子也過得滿愜意時……你是否還能堅守信念。人生就好比騎自行車前行,要握穩龍頭,還要不停地調整方向才能順利前進而不至摔了跟頭。這裡,世界觀就好比車龍頭,我們不僅要把握住了,而且還需要不停地進行調整才能使之保持正確的方向。因此,世界觀也是需要適時調整的,只有進行適時調整才能使它不至偏離了方向,而這個適時調整的辦法就是加強學習。要學習黨的歷史,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各個時期湧現出來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打牢思想基礎,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沿著黨指引的光輝道路奮勇前進。

二、加強黨性修養,理論聯繫實際是基礎

理論只有與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指導作用。脫離實際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一旦與實際脫離開來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再怎麼高深也是沒有用的。理論是為人所用的,脫離實際或不切實際的理論儘管沒有用處,但他本身並不會對現實社會造成損害;但是被脫離實際的理論武裝起來的人就不一樣了,就有可能給工作帶來損失、給社會造成傷害。其實正常人都知道,我們不可能在沙漠中建水壩,不可能在土壤裡種魚,這是常識性問題。同時,我們也知道發展經濟應當考慮資源、交通、人才、市場等因素。但偏偏就有人會犯這樣的錯誤:鋼材是建築施工行業的重要原料,就在必須以鋼材為原材料的建築施工企業寧願停了自營的鋼鐵廠向外購買鋼材的情況下,某地鋼鐵廠項目轟轟烈烈的上馬了,項目負責人可是非常敬業,工作起來可謂是加班加點、廢寢忘食,鋼鐵廠半年時間就投產了。這個鋼鐵廠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幾乎可以說投產之日便是其破產之時。在這裡,這個項目負責人忘了一件事,企業家往往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建築施工企業既然停了自己的鋼鐵廠外購鋼材,足以說明鋼材生產已經不掙錢甚至會虧損了,但他就是不信這個邪,所以他面對破產的結局也就是必然的了。所以,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堅持用正確的理論武裝頭腦,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三、加強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是關鍵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革命由弱變強、轉敗為勝,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從而贏得了最廣大人民的忠心擁戴。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這一宗旨都不能變、不能丟。當前,我們在社會層面存在的一些現象或問題,諸如干群關係緊張、群眾對立情緒或不滿情緒擡頭等等,除了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外,其實宗旨意識的淡化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個別幹部職工把自己的崗位職責變成了權力,把本該主動為群眾辦的事變成了是要群眾求他辦的事,冷、硬、橫、推被他們演繹得淋漓盡致,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對於這樣的幹部職工,可以說他們已經忘卻了是誰養活了他們、他們生存著應該做點了。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種子植於沃土才能生根發芽,黨亦只有深深地植根於人民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種子離開沃土便沒有生命的精彩,黨脫離了人民便缺失了生命的源泉。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深愛滋養我們、給我們以強大生命力的人民呢?每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都不應忘卻:人民是黨的根基、是黨的生命之源,唯有牢固樹立宗旨意識,......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聯繫服務群眾

第一階段要求全體幹部職工通過對十八大報告、行業通以及“八項規定”的學習,結合自身工作,以“轉作風強服務,立足崗位創佳績”為主題每人撰寫一篇體會文章。第二階段以科室為單位,舉辦“轉作風強服務,立足崗位創佳績”主題演講比賽。

通過舉辦徵文演講活動,目的是激發全體幹部職工強化責任意識,爭做敬業楷模;加強學習實踐,爭做好學上進榜樣;弘揚科學精神,爭做創新尖兵;強化服務意識,立足崗位做貢獻的熱情和幹勁,充分展現立足崗位,轉變作風,創先爭優、奮發進取、勇於奉獻的精神面貌,從而在推動人防事業科學發展的新徵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凝心聚力謀發展

要主動“倒插門”。要圍繞基層轉。要多下基層、勤下基層、深入基層,多看多聽多學多走多問多記,及時掌握基層群眾在盼什麼或幹什麼、認可什麼或不認可什麼?要圍繞百姓轉。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把百姓的願望訴求當做努力方向。要圍繞問題轉。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切關心群眾疾苦,真正做到“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憂”。 要避免“馬後炮”。要堅持論證考量。要增強決策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對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充足準備,對所能涉及到的事項進行通盤考慮、綜合分析,看清自身的相對優勢、比較優勢、絕對優勢,看清自身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市場優勢,充公論證,科學研判,慎重決策,並作出相應的有效應對措施,為決策實施奠定堅實基礎。要堅持廣納群言。要加強與各層面、各領域、各戰線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多聽逆耳之言,多做事前反思。要堅持躬身尋計。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以老百姓的需求為目標,把決策的決定權交給大多數人,使制定的決策符合發展實際,符合更多人願望,避免“事前拍腦門、事後拍大腿”,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要敢當“出頭鳥”。要先人一步思考問題,提出有獨到見解、有應對良策的意見建議,真正幫助百姓解決實際困難。要勇當“出頭鳥”,摒棄不思進取的思想,得過且過的思想,不切實際的思想,勇於打破傳統思維束縛,創新工作亮點,不斷在工作中尋找方法、把握規律,不斷向更新更高的目標邁進。要巧當“出頭鳥”。要及時學習研究國家的新政策、市場的新規律、人民的新需求,及時考究、總結在幹事創業中的好做法和好經驗,找準創新的突破口,摸索發展的新路子,在加快發展上,在改革突破上,在創新方式方法上,切實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 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善於做好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看家本領。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牢牢抓住並充分運用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保證。

強化宗旨意識,把握正確方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的黨員幹部對這些重大問題必須再認識、再明確、再強化,始終做到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本色、政治紀律上不變、不移、不偏、不鬆。牢記宗旨,就要時刻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落實在行動上。

堅持群眾路線,切實為民服務。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做好各項民生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轉變作風,積極作為,齊心協力為各項事業做貢獻、聚力量。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群眾立場是黨員幹部最根本的立場。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開展各項工作都要廣泛徵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作為黨員幹部,聯繫群眾是“最大優勢”,脫離群眾是“最大危險”,服務群眾是“最大責任”,傷害群眾是“最大罪孽”。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黨員幹部要與基層群眾“零距離”接觸、“零障礙”交流,多到農村、社區、工廠接接地氣、蹲蹲點,認真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摸清和掌握真實情況,做到抽絲剝繭、心中有數。

要正確對待和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能諱疾忌醫、只聽好話,更不能敷衍塞責、一聽了之。要把改什麼、怎麼改、改得怎麼樣的情況向群眾公示,並請群眾評判,真正讓群眾監督、讓群眾明白、讓群眾滿意。(文/蘇梓諾)

怎樣強化宗旨觀念 怎樣密切聯繫群眾

密切聯繫群眾,直接影響到民心的向背,影響著農村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因此,切實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農村基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作為基層政府的一名青年公務員,應該怎樣做到密切聯繫群眾,搞好基層的各項工作呢? 一、強化責任,提升聯繫群眾的意識 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黨的根本宗旨,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核心,是實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前提條件,也是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黨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繫、共同戰鬥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離不開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基本要求是,時時處處關心群眾,堅定不移依靠群眾,傾聽群眾呼聲、滿足群眾需求、尊重群眾創造精神、帶領群眾前進。每個黨員都要牢牢記住,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這“三個不能”,應該成為每個黨員、每個年輕幹部的座右銘。 作為鄉鎮政府的年輕公務員,要真正認識到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性。基層幹部,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言者,直接與群眾打交道,鄉鎮各項工作能否依法行政、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支農政策能否公平公正的落實到受益群眾,群眾的來信來訪和合理訴求能否得到公平及時的處理,幹部的宗旨意識如何,黨風政風是否令老百姓信服滿意,這些都關乎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血肉聯繫,都代表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新的歷史時期,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鄉鎮年輕幹部,必須要學會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認真搞好本職工作,堅持學習,真正為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求真務實,堅持走群眾路線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良好機會下,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認識到只有走群眾路線,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搞好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磨練與成長。 一是對年輕幹部加強密切聯繫群眾的教育。通過教育使年輕幹部認識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億萬人民的事業,只有依靠和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的事業才會蓬勃發展,才會大有希望,否則一事無成。人民群眾的這種偉大的力量,主要靠黨的正確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調動,同時還要靠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及對群眾的積極組織和宣傳。因此,要教育黨員特別是年輕幹部經常到群眾中去,到社會生活的實際中去,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宣傳和解釋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群眾隨時對話和溝通思想,取得群眾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堅持群眾路線,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遇事要和群眾商量,共同解決。黨員要成為群眾信任和愛戴的知心朋友。 二是明確責任,把密切聯繫群眾落到實處。作為年輕幹部,應該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所以密切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敢於虛心向群眾學習,要明白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要善於傾聽群眾的心聲,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頭;要樂於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將群眾的困難當作大事、要事、實事來解決。無論在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起到一個先鋒模範的作用,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真正地去關心和理解人民群眾。 三是解放思想,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謀福祉。作為青年幹部,要敢於擔大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學習實踐活動與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願望聯繫起來,把......

相關問題答案
公安如何強化宗旨意識?
如何強化宗旨意識?
黨員如何強化四個意識?
如何強化大局意識?
如何增強宗旨意識?
如何提高強化責任意識?
宗旨意識有所淡化原因?
劍網三如何強化裝備?
企業如何樹立四個意識?
學生如何防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