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前身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漢族的前身是

答案D

本題考查的是漢族的前身。炎帝、黃帝部落走向聯合後,佔據中原地區不斷繁衍,形成了後來華夏族的主體,這就漢族的前身,故選D。

漢族的前身是什麼民族

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五個重要時期(一)華夏族的形成與先秦時期的民族融合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據傳說和考古發掘,堯舜時期黃河中游炎、黃兩大部落,為中國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它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漢族的前身?

前身叫華夏民族,也就是炎黃子孫。而選舉制度叫禪讓,意思就說在部落聯盟裡選舉一個比較有能力的聖人來統治部族,比較後來的世襲制度更加適合國家。而在這一時期中誕生的有名的部落首領有黃帝、堯、舜、禹等人。其中還有被省略的首領黃帝的兒子等人在那時候沒什麼太大的作為。炎帝不可以算部落聯盟首領,因為他在後來與黃帝的戰爭中失敗,最後形成有黃帝領導的部族聯盟,所以叫炎黃子孫,也就小華夏民族。而上面的講的首領也就成為後來的另一說的五帝之其中的四個。

漢族的由來?

說法一:

“漢人”的稱呼起源於漢朝,意為漢朝之人。到了北魏後期才演變為中國人的代稱。後來,“漢人”所包含的範圍越來越大。經過歷代各族之間的雜居、融合,許多民族加入漢人的行列。到中華民國時期,“漢人”才正式改稱“漢族”。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現在佔全國總人口的93.3%。

說法二:

漢族以前被稱為“華夏”族,戰國時代秦國設漢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漢中由此而得名,為後來秦統一後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楚漢戰爭時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其率領罰軍隊被稱為“漢軍”,駐紮在漢中.後劉邦率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首先佔據關中,進而統一天下,定國號為“漢”。

強盛的漢帝國為反擊匈奴入侵,與匈奴進行了長期的,大規模的,慘烈的戰爭,強悍的漢軍鐵騎大規模追擊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數千裡,甚至翻越了蔥嶺,使當時非常強大的匈奴屢次遭受重大打擊,最後灰飛煙滅,極少數殘餘遠遁歐洲,致使“漠南無王廷”當時各國震動,談漢色變。

由於空前強大的漢軍在西域,中亞各地演繹了一百多年不敗的神話,使漢軍,漢人威名遠播域外,"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強大的漢帝國用鐵和血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使其子民在異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聲說“我是漢人!!!”。

從此以後,無論中原華夏後裔怎麼改朝換代,人們都稱其子民為漢人,這就是漢民族的來歷。

漢族的前身是什麼是華夏族還是炎部落黃劊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的前身叫什麼? 快快。

漢族的前身華夏 漢朝時國力強盛 遠征匈奴 把漢的威名傳遍四海

從此漢成了我們民族的稱呼

“漢族”這個詞是怎麼來的,中國人的祖先來自哪裡

漢族這個詞源於漢朝,漢朝是第一個漢人建立的強大的長時間一統王朝,也正因為漢朝的強大,周圍的國家民族才以他的國號稱呼我們的民族。

比如漢字、漢人、漢語、漢族,這都是漢朝給我們留下的烙印,傳承至今。

中國人的祖先,按現在的科學研究,人都是從非洲走出與一些其他地方的人種有一些基因融合。

按照民族來說,漢族的祖先應該是來自西域一帶,從古代就一直有崑崙山這樣的現在新疆的山的傳說,在北方黃河流域發源之後,形成多個部落,最終最強大的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聯盟,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

之後,炎黃部落聯盟,打敗並融合了同樣強大的蚩尤部落,以炎黃蚩尤三個部落為基礎,形成了漢族的前身。

其他的少數民族,有一部分是與漢族同源,他們同樣認同盤古開天、女媧造人,而且同樣認同炎黃是祖先,只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因為部落遷徙,與主流的漢族分開,造成了發展差異,形成了新的民族,比如土家族。

另外一些,比如苗族,是失敗後一部分蚩尤部落的後裔。

還有一些是一些和漢族同時間的古老民族,比如說羌族。

另外一些是不斷髮展中,融合很多民族,慢慢形成的民族,比如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

最後一些是因為歷史原因遷居中國的民族,比如俄羅斯族。

總的來說大致源頭就是這些。

漢族的前身,是、華族和夏族,嗎?

華族和夏族合併,稱為華夏,我們就是華夏子孫,所以是

漢族原本是由哪些民族組成的

漢族 是中國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歷史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約公元前2000年,啟建立了夏朝,前1766年,商朝建立,前1122年,周朝建立。從周朝開始,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活動範圍也由黃河流域逐漸擴大到淮河、泗水、長江和漢水流域。在這期間,華夏族的逐步形成,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並以此區別於夷、蠻、戎、狄等諸多民族,但此時華夷的劃分尚不十分嚴格。 春秋時期,華夏族同周邊民族進一步融合,秦、楚等原本被排斥於華夏族之外的國家也被逐漸接納。到了戰國時期,各個華夏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陸續進入中原地區的夷、蠻、戎、狄也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族體。此時,華夏族的活動地域也擴展到了遼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地區等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並以先秦時期的華夏族為核心和主體,加以漢朝疆域內被漢化的部分其他民族,形成了漢族。此時漢族人口分佈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末年起,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分佈 漢族人口99%以上都分佈在大中華地區,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分佈於各個省份;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地區 人口 佔該地區百分數 中國大陸 1,201,809,000 (2005年) 92% 臺灣22,436,000 (2005年) 98% 香港6,554,000 (2005年) 95% 澳門462,000 (2005年) 97% 總計1,231,261,000 漢族在新加坡、聖誕島(澳大利亞)、檳城(馬來西亞)也是當地的主體民族,分別佔總人口的77%、70%和56%。同時在許多國家也是重要的組成民族之一。 大洲/國家 人口 佔該國百分數 佔海外漢族人口的百分數 亞洲28,800,000 (1998年) 81% 柬埔寨 150,000 (2003年) 1.2% 印度尼西亞 7,300,000 (2003年) 3.1% 日本175,000 (2003年) 0.1% 朝鮮50,000 (2003年) 0.2% 韓國100,000 (2003年) 0.2% 老撾50,000 (2003年) 1% 馬來西亞 7,000,000 (2004年) 30% 緬甸1,300,000 (2003年) 3% 菲律賓 1,500,000 2% 新加坡 3,400,000 (2004年) 76.8% 泰國7,300,000 (2003年) 12% 越南2,300,000 (2003年) 3% 北美洲 5,020,000 (1998年) 14.......

相關問題答案
漢族的前身是什麼?
漢族的祖先是什麼?
德勞內杯的前身是什麼?
漢族的節日是什麼?
滿族的圖騰是什麼?
哈尼族的節日是什麼?
苗族的圖騰是什麼圖片?
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什麼?
藏族的樂器是什麼?
得腦出血的前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