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為什麼不過春節 ?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回族人為什麼不過春節

因為春節不屬於回族,春節不是他們的節日啊,所以不過咯!~~~~

回民什麼時候過年呢

1、回族也過春節,不過那不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在回族春節習俗中,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回族春節習俗更重視開齋節,它是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其他民族稱其為“回民過年”。

2、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節日。在我國,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肉孜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代·菲吐爾”的意譯。按伊斯蘭教 規定,回曆每年分十二個月,單月為三十天,雙月為二十九 天,每年較公曆少十一天,三年相差一月餘。因此,按公曆計算,伊斯蘭教的節日並沒有固定的時間。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新月為準。齋月有時二十九天,有時三十天。經過一個月的封齋,完成了,“真主”規定的“使命”,於伊斯蘭教教歷的十月初開齋,故稱開齋節。但回曆每年九月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只許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老弱病殘、孕婦和小孩可以不用守齋(守齋亦稱封齋或把齋),婦女在月經期間也可以不用守齋。 在齋月裡,按伊斯蘭教教義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靜性寡 欲,白天戒絕飲食,即使是不守齋的,也要盡力節制自己的食慾,決不允許在公共場所吃喝。 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新月為準。齋月有時二十九 天,有時三十天。經過一個月的封齋,完成了,‘真主”規定的 “使命”,於伊斯蘭教教歷的十月初開齋,故稱開齋節。 據伊斯蘭教有關經典的記載、伊斯蘭教創立的初期,在封 齋滿月時,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領穆斯林步行到郊 外公共曠野,舉行禮拜,穆罕默德沐浴後,身著整潔服裝,並 散發“菲吐爾”(開齋)錢,從此以以後,穆斯林便把這一天作為 節日,隆重慶祝。目前,世界各國穆斯林都要在開齋節這一天舉行禮拜和其 他慶祝活動。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在開齋節的這一天,都要沐浴更衣,聚集在附近的清真寺禮拜,然後開始節日 活動。人們身著民族服裝、熙熙攘攘。走親串鄉,互相贈送節 日禮品。家家戶戶準備杏仁、杏幹、油香、油炸果子、茶、瓜 果等食品,有的人家還備有奶茶、五香茶(用茶葉、構札、杏 仁、冰糖、杏幹泡的茶)招等親友和客人,男女老少成群結伴 遊玩,很多青年男女彙集一起、唱歌跳舞。3、除此之外,還有小的節日和紀念日,如法圖麥節、登霄節、阿舒拉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的希吉來歷計算的,也就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最隆重的節日當數“開齋節”。但是,回族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習俗歡度春節,具有濃郁的民族風采。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麵條和燉肉,初二方食餃子;白斬雞、釀豆腐、粽子、油堆等則是壯族人的春節食品。

為什麼回民不過年

任何民族都可以信仰任何宗教,回族也不完全是穆斯林。我想你可能想問的是穆斯林為什麼不過年。因為“年”不是穆斯林的節日。聖人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告訴人們:誰效仿哪個民族,他就屬於哪個民族。而且漢民族的“年”裡,有很多封建迷信的東西在裡面,所以穆斯林是沒有放炮、貼春聯、給壓歲錢等這些習俗的。

回民為什麼不過年?

與眾不同的回族節日 回族過節不過年。回族人民習慣於歡度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傳統節日和阿舒拉節、法圖麥節、登霄節等節日,不過回曆年,也不過陰曆年——春節。 伊斯蘭教把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麥加遷至麥地那,稱為“希吉來”。穆罕默德逝世後,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意義的歷史事件,就把“希吉來”定為伊斯蘭教紀元,並以該年教歷一月一日(穆罕默德入麥地那的第二天)為歲首,即元年元旦。現在一般回民只記本民族的節日時間,不大注意伊斯蘭教的元旦時間,也不過元旦節。回族人民始終不講究過年,即使是中國全民性的傳統節日——春節,回族一般也不過。城市裡跟隨過春節的人,春節期間,家門上不貼對聯,晚上不放鞭炮,不給孩子壓歲錢,也不讓孩子叩頭拜年。 回民也不過漢族及其他民族的節日,如祭祀屈原的端午節,以拜月為主的中秋節,以及清明節、臘八節等;居住在彝族地區的回民不過“火把節”;居住在廣西、桂林、柳州、南寧、靈川、永福、平羅等地的回民均不過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瑤族的盤玉節等等。但是,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居住在城市裡的一些回民或回漢雜居區的回民,因受漢族的影響,有的也過春節、中秋節等。春節雖沒有什麼講究,但也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也給一些漢族同志拜年,有的在端午節也吃清真粽子。中秋節,雖然不拿月餅作為供品去拜月,但也購買清真月餅自己吃,送親戚朋友,祝福全家團圓。 回族的三大傳統節日,具有全民性、穩定性、紀念性等特點。如回族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無論信教不信教,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大人還是小孩都過自己的節日。如開齋節,雖然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不封齋,但照樣過開齋節,而且過這兩個節日規模都很大,聚禮時有的地方多達幾萬人,它已深深地紮根於廣大的回族群眾當中。 從回族形成到現在基本上一直是穩定的,有變化也是緩慢的。如過去回族節日裡不玩不鬧,現在節日裡,年輕回民有的參加一些武術、體育等文娛活動。其他形式不變,始終保持傳統節日的穩定性。回族的三大節日和其他節日還有紀念性的特點。如聖紀節是為了紀念穆罕默德,法圖麥節是為了紀念聖人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等等。 回族傳統節日還具有交流學習、貿易等文化特點。回民在節日期間,一般以清真寺為中心,在會禮前後,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老小彙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暢敘情懷,加深親朋好友的往來,一些平日有過誤會、矛盾的,節日期間通過長者牽線搭橋,相互致“色倆目”問候,並表示道歉。 近幾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穆斯林兄弟還互相交流經濟資訊等。另外,回民每過一次節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過阿訇宣講“瓦爾茲”,掌握伊斯蘭教的歷史知識和教義、教律的基本知識,一些在機關、廠礦、學校工作的人還可以學習到穆斯林日常生活習慣中應注意和掌握的知識。 近幾年來,回族在過節時越來越注意商業貿易。根據回族節日的消費特點,買賣牛、羊肉及其他飲食和蔬菜,買賣民族用品,如湯瓶、吊罐、白帽、蓋頭、衣服等,還有的買賣各種伊斯蘭經典書刊、衛生香等。

回族是怎麼過年的???

回族過年的習俗 回族——開齋節 時間:伊斯蘭教歷十月初一 習俗 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是穆斯林的齋戒之月,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個月的齋戒,白天不進飲食。齋月最後一天看月,見月後齋戒完成,次日即為開齋節。清晨起來,沐浴淨身,換上潔淨的衣服,開始在家中炸油香、饊子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上午,到清真寺參加會禮。禮拜後,還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乜貼。然後請阿訇為已故的親人走墳,紀念亡人。 節日裡,男女老少穿上盛裝去串親訪友,互送油香,鄰居們也相互拜賀。回族穆斯林對開齋節特別重視,慶祝場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過年”。

回族為什麼要念經,回族為什麼不過年?

回族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因此他們“唸經”是很正常的事,不過年也是因為他們信奉伊斯蘭教的緣故……

2014回族什麼時候過年

回族過節不過年。回族人民習慣於歡度一年一度的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傳統節日和阿舒拉節、法圖麥節、登霄節等節日,不過回曆年,也不過陰曆年——春節。開齋節 開齋節是回族穆斯林對“爾德·菲圖爾”(阿拉伯語)的習慣稱呼。每年伊斯蘭曆9月是穆斯林的齋戒之月,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個月的齋戒,白天不進飲食,一月結束,望見新月,齋戒完成,次日即為開齋節。清晨起來,穆斯林們沐浴淨身,換上潔淨的衣服,開始在家中炸油香、饊子。上午,到清真寺參加會禮。禮拜後,還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乜貼,因此開齋節又叫“濟貧節”。然後請阿訇為已故親人走墳,紀念亡人。走墳後,走親訪友,相互祝賀,邀請親戚鄉鄰到家,進行款待。 回族穆斯林對開齋節特別重視,慶祝場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過年”。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阿拉伯語音譯,又稱“爾德·艾祖哈”,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在伊斯蘭曆年的12月10日舉行。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麥加朝覲的第三天。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它起源於先知伊卜拉欣的傳說。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啟示,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思瑪儀獻祭,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於是,伊卜拉欣將愛子伊思瑪儀帶到麥加城郊米納山谷,準備宰殺愛子以表達誠意。此時,安拉派來天使送來一隻黑頭綿羯羊代替伊思瑪儀犧牲。從此,古爾邦節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傳統慶典。節日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潔身後,穿上節日的盛裝,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之後走墳,回家舉行宰牲儀式。宰牲的牛、駝、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分送親友和貧孤之人。  聖紀節 伊斯蘭教穆罕默德聖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蘭曆3月12日,所以統稱“聖紀”。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淨身後,炸油香、饊子,然後到清真寺聽阿訇講經、贊聖,講述穆聖的嘉言懿行和功績。之後,穆斯林在清真寺內聚餐。回族穆斯林舉行聖紀的日子並不統一,一般在3月12日穆聖的誕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內任何一天。聖紀節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規模浩大的慶典%D%A

請問回族過年的習俗是什麼?

嚴格意義上講,回族是不過年的,由於“年”是中國傳說中的怪獸,而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並不相信漢文化民間迷信。回族不相信有“年”會在“年關”上作怪,也不相信祖先會保佑我們,我們只相信真主(基督教中稱上帝)保佑我們。回族也不相信占卜及算命。 不過最近幾年,國家為了提倡“中華民族”的觀念,逐漸淡化了“年”的傳說,大力提倡過春節。而春節可以稱為“春天的節日”,這個概念易於讓回族以及其他不歸屬於或不完全歸屬於漢文化的少數民族人民群眾接受。 關於年的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回民哪天過年

其實沒有回族的新年的這一說法,這只是漢族對回族節日的理解,回族的三個主要節日是開齋節,宰牲節(也稱古爾邦節),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以月亮圓缺一週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月亮圓缺十二週為一年,歷時354日8小 回曆日曆時48分33.6秒。單數月份即1、3、5、7、9、11月為“大建”即大月,30天;雙數月份即2、4、6、8、10月為“小建”即小月,29天;12月平年為“小建”即29天,閏年為“大建”即30天。這樣,平年354天,閏年355天。   希吉來歷以30年為一週期,每一週期的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共11年為閏年,另19年為平年,平均每年為354日8小時48分,陽曆年平均天數為365日5小時49分,比陽曆少10日21小時1分,每2.7個陽曆年,希吉來歷就少1個月,每32.6個丹歷年,希吉來歷就少1年。   這樣一來,穆斯林的封齋和朝覲日期,在伊斯蘭教歷是固定的,但在陽曆中,每32.6年,就每個月都輪了一次,依人的一般壽命,一生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甚至每一個月,都有可能體會封齋和朝覲的不同感受,這就是伊斯蘭教歷的絕妙之處。 公元639年,伊斯蘭教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為紀念穆罕默德於622年率穆斯林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決定把該年定為伊斯蘭教曆紀元,並將伊斯蘭教曆命名為“希吉來”(阿拉伯語“遷徙”之意)。以阿拉伯太陽年歲首(即儒略曆公元622年7月16日)為希吉來歷元年元旦。

回族人為什麼比漢族人過年過的早?比漢族人早幾天?

回族的年是每年不同紶候過的!一般每年都會提前十五天左右!往前推呢!可能會在夏天過年啊!具體的穆斯林日曆不太懂!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為什麼不過春節?
我們為什麼要過春節?
黑人為什麼不留長頭髮?
回頭票為什麼不能貼現?
人為什麼不記得前世?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
人為什麼不是分解者?
印度人為什麼不吃豬肉?
男人為什麼不能吃絲瓜?
日本人為什麼不吃海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