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型別的論免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電影最早是因為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緊接著大眾需要的娛樂產物,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論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態人文主義

  提起日本動畫,就不得不提起宮崎駿,這位動畫大師用自己的一生創造了許許多多輝煌璀璨的作品。宮崎駿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在他一系列動畫電影中,深入演繹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通過誇張的造型和奇異的構思,形象化的表現了當代社會中人們對生態問題的困惑與關懷。

  一、宮崎駿動畫電影始終關注的重點:生態人文主義

  生態人文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和自然主義相結合的新的時代精神,既包含人的維度又包含自然的維度,提倡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發展與環保的雙贏。“人類應該把自己的生存納入到偉大的自然生命洪流之中,以保障生命長期存在和促進生命過程的蓬勃展開為前提,來規範和調整科學技術,發展和利用科學技術,從而切實有效地避免科學技術對自然的毀滅性破壞。[1]”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生態意識貫穿始終,但宮崎駿並不是一味地批判現代工業文明,盲目地崇尚迴歸自然,而是抱著一種矛盾求和的心態。因為對於人類來說,工業意味著生存,如果完全放棄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就會導致人類文明的停滯不前。所以,在宮崎駿的眾多作品中,既有對人類工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幻想,又有人類過度開發自然帶來的環境惡果的真實寫照。他既不反對人類利用環境求得生存,也不贊成人類只顧自身利益盲目開發,他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種和諧正是基於人的生存發展和環境保護而衍生出來的生態人文主義。

  二、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生態人文主義的形成

  一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態人文主義淵源

  日本是一個森林大國,日本人有著歷史悠久的森林文化。在日本人的傳統觀念中,森林賦予了他們生存的權利。宮崎駿在作品中體現了日本人對森林真摯深厚的感情。參天的大樹、鬱鬱蔥蔥的森林、可愛純真的精靈,畫面一幀一幀安靜流淌在宮崎駿的動畫中,這是日本人對於森林的一種嚮往,更是對森林的一種致敬。

  “日本人自古就認為,人和自然天、地、日、月、山、水、草、木、鳥、獸等是融合在一起的整體,人和自然沒有明顯的區別,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宇宙萬物的一個種類,應與自然親善地共生共存,人不需要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相反地,應該順從自然,熱愛自然。[2]”日本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他較多涉及的主題,他在作品中不遺餘力地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在《千與千尋》中,自然萬物都幻化成神靈,他們像人類一樣會行走、說話,聚集在湯婆婆的浴場裡沐浴享樂。人類女孩千尋誤闖了這個充滿自然神靈的地方,最終在浴場裡幫忙求得生存。骯髒不堪的“腐爛神”來到這個浴場,所有人都避而遠之,只有千尋盡力幫“腐爛神”清潔,最終“腐爛神”體內的人類垃圾被拉出,化身為“河神”。變乾淨的“河神”給予了千尋一顆黑色丸子,這顆丸子最終救了千尋一家的性命。人類讓自然神靈陷入困境,但只要人類知錯就改,幫助神靈擺脫困境,最終會得到自然神靈的回饋。這寓意著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和諧相處才能共同發展。

  日本資源貧乏,於日本人而言,自然資源是神靈給予的饋贈,保護生態環境是日本人的共識。在宮崎駿的動畫中,為搶奪資源而引發的戰爭並不鮮見。《天空之城》中,擁有飛行石就意味著擁有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拉普達,也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資源,人們為了搶奪飛行石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泯滅了人性和良心。影射了現代社會中,人類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對自然狠下毒手,不惜違背良心去欺騙、搶奪,滿足自己貪婪的慾望。總而言之,久遠的森林文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以及對自然資源的珍惜,這些日本人傳統的自然觀就像一顆顆明珠,讓宮崎駿大師的作品閃耀著生態人文主義的光輝。

  二現代日本人具有很濃的人文情懷

  19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走上了工業化發展的道路。現代工業對環境產生了巨大的破壞,為人類的生存空間帶來了巨大的威脅。二戰後,日本人大力發展工業,致力於恢復戰後經濟,環境問題也愈發的嚴重。其中由工業廢水引起的日本“水俁病”震驚全世界,日本人為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的日本人慢慢覺醒,開始善待生存環境。“現代的日本人,真正懂得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不亂丟垃圾是日本人的習慣;在家裡,他們按可燃物,不可燃物、金屬罐物等分類裝入垃圾袋,送到垃圾站回收處理,能燃燒的可發電,有利用價值的製成其它用品,既節約了資源,又避免了汙染環境。[3]”正因為經歷過環境汙染帶來的陣痛,日本人才在自己的動畫作品中不斷地自我反思,不斷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宮崎駿曾說過,“日本背下的大債,我想去償還”,他做到了。在他的作品中,反戰和環保是永恆的主題,被戰爭和人類踐踏的環境,化成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深深拷問了每一位觀眾的靈魂。

  從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可以看出現代日本人濃濃的人文主義情懷。《幽靈公主》中,人類不顧一切去捕殺山獸神麒麟獸,當麒麟獸的首級被人類的首領幻姬射殺下來的那一刻,萬物失去了生氣,大地變得一片灰暗,人類也被泥漿包圍陷入了困境。麒麟獸就代表著自然,人類破壞了自然,最終毀滅的必將是自己。動畫終究是給人希望的,在主人公阿西達卡和桑的努力下,最終將麒麟獸的首級歸還,萬物恢復了生氣,混沌的畫面變得充滿了綠色和生機,觀眾緊張的心這才得以釋懷。現代日本人正像《幽靈公主》中表現的那樣,經歷著從破壞環境到保護環境的轉變。

  雖然環保意識已經植根於現代日本人的觀念中,但日本人卻常常陷入一種矛盾的狀態。一面是保護生態環境,一面又是日新月異亟需發展的社會,如何在這二者之間權衡成為現代日本人的難題。宮崎駿在其動畫電影中所提倡的生態人文主義,正是基於這一難題而表現出來的。動畫中的主人公常常呈現出一種矛盾的狀態,一邊是對破壞環境的人類深惡痛疾,一邊卻又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這些“壞人”。

  《幽靈公主》的結局就很好的化解了這一矛盾,在人與自然關係崩潰的邊緣,主人公阿西達卡拯救了自然也拯救了人類,女主人公桑迴歸森林,阿西達卡卻留下和人類一起重建村落,這兩位互生情愫的年輕人終究是不能在一起,但是卻在各自的世界裡順其自然地活下去。在《風之谷》中,女主人公娜烏西卡一面保護王蟲,一面又拯救人於危難之中,當人類與王蟲相互憎恨的時候,只有娜烏西卡選擇與王蟲對話,勇敢的挑起了保護自然、保衛人類的重任。娜烏西卡一直在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平衡點,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化解了人類的災難。這是宮崎駿對某些極端觀點的反思,完全反對自然或是反對現代化都是不可行的,人類和自然終歸不能完全和解,只要有人類文明的發展就一定會有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所以只有順其發展,相互傾聽,和睦相處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幽靈公主》是宮崎駿作品中鮮見的非大團圓結局,卻帶給人們以更多的反省和深思,只有堅持生態人文主義,在維持生存的同時保護環境,人類和自然才能一同活下去。

  三宮崎駿的個人成長經歷催化其動畫電影中生態人文主義的建構

  宮崎駿的動畫風格有著強烈的個人色彩,這與他的個人成長經歷密不可分。宮崎駿1941年出生於東京,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躲避戰亂,宮崎駿全家由東京遷往宇都鄉下,宮崎駿在鄉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宮崎駿所在的家族經營著一個飛機工廠,飛機是他終身的愛好,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飛行元素無處不在。無論是《風之谷》還是《天空之城》《紅豬》或是《魔女宅急便》,甚至收官之作《起風了》都是訴說著與飛翔有關的主題。在鄉下那段純真美好的時光,直接影響了宮崎駿清澈、乾淨、溫馨的畫面風格。《龍貓》是宮崎駿的經典之作之一,龍貓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了全世界幾代人的心,對於龍貓形象的由來,宮崎駿說:“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潔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4]”

  在宮崎駿小的時候,因為戰亂全家失散,一次逃亡的過程中,一位懷抱嬰兒的母親向他們求救,但是最終遭到了拒絕。雖然最後得知這對母子得到了救助,但是這個悽慘場景在他的腦海中始終不能揮去。所以宮崎駿是極其地反對戰爭,他在作品中表達了對和平強烈的呼喚,處處充滿著對被戰爭傷害的人們的人文關懷。隨著時代的變遷,宮崎駿發現原先童年中那種美妙的自然環境已不復存在,天空越來越灰暗,河水越來越渾濁,人類越來越貪婪。為了讓人類能夠記起自然曾經給予的美好,所以他創造出《風之谷》這樣歌頌自然、呼籲保護環境的作品。十三年後,在不斷創作和歷練的過程中,他發現人類和自然的矛盾是不可完全調和了,他也找尋到了人類生存意義,並在《幽靈公主》中爆發出來。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社會文明,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都一定要活下去,生生不息的活下去。所以生態人文主義成為了他作品最後的落腳點和歸宿,這是受他個人成長的經歷的影響,更是動畫大師為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三、小 結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影響了全世界,也影響了幾代人,這位“動畫大師”的作品,不僅是給孩子看的,更是給大人看的。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和人類自我意識的提升,人們對生態人文主義這個觀念也越來越關注。宮崎駿作品中所傳遞的生態人文主義也成為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發展的新出路。中國動畫也應該結合世人最關心、最普遍的問題去進行創作,就能一反國產動畫較為蕭條的市場,讓國產動畫在世界動畫之林佔有一席之地。

  <<<下頁帶來更多的下載

電影鑑賞的論文
電影型別的論文代發
相關知識
電影型別的論免費
電影型別的論文代發
電影型別的論文範文
電影型別的論文
電影藝術賞析型別的論文
關於微電影發展的論文
關於電影方面的論文
電影鑑賞的論文
電影賞析的論文
教育電影方面的論文